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216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沈旺 王新允 +2 位作者 郑海燕 武力 袁海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第二医院2000—2009年已确诊的2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第二医院2000—2009年已确诊的216例GIST和E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75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41例。结果 216例病人中,男性112例,女性104例,男女比例为1.077:1;发病年龄15~91岁,中位年龄58岁;肿瘤原发于胃肠道者182例,以胃多见;胃肠道外者34例,以肠系膜多见。肿瘤直径0.8~30.0cm,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交叉束状、漩涡状及巢状。214例CD117呈阳性。临床多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腹部肿块及肠梗阻等症状。结论 GIST较EGIST多见;胃肠道以中、高度危险者多见,胃肠道外以高度危险者多见。临床治疗原则首选广泛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临床病理学特点
原文传递
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毕建威 张浩 申晓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4,共3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可以发生于消化道从食管到直肠的任何一个部位,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但是,临床上也常发现一些定位于胃肠道外间叶源性肿瘤,其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也...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可以发生于消化道从食管到直肠的任何一个部位,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但是,临床上也常发现一些定位于胃肠道外间叶源性肿瘤,其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也与GIST相似,目前将这些非胃肠来源的间质瘤称为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mintestinal stromal turnor,EGIST)。EGIST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多变,真正的形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应引起外科医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间质瘤
原文传递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邵永孚 白月奎 +4 位作者 曹文兰 石素胜 高燕宁 孙耘田 余力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复阅1986年7月至2003年6月47例经病理诊断为腹腔或腹膜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细胞瘤、许旺细胞瘤和间质瘤患者的组织切片,重新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 目的研究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复阅1986年7月至2003年6月47例经病理诊断为腹腔或腹膜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细胞瘤、许旺细胞瘤和间质瘤患者的组织切片,重新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SMA、Desrain及S-1005种蛋白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最终确诊为EGIST。肿瘤位于肠系膜12例,腹膜后8例,小网膜囊6例,其余4例肿瘤病例记载为腹腔来源。肿瘤中位直径12.5(4~30)cm,其中梭形细胞为主型23例,上皮为主型4例,混合型3例。随访中位时间44个月.随访率90%。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9.5%和4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腹膜后和肠系膜及腹腔、肿瘤直径超过10cm、肿瘤有坏死、核分裂像数目超过5个/50HPF、肿瘤细胞异型性和中、低分化的肿瘤。其预后不佳。结论EGIST有其特有行为谱,预后评价除参照GIST的指标外;肿瘤直径超过10cm和肿瘤的生长部位有助于对EGIST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胃肠道外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增强CT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灿 李雯 +2 位作者 孙冰冰 杨春雪 陶晓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增强CT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肠系膜EGIST患者的增强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肠系膜EGIST中,高度危险性11例,中度危险性4例,其中肝转移1例... 目的探讨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增强CT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肠系膜EGIST患者的增强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肠系膜EGIST中,高度危险性11例,中度危险性4例,其中肝转移1例,腹腔种植转移1例。2例占据右中下腹盆腔,3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周围,4例位于肠系膜根部,4例位于左下腹小肠系膜周围,2例位于盆腔右侧。肿瘤的最大直径为5.6~22.0 cm,平均约11.5 cm。类圆形6例,边界清晰;不规则、分叶状9例,边界模糊。15例密度不均,肿瘤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区,其中9例囊变、坏死范围超过50%;2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轻至中度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增强幅度约22~32HU,静脉期增强幅度约38~40 HU,肿瘤囊变、坏死部分无强化。6例肿瘤实质内可见增粗扭曲条状、簇状肿瘤血管影,经MIP显示肿瘤均由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管供血。结论肠系膜EGIST的增强CT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血管MIP成像对明确肿瘤供血来源及发病部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对该肿瘤的正确诊断以及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胃肠道外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杜娟 赵跃武 +2 位作者 付芳芳 谢瑞刚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59岁,右侧外阴见一肿物,4.4 cm×3 cm×3 cm大小,术后6个月复发。例2,58岁,直肠阴道隔见一7.3 cm×6.1 cm×4.6 cm大小肿物。例3,41岁,直肠阴道隔见一8.6 cm×7.4 cm×6.7 cm大小肿物。镜下见瘤细胞梭形,呈编织状、漩涡状及栅栏状排列,核分裂象均易见。免疫表型:3例CD117、CD34、NES及H-Caldesmon均阳性,SMA、desmin及S-100均阴性;例1和例3 DOG-1呈阳性。3例均存在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及直肠阴道隔均可发生EGIST,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阴道肿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直肠阴道隔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东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5期2842-284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例EGIST患者的CT资料及病理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腹膜后5例,大网膜4例...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例EGIST患者的CT资料及病理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腹膜后5例,大网膜4例,小肠系膜2例,结肠系膜1例,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1-25.6 cm,中位直径9.6 cm,病灶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9例,3例呈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9例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可见线条状强化的肿瘤血管,坏死、囊变区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无明显强化,12例患者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肿大。结论 E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多层螺旋CT在E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瑾 纪清连 +3 位作者 周彤 李潇箫 刘自民 李颖端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CT及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腹部EGIST病人22例,对病灶CT及MRI平扫、增强扫描图像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IST病人22例中,单纯CT检查13例,单纯MRI检查4例,同...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CT及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腹部EGIST病人22例,对病灶CT及MRI平扫、增强扫描图像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IST病人22例中,单纯CT检查13例,单纯MRI检查4例,同时进行CT及MRI检查5例。3例病人多发,其中2例多发病灶为腹腔种植转移(原发灶分别位于大网膜、腹膜后),1例为大网膜区及右侧附件区各1包块;19例病人单发,其中发生在大网膜4例,小网膜2例,肠系膜6例,腹膜后间隙6例,肝左叶1例;包块最大直径为2.9~19.4 cm(平均9.8 cm);病灶形态呈类圆形9例,分叶状13例。大体病理见肿瘤多数无真正包膜,切面主要为灰白色,光镜下由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构成。18例行CT检查病例中,密度不均15例,病变内见大小不一低密度区,病理上对应囊变、坏死区域;7例病变CT或MRI显示钙化,术后病理也可见钙化;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多为中度强化,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MRI扫描信号多不均,T 1WI为等低信号,T 2WI呈稍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中度到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腹部EGIS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检查可为EGIST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MRI表现及其误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艺才 叶丹枫 +1 位作者 黎骋 郭子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MRI表现,并分析其影像学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8例中MRI诊断正确者9例,误诊9例。其中单发17例,多发1例,共计19个肿块。肿瘤位于肠...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MRI表现,并分析其影像学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8例中MRI诊断正确者9例,误诊9例。其中单发17例,多发1例,共计19个肿块。肿瘤位于肠系膜12个、网膜4个、腹膜后间隙3个。肿瘤最大径4.5~27cm(平均11.5cm)。肿块呈分叶状9个,类圆形6个,不规则形4个。11个病灶边界清楚,8个与相邻组织脏器分界不清。信号不均匀者15例,内见坏死、囊变或出血,T1WI、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度至明显强化;信号均匀者3例,TI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呈均匀中度强化。肝转移2例,腹膜多发种植转移1例,2例伴有腹水。结论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嗣组织结构的关系等,为病变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仔细分析病变的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胃肠道外间质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对胃肠道外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邓雪英 陈小启 +3 位作者 王付言 李清海 宋春瑶 丁建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 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 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结束后在GE ADW4.4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和强化程度,肿块周围和(或)内部有无血管影.肿块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分析肿块的来源与性质。结果:8例EGIST中,位于腹膜后3例,肠系膜3例,小网膜1例,肝脏1例。肿瘤最大径平均(11.0±2.4)(7.7~15.0)cm,圆形或卵圆形4例,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1例。平扫肿块内密度不均。见斑片状、瘢痕状及大片状坏死囊变区,囊变坏死部分CT值为25。28HU,实性部分CT值为34-47HU,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3例。CT值较平扫增加15~22HU: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CT值较平扫增加40-55HU。门静脉期渐进性强化6例.CT值较动脉期增加10-25HU。坏死区未见强化。增强后肿瘤周围和(或)内部可见线状扭曲血管影6例。结论:E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结合MPR对于EGIST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为术前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肠道及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肝转移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祥栋 姥义 +1 位作者 汪静 严志鹏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肠道及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7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及3例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伴肝...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肠道及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7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及3例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恶性间质瘤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7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原发灶24个,肝内转移灶31个;3例胃肠道外恶性间质瘤原发灶7个,肝内转移灶9个。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均可表现为实性、囊实性,囊实性病灶占比83.1%。其中大部分原发灶(61.3%)表现为局部边缘模糊,部分原发灶(41.9%)形态不规则,呈浅分叶状;肝内转移灶更多地呈现为边界清晰(77.5%)、形态规则(82.5%)。结论:与恶性间质瘤原发灶相比较,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为肝内转移灶的典型特征,该特征表现对判断恶性间质瘤肝内转移灶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肝转移 超声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虹 孙希印 《罕少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15-17,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 方法 对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作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免疫表型特征为:CD1177例(100%)胞... 目的 研究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 方法 对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作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免疫表型特征为:CD1177例(100%)胞质全部强阳性表达,CD345例(71.4%)阳性,S-100蛋白2例(28.6%)阳性,SMA均为阴性。 结论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依据,推测胃肠道外间质瘤可能起源于一种非定向分化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CD117 CD34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旭波 《现代医院》 2015年第12期82-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收治的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EGIST组肿瘤位于肠系膜5例、腹膜后3例、腹腔及盆腔2...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收治的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EGIST组肿瘤位于肠系膜5例、腹膜后3例、腹腔及盆腔2例、卵巢1例。CT显示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平扫呈不均匀密度减低,实性部分增强扫描肿块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较明显;GIST组中13例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或与邻近组织结构分界不清,呈分叶状;9例呈类圆形,边界较清楚,形态规则;平扫时密度不均匀25例,密度均匀7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静脉期强化较明显。两组病理学特征基本相似。结论 EGIST因与GIST其生长方式及部位有差异而具有其自身的影像特征,多层螺旋CT对EGIST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丹 王新允 张昭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9年间已确诊的29例原发性EGIST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原发性EGIST中,发病中位年龄62岁(36~87岁)...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9年间已确诊的29例原发性EGIST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原发性EGIST中,发病中位年龄62岁(36~87岁);男16例,女13例;肿瘤原发于肠系膜11例(37.9%),大网膜9例(31.0%),腹膜后4例(13.8%),盆腔3例(10.3%);肛周1例(3.4%);阴道直肠隔1例(3.4%)。肿瘤平均直径为12.3cm;光镜下主要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CD117和CD34为确诊EGIST的特征性标志物。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29例原发性E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结果:高危险度者25例,中等危险度者2例,低危险度者1例,极低危险度者1例。结论原发性EGIST临床少见,好发于中老年,性别差异不明显;原发部位以肠系膜和大网膜多见,且瘤体体积较大,出血坏死常见;其恶性度更高,生物学行为具有更强的侵袭性,临床治疗原则首选广泛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胃肠道外间质瘤 诊断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presenting as a scrotal mass: an unusual case 被引量:1
14
作者 Seok-Ho Kang Myung-Joon Kim +7 位作者 Min-Gu Park Hong-Seok Park Du-Geon Moon Deuk-Jae Sung Hyun-Chul Kim Yang-Seok Chae Jun Cheon Je-Jong Kim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75-279,共5页
We describe an unusual case of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 presenting as a scrotal mass. A 71- 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 gradually enlarging scrotal mass with a 20-year duration. Physical examina... We describe an unusual case of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 presenting as a scrotal mass. A 71- 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 gradually enlarging scrotal mass with a 20-year dur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 vealed a huge (as large as volleyball), round, nontender mass occupying the whole scrotum, which was resected completel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did not comply with any other primary site disease. Unde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tumor showed a spindle cell pattern with low cellularity, absence of necrotic and mitotic features. Immunohistochemical anlaysis revealed the tumor reactive for CD117 and CD34, while negative for smooth muscle actin, desmin and S-100 protein.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an EGIST involving the scro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CROTUM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高危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通 殷向阳 +5 位作者 米吾楠 刘伟强 张朕 姜建武 刘琪 符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105-310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41例高危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21例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信息进行比较。通过... 目的探讨高危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41例高危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21例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信息进行比较。通过生存曲线寻找高危EGIS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危EGIST患者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61岁,肿瘤直径为2~30 cm,中位直径为10 cm。EGIST组肿瘤直径>10 cm者、CD34阴性者、接受开放手术者占比高于GIST组(P<0.05)。10例EGIST患者复发转移,其中3例于术后1 a内复发,无进展生存期(PFS)短于高危GIST患者(P<0.05)。肿瘤位置和Ki-67指数是高危EGIST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位于肠系膜、Ki-67指数>10%的患者更易复发。结论高危EGIST比高危GIST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位于肠系膜和Ki-67指数>10%的高危EGIST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外间质瘤 临床特征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原发腹膜后的间质瘤误诊为肾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越 管振锋 +1 位作者 李磊 贺大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提高腹膜后间质瘤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报道1例误诊为肾肿瘤的腹膜后间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学结果展现出间质瘤的固有特征:CD117(+),CD34(+),SMA(-),DES(-),S-100(-... 目的提高腹膜后间质瘤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报道1例误诊为肾肿瘤的腹膜后间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学结果展现出间质瘤的固有特征:CD117(+),CD34(+),SMA(-),DES(-),S-100(-)。结论胃肠道外的间质瘤很少见,其临床影像学特点不易与临近部位的脏器的一般肿瘤区分,临床上为避免误诊应重视其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肾肿瘤 误诊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外间质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艳敏 周梅香 石瑞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7期1912-1916,共5页
通过临床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危险度评估及生存状态分析对5例原发性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EGIST)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生物学行为观察。5例EGIST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原... 通过临床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危险度评估及生存状态分析对5例原发性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EGIST)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生物学行为观察。5例EGIST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原发部位分别为大网膜、腹膜后、腹股沟、盆腔直肠阴道隔;肿瘤平均直径12.6 cm;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型3例,上皮样型1例,混合型1例;2例核分裂象>10个/50HPF,2例>5个/50HPF,1例<5个/50HPF;肿瘤破裂2例,肿瘤坏死3例;CD117阳性5例,DOG1阳性5例,CD34阳性3例;肿瘤危险度评估高危5例;3例复发/转移,1例带病生存,2例无病生存,平均生存时间40.2个月。EGIST是一种罕见肿瘤,可原发于腹股沟软组织等极罕见部位;肿瘤平均直径大于10 cm,多为高度危险,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组织学类型以梭形细胞型为主,CD117,DOG1有助于E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度分级 诊断 CD117 DOG1
下载PDF
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志飞 张志宏 +2 位作者 徐勇 邓刚 李印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8期607-609,共3页
目的:提高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前列腺肉瘤,为明确诊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术。结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报告:光镜下肿瘤细... 目的:提高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前列腺肉瘤,为明确诊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术。结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报告:光镜下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标记:CD117和CD34表达阳性,PSA、S-100和SMA阴性,支持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诊断。行伊马替尼靶向治疗,随访6个月肿瘤无明显缩小,至今仍存活。结论: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极为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除外胃肠道来源,影像学检查可提供直接依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靶向药物治疗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作用还有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胃肠道外间质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19
作者 刘洋 林俊东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腹内EGIST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EGIST中,高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3例,均为单发,其中肝脏转...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腹内EGIST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EGIST中,高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3例,均为单发,其中肝脏转移1例,1例腹膜及肠系膜种植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少量腹腔积液。1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周围,2例位于肠系膜根部,2例位于左下腹小肠系膜周围,1例发生于大网膜,1例位于盆腔右侧,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肿块最大径11~36 cm不等,平均(15±4)cm。椭圆形2例;分叶状、不规则7例,边缘均清晰。9例密度不均,内可见程度不等的坏死、囊变区,其中3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出血。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增强幅度为22~32 Hu,静脉期增强幅度为27~43 Hu,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肿块内均未见液气面。5例肿块实质见迂曲条状、簇状的肿瘤血管,经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可见肿瘤血管来源。结论腹内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病变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胃肠道外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红艳 张雪林 +1 位作者 陈燕萍 邱士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1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肿块最大直径平均14.8cm,直径>10cm者15例。肿瘤位于网...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1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肿块最大直径平均14.8cm,直径>10cm者15例。肿瘤位于网膜7例,肠系膜3例,腹膜1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肝脏1例。CT平扫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等低密度,实性部分位于周边、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囊变、坏死无明显强化;其中4例在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条状强化的血管影穿行其内。8例(44.4%)肝转移,2例(11.1%)肠系膜转移,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7例,而Desmin阴性16例,S-100阴性14例。病理诊断EGIST高度恶性11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良性1例。结论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间质瘤 腹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