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纬电离层f_0F_2夜间增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涂剑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以太阳活动低年冬季为代表,利用二维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现象。探索在赤道异常驼峰纬度附近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因素或物理机制.模式在给定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电子及各离子的浓度、速...
以太阳活动低年冬季为代表,利用二维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现象。探索在赤道异常驼峰纬度附近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因素或物理机制.模式在给定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电子及各离子的浓度、速度的时空分布、在所考察条件下,低纬驼峰纬度附近f0F2模式值夜间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特征.在白天峰值电子浓度较高情形下f0F2夜间增强峰幅度较大。与观测统计结果一致、模拟计算结果还表明:E×B垂直漂移和中性风等因素引起的等离子体输运在驼峰纬度附近f0F2夜间增强形成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高
层
模式
夜间增强
f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性风对夜间低纬电离层参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立波
涂剑南
保宗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8-312,共5页
利用一个改进的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研究夜间中性风对低纬电离层多量的作用.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夜间中性风对低纬F层的影响与纬度、地方时有关.夜间低纬F层峰值电子浓度和峰高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受中性风的影响与传统观点有所差异....
利用一个改进的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研究夜间中性风对低纬电离层多量的作用.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夜间中性风对低纬F层的影响与纬度、地方时有关.夜间低纬F层峰值电子浓度和峰高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受中性风的影响与传统观点有所差异.低纬F层参量不只依赖于中性风的方向、强度,还与中性风场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率有关.中性风对低纬F层的影响值得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
层
中性风
f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与峰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区电离层F_2层峰值电子浓度对太阳活动依赖性的共轭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徐盛
张北辰
+2 位作者
刘瑞源
郭立新
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02-3511,共10页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ZHS),以及北极与其地理共轭的Tromso站(TRO)、地磁共轭的Longyearbyen站(LYB)各自约一个太阳活动周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极区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的依赖性.结果表明,三个台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ZHS),以及北极与其地理共轭的Tromso站(TRO)、地磁共轭的Longyearbyen站(LYB)各自约一个太阳活动周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极区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的依赖性.结果表明,三个台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阳10.7cm通量指数F10.7P(简称P)增大在总体上呈线性增长,这说明在这三个台站,太阳辐射仍是其F2层主要电离源.其中TRO站NmF2与P线性关系最好,ZHS站的次之,LYB站的最差.在日变化中,TRO站NmF2对太阳活动响应最为敏感的时刻出现在地方时中午附近,LYB站出现在磁中午,ZHS站则出现在地方时中午和磁地方时中午之间.这主要是由地理/地磁纬度差异引起的不同强度的光致电离与极区等离子体对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年变化中,TRO站NmF2随太阳活动变化上升最快的季节出现在冬季,夏季上升最慢.在ZHS站与LYB站,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的响应都在两分季最为敏感.这种季节上的差异则是由于三个台站光致电离与中性大气成分R[O/N2]的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电离
层
f
2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太阳10.7
cm通量指数
共轭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阳活动对中山站F2层峰值电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盛
张北辰
+5 位作者
刘瑞源
郭立新
刘俊明
武业文
胡红桥
黄德宏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利用中山站1995—2006年的电离层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当地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的依赖性,研究发现在中山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阳10.7厘米通量指数F10.7P增大而增大,其饱和或放大趋势不明显。除冬季12—16 UT、20—...
利用中山站1995—2006年的电离层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当地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的依赖性,研究发现在中山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阳10.7厘米通量指数F10.7P增大而增大,其饱和或放大趋势不明显。除冬季12—16 UT、20—2 UT与夏季2—11 UT以外的绝大部分时刻,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mF2月中值随F10.7P变化斜率随季节、地方时而变化。在日变化中,NmF2随F10.7P变化斜率极大值出现在磁中午附近,明显大于其他时刻,在夜侧变化斜率整体较小,且在分季和冬季的夜侧以及夏季全天,其斜率随地方时变化不大。在年变化中,日侧斜率最大值出现在两分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小;而夜侧斜率在夏半年(10月—3月)整体上要大于冬半年(4月—9月)。结合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的特殊地理位置,分析了上述NmF2变化特征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
层
f
2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太阳10
7厘米通量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纬电离层f_0F_2夜间增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涂剑南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04008
文摘
以太阳活动低年冬季为代表,利用二维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现象。探索在赤道异常驼峰纬度附近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因素或物理机制.模式在给定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电子及各离子的浓度、速度的时空分布、在所考察条件下,低纬驼峰纬度附近f0F2模式值夜间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特征.在白天峰值电子浓度较高情形下f0F2夜间增强峰幅度较大。与观测统计结果一致、模拟计算结果还表明:E×B垂直漂移和中性风等因素引起的等离子体输运在驼峰纬度附近f0F2夜间增强形成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低纬电高
层
模式
夜间增强
f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Keywords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model,
f
2-layer critical
f
requency, Nighttime enhancement in
f
0
f
2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性风对夜间低纬电离层参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立波
涂剑南
保宗悌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8-31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391405
文摘
利用一个改进的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研究夜间中性风对低纬电离层多量的作用.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夜间中性风对低纬F层的影响与纬度、地方时有关.夜间低纬F层峰值电子浓度和峰高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受中性风的影响与传统观点有所差异.低纬F层参量不只依赖于中性风的方向、强度,还与中性风场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率有关.中性风对低纬F层的影响值得重新认识.
关键词
低纬电离
层
中性风
f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与峰高
Keywords
Low-latitude ionosphere, Neutral wind, Ionospheric theoretical model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区电离层F_2层峰值电子浓度对太阳活动依赖性的共轭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徐盛
张北辰
刘瑞源
郭立新
武业文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空间天气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02-3511,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825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148)
+1 种基金
极地专项CHINARE2014-02-03资助
中山站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受到子午工程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ZHS),以及北极与其地理共轭的Tromso站(TRO)、地磁共轭的Longyearbyen站(LYB)各自约一个太阳活动周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极区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的依赖性.结果表明,三个台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阳10.7cm通量指数F10.7P(简称P)增大在总体上呈线性增长,这说明在这三个台站,太阳辐射仍是其F2层主要电离源.其中TRO站NmF2与P线性关系最好,ZHS站的次之,LYB站的最差.在日变化中,TRO站NmF2对太阳活动响应最为敏感的时刻出现在地方时中午附近,LYB站出现在磁中午,ZHS站则出现在地方时中午和磁地方时中午之间.这主要是由地理/地磁纬度差异引起的不同强度的光致电离与极区等离子体对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年变化中,TRO站NmF2随太阳活动变化上升最快的季节出现在冬季,夏季上升最慢.在ZHS站与LYB站,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的响应都在两分季最为敏感.这种季节上的差异则是由于三个台站光致电离与中性大气成分R[O/N2]的不同所致.
关键词
极区电离
层
f
2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太阳10.7
cm通量指数
共轭研究
Keywords
Polar ionosphere
f
2 layer peak electron density
Solar 10.7 cm radio
f
lux
Geographic/Geomagnetic conjugate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阳活动对中山站F2层峰值电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盛
张北辰
刘瑞源
郭立新
刘俊明
武业文
胡红桥
黄德宏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基金
973计划(2012CB825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4090
+1 种基金
41274148)
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201136)资助
文摘
利用中山站1995—2006年的电离层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当地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的依赖性,研究发现在中山站NmF2月中值随修正太阳10.7厘米通量指数F10.7P增大而增大,其饱和或放大趋势不明显。除冬季12—16 UT、20—2 UT与夏季2—11 UT以外的绝大部分时刻,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mF2月中值随F10.7P变化斜率随季节、地方时而变化。在日变化中,NmF2随F10.7P变化斜率极大值出现在磁中午附近,明显大于其他时刻,在夜侧变化斜率整体较小,且在分季和冬季的夜侧以及夏季全天,其斜率随地方时变化不大。在年变化中,日侧斜率最大值出现在两分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小;而夜侧斜率在夏半年(10月—3月)整体上要大于冬半年(4月—9月)。结合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的特殊地理位置,分析了上述NmF2变化特征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
电离
层
f
2
层
峰值
电子
浓度
太阳10
7厘米通量指数
Keywords
ionosphere,
f
2 layer peak electron density, solar 10.7 cm radio
f
lux
分类号
P353.7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纬电离层f_0F_2夜间增强的模拟研究
刘立波
万卫星
涂剑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性风对夜间低纬电离层参量的影响
刘立波
涂剑南
保宗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极区电离层F_2层峰值电子浓度对太阳活动依赖性的共轭研究
徐盛
张北辰
刘瑞源
郭立新
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阳活动对中山站F2层峰值电子浓度的影响
徐盛
张北辰
刘瑞源
郭立新
刘俊明
武业文
胡红桥
黄德宏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