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等教育70年盘点及未来发展建议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俊芳 刘玲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起步波折期、恢复建设期、质量提升期、综合实力初现期后逐步迈入了综合实力强化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发展历程显现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逐步恢复到蓬勃发展、从结构单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起步波折期、恢复建设期、质量提升期、综合实力初现期后逐步迈入了综合实力强化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发展历程显现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逐步恢复到蓬勃发展、从结构单一到多元促进、从经验输入到互学互鉴、从集中管理到分级服务的诸多特点,也暴露出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科建设潜在生态危机、国际交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应从耦合国家与高校个体目标、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中的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长足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历程 民办高教 教育评估 对外交流 管理体制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促进机制研究
2
作者 姚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中华文化”,并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文化自信的心态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息息相关,更是完善文化体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在整体制度建设落后于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中华文化”,并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文化自信的心态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息息相关,更是完善文化体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在整体制度建设落后于时代、市场化产业化的促进机制欠缺以及具体落实措施不健全不完善等难题,我国可采取一系列长远规划和调整举措,从文化产业促进机制、文化国际贸易促进机制、媒体合作促进机制、民众互通交流促进机制和中外文化互动互鉴促进机制五个方向,建构全面化、系统化和深度化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 对外传播 机制体系
原文传递
外联平台在我院银医项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东 张智慧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4期76-78,共3页
本文从外联平台的由来及必要性入手,介绍我院选择外联平台的过程,以及外联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功能特点,然后阐述了选择外联平台带来的实质性好处,最后展望了我院未来基于外联平台的一些建设设想。
关键词 外联平台 银医合作 预约诊疗 医院信息系统 数据直报系统
下载PDF
集体共识、知识生产与分众对话:全球话语竞争背景下的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新思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庆安 李涵沁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3期3-13,共11页
百年变局之中,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全球传播秩序与交互模式的变化,围绕国际话语权展开的博弈与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话语安全化趋势进一步深化了当下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世界陷入新型安全与对话困局。对此,中国应围绕“新概念... 百年变局之中,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全球传播秩序与交互模式的变化,围绕国际话语权展开的博弈与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话语安全化趋势进一步深化了当下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世界陷入新型安全与对话困局。对此,中国应围绕“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三个核心维度,以回归集体共识、重视知识生产、分众精细对话为策略导向,创新与再构自身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准确、高效传递中国理念,实现全球共识的引导塑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奠定观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话语体系 安全化 塑造共识 传播效能
下载PDF
龙江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
5
作者 梁家惠 张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7期62-67,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龙江红色文化四大精神,见证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艰苦岁月。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黑龙江人民群众为反抗侵略,实现独立与富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具有很高精神价值和历史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龙江红色文化四大精神,见证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艰苦岁月。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黑龙江人民群众为反抗侵略,实现独立与富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具有很高精神价值和历史意义。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分析了龙江红色文化的特征,通过调查法对龙江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求完善龙江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方法,找到了加强龙江红色文化内容建设、完善对外传播的渠道、调整对外传播的侧重点,以及扩大传播主体等方法,以此扩大龙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对外传播 话语体系 黑龙江 数字平台 人才队伍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外传播的四重路径
6
作者 路光辉 《未来与发展》 2023年第6期13-17,共5页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依存,人类世界正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中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遵循对外传播规律,不断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推进中国...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依存,人类世界正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中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遵循对外传播规律,不断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外传播,向世界全面、真实、立体的展示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外传播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舰船外部通信系统综合平台的发展
7
作者 吉雨冠 范楷 《通信对抗》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介绍了我国舰船外部通信系统综合平台的发展,并对每一阶段综合平台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舰船 外部通信系统 综合平台
下载PDF
基于事故评估法的邮轮外部通信应用分析
8
作者 郭恒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09-114,共6页
采用事故评估分析法对远洋邮轮实际安全返港的外部通信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考虑远洋邮轮的营运海区、事故界限、系统情况等影响因素,修正安全返港评估中的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偏差。
关键词 外部通信系统 安全返港 事故评估 邮轮
下载PDF
花都电台证券直播室快速部署方案
9
作者 叶祖贤 梁永春 《电声技术》 2012年第2期86-88,共3页
以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台的证券直播室为例,介绍中小型广播电台建设户外直播室的经验和参考。介绍了户外直播室的系统通信和热线电话以及安全播出设计,提供一个简单稳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户外直播室 安全播出 内外通信 热线电话系统
下载PDF
当代贵州文学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0
作者 吴海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2-55,共4页
当代贵州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学,在对外传播活动中存在"贵州符号"识别体系缺失、"纯文学"传播理念被大众消费意识疏离和"沉默的螺旋"效应引发自我否定三方面的问题。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当代贵州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学,在对外传播活动中存在"贵州符号"识别体系缺失、"纯文学"传播理念被大众消费意识疏离和"沉默的螺旋"效应引发自我否定三方面的问题。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建立贵州文学符号识别体系,倡导多元文学共同传播的理念,培养贵州本土优秀的评论队伍形成反"沉默的螺旋"效应。这对促进当代贵州文学发展并扩大其影响力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贵州文学 对外传播 符号识别体系 多元文学 评论队伍 反“沉默的螺旋”
下载PDF
双信道偏振复用保密通信系统的完全混沌同步的操控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钟东洲 邓涛 郑国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80,共11页
针对双信道偏振复用保密通信系统,利用线性电光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完全混沌同步的控制方案.在该方案中,每一个线性偏振模的完全混沌同步质量随外加电场成准周期性变化.其变化规律:完全混沌同步?剧烈振荡;固定一定的外加电场,电光调制... 针对双信道偏振复用保密通信系统,利用线性电光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完全混沌同步的控制方案.在该方案中,每一个线性偏振模的完全混沌同步质量随外加电场成准周期性变化.其变化规律:完全混沌同步?剧烈振荡;固定一定的外加电场,电光调制促使其完全混沌同步质量对偏置电流和反馈强度的稳健性获得极大的加强.在较大的偏置电流和反馈强度范围内,每一个线性偏振模能够实现完全混沌同步,并且调制到每一个线性偏振模的加密信号基本上能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光反馈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 电光调制 双信道混沌保密通信系统 完全混沌同步操控
原文传递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范畴、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华 赵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4,共12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系统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志性成果,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深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构...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系统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志性成果,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深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构建的现实基础及价值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从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积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全球传播相关重要理论资源中把握其理论逻辑;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和全球传播史的历史视阈中考察其历史逻辑;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中明确其实践逻辑。应从话语生产、话语转译、话语传播三个维度入手,以共识共情为目标,以共知共享为导向,以共通共融为原则,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的创新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