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附127例报告) 被引量:25
1
作者 蒋中达 谈国明 +2 位作者 石荣坚 金荣忠 夏荣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2期96-97,共2页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47例,接受手术治疗127例,109例经9个月~5年随访,优良率为87.1%.作者根据临床总结指出:正确固定下胫腓韧带联合应受到重视.外踝骨折必须做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手术能满足踝关节功能的需要,对手术中...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47例,接受手术治疗127例,109例经9个月~5年随访,优良率为87.1%.作者根据临床总结指出:正确固定下胫腓韧带联合应受到重视.外踝骨折必须做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手术能满足踝关节功能的需要,对手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 内固定 下胫腓韧带联合 外踝
下载PDF
踝关节后外侧“烟斗样”切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翁诗阳 林健 黄建华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后外侧"烟斗样"切口同时处理后踝、外踝、下胫腓前下韧带的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7例累及后踝的旋后外旋3°和旋前外旋4°踝关节骨折住院手术患者... 目的观察踝关节后外侧"烟斗样"切口同时处理后踝、外踝、下胫腓前下韧带的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7例累及后踝的旋后外旋3°和旋前外旋4°踝关节骨折住院手术患者。通过踝关节后外侧"烟斗样"切口同时处理外踝、后踝骨折及下胫腓前下韧带损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下胫腓前韧带、外踝、后踝均得到满意的处理。结论踝关节后外侧"烟斗样"切口通过一个切口、两个间隙同时处理下胫腓前韧带、外踝及后踝,视野清晰,操作简便,适合处理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有后外侧后踝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创伤 外踝 后踝 骨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眶隔释放联合外眦锚着技术用于眼袋整形中的效果及对美学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贾治兰 孙晓晨 李雯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眶隔释放联合外眦锚着技术用于眼袋整形中的效果及对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自身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肌皮瓣... 目的探讨眶隔释放联合外眦锚着技术用于眼袋整形中的效果及对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自身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肌皮瓣整形术,观察组采用眶隔释放联合外眦锚着技术,对两组眼部指标、美学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眼袋程度、下睑皮肤皱纹、睑泪沟、皮肤光泽度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的美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美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眶隔释放联合外眦锚着技术用于眼袋整形中的效果满意,能提高美学评分,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隔释放 外眦锚着技术 眼袋整形 美学评分
下载PDF
外踝关节稳定性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康复治疗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月玲 黄强民 +4 位作者 刘琳 马彦韬 邢祺 宁秀娟 高静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期30-34,共5页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外侧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75%以上。本研究主要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前距腓韧带与跟腓韧带在踝跖屈位时起主要稳定作用,后距腓...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外侧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75%以上。本研究主要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前距腓韧带与跟腓韧带在踝跖屈位时起主要稳定作用,后距腓韧带起辅助作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在踝跖屈时会前移、内旋;外踝失稳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踝背屈活动受限、跟骨内翻、内外踝肌肉力量失衡、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等均是影响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建议患者采用踝关节平衡稳定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利用关节松动技术、肌内效贴以及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等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以增强踝关节整体力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不稳 解剖结构 生物力学 康复方法
下载PDF
腓骨远端双钩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仲锋 冯国英 齐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双钩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1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选用合适的腓骨远端双钩锁定接骨板,将双钩尖端钩住外踝尖,近端... 目的探讨腓骨双钩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1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选用合适的腓骨远端双钩锁定接骨板,将双钩尖端钩住外踝尖,近端贴伏于腓骨远端外侧,经滑动孔置入合适的螺钉固定。合并的后踝骨折用1或2枚空心钉固定。合并的内踝骨折采用克氏针、空心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者置入1枚皮质骨螺钉穿透3层皮质固定。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3(11~20)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无骨折复位丢失及再移位,外踝未见短缩、外侧移位,未断钉、断板,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采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6例,良13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测量腓踝角为51.3°~52.7°,平均52.2°;t角为7.9°~14.7°,平均13.3°;外踝与内踝长度差值为9.5~10.2 mm,平均9.8 mm。结论腓骨双钩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通过三维立体固定可有效维持外踝长度,控制外踝旋转及外侧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踝骨折 腓骨远端双钩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计算机生物工程学技术辅助逆向设计外踝后外侧低切迹钢板
6
作者 王效 张帆 +2 位作者 林禄攀 戚天旭 林伏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00-4805,共6页
背景:高龄外踝骨折患者行传统外侧钢板内固定后常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现象,随着工程学软件在医学中的应用,一种可放置在后外侧的新型钢板能够被设计出并解决上述问题。目的:以外踝骨折线顶部与骨折线前缘起点的距离(ACD)、骨... 背景:高龄外踝骨折患者行传统外侧钢板内固定后常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现象,随着工程学软件在医学中的应用,一种可放置在后外侧的新型钢板能够被设计出并解决上述问题。目的:以外踝骨折线顶部与骨折线前缘起点的距离(ACD)、骨折线顶部与外踝尖部距离(CTD)、骨折线顶部与骨折线后缘的距离(PCD)及腓骨远端前外侧面与后外侧面夹角(CA)的三维CT数据为基础,使用医学生物工程学软件逆向设计外踝后外侧低切迹钢板。方法:各取30例不稳定外踝骨折及正常踝关节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3-matic软件测量外踝骨折患者中ACD、CTD及PCD的数值,绘制并描述外踝骨折线特点,并使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踝关节中CA的数值。以上述测量数据为基础,使用3-matic、solidworks软件设计出外踝后外侧低切迹钢板,构建出钢板厚度及钉道方向。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行精细曲面、自动曲面、拟合曲面等操作,生成低切迹钢板雏形,并进行3D打印;取外踝后外侧切口,拨开腓骨长短肌腱,将3D打印出来的钢板雏形放置在腓骨后方以测试其大小及与骨面的贴合度。结果与结论:①ACD均值为(2.97±0.03)cm,变异度为5.23;PCD均值为(3.17±0.11)cm,变异度为17.60;CTD均值为(4.52±0.07)cm,变异度为8.60;②以此绘制外踝骨折线,呈倒“V”型;胫距关节面截面处CA均值为(103.20±1.94)°;腓骨远端前缘上下顶点的中点截面处CA均值为(78.50±1.78)°;③通过3-matic、solidworks及Geomagic Studio软件能够成功设计出外踝后外侧钢板,钢板近端螺钉孔道预留三四孔,其螺钉方向由后向前,远端预留内外侧各3个螺钉孔道,内侧3个孔道方向可由后向前,外侧3个螺钉孔道需偏向内侧,角度为9.72°-13.28°;④提示外踝前外侧骨折线ACD位置的变异度相对较小,而后外侧PCD位置变异度较大;外踝骨折块前外侧面与后外侧面的夹角呈现递减趋势,近段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腓骨后外侧 低切迹钢板 逆向设计 医学生物工程
下载PDF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腓肠神经阻滞在外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余群英 尹强 +1 位作者 邓燕 邱琬苒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腓肠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外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心电...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腓肠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外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心电图监测。试验组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腓肠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小腿肌力,术后24 h D-2聚体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观察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小腿肌力无影响(P<0.05);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术后24 h D-2聚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均未发现血栓并发症发生。结论 相较于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腓肠神经阻滞能促进外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尽早活动,加速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阻滞 腓肠神经阻滞 外踝关节骨折手术
下载PDF
外踝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琮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0期28-30,共3页
目的对比外踝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骨科在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共计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21例,整群将其作为该次观察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后外... 目的对比外踝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骨科在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共计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21例,整群将其作为该次观察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对照组61例患者采用外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踝关节ROM参数、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0.5±4.6)min、(9.1±1.9)cm、(149.2±21.9)mL、(15.3±1.8)周,各项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0.627、0.289、1.366,P>0.05);观察组患者ROM参数中伸、屈、旋前、旋后、外翻和内翻角度分别为(8.9±4.2)°、(25.9±3.7)°、(17.3±2.7)°、(26.2±4.2)°、(2.4±1.4)°、(1.9±0.3)°,其中屈度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5,P<0.05),其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5、1.432、1.709、0.379、1.331,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了96.67%(5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例),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6、4.095,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较之外踝外侧入路手术虽然在手术指标和多数ROM参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更加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其预后疗效比较理想,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9
作者 曹建刚 刘宏滨 +2 位作者 张玉 郑德华 王曦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5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重点观察对踝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外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重点观察对踝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外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联合外踝接骨板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联合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与恢复情况、骨折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0.76±1.54)周与肿胀消退时间(15.23±1.86)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6.214,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观察组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OMAS(87.35±6.57)分与AOFOS评分(88.32±5.7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0、5.752,P<0.001)。结论 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骨折复位效果优良,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加速肿胀消退,缩短康复时间,且能有效改善踝关节与后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外踝接骨板 外踝骨折 临床疗效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沈雄海 宋明 +1 位作者 陈金武 郑立槟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在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华侨大学附属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闭合组(n=30)和传统组(n=29)。闭合组实施闭合...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在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华侨大学附属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9例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闭合组(n=30)和传统组(n=29)。闭合组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传统组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液免疫功能及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评分[Marland足部功能量表(MFS)]。结果:闭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舒张期峰值流速(DPV)、收缩期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RI)较术前改善,且闭合组改善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术前下降,但闭合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无脱落病例,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MFS评分较术前改善,且闭合组改善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治疗单纯外踝关节骨折患者能优化手术路径,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免疫功能损害,有助于骨折断端愈合,减轻疼痛,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关节骨折 经皮空心钉固定 血流动力学 免疫功能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对内外踝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袁泽兵 杨寒石 +1 位作者 朱俊 胡小吾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应用于内外踝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内外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均行手术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应用于内外踝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内外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背屈及内外翻方向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心理、社会、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踝骨折患者术后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效果明显,可明显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踝骨折 渐进式功能锻炼 中药熏洗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联合入路治疗伴内外踝骨折的后踝两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刘志华 《中外医疗》 2020年第7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对伴内外踝骨折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实施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选揭西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于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伴内外踝骨折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纳入该次实验,将其中病历号为单号的35例患者纳... 目的研究对伴内外踝骨折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实施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选揭西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于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伴内外踝骨折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纳入该次实验,将其中病历号为单号的35例患者纳入单一组,剩余35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单一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方式,联合组采用后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方式,统计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及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单一组的80.00%(χ^2=5.335,P=0.021);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评分(2.10±0.51)分低于单一组的(3.21±0.77)分,踝与后足功能评分(89.40±4.47)分高于单一组的(80.83±4.97)分(t=7.110、7.585,P=0.000、0.000);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3.47±0.41)个月短于单一组的(4.05±0.59)个月(t=4.776,P=0.000);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0.00%略低于单一组的2.8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1,P=0.088)。结论对伴内外踝骨折的后踝两部分骨折患者实施联合入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利于患者踝与后足功能的改善,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内外踝骨折 后踝两部分骨折 联合入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滕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锻炼时间...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时间(13.96±1.69)、骨折愈合时间(10.24±1.2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47±1.88)、(14.01±0.3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治疗中,可有效缩短康复所需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 石膏外固定
下载PDF
腓骨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28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卜晗 蒋际钊 +1 位作者 曹建斌 马少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5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3年4月,对28例伴外踝骨折进行手术切开复位腓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 目的探讨腓骨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3年4月,对28例伴外踝骨折进行手术切开复位腓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结果随访8~24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 Mazur[1]评分为65分~99分,平均为:91.25分,其中优2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9.29%。结论外踝骨折手术治疗强调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度和长度等解剖结构,稳定有效固定骨折,早期功能锻炼。腓骨解剖型钩钢板可很好的达到手术治疗外踝骨折的手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腓骨钩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弹性外固定器治疗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26
15
作者 辛景义 张铁良 +1 位作者 韩慧 于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25-527,共3页
对于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需可靠的固定以确保下胫腓韧带在解剖位愈合。保守治疗比较困难,而用骨螺钉和骨栓固定下胫腓将限制下胫腓的生理活动。为此作者设计并使用下胫腓弹性外固定器治疗此类骨折,其特点是直接将作用力施加... 对于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需可靠的固定以确保下胫腓韧带在解剖位愈合。保守治疗比较困难,而用骨螺钉和骨栓固定下胫腓将限制下胫腓的生理活动。为此作者设计并使用下胫腓弹性外固定器治疗此类骨折,其特点是直接将作用力施加于胫腓骨下端骨皮质上,由于外固定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恢复下胫腓稳定的同时,不影响下胫腓正常生理活动。此装置设计在承重30kg时远端张开,随踝关节背伸及屈曲活动,外固定器远端横径距离改变2~4mm。同时,利用外固定器的其他部分可将内、外踝复位及固定。自1989年开始用此种方法治疗61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损伤
原文传递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禹 刘志成 +5 位作者 成永忠 赵继阳 穆晨 钱秀清 孙卫东 温建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目的模拟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踝关节CT图像,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Lauge-Hanson分型4种不同程度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进行分析,得到踝关节应力及胫距关节... 目的模拟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踝关节CT图像,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Lauge-Hanson分型4种不同程度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进行分析,得到踝关节应力及胫距关节面的压力分布。结果施加旋后外旋载荷时,应力最大值位于胫腓前韧带胫骨附着点;断裂胫腓前韧带后,则位于骨间膜;继续断裂骨间膜后,应力较大值位于踝关节后韧带;再断裂胫腓后韧带后,应力较大值位于三角韧带。压力较大值则位于腓骨远端、胫距下关节面后部。结论建立的踝足部三维数值模型可用于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的的力学机理分析,计算出的踝关节应力及胫距关节面的压力分布符合临床中Lauge-Hanson分型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踝损伤 应力分布 压力 有限元分析 CT图像
下载PDF
消肿止痛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疼痛与肿胀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勇 王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384-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结合弹性固定治疗踝关节扭伤疼痛与肿胀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门、急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以中药外敷结合弹力绷带固定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使用"RICE"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结合弹性固定治疗踝关节扭伤疼痛与肿胀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门、急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以中药外敷结合弹力绷带固定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使用"RICE"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8"字法踝关节肿胀程度测量作为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VAS评分及肿胀程度测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主观感受的VAS评分和肿胀程度测量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两者间的相关性。结论中药外敷结合弹性固定,通过药物皮肤渗透,缓解疼痛,消除肿胀,降低软组织间张力,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治法 中药外敷 急性踝关节扭伤 疼痛与肿胀
下载PDF
“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范竞 王培民 马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9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易层"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盐乳胶治疗,共7天... 目的:观察评价"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易层"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盐乳胶治疗,共7天。观察两组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为95%;治疗组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三项指标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层”贴敷疗法 踝关节 急性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秋彦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5期10-11,共2页
目的:探究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 目的:探究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质量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且能改善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骨折愈合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外踝完整性对后踝关节面的力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鑫 解品亮 +4 位作者 费澜 邵伟荣 徐小平 沈宝良 殷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目的:建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外踝是否完整分析所对应的应力数据,得到后踝关节面受力的特点。方法:选取正常人旋后位非负重状态的踝关节薄层CT图像,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三维数据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后,采用有限... 目的:建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外踝是否完整分析所对应的应力数据,得到后踝关节面受力的特点。方法:选取正常人旋后位非负重状态的踝关节薄层CT图像,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三维数据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程度的损伤合并外踝骨折与否进行分析,施加载荷得到不同的踝关节应力值及后踝关节面的压力分布。结果:施加载荷时,应力最大值位于胫腓前韧带胫骨附着点。通过去除胫腓前韧带,外踝保留完整,应力最大值位于胫腓后韧带胫骨附着点为271.2 MPa,后踝关节面压力最大值为2.626MPa。当构建外踝骨折后,加载同样力时,应力最大值位于腓骨骨折面为82 MPa,后踝关节面压力最大值为7.787MPa。外踝完整进一步去除胫腓后韧带,应力最大值位于距腓后韧带腓骨附着点为132.7 MPa。当构建外踝骨折后,应力最大值位于腓骨骨折面为82.72 MPa;后踝关节面压力最大值为8.022 MPa。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外踝重建对后踝关节面应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外踝重建完成后能够明显减小后踝关节面的压力分布,此时后踝骨折及胫腓后韧带稳定性重建意义将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损伤 压力分布 压力 有限元分析 后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