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外症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欧阳皓 薛倩 王晶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5-860,865,共7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其典型症状(反酸、胃灼热)常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食管外症状是GERD常见的一类症候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背景近年来,随着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其典型症状(反酸、胃灼热)常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食管外症状是GERD常见的一类症候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治疗效果。目的通过对伴或不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症状、情绪、生活质量的调查,探讨食管外症状对GERD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对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8周后GERD患者的随访,探讨影响GERD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1-12月,收集在门诊及住院患者1 013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胃镜、24 h pH监测及GerdQ量表诊断GERD;采用SAS、SDS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ERD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13份,回收有效问卷937份,有效回收率92.5%。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不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42.6%比33.1%)。随访经PPI治疗8周后的GERD患者,伴食管外症状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好转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GERD亚型、是否合并焦虑抑郁、伴/不伴食管外症状是GER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食管外症状加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降低生活质量,并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 食管外症状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以食管外症状为表现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步光奎 廖江涛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观察以食管外症状为表现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老年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食管外症状将患者分为食管外症状组和非食管外症状组。分析... 目的:观察以食管外症状为表现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老年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食管外症状将患者分为食管外症状组和非食管外症状组。分析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GERD患者发生食管外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GERD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约为52.59%,以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反流性咽喉炎最多见,分别占31.97%、24.59%、18.85%;两组患者在COPD、钙通道拮抗剂药、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便秘、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BMI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焦虑抑郁(OR:3.891,95%CI:1.254~5.169,P<0.001)、食管裂孔疝(OR:4.114,95%CI:2.013~6.242,P<0.001)、BMI(OR:3.457,95%CI:2.287~4.728,P=0.001)、吸烟(OR:2.782,95%CI:1.651~3.907,P=0.009)为老年GERD患者发生食管外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GERD患者以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反流性咽喉炎为常见食管外症状;焦虑抑郁、食管裂孔疝、BMI、吸烟是老年GERD患者发生食管外症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外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琰 隋昕珂 +7 位作者 黄鑫 汤紫荣 王刚 王磊 钟长青 王晓英 吴玮 李连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811,共4页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发生食管外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收治的经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39例,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以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表(RSI)评分为标准,RSI...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发生食管外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收治的经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39例,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以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表(RSI)评分为标准,RSI>13分者为阳性组(n=55),RSI≤13分者为阴性组(n=84)。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超重、吸烟、饮酒、焦虑及抑郁的比例,反流性食管炎镜下分级,24 h食管pH值监测相关指数(DeMeester指数)等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发生食管外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阳性组年龄[(58.8±15.4)岁]、超重比例(63%)、焦虑比例(36%)及DeMeester阳性比例(54%)高于阴性组[分别为(52.8±11.7)岁、39%、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饮酒、抑郁的比例及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DeMeester阳性是反流性食管炎出现食管外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6,95%CI 1.363~3.942,P<0.05;OR=6.868,95%CI 1.648~18.087,P<0.01)。结论超重、DeMeester阳性对反流性食管炎出现食管外症状有预测价值,可能参与了食管外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紊乱对食管外症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芝君 陈胜良 莫剑忠 《胃肠病学》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背景: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症状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对此类患者的研究多集中于检测反流的存在,而很少正式评估食管动力紊乱在其发病中的作用。目的:研究GERD患者食管动力紊乱对食管外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39例根据临... 背景: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症状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对此类患者的研究多集中于检测反流的存在,而很少正式评估食管动力紊乱在其发病中的作用。目的:研究GERD患者食管动力紊乱对食管外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39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结果诊断为具有食管炎的GERD患者分为两组,A组:仅有食管症状(n=21);B组:既有食管症状,又有食管外症状(n=18,其中癔球感10例,慢性咳嗽5例,咽痛3例)。采用静态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监测对两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B组患者的食管正常蠕动百分比(15.7%±23.3%)和食管不协调蠕动百分比(69.4%±33.6%)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A组(55.0%±37.3%和29.8%±32.8%),食管下括约肌(LES)和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均略低于A组,但无显著差异。B组患者的pH<4总时间(218.2min±278.8min)、pH<4反流次数(153.9±181.2)、pH<4总时间百分比(15.6%±20.0%)和立位pH<4时间百分比(17.1%±19.3%)均显著高于A组(83.9min±112.6min、61.2±83.4、5.9%±7.9%和7.1%±9.5%)。结论:食管动力紊乱可使酸反流加重,导致酸直接作用于咽喉部而引起一系列食管外症状。鉴于食管动力紊乱是GERD发病机制中的首要和关键因素,促动力药的应用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食管动力紊乱 食管活动障碍 咽喉部 诊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亚其 袁媛 +3 位作者 李晓芳 张炳勇 李修岭 周炳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8例RGERD患者均行ESD,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8例RGERD患者均行ESD,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观察pH值<4的反流次数、pH值<4的时间百分比、pH值<4长于5 min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并进行比较;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GerdQ量表评分、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随访6~3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质子泵抑制剂停用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成功行ESD,术后6个月患者GerdQ量表评分[(6.60±2.48)分]、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2.26±0.79)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5.97±3.4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60±3.87)分]均低于术前[(13.37±2.78)、(6.95±1.16)、(13.61±5.26)、(14.10±6.47)分](P<0.05)。术后6个月患者pH值<4的反流次数[(46.59±14.44)次]、pH值<4的时间百分比[(2.74±0.74)%]、pH值<4长于5 min的反流次数[(3.68±0.92)次]、DeMeester评分[(28.78±8.70)分]均低于术前[(149.50±20.21)次、(7.12±1.05)%、(9.12±1.80)次、(71.08±12.43)分](P<0.05)。术中发生黏膜下小动脉出血1例,后止血成功;术中、术后无穿孔发生;术后发热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2例,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6~31个月,患者食管、食管外症状及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改善;内镜下复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较术前改善,贲门口无明显松弛;质子泵抑制剂停用35例。结论 ESD可改善RGERD患者食管、食管外症状及食管黏膜糜烂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RGER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GerdQ量表评分 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 质子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肖菲 张李群 茅娟 《胃肠病学》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临床疗效不佳。目的:评价PPI联合促胃动力药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0例反复咳嗽伴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症状者... 背景: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临床疗效不佳。目的:评价PPI联合促胃动力药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0例反复咳嗽伴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症状者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餐前口服奥美拉唑20 mg bid或奥美拉唑20 mg bid+多潘立酮10 mg tid,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行咳嗽症状评分,同时以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和R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两种评分分别降低1.33±0.14和6.23±0.92,对照组分别降低0.64±0.31和3.57±0.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治疗药物耐受性良好。结论:PPI联合促胃动力药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P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外症状 咳嗽 质子泵抑制剂 促动力药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Pulmonary or otolaryngologic extraesophageal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被引量:2
7
作者 Giampaolo Bresci Rodolfo Sacc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The extraesophageal manifestation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that are similar to a heart attack or gastric diseases are well known, while those categorized as pulmonary or otolaryngological are less known and... The extraesophageal manifestation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that are similar to a heart attack or gastric diseases are well known, while those categorized as pulmonary or otolaryngological are less known and less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is less known aspec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extraesophageal symptom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抗反流手术适应证及术前评估
8
作者 胡志伟 吴继敏 +1 位作者 汪忠镐 张美光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41-246,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可引起食管外症状。据估算其全球患病率为13.98%,全球患者人数约为10.3亿。通过内科抑酸治疗通常可有效解决反流引起的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然而约1/3接受抑酸治疗的GERD患者在治疗8周时症...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可引起食管外症状。据估算其全球患病率为13.98%,全球患者人数约为10.3亿。通过内科抑酸治疗通常可有效解决反流引起的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然而约1/3接受抑酸治疗的GERD患者在治疗8周时症状仍反应不足。而抑酸治疗更加难以有效控制其食管外症状。此外,人们越来越担心无限期使用抑酸剂的长期后果。抗反流手术可机械性修复和增强抗反流屏障,以防止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进入食管和气道,从而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替代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GERD症状和避免长期用药。本文通过对以往GERD食管外症状抗反流手术研究中患者入选方法的分析,为指导临床进行详细的GERD食管外症状术前评估,优化手术患者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裂孔疝 反流监测 胃底折叠术
原文传递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with conscious sedation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catheter-based 24-h pH monitoring 被引量:1
9
作者 Yung-Kuan Tsou Jau-Min Lien +3 位作者 Chin-Kuo Chen Cheng-Hui Lin Hsing-Yu Chen Mu-Shien Le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1期1805-1810,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with conscious sedation on the subsequent 24-h catheter-based pH monitoring.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extra-esophageal symptom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 AIM: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with conscious sedation on the subsequent 24-h catheter-based pH monitoring.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extra-esophageal symptom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undergoing ambulatory dual-probe 24-h pH monitoring were enrolled from March 2010 to August 2011.All of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irty-six patients(72%,group A) underwent pH monitoring shortly after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 with conscious sedation,and 14 patients(28%,group B) underwent pH monitoring without conscious sedation.The 24-h pH data from two time periods were analyzed:the first 4 h(Period Ⅰ) and the remaining time of the study(Period Ⅱ).RESULTS: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49.6 ± 12.5 years;20 patients(40%) were men.The baseline data,including age,sex,body mass index,reflux esophagitis,the Reflux Symptom Index,and the Reflux Findings Score,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percentage of total time with a pH < 4 and the frequency of acid reflux during Period Ⅰ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as measured using both pharyngeal(0.03% ± 0.10% vs 0.07% ± 0.16%,P = 0.32;and 0.07 ± 0.23 episodes/h vs 0.18 ± 0.47 episodes/h,P = 0.33,respectively) and esophageal probes(0.96% ± 1.89% vs 0.42% ± 0.81%,P = 0.59;and 0.74 ± 1.51 episodes/h vs 0.63 ± 0.97 episodes/h,P = 0.49,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 of total time with a pH < 4 and the frequency of acid reflux were als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eriods I and Ⅱ in group A patients,as measured using both pharyngeal(0.03% ± 0.10% vs 0.23% ± 0.85%,P = 0.21;and 0.07 ± 0.23 episodes/h vs 0.29 ± 0.98 episodes/h,P = 0.22,respectively) and esophageal probes(0.96% ± 1.89% vs 1.11% ± 2.57%,P = 0.55;and 0.74 ± 1.51 episodes/h vs 0.81 ± 1.76 episodes/h,P = 0.55,respectively).CONCLUSION:EGD with conscious sedation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results of subsequent 24-h pH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extra-esophageal symptoms of gastroeso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CONSCIOUS SEDATION pH monitor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extraesophageal symptoms
下载PDF
胃食管阀瓣分级在伴有食管外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玮佳 李振方 +2 位作者 李聪 张倩 赵琦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阀瓣(GEFV)分级在伴有食管外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呼吸科及耳鼻喉科门诊和住院,行胃镜检查确诊的554例RE患者,按照是否伴有食管外症状(反流性... 目的探讨胃食管阀瓣(GEFV)分级在伴有食管外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呼吸科及耳鼻喉科门诊和住院,行胃镜检查确诊的554例RE患者,按照是否伴有食管外症状(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哮喘)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析不同年龄段与GEFV异常检出率的关系、RE伴发食管外症状发生率的关系以及GEFV分级与RE伴发食管外症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年龄增长与异常GEFV的发生率、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111,P=0.01;r=0.129,P=0.01)。食管裂孔疝发生率随着GEFV分级增加而增加,异常GEFV中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于正常GEFV(42.95%比13.07%);试验组的异常GEFV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6.30%比20.46%,P=0.04)。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随着GEFV分级而增加,与GEFV分级呈正相关(χ^(2)=6.502,P=0.01;r=0.286,P=0.015)。重度RE组伴有食管外症状高于轻度RE组(48.51%比12.86%);食管外症状发生率与RE分级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GEFV分级可作为预测反流性食管炎伴发食管外症状的风险指标,在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阀瓣 食管炎 反流性 食管外症状 诊断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应用PPI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汉麟 郑镇森 黄凯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4期3812-3815,共4页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组(甲组)15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组(甲组)15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组(乙组)15例、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食管外症状组(丙组)30例,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对乙组、丙组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影响质子泵抑制剂疗效的因素。结果甲组年龄为(42.15±5.26)岁,低于乙组、丙组(48.15±5.45)岁、(46.35±5.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咽喉烧灼感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且组间食管外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体质量指数、饮酒率分别为(23.73±2.05)kg/m²、38.89%(7/18),均高于无效组(22.12±2.11)kg/m²、14.81%(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吸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患者年龄高于无食管外症状患者,且咽喉异物感为最常见症状。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患者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临床特点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冷衍恩 唐斌 +5 位作者 白映涛 靳雄 苏春 肖军 王人彬 吴逢波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574-3577,共4页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胃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变化特点。方法前瞻性序贯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合并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44例,未合并...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胃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变化特点。方法前瞻性序贯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合并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44例,未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45例。采用艾普拉唑肠溶片10 mg/d,1次/d,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量表(RSI)、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采用固态测压和动态食管压力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远端收缩积分(DCI)、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潜伏期(DL)、食团内压(IBP),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后,2组患者RSI评分、RFS评分、Ge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未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RSI评分、RFS评分、GerdQ评分低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治疗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UESP、LESP、DCI、DL与药物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治疗后未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UESP、LESP、UESL、LESL、DCI、CFV、DL、IBP与药物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低于未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肠溶片能改善未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胃食管动力学,临床有效率高于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未合并食管外GERD与合并食管外GERD不同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 食管外症状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食管外现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娟 白兴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1期7-10,17,共5页
通过回顾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文献,归纳整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背部表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包括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疼痛、凉热、胀满,以及该区域督脉和(或)膀胱经处的压痛、皮肤温度及形态变化,其发生机制可以基于西... 通过回顾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文献,归纳整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背部表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包括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疼痛、凉热、胀满,以及该区域督脉和(或)膀胱经处的压痛、皮肤温度及形态变化,其发生机制可以基于西医内脏与躯体感觉神经支配调节和中医经络-脏腑相关理论进行解释。研究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背痛 压痛 胃食管反流背部综合征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吗丁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6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用于治疗糜烂性食管炎(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从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住院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6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用于治疗糜烂性食管炎(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从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住院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6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吗丁啉10mg,3次/d;分别于治疗4周、8周及停药后2周评估疗效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E组在治疗4周、8周及停药两周时的有效率分别93.33%、94%和80%,NERD组在治疗4周、8周及停药两周时的有效率分别是和50%、51.67%、和33.33%,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EE的临床疗效优于NER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吗丁啉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采取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蓝志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EG-ERD)采取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EG-ERD)采取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为患者进行食管监测、测压和胃镜检查后,进行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同时观察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术后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相比,治疗后治疗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下 食管贲门微量射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