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修复方法重建腰疝腹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费阳
李基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06-1509,共4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Sublay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对腰疝患者进行腹壁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腰疝患者41例,其中18例采用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修补(扩大修补组),23例采用常规Sublay技术修...
目的通过与常规Sublay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对腰疝患者进行腹壁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腰疝患者41例,其中18例采用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修补(扩大修补组),23例采用常规Sublay技术修补(常规修补组)。扩大修补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2~61岁,平均45.2岁。腰疝发生原因:肾、肾上腺、大血管等术后12例,车祸伤后6例。病灶位置:左腰区11例,其中上三角7例,下三角4例;右腰区7例,其中上三角5例,下三角2例。病程8~23个月,平均14.5个月。常规修补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3~64岁,平均48.7岁。腰疝发生原因:肾、肾上腺、大血管等术后15例,车祸伤后6例,坠落伤后2例。病灶位置:左腰区10例,其中上三角5例,下三角5例;右腰区13例,其中上三角9例,下三角4例。病程11~27个月,平均18.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扩大修补组补片面积为(618.2±40.6)cm2,大于常规修补组的(512.2±36.5)cm2(P<0.05);两组疝环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修补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6.2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肿2例,血清肿1例,慢性疼痛2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8%;随访期间无腰疝复发及腹壁膨出,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常规修补组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清肿1例,慢性疼痛2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术后1~3个月腰疝复发3例,腹壁膨出4例,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0.4%。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是修补腰疝的可靠方法之一,熟悉腰区解剖、充分的补片覆盖以及妥善固定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
sublay
技术
腰疝
腹壁重建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修复方法重建腰疝腹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费阳
李基业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疗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06-1509,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与常规Sublay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对腰疝患者进行腹壁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腰疝患者41例,其中18例采用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修补(扩大修补组),23例采用常规Sublay技术修补(常规修补组)。扩大修补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2~61岁,平均45.2岁。腰疝发生原因:肾、肾上腺、大血管等术后12例,车祸伤后6例。病灶位置:左腰区11例,其中上三角7例,下三角4例;右腰区7例,其中上三角5例,下三角2例。病程8~23个月,平均14.5个月。常规修补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3~64岁,平均48.7岁。腰疝发生原因:肾、肾上腺、大血管等术后15例,车祸伤后6例,坠落伤后2例。病灶位置:左腰区10例,其中上三角5例,下三角5例;右腰区13例,其中上三角9例,下三角4例。病程11~27个月,平均18.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扩大修补组补片面积为(618.2±40.6)cm2,大于常规修补组的(512.2±36.5)cm2(P<0.05);两组疝环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修补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6.2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肿2例,血清肿1例,慢性疼痛2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8%;随访期间无腰疝复发及腹壁膨出,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常规修补组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清肿1例,慢性疼痛2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术后1~3个月腰疝复发3例,腹壁膨出4例,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0.4%。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是修补腰疝的可靠方法之一,熟悉腰区解剖、充分的补片覆盖以及妥善固定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扩大的
sublay
技术
腰疝
腹壁重建
Keywords
extended
sublay
technique
flank
hernia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56.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28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修复方法重建腰疝腹壁的对比研究
费阳
李基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