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是指妊娠孕周不满37周分娩,即≤36^(+6)周[1]。早产儿或未成熟儿的定义是指出生体重<1000g。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早产是指妊娠孕周不满37周分娩,即≤36^(+6)周[1]。早产儿或未成熟儿的定义是指出生体重<1000g。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首次提出早产新生儿这一概念,目前已沿用了40多年。展开更多
美国儿科学会、妇产科学院及 WHO 认为早产儿是指自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胎龄<37周(胎龄<259 d)的新生儿。早产儿根据胎龄划分,将胎龄<28周的早产儿称为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近年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其医疗技术先...美国儿科学会、妇产科学院及 WHO 认为早产儿是指自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胎龄<37周(胎龄<259 d)的新生儿。早产儿根据胎龄划分,将胎龄<28周的早产儿称为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近年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其医疗技术先进等原因,使得更小孕周、更低体质量的超早产儿在宫外存活,存活率可高达71%~87.3%,胎龄之小可达24周甚至20周;国内超早产儿的病死率可达20%~100%,且胎龄<25周的超早产儿的存活鲜有报道。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 NICU 成功护理1例胎龄24+6周、体质量750 g 的超早产儿,现将护理干预及效果体会总结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35例,男22例,女13例,出生胎龄210±11天,出生体重1419±339 g,收集粪便样本140份。在门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占80%以上;属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主要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包括埃希菌属、梭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克雷伯杆菌属,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5%。关键菌群差异分析发现,门及属水平的差异菌群主要为拟杆菌门(P=0.029)、蓝藻菌门(P=0.011)及葡萄球菌属(P=0.010)、罗氏菌属(P=0.040)。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四个时间点Alpla多样性指数Ace值及Shanno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hao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四个时间点的Beta多样性分析Weighted-unifrac值分别为0.412(0.281~0.493)、0.498(0.214~0.526)、0.428(0.289~0.490)、0.143(0.077~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极早产儿生后7~28天肠道优势菌群从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变形菌门,并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而双歧杆菌属定植数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展开更多
文摘早产是指妊娠孕周不满37周分娩,即≤36^(+6)周[1]。早产儿或未成熟儿的定义是指出生体重<1000g。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首次提出早产新生儿这一概念,目前已沿用了40多年。
文摘美国儿科学会、妇产科学院及 WHO 认为早产儿是指自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胎龄<37周(胎龄<259 d)的新生儿。早产儿根据胎龄划分,将胎龄<28周的早产儿称为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近年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其医疗技术先进等原因,使得更小孕周、更低体质量的超早产儿在宫外存活,存活率可高达71%~87.3%,胎龄之小可达24周甚至20周;国内超早产儿的病死率可达20%~100%,且胎龄<25周的超早产儿的存活鲜有报道。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 NICU 成功护理1例胎龄24+6周、体质量750 g 的超早产儿,现将护理干预及效果体会总结如下。
文摘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35例,男22例,女13例,出生胎龄210±11天,出生体重1419±339 g,收集粪便样本140份。在门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占80%以上;属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主要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包括埃希菌属、梭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克雷伯杆菌属,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5%。关键菌群差异分析发现,门及属水平的差异菌群主要为拟杆菌门(P=0.029)、蓝藻菌门(P=0.011)及葡萄球菌属(P=0.010)、罗氏菌属(P=0.040)。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四个时间点Alpla多样性指数Ace值及Shanno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hao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四个时间点的Beta多样性分析Weighted-unifrac值分别为0.412(0.281~0.493)、0.498(0.214~0.526)、0.428(0.289~0.490)、0.143(0.077~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极早产儿生后7~28天肠道优势菌群从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变形菌门,并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而双歧杆菌属定植数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