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4家医院超/极早产儿早期预后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25
1
作者 孔祥永 张珊 +41 位作者 封志纯 徐凤丹 童笑梅 刘少君 刘子源 吕红艳 杨李红 吴素静 巨容 汪瑾 彭立 赵小林 郭金珍 李占魁 曾淑娟 丘惠娴 温伟溪 武辉 李莹 李楠 贾文峥 张雪峰 郭果 刘卫鹏 王凤 李改梅 刘芳 李薇 赵晓英 程红斌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丁艳洁 王晓亮 单瑞艳 许平 韩梅盈 杨春燕 陈铁强 张路 叶春华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12期1356-1362,共7页
目的报道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早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分析各胎龄组早产儿的病死... 目的报道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早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国内14家医院产科收治的出生胎龄24~31周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分析各胎龄组早产儿的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和败血症等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4~31周各胎龄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分别为0、28.0%、84.8%、83.5%、87.4%、90.7%、93.9%和96.0%,无严重合并症存活率分别为0、8.0%、60.6%、53.2%、62.3%、67.9%、79.1%和85.8%,随着胎龄的增加存活率及无严重合并症存活率均增加。胎龄<28周早产儿的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28~31周(28.0%~44.3%vs 49.7%~59.6%,P<0.05),总体使用率为56.0%,足疗程为32.3%。早产儿胎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24~31周早产儿总体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8.5%, BPD的发生率为12.5%,NEC的发生率为3.9%,IVH的发生率为15.4%,ROP的发生率为5.4%,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为28.4%,败血症的发生率为9.7%。低胎龄(OR=0.891,95%CI:0.796~0.999,P=0.0047)、低出生体重(OR=0.520,95%CI:0.420~0.643,P=0.000)、小于胎龄儿(OR=1.861,95%CI:1.148~3.017,P=0.012)和5分钟低Apgar评分(OR=1.947,95%CI:1.269~2.987,P=0.002)是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低胎龄(OR=0.666,95%CI:0.645~0.688,P=0.000)、低出生体重(OR=0.921,95%CI:0.851~0.997,P=0.041)、男性(OR=1.235,95%CI:1.132~1.347,P=0.000)、小于胎龄儿(OR=1.511,95%CI:1.300~1.755,P=0.000)、5分钟时低Apgar评分(OR=2.262,95%CI:1.950~2.624,P=0.000)以及围产期合并症如前置胎盘(OR=1.452,95%CI:1.202~1.753,P=0.000)、胎盘早剥(OR=1.380,95%CI:1.082~1.760,P=0.01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262,95%CI:1.950~2.624,P=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极早产儿 预后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改善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喂养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熊小云 谢小华 +5 位作者 杨传忠 孙盼盼 陈丽莲 张剑 汪云云 邓丽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NICU体质量低于1000g、无创辅助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NICU体质量低于1000g、无创辅助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3周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实施袋鼠式护理,每天1次,每次3h,持续干预2周。结果干预组袋鼠式护理过程中无管道滑脱、呛奶等不良事件发生。干预组达到完全肠内外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前24h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调整性别、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日龄、分娩方式、产前激素应用、试管婴儿、宫内窘迫后,袋鼠式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P<0.01),提高出院前24h纯母乳率(OR=4.526,P<0.05)。结论对无创辅助通气超未成熟儿应用袋鼠式护理,可缩短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未成熟儿 完全肠道内喂养 母乳喂养 袋鼠式护理 经口喂养
下载PDF
超早产儿早期存活情况与住院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俊苓 刘鸽 +4 位作者 慕兴波 宁超 王晓鹏 田秀英 郑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总结超早产儿(EPI)出院时的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救治EPI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8周的EPI 299例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胎龄EPI出院时... 目的总结超早产儿(EPI)出院时的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救治EPI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8周的EPI 299例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胎龄EPI出院时的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用趋势性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9例EPI,平均胎龄26.5周(22+3~27+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958.5 g(360~1 550 g)。2011年至2017年,EPI住院治疗人数逐年增加,由2011年的21例增加到2017年的79例,尤其小胎龄EPI增加明显,胎龄<25周EPI由2011年至2014年的4例增加到2015年至2017年的26例。EPI总体存活率为78.6%(235/299例),胎龄≤23周、24周、25周、26周、27周存活率分别为18.2%(2/11例)、52.6%(10/19例)、75.8%(25/33例)、78.5%(62/79例)和86.6%(136/157例)。随着胎龄增加,EPI存活率呈升高趋势(χ^2=31.3,P=0.000)。存活EPI的严重并发症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3期及3期以上需要治疗)[16.2%(38/235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矫正胎龄36周时需要吸氧)[15.3%(36/235例)]、晚发脓毒症(LOS)[24.7%(58/235例)]、脑室内出血(Ⅲ、Ⅳ级)和/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9.4%(22/2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Ⅱ期)[3.0%(7/235例)]。随着胎龄增加,ROP、BPD、LOS的发病率呈降低趋势(χ^2=18.450、19.773、15.024,均P=0.000);胎龄<25周的EPI ROP、BPD、LOS的发病率分别为41.7%(5/12例)、58.3%(7/12例)、66.7%(8/12例),明显高于胎龄25周以上者[14.8%(33/223例)、13.0%(29/223例)、22.4%(50/22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PI住院治疗人数逐年增加,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升高,严重并发症减少;胎龄<25周的EPI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存活率 并发症 死亡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极早和超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 被引量:15
4
作者 曹云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极早产(VPT)和超早产(EPT)儿发生脑损伤及神经发育损害的风险高。随着新生儿重症救治水平的提高,VPT和EPT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如何降低神经发育损害的发生率以改善远期预后,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了解VPT和EPT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 极早产(VPT)和超早产(EPT)儿发生脑损伤及神经发育损害的风险高。随着新生儿重症救治水平的提高,VPT和EPT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如何降低神经发育损害的发生率以改善远期预后,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了解VPT和EPT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对指导临床救治及早期干预,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 超早产 婴儿 神经发育
原文传递
极/超早产儿的生存现状和呼吸管理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孔祥永 封志纯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797-802,共6页
极/超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病死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呼吸管理和患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合理的产前皮质激素促肺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应用和机械通气策略有助于改善极/超... 极/超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病死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呼吸管理和患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合理的产前皮质激素促肺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应用和机械通气策略有助于改善极/超早产儿的预后。采用无创技术进行呼吸支持,特别是生后立即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而后根据病情选择性给予PS作为预防性给予PS的替代呼吸支持策略已受到普遍推荐。新的机械通气策略与模式如高频振荡通气、神经调节辅助呼吸和目标容量通气是否具有更大的优势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极早产儿 病死率 呼吸管理
原文传递
178例超早产儿1岁以内体格追赶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屈小莉 陈杰荣 +4 位作者 刘世新 孙宾宾 钟霞 江雯 万国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格追赶生长的特点,探讨其追赶生长规律,以指导临床干预工作。方法 选择从2013年8月-2018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并随访的超早产儿178例(男103例,女75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出...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格追赶生长的特点,探讨其追赶生长规律,以指导临床干预工作。方法 选择从2013年8月-2018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并随访的超早产儿178例(男103例,女75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出院后至生后1岁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按实际月龄及纠正月龄参照足月儿生长标准进行Z评分评估并分析。结果 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出院至纠正3月龄身长生长速度最慢,纠正4~9月龄头围生长速度最慢。出院后最快的增长阶段在实际月龄4~6月。结论 出院后至生后6月龄内是超早期早产的快速生长期;体重与身长、头围的变化存在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追赶生长 Z评分
原文传递
超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钱爱民 朱雯 +7 位作者 杨洋 赵幽燕 陈俊 戎惠 阚清 郭艳 卢刻羽 程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6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DA,hsPD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超早产儿(胎龄<28周)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hs...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DA,hsPD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超早产儿(胎龄<28周)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hsPDA分为hsPDA组和无hsPDA组,计算2组患儿生后3 d内的累计液体超负荷水平(fluid overload,FO),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超早产儿发生hsPDA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9例超早产儿,胎龄(27.0±0.9)周,出生体重(987±173)g,无hsPDA组23例,hsPDA组5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减少症(P=0.044)、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P=0.006)及高FO水平(P=0.002)与超早产儿hsPDA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需要PS治疗的RDS(OR=5.933,95%CI 1.360~25.883,P=0.018)及高FO水平(OR=1.261,95%CI 1.063~1.496,P=0.008)是超早产儿发生h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FO区分有无hsPDA的截断值为-0.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7%、5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12,约登指数=0.422)。结论需要PS治疗的RDS及生后3 d内高FO水平是超早产儿发生h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PS治疗的RDS患儿在给予PS后应及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超早产儿早期液体管理中,应严格监测FO水平,个体化输液,避免过高的F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血流动力学 液体超负荷 超早产儿
原文传递
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小凡 辜楠 +3 位作者 韩树萍 陈小慧 吴琦 程佳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早期高血糖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收治于新生儿科的胎龄<28周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早期高血糖症(生后1周内... 目的分析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早期高血糖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收治于新生儿科的胎龄<28周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早期高血糖症(生后1周内)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超早产儿发生早期高血糖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8例超早产儿,高血糖组70例(32.1%),非高血糖组148例(67.9%)。胎龄<25周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发生率为10/20,出生体重≤700 g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发生率为11/16。高血糖组胎龄及出生体重低于非高血糖组,1 min及5 min Apgar≤7分比例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增加(OR=0.995,95%CI 0.993~0.997,P<0.05)是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的保护因素,男婴(OR=2.512,95%CI 1.232~5.123,P<0.05)、生后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687,95%CI 1.126~6.414,P<0.05)、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14.735,95%CI 1.578~137.585,P<0.05)是超早产儿发生早期高血糖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的发生率高,出生体重低、男婴、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可增加早期高血糖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高血糖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在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娄五斌 李芳 +1 位作者 张卫星 沈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16-1622,共7页
背景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HFOV+V... 背景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HFOV+VG治疗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NICU收治的胎龄<28周且出生体质量<1000 g,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VG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试验开始后48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2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晚发型败血症(LOS)、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3~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结果HFOV+VG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较SIMV组短,低碳酸血症、PVL的发生率均低于SIMV组(P<0.05);两组ROP、LOS、气胸、VAP、BPD、NEC及3~4级IV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MV通气相比,HFOV+VG通气应用于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RDS临床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超早产儿 高频振荡通气 容量保证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超早产儿早期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许静 张蕊 +5 位作者 王化彬 杨茹 李成帅 韩晶晶 孔晓慧 任雪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401,共8页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早期(生后7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胎龄22+0~27周+6的244例超早产儿,根据生后存活是否≥7 d分为早期存活组(n=140)和早...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早期(生后7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胎龄22+0~27周+6的244例超早产儿,根据生后存活是否≥7 d分为早期存活组(n=140)和早期死亡组(n=84)。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超早产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臀位分娩(OR=3.055,95%CI:1.125~8.296)、产房内气管插管(OR=4.320,95%CI:1.328~14.053)、产房内应用肾上腺素(OR=10.706,95%CI:1.454~78.816)、生后6 h内诊断Ⅲ~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11.552,95%CI:3.056~43.677)是超早产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出生胎龄大(OR=0.234,95%CI:0.125~0.436)、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OR=0.046,95%CI:0.014~0.145)和生后6 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OR=0.021,95%CI:0.004~0.122)是超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基于上述7个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拟合良好(P=0.702),预测超早产儿早期死亡的AUC为0.963(95%CI:0.943~0.983),灵敏度为0.904(95%CI:0.806~0.949),特异度为0.892(95%CI:0.829~0.938),准确性为0.880。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2%将产生总体净获益。结论臀位分娩、产房内气管插管、产房内应用肾上腺素、生后6 h内诊断Ⅲ~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超早产儿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大、孕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生后6 h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超早产儿早期死亡的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定量、简便、直观地评估超早产儿早期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死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超早产儿纵向宫外生长迟缓现状调查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黄晓芳 冯琪 +31 位作者 李帅军 田秀英 冀湧 周颖 田渤 李月梅 郭玮 翟淑芬 何海英 刘霞 郑荣秀 樊沙沙 马莉 王红云 王晓颖 黄山雅美 李巾宇 谢华 李晓香 张平平 梅花 胡艳菊 杨明 陈璐 李亚静 谷晓虹 阙生顺 闫小仙 王海娟 孙丽霞 张亮 郭九叶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目的基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多中心数据,进行胎龄<28周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s)纵向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现状调查,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 目的基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多中心数据,进行胎龄<28周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s)纵向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现状调查,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华北地区32个NICU收治的EPIs一般情况、营养支持、住院期间并发症及体重增长情况等临床资料。出院体重Z评分较入院时下降>1定义为纵向EUGR,将EPIs分为纵向EUGR组及非纵向EUGR组,总结EPIs营养支持及体重增长现状。将EPIs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纵向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赤池信息准则决定最优Nomogram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结果共纳入436例EPIs,胎龄(26.9±0.9)周,出生体重(989±171)g,纵向RUGR发生率82.3%(359/436)。最终纳入出生体重Z评分、体重下降程度、体重增长速率、出院前3 d母乳喂养比例≥75%、机械通气≥7 d、母亲完成产前促肺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个变量构建列线图。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95%CI 0.820~0.920)和0.879(95%CI 0.815~0.942),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提示模型存在较好的拟合度(P>0.05)。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模型在所有阈值下均有正向获益。结论目前EPIs纵向ERGR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EPIs出院时纵向EUGR的预测模型,有助于尽早识别纵向EUGR高危的EPIs并进行干预。未来研究有必要扩大样本量和进行前瞻性研究来优化和验证该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 宫外生长迟缓 现状 预测模型 超早产儿
原文传递
KL-6联合CC16检测对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奇蕾 舒桂华 +1 位作者 赵雪琴 秦巧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4期1718-1722,共5页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联合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检测对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出生的极早产儿(胎龄28~31+6周)112例,其中BPD组53(轻度27例,中、重...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联合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检测对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出生的极早产儿(胎龄28~31+6周)112例,其中BPD组53(轻度27例,中、重度26例),非BPD组59例。收集其脐带血、出生后7 d及14 d的外周血,检测血清KL-6和CC16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KL-6、CC16预测BP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非BPD组相比,BPD组脐带血、出生后7 d及14 d外周血血清KL-6水平升高,CC16水平降低,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轻度BPD组相比,中重度BPD组KL-6水平明显升高(P<0.05),CC16差异不明显(P>0.05)。二元Logistic分析发现极早产儿KL-6水平升高或CC16水平降低,发生BPD的风险增加(P<0.05)。ROC曲线提示出生后14 d血清KL-6、CC16水平对BPD的发生均有更好的独立预测能力(AUC分别为0.973、0.900,灵敏度分别为94.3%、88.1%,P<0.05),两者联合时预测价值更高(AUC为0.983,灵敏度为98.1%)。结论血清KL-6、CC16水平在预测极早产儿发生BPD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KL-6的预测能力高于CC16,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更好地预测BP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涎液化糖链抗原6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损伤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极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经验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傅建平 杨磊 +3 位作者 刘辉保 胡安辉 袁水生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8期45-48,共4页
目的总结防治极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经验,以便在县级医院进一步推广,提高极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NICU 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极早产儿为治疗组,治疗组对具有NRDS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CPAP、... 目的总结防治极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经验,以便在县级医院进一步推广,提高极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NICU 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极早产儿为治疗组,治疗组对具有NRDS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极早产儿NRDS,早诊断、早治疗,在NRDS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早期上机。对照组为2003年7月~2006年6月未采用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NRDS的极早产儿,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重症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NRDS发病率。结果 81例极早产儿抢救成功率达92.59%、NRDS发病率28.40%、重症发生率12.34%、有创机械通气率16.05%,较对照组不仅抢救成功率(68.49%)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重症发生率(27.39%)、有创机械通气率(32.88%)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DS发病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早期防治NRDS,并在NRDS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早期上机,NRDS重症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率明显降低,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同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早产儿 经验 有创机械通气
下载PDF
人造子宫技术在早产动物体外生命支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洋洋 张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1期88-94,共7页
介绍了人造子宫作为模拟子宫内环境的体外生命支持装置,可帮助超早产儿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器官成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围绕体外氧合器、回路系统、无菌环境、营养供应及医疗管理等多方面,综述了人造子宫技... 介绍了人造子宫作为模拟子宫内环境的体外生命支持装置,可帮助超早产儿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器官成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围绕体外氧合器、回路系统、无菌环境、营养供应及医疗管理等多方面,综述了人造子宫技术从早产动物试验向人类超早产儿临床转化的可能性,并强调需要克服的挑战和技术难题。该技术有望成为显著改善超早产儿的临床预后的重要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子宫 超早产儿 早产动物 体外生命支持 体外氧合器 体外回路装置 肺发育
下载PDF
床旁B超动态定位技术在极早产儿PICC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金明 赖玉娥 +3 位作者 唐英姿 李莹 张忠芳 黄芳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B超动态定位技术在极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期间拟留置PICC的极早产儿160例,其中的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方法+常规护理,其余的80例作为干预组... 目的:探讨床旁B超动态定位技术在极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期间拟留置PICC的极早产儿160例,其中的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方法+常规护理,其余的80例作为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置管、床旁B超动态定位监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ICC导管的继发性异位率、人工矫正率、重新置管率。结果:干预组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率、重新置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人工矫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B超动态定位技术能有效降低极早产儿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率,提高人工矫正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动态定位技术 极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继发性异位 重新置管率
下载PDF
极早产儿床旁动脉导管结扎围术期状态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艳平 张珊 +2 位作者 王自珍 孔祥永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床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围术期状态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的影响,并评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床旁进行手术的...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床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围术期状态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的影响,并评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床旁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NICU进行床旁PDA结扎术、胎龄在28~31+6周、出生体重在1 500 g以下的极早产儿共44例,按出院诊断分为BPD组(29例)和无BPD组(15例),对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的日龄和体重、布洛芬疗程、RDS发生率、围术期呼吸机参数和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PD组与无BPD组的出生时胎龄^([(29.3±2.1)与(30.7±1.6)周])和出生体重^([(1 050±190)与(1 220±140)g])比较,BPD组明显低于无BPD组(P值均<0.05),氧疗时间^([(36±14)与(27±13)天])和住院时间^([(73±22)与(53±19)天])比较,BPD组均明显长于无BPD组(P值均<0.05)。而手术时日龄和体重、布洛芬疗程、RDS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D组的术前、术后24 h的吸入氧浓度均高于无BPD组^([0.46±0.13与0.33±0.11,0.43±0.12与0.32±0.13,P值均<0.05])。术前和术后的平均气道压及体温、脉搏和血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早产儿的未成熟程度(胎龄和出生体重)及与此相关的围术期状态可能是导致PDA结扎术后发生BPD的重要因素;在NICU行床旁PDA结扎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床旁结扎术 预后 极早产儿
下载PDF
极早产儿父母参与袋鼠式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丹 熊月娥 +2 位作者 陈玉妹 郭庆玲 范礼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早产儿父母参与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的真实体验.方法对12名参与袋鼠式护理的父母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KMC能缓解父母的负...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早产儿父母参与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的真实体验.方法对12名参与袋鼠式护理的父母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KMC能缓解父母的负性情绪,使父母获得情感满足,促进父母角色转换,减轻父母亲职压力,极早产儿父母希望对KMC开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优化.结论KMC对极早产儿父母情感改善和技能提升均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父母 袋鼠式护理 质性研究
下载PDF
Resuscitation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controversies and current evidence 被引量:3
18
作者 Pooja N Patel Jayanta Banerjee Sunit V Godamb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6年第2期151-158,共8页
Despit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perinatal medicine, the management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in the delivery room remains a challeng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evidence for improved outcomes regarding the resuscitati... Despit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perinatal medicine, the management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in the delivery room remains a challeng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evidence for improved outcomes regarding the resuscitation and stabilisation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but there is a lack of evidence in the periviable(gestational age 23-25 wk) preterm subgroup. Presence of an experienced team during the delivery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 to improve outcome is reviewed. Adaptation from foetal to neonatal cardiorespiratory haemodynamics is dependent on establishing an optimal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in the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thus enabling adequate gas exchange.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a gentle approach to stabilisation of these fragile infants in the delivery room. Evidence for antenatal steroids especially in the periviable infants, delayed cord clamping, strategies to establish optimal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importance of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oxygenation in delivery room in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RESUSCITATION ANTENATAL STEROIDS Delayed cord clamping VENTILATOR support Oxygenation in delivery room Temperature stability
下载PDF
极早和超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指征及早期结局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艺凡 李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6-840,844,共6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预测因素,了解极早和超早产儿PDA外科治疗者的住院结局。方法收集151例诊断为PDA的极早和超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外科治...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预测因素,了解极早和超早产儿PDA外科治疗者的住院结局。方法收集151例诊断为PDA的极早和超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外科治疗PDA的预测因素。结果手术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及最低舒张压明显降低;肺表面活性物质、布洛芬、利尿剂、正性肌力药应用率、心胸比及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升高。手术组动脉导管直径、导管直径/体质量及左房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LA/Ao)增加,导管处分流速度减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导管直径/体质量及最低舒张压是极早和超早产儿外科治疗PDA的预测因素。结论动脉导管直径/体质量>2.5 mm/kg和最低舒张压<24 mmHg增加了极早和超早产儿PDA外科治疗的可能性,外科治疗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治疗 极早产儿 超早产儿
下载PDF
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在超早产儿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邓世荣(综述) 冀湧(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88-392,共5页
产前糖皮质激素在超早产儿的应用率总体而言呈增长趋势。虽然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产前糖皮质激素能显著降低超早产儿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但其应用率在各国、各胎龄组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临床应用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也存在争议。我国超... 产前糖皮质激素在超早产儿的应用率总体而言呈增长趋势。虽然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产前糖皮质激素能显著降低超早产儿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但其应用率在各国、各胎龄组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临床应用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也存在争议。我国超早产儿的救治中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并不广泛。现对国内外超早产儿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超早产儿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产前糖皮质激素 应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