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株型主要性状作图群体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文明 孟庆雷 +1 位作者 王付娟 陈彦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876-9877,共2页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豫82、沈137及其F1、F2:3家系为材料,测定株高、穗位高、叶长、叶宽、叶夹角和叶向值6个主要株型性状研究表明,亲本自交系在株型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与自交系沈137相比,自交系豫82叶夹角小55.1%,叶向值大86.8%,穗位高...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豫82、沈137及其F1、F2:3家系为材料,测定株高、穗位高、叶长、叶宽、叶夹角和叶向值6个主要株型性状研究表明,亲本自交系在株型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与自交系沈137相比,自交系豫82叶夹角小55.1%,叶向值大86.8%,穗位高低32.6%;后代F2:3家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各株型性状均呈连续变异、正态分布。这说明所选材料适合做QTL定位与分析的作图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f2:3家系
下载PDF
甜瓜蔓枯病抗性QTL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龙洲 翟文强 +2 位作者 陈亚丽 陈幼源 朱为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甜瓜(Cucumis melo L.)蔓枯病抗性遗传规律并筛选出抗性连锁分子标记位点。【方法】高抗蔓枯病品系JGD-3做母本,感蔓枯病品系S717做父本,杂交构建包含122个单株的R代群体,各单株分别自交得到相应的F,代家系;分别于2... 【目的】探讨甜瓜(Cucumis melo L.)蔓枯病抗性遗传规律并筛选出抗性连锁分子标记位点。【方法】高抗蔓枯病品系JGD-3做母本,感蔓枯病品系S717做父本,杂交构建包含122个单株的R代群体,各单株分别自交得到相应的F,代家系;分别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叶片人工喷雾苗期接菌,完成蔓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鉴定;基于已构建对应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联合复合区间定位蔓枯病抗性数量基因位点(QTL)。【结果】两种环境下共检测到甜瓜蔓枯病抗性5个QTL(gsb1.1,gsb2.1,gsb3.1,gsb5.1和gsb6.1)作用位点,位于连锁群1,2,3,5和6上,单个QTL解释贡献率于2.5%。23.0%之间。两种环境中稳定重复检测的QTL是gsb1.1和gsb6.1;gsb2.1在2010年秋季被检测出.gsb3.1和gsb5.1在2011年春季检测到。两种环境下检测的QTL解释表型变异总和是42.0%(2010年秋季)和49.0%(2011年春季)。【结论】以甜瓜JGD-3为抗源鉴定蔓枯病抗性为数量遗传性状由多基因共同控制,有2个QTL位点在两种环境中被重复检测;与QTLs紧密连锁的标记(〈5cM)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甜瓜抗蔓枯病品系和蔓枯病抗性基因分离、克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Cucumis melo L 蔓枯病 数量性状基因(QTL) f2 3家系
下载PDF
F_(2∶3)家系法鉴定大白菜TuMV分离群体单株抗性
3
作者 满卫萍 张志刚 +5 位作者 李春民 赵智中 王荣花 刘栓桃 李巧云 王立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为筛选与目的基因连锁更加准确的分子标记以及明确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的准确率,同时为后期进行基因精细定位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本试验采用F_(2∶3)家系进行F_2单株的TuMV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22个大白菜抗TuMV材料8407和感病材料冠291的F_(... 为筛选与目的基因连锁更加准确的分子标记以及明确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的准确率,同时为后期进行基因精细定位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本试验采用F_(2∶3)家系进行F_2单株的TuMV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22个大白菜抗TuMV材料8407和感病材料冠291的F_(2∶3)家系中,抗病的有98个,感病的有24个,经卡方测验,符合3∶1的分离比例,与以往对该群体F_2代TuMV抗性分离比例的研究一致,表明这种鉴定方法可行。本结果可为今后分离群体单株TuMV抗性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f23家系 TUMV 单株抗性
下载PDF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林 吴青霞 +4 位作者 邵慧 冉从福 余静 李立群 李学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4-1583,共10页
利用小麦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F2群体构建了169个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基于完备区间混合模型的单环境作图模型和多环境作图模型对小麦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含量和结合水含量性状进行了... 利用小麦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F2群体构建了169个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基于完备区间混合模型的单环境作图模型和多环境作图模型对小麦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含量和结合水含量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显示:(1)两种作图模型下,检测到容重的6个共同QTL(QTW-6B-6、QTW-7B-6、QTW-7B-9、QTW-5D-2、QTW-6D-1、QTW-6D-4),单环境模型下遗传贡献率为1.99%~6.57%,多环境模型下遗传贡献率为3.66%~20.07%,其中QMTW-7B-9、QMTW-6D-1和QMTW-6D-4在多环境模型中表现为主效QTL。(2)检测到硬度的3个共同QTL(QHD-4A-5、QHD-7A-1和QHD-7B-9),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6.00%~6.95%,多环境模型中遗传贡献率为5.43%~9.64%。(3)检测到蛋白含量1个共同QTL(QPR-6D-1),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5.39%,多环境模型中遗传贡献率为10.06%,表现为主效QTL。(4)检测到籽粒结合水含量1个共同QTL(QMO-1B-4),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39.20%,多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75.01%,均表现为主效QTL。(5)1B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和结合水含量的QTL,说明1B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可能很大。研究表明,小麦容重、硬度、蛋白含量、结合水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该研究初步定位的一些重要QTL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挖掘和育种早代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品质性状 f23家系 QTL定位
下载PDF
小麦分蘖数和单株穗数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林 邵慧 +4 位作者 吴青霞 余静 冉从福 李立群 李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5-882,共8页
为了明确小麦分蘖性状和单株穗数的遗传基础,以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169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陕西乾县、岐山和杨凌三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对小麦冬... 为了明确小麦分蘖性状和单株穗数的遗传基础,以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169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陕西乾县、岐山和杨凌三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对小麦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和单株穗数进行多环境联合QTL分析,共检测到21个相关的加性QTL位点。其中,6个冬前分蘖QTL位于2A、2D、5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1.38%~6.73%的表型变异;7个春季分蘖QTL位于1A、2D、4B、5D、7A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1.97%~32.60%的表型变异;8个单株穗数QTL位于1A、2B、2D和4B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29%~41.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30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其中,控制冬前分蘖的为1对,可解释21%的表型变异;控制春季分蘖的为20对,可解释0.59%~48.7%的表型变异;控制单株穗数的为9对,可解释0.08%~22.18%的表型变异。控制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和单株穗数的加性QTL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基因间上位性效应以春季分蘖最大,单株穗数次之,冬前分蘖最小,且不同性状涉及的QTL位点具有差异。小麦分蘖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本研究初步定位到的一些重要QTL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挖掘和高产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 f2家系 加性QTL 上位性QTL
下载PDF
水、旱条件下小麦苗期部分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闫艳 王春华 穆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期8-14,共7页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这些性状与干旱胁迫的关系。以‘青麦6号’和‘烟农24’杂交形成的F2:3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进行遗传分析。水、旱2种条件下,根长和根鲜重均为1对加性-显性效...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这些性状与干旱胁迫的关系。以‘青麦6号’和‘烟农24’杂交形成的F2:3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进行遗传分析。水、旱2种条件下,根长和根鲜重均为1对加性-显性效应主基因模型;茎鲜重、茎干重、根干重、根茎鲜重比和根茎干重比的最适遗传模型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茎鲜重主基因遗传率为37%,茎干重、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茎鲜重比及根茎干重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51%、81%、74%、56%、50%、68%。茎鲜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性状,尽管检测到主基因,但在水旱条件下遗传模型不同,可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相关性状 遗传分析 f2:3家系 苗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的QTL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峰 官春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采用常规品系04-1139与高产多角果品系05-1054构建的F2代群体为作图群体,运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对甘蓝型油菜单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遗传图谱... 采用常规品系04-1139与高产多角果品系05-1054构建的F2代群体为作图群体,运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对甘蓝型油菜单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遗传图谱包含200个分子标记,分布于19个连锁群上,总长度1700.23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8.50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QTL: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4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异为35.64%、12.96%、28.71%和34.02%;每果粒数获得5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异为8.41%、7.87%、24.37%、8.57%和14.31%;千粒重获得3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异为2.33%、1.81%和1.86%。结果表明: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增效作用可以同时来自高值亲本和低值亲本;文章中与主效QTL连锁的标记可用于油菜产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f2家系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产量构成因素 数量性状位点(QTL)
下载PDF
利用SCoT检测菜心F_2分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海玲 史卫东 +3 位作者 康红卫 张力 熊发前 农贵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以菜心抗小菜蛾品种Caixin65和感小菜蛾品种Caxixin69及其杂交后代所得的54份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利用SCo T标记检测亲本及子代分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筛选... 【目的】以菜心抗小菜蛾品种Caixin65和感小菜蛾品种Caxixin69及其杂交后代所得的54份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利用SCo T标记检测亲本及子代分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筛选的17条SCo T引物检测54份菜心F2∶3家系及2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7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6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38.8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条带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5.02%,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161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184;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27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1865;平均Nei遗传距离为0.225。表明多数家系的分子遗传距离相近,F2∶3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但少数家系之间已经发生了遗传多样性变化。在Nie遗传距离0.080之处,可以将56份菜心分为5类。SCo T标记没有检测出多数家系间的显著的基因组变化,少数家系呈现出Sco T多态性,表明SCo T标记可以继续用于优异家系选育。【结论】SCo T标记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多态性较丰富等优点,通过SCo T检测表明大部分菜心F2∶3家系间遗传距离接近,但少数家系间已经发生了分离,将SCo T标记用于菜心F2分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检测,结合表型筛选将有助于品种选育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f2:3家系 遗传多样性 SCoT
下载PDF
温、热生态环境下玉米生育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瑞 王海斌 陈彦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29,共5页
通过分析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4、热带自交系CML2 88及其F1、F2 和F2∶3在中、低纬度4个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性状,研究了热带亚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在低纬度环境下,玉米生育期,F1平均值早于或接近黄早4 ,负向杂... 通过分析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4、热带自交系CML2 88及其F1、F2 和F2∶3在中、低纬度4个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性状,研究了热带亚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在低纬度环境下,玉米生育期,F1平均值早于或接近黄早4 ,负向杂种优势明显,F2 和F2 :3家系普遍存在超亲单株和株系,说明低纬度环境,生育期是以显性为主,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基因的共同作用;中纬度环境下,春播环境,F1平均值比黄早4晚11~13d ,比CML2 88早18~2 3d ,负向杂种优势减弱,F2 :3家系没有超亲株系,夏播环境与春播环境表现相似,只是负向杂种优势更弱,说明中纬度环境下,生育期是以部分显性为主,受加性和显性基因共同作用。在影响生育期的光温因素中,低纬度环境下,温度是影响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对钝感自交系黄早4的效应(7~12d) ,小于敏感自交系(10~19d) ,而且,对吐丝期的影响最大;中纬度环境下,温度和光周期对生育期共同作用,光周期的效应(12~18d)稍大于温度的效应(11~12d) ,尤以吐丝期表现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热带 玉米 生育期 光周期 f2:3家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