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东一次极端冰雹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汤兴芝 俞小鼎 +1 位作者 姚瑶 王金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8-1092,共15页
2005年6月14日到15日凌晨,受东北冷涡影响,华东出现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最大冰雹直径达15~18 cm,并伴有雷暴大风和龙卷。本文利用2005年6月14日08:00(北京时,下同)至15日08:00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这次过程... 2005年6月14日到15日凌晨,受东北冷涡影响,华东出现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最大冰雹直径达15~18 cm,并伴有雷暴大风和龙卷。本文利用2005年6月14日08:00(北京时,下同)至15日08:00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这次过程中江苏沭阳、江苏泗阳、安徽固镇三地极端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结果如下:(1)极端冰雹过程是由不同超级单体造成,由于环境CAPE、深层垂直风切变和低层相对风暴螺旋度都很强,导致三个超级单体都具有强中气旋,而强中气旋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向上的扰动气压梯度力,使得超级单体上升气流大大增强并强烈发展。(2)三地超级单体雹暴回波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70 dBZ,60 dBZ以上强回波持续时间超过3 h,60 dBZ最大高度超过11 km。比较而言,沭阳超级单体持续时间最长,泗阳超级单体回波强度最大,固镇超级单体雹暴60 dBZ以上的反射率因子垂直扩展高度最高。从上述雹暴例子初步得到线索:当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68 dBZ、60 dBZ回波扩展高度在10 km以上预示有极端冰雹出现。(3)有界弱回波区(BWER)或弱回波区(WER)以及位于其上的回波悬垂是超级单体雹暴的典型结构。泗阳雹暴显示有WER和宽广的回波悬垂,沭阳和固镇雹暴则显示出BWER和宽广的回波悬垂,固镇雹暴中气旋切变值的持续上升伴随着雹暴的强盛发展。(4)三个超级单体雹暴的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异常高,分别为88 kg·m^(-2)、102 kg·m^(-2)、89 kg·m^(-2),远超过6月大冰雹的VIL阈值65 kg·m^(-2)。固镇雹暴显示出强烈的风暴顶辐散特征,辐散速度差值最高达80 m·s^(-1)。(5)固镇雹暴出现近1 h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沭阳、固镇雹暴出现旁瓣回波,都表明雹暴中存在大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冰雹 超级单体 高悬强回波 垂直液态水含量 三体散射 风暴顶辐散
下载PDF
江苏“4·30”强风雹成因及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圣劼 刘梅 +3 位作者 杨梦兮 吴海英 李万莉 庄潇然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8-649,共12页
利用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揭示了江苏“4·30”强风雹成因及其雷达特征。结果表明,此过程发生在高空异常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中层西北急流和地面暖低压均显著偏强,造成远超过经验性指标值的垂直风切变,利于风... 利用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揭示了江苏“4·30”强风雹成因及其雷达特征。结果表明,此过程发生在高空异常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中层西北急流和地面暖低压均显著偏强,造成远超过经验性指标值的垂直风切变,利于风暴的增强及组织化发展。对流风暴的影响可分为30日午后到傍晚局地对流单体和傍晚到上半夜飑线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局地对流性强,能量积聚大,沿淮和淮北西部地区多局地性雷暴大风,并散发不同尺寸的冰雹;第二阶段在地面强冷空气大风及中高层干冷空气动量下传的影响下,飑线系统及其前缘阵风锋移动快速。飑线上弓形回波前端的强下沉辐散出流,叠加环境风的影响,导致江苏东南部地区区域性的极端灾害大风天气。雷达回波既可清晰显示冰雹云的一般回波特点,如反射率因子回波强,粒子均一性差等;也可反映不同尺寸冰雹回波的差异性,如回波强度越强,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越高,单体回波倾斜、弱回波区特征结构越清晰,三体散射特征越明显的风暴单体产生的冰雹尺寸越大;在没有大水滴包裹时,CC值随冰雹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且伸展高度增高等。综合分析雷达回波多个参量,如风暴单体和阵风锋的移速、风暴单体特征高度的下降速度、Z_(DR)大值高度降低等指标,对对流灾害性大风量级的监测与预警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大风 冰雹 飑线 超级单体 双偏振雷达回波
下载PDF
FY-4A资料在2023年7月1日宁安极端冰雹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白玉兰 刘刚 +2 位作者 周鑫 刘冠鹏 杨丹 《黑龙江气象》 2024年第3期9-12,33,共5页
在冷涡背景下,2023年7月1日牡丹江宁安出现最大直径达9 cm左右冰雹、10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利用MICAPS资料、雷达资料、FY-4A资料,选取FY-4A卫星云类型CLT、云相态CLP、云顶高度CTH和云顶温度CTT等4类产品进行可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 在冷涡背景下,2023年7月1日牡丹江宁安出现最大直径达9 cm左右冰雹、10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利用MICAPS资料、雷达资料、FY-4A资料,选取FY-4A卫星云类型CLT、云相态CLP、云顶高度CTH和云顶温度CTT等4类产品进行可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FY-4A数据接收率、时间分辨率和数据接收及时性,可以支持实际预报中实时监测预警业务;(2)4类产品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其中CLT、CLP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可以较好的判断云的类别;CTH和CTT两种产品与极端冰雹天气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但不是出现极端冰雹天气的必要条件;(3)FY-4A短波红外通道1.58~1.64μm,尤其是2.1~2.35μm在较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0~1 h内,对大粒子冰晶云团识别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对提高短临预警实效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卫星 极端冰雹 大粒子 卫星产品
下载PDF
陕西商洛“6·30”强冰雹过程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分析
4
作者 郭莉 黄少妮 +3 位作者 董淑珍 刘坤 井宇 郑亚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较强的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适宜的0℃和-20℃等温线高度、0-6 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冷空气及地面冷池触发了强对流天气。适宜的冷暖云厚度有利于雹粒的增大;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小雹粒在丰富的过冷水中循环增长。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三体散射,最强反射率因子达65 dBZ以上,剖面图上有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回波悬垂,50 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有超过-20℃等温线高度。基本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回波顶高对对流发展和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垂直液态水含量跃增20 kg·m^(-2)以上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 冰雹 位势不稳定 三体散射 中气旋
下载PDF
淮安一次强风雹天气超级单体风暴观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网萍 汤洁 +2 位作者 庄潇然 慕瑞琪 安礼政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43,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双线偏振雷达以及自动站分钟级数据,通过诊断分析和风场反演,对2021年4月30日17—19时淮安地区发生的极端风雹天气的两个超级单体结构特征、维持机制和极端大风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双线偏振雷达以及自动站分钟级数据,通过诊断分析和风场反演,对2021年4月30日17—19时淮安地区发生的极端风雹天气的两个超级单体结构特征、维持机制和极端大风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在500~700 hPa偏北急流背景下,地面强辐合中心和辐合区促使对流单体增强为超级单体风暴。淮安基准站的极端大风由超级单体A产生的下击暴流事件引发,表现为明显的风暴质心高度、最强回波高度和中气旋底高的下降,近地面层辐散风场等特征。产生强降雹的超级单体B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风暴质心高度以及中气旋最强切变高度均达到湿球温度-20℃层高度以上。极端大风产生的原因包括强冰雹和大降水粒子下落过程中的重力拖曳和融化蒸发冷却,以及负浮力和低层强中气旋产生的垂直扰动气压梯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大风 强冰雹 超级单体 下击暴流 中气旋
下载PDF
阳泉市主汛期极端气候事件演变特征
6
作者 马星芬 牛俊玫 《山西气象》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利用1972年-2008年阳泉6月-8月的珏最高气温、降水量、风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分别统计了高温、暴雨、冰雹、雷暴和大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分布特点,以期为探索阳泉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做出较好的尝试.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高温 暴雨 冰雹 大风 雷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