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伸的心灵”和“对话的撒播”:论作为书写的ChatGPT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建国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7,120,共14页
媒介技术既是“毒药”也是“良药”(pharmakon)的矛盾观念由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最先提出。ChatGPT也具有这样的矛盾性:一方面,它作为“延伸的心灵”将和书写(文字)一样在与人类的合作共创中实现两者心灵的共同演化;另一方面,它号称... 媒介技术既是“毒药”也是“良药”(pharmakon)的矛盾观念由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最先提出。ChatGPT也具有这样的矛盾性:一方面,它作为“延伸的心灵”将和书写(文字)一样在与人类的合作共创中实现两者心灵的共同演化;另一方面,它号称“对话性”人工智能,但仍具有书写的撒播和他者特点。在与ChatGPT的互动中,我们要避免使其沦为海德格尔笔下闲言不断的“常人”,并宽容、珍惜、庆幸和受益于它的“他者性”。在不断的相互学习和合作中,人类将会对“何为人性和创造性”有更深的认识,并与人工智能一起找到各自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延伸的心灵 书写 对话 撒播
原文传递
认知和心智的边界——当代认知系统研究概观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小涵 李恒威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8,126,共8页
传统认知主义不自觉地以为发生在头脑中的认知过程对整个认知任务的认知实现是充分的。然而,随着认知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认知任务的实现须依赖更广泛的系统条件;这使得系统性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研究的一个... 传统认知主义不自觉地以为发生在头脑中的认知过程对整个认知任务的认知实现是充分的。然而,随着认知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认知任务的实现须依赖更广泛的系统条件;这使得系统性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研究的一个基本维度,并因此引发了关于心智和认知的本性及其边界的广泛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实现 认知系统 分布式认知 认知动力系统 延伸心智
原文传递
延展心智:脑是实现心智的唯一基础吗?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89-1902,共14页
当今时代,人类正处于科学技术试图催生新文明的前夜。互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科技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到机器之中,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得人们逐渐接受“心理生活并不局限于脑”这样一种信念。这引发了人们对“延展... 当今时代,人类正处于科学技术试图催生新文明的前夜。互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科技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到机器之中,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得人们逐渐接受“心理生活并不局限于脑”这样一种信念。这引发了人们对“延展心智”问题的关注。延展心智曾经主张,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并非局限于有机体的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反,在某些条件下,有机体非神经部分的身体、身体之外的环境和世界都是实现心智的有效成分,发挥了构成性的功用。早期的延展心智研究集中于认知过程的探讨,经历了三波浪潮;后来又扩展到延展情感,探讨了情绪和情感的延展属性。近期,意识体验是否可延展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果认知、情感和意识体验都可超越个体的生物疆界,包含实现心智过程的外部资源,那么,心理生活可能就不再囿于头颅和皮肤,脑也并非实现心理生活的唯一器官。实际上,延展心智依然是建立在具身认知的理论之上,关键是如何看待“身体”的主动作用。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心理生活的本质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活 延展心智 延展认知 延展情感 延展意识
下载PDF
延展心灵论题与现象性自我:认知增强的延展自我版本
4
作者 余天放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认知增强技术的发展中,一种常见的批评指出,由于该类技术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干预的方式来实现,因此会造成认知者的主体性消减。为应对这一批评,一些学者诉诸于延展心灵论题对认知增强进行辩护,因为该论题将主张,用于增强我们认知能力的人... 认知增强技术的发展中,一种常见的批评指出,由于该类技术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干预的方式来实现,因此会造成认知者的主体性消减。为应对这一批评,一些学者诉诸于延展心灵论题对认知增强进行辩护,因为该论题将主张,用于增强我们认知能力的人造物同样是心灵的组成部分,所以心灵实际上是得到了放大。然而这种版本的认知增强是不成功的,因为它仍然面对着来自认知现象性问题的质疑。与之不同的是,我们提出,一种可行版本的认知增强需要在延展自我论题下得到解释,而该论题是以对现象性自我的描述为核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延展自我 认知增强 现象性自我
原文传递
延展心灵论及其修正方案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德明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5,共6页
克拉克(A.Clark)与查尔默斯(D.Chalmers)通过思想实验论证外在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凸显外在环境在心灵中的构成性地位,继而提出延展心灵论题:世界的一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信念不局限在大脑中,心灵已经延展到世界。延展心灵论在... 克拉克(A.Clark)与查尔默斯(D.Chalmers)通过思想实验论证外在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凸显外在环境在心灵中的构成性地位,继而提出延展心灵论题:世界的一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信念不局限在大脑中,心灵已经延展到世界。延展心灵论在近期西方认知与心灵哲学界引起极大的争论,亚当斯、鲁伯特、福多等人分别对延展心灵论的同等原则、耦合-构成、倾向性信念和即时信念等进行了质疑与批判;而克拉克、梅纳瑞等则进行了回应与辩护。更有部分学者,比如坎曼诺、安德森、麦冉,对延展心灵论进行修正与发展,提出了整合心灵、进化心灵等。延展心灵论可能在理论上还存在不足,但是它对心-身-世界问题的新思考,对于揭示心灵与认知的机制具有深刻的哲学和认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同等原则 即时信念 整合心灵
原文传递
意识可以延展吗?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球 安秀媛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2期157-172,199,共17页
延展心灵理论认为,某些心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可由外在于大脑的实体所构成。基于该讨论框架,延展意识假说试图指出心灵有意识的部分也能被延展。然而,延展心灵并不能蕴涵得出延展意识。解答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与意识... 延展心灵理论认为,某些心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可由外在于大脑的实体所构成。基于该讨论框架,延展意识假说试图指出心灵有意识的部分也能被延展。然而,延展心灵并不能蕴涵得出延展意识。解答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与意识的本质。本文探讨了支持和反对延展意识双方的辩驳,着重分析了支持延展意识的对等论证和意识生成论论证的优势与不足。本文指出,我们可以接受意识是被有机体以特定的感觉运动方式所塑造的,但不能从中推出生成作用能解释意识持存的全部根据。进而提出,如果延展意识假说能够成立,它所依赖的意识理论需要满足可设想性和反身性两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延展意识 对等论证 生成论
下载PDF
赛博格超级社会的建筑 被引量:3
7
作者 帕克里特.舒马赫 段雪昕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赛博格主义中对开放未来、反人文主义的敏感性,并从由技术所引发的社交动态转型中,找寻人类身份与生活方式正在进行着的历史性的转型根源。语言的进化,以及后来的书写系统,被认为是人类生产力合作和文化进化的重要动... 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赛博格主义中对开放未来、反人文主义的敏感性,并从由技术所引发的社交动态转型中,找寻人类身份与生活方式正在进行着的历史性的转型根源。语言的进化,以及后来的书写系统,被认为是人类生产力合作和文化进化的重要动力,对人类集体自我改造同样至关重要的还有不断进化的人工环境建设。这些建筑环境不仅可以在物理上作为秩序通道,还可以作为信息丰富的空间视觉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人类 社会秩序 未来主义 反人文主义 参数化主义 建构主义 心智延展 参数化符号学 赛博格
原文传递
“解释项”及意义的认知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德平 梁昱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5,146,共8页
皮尔士的“解释项”具有重要的认知符号学价值。这一概念深刻反映了对象、符号、心灵三者的动态关系。“解释项”说明的是“有意义”的认知活动,它受制于“先验”符号,却又在社会语境中以不同的符号方式,给既有符号在经验上赋予新的“... 皮尔士的“解释项”具有重要的认知符号学价值。这一概念深刻反映了对象、符号、心灵三者的动态关系。“解释项”说明的是“有意义”的认知活动,它受制于“先验”符号,却又在社会语境中以不同的符号方式,给既有符号在经验上赋予新的“后验”意义。在关于对象的认知过程中,“解释项”发挥了“扩展心灵”的重要作用。“解释项”为破解当代社会的认知变化规律提供了基础原理,对于当代社会认知变化规律的解释又延伸了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本文从“先验”命题和“后验”命题的认知转换特征出发,进一步推进研究了符号认知中的知识转接问题;针对当代社会日益提升和扩大的知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问题,本文认为大量的综合性命题正转化为分析性命题,认知在社会中不断获得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士 解释项 有意义 扩展的心灵
原文传递
重新审视“延展心灵”概念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林蕃 赵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延展心灵假说在过去二十年挑战了认知科学主流的颅内主义认知观,认为心灵/认知并不仅发生在脑内,而是可以延展到环境中与一些物理设备构建起耦合系统。然而,关于延展心灵的见解,却因为我们对于心灵、认知以及脑的概念的内涵和关系理解... 延展心灵假说在过去二十年挑战了认知科学主流的颅内主义认知观,认为心灵/认知并不仅发生在脑内,而是可以延展到环境中与一些物理设备构建起耦合系统。然而,关于延展心灵的见解,却因为我们对于心灵、认知以及脑的概念的内涵和关系理解的含混,导致语词含义摆荡在认知神经科学与哲学两端。本文试图通过概念梳理,反驳颅内主义认知标志观,厘清脑与心灵/认知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并最终认为可以通过区分"作为器官的脑"和"发生功能的脑"消解这种"语词之争",为延展认知研究的概念可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具身认知 颅内主义 发生功能的脑
原文传递
社会化的认知研究路径——论罗伯特·威尔逊的延展认知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晓明 董云峰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延展心灵论题是涉身认知的一种内在蕴涵,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威尔逊和克拉克的研究策略,是把涉身认知转换为认知延展的形式。为此,威尔逊用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架关系,支持认知的延展。他主张群... 延展心灵论题是涉身认知的一种内在蕴涵,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威尔逊和克拉克的研究策略,是把涉身认知转换为认知延展的形式。为此,威尔逊用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架关系,支持认知的延展。他主张群体也有心灵,个体在组成群体的时候才具有某些心理状态,这就意味着认知的外在和内在资源对等,心灵的意向操作事实上整合了这两种资源。他的社会延展思想,重新阐释了认知主体,为我们理解涉身性的认知加工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 延展心灵 群体心灵 个体主义 外在主义
原文传递
延展心智论题与认知的标志之争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侃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127,共6页
延展心智论题认为,心智与外部世界相互"耦合"构成一个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心智从大脑跨越到了外部世界。因此,外部世界成为心智的一部分。延展心智论题希望通过这个假设,把自己与"消极的外在主义"和"... 延展心智论题认为,心智与外部世界相互"耦合"构成一个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心智从大脑跨越到了外部世界。因此,外部世界成为心智的一部分。延展心智论题希望通过这个假设,把自己与"消极的外在主义"和"颅内主义"相区别开,它力图改造认知仅仅发生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观点。颅内主义对延展心智论题的激进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以大脑神经系统为基础的正统认知主义明确了认知是什么以及认知是如何发生的。本文对延展心智论题的提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刻画了其主要论证策略和框架,解读了延展心智论题的论证策略,并分析了颅内主义反驳延展心智论题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智 延展认知系统假设认知的边界心智的标志
原文传递
可供性与元可塑性:再探物质能动性论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永红 李建会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4-52,共9页
文章回顾了认知考古学家马拉福瑞斯的共时的物质能动性论题,并尝试构想了一种历时的物质能动性论题。前者基于可供性概念,主张技能活动源于环境可供性的引导,而非人类的意图和规划;后者基于元可塑性概念,主张人类心灵与文化环境在演化... 文章回顾了认知考古学家马拉福瑞斯的共时的物质能动性论题,并尝试构想了一种历时的物质能动性论题。前者基于可供性概念,主张技能活动源于环境可供性的引导,而非人类的意图和规划;后者基于元可塑性概念,主张人类心灵与文化环境在演化和发育过程中是相互塑造的,外部环境具有对认知演化和发育的能动性。通过对能动性条件的界定,文章论证了物质能动性的共时版本并不成立,它承诺的物质能动性更多是旨在破除人类中心论的修辞策略,而历时版本承诺的物质能动性则有可能在字面意义上是成立的。物质能动性论的历时版本不仅打破了心物二元的笛卡尔式图景,还进一步打破了基因完全决定的达尔文式图景,展现了一种更具动态性和建构性的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认知过程 物质能动性 可供性 元可塑性
下载PDF
心灵真的可以被延展吗?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海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7,共5页
延展心灵论蕴含着两个维度的延展:一是心灵物理载体的空间延展,二是心灵固有状态的延展。延展心灵论者在对待这两个维度的延展时,不自觉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他们把外部载体作为心灵的一部分的同时,却潜在地拒绝把发挥同样功能的心灵固... 延展心灵论蕴含着两个维度的延展:一是心灵物理载体的空间延展,二是心灵固有状态的延展。延展心灵论者在对待这两个维度的延展时,不自觉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他们把外部载体作为心灵的一部分的同时,却潜在地拒绝把发挥同样功能的心灵固有状态看作是心灵的一部分。支撑延展心灵假说的等同原则背后隐含着另一个与其相对应的等同原则,但这个原则在延展心灵假说的论证结构中被遮蔽了。从积极的外在主义立场看,外部载体可以帮助和深化认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认知的技术延展,二是认知的社会延展。若考虑到严格的心灵内在性,以及延展心灵假说论证结构中的内在矛盾性,延展心灵论的主张不仅无新意且不成立,它并不是一种新的认知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固有状态 当前状态 等同原则
原文传递
延展心灵的三次浪潮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会 夏永红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延展心灵论题在近二十年的争论中,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延展心灵的第一次浪潮基于功能对等性原则,第二次浪潮基于互补性原则或整合主义,第三次浪潮则基于非个人主义和动态系统视野。在围绕第一波延展心灵的争论中,认知主义者提出了三种... 延展心灵论题在近二十年的争论中,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延展心灵的第一次浪潮基于功能对等性原则,第二次浪潮基于互补性原则或整合主义,第三次浪潮则基于非个人主义和动态系统视野。在围绕第一波延展心灵的争论中,认知主义者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论证:差异性论证、耦合-构成谬误、认知标志异议。第二波延展认知的诞生让差异性论证失去了意义,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则强有力地回应了耦合-构成谬误。然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在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时候,淡化了对物质环境的关注,而这本属于延展心灵的原初关切。此外,由于争论双方缺乏对认知概念的一致性见解,对于何为认知标志这一问题,其相互争论往往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况,延展心灵并不能很好地回应认知标志异议。延展心灵如果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澄清物质文化在认知系统中的能动作用,其次需要界定一种新的认知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对等原则 互补性 非个人主义 认知标志
原文传递
论延展心灵的实现问题
15
作者 董云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9,共6页
心灵延展论证最终要解决的是心理属性的实现,尤其是实现的方法与地点。克拉克与查默斯采用"从推理发展为最佳解释"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积极的外在主义主要解决的是解释问题,而非形而上学问题,但他们又无法克服... 心灵延展论证最终要解决的是心理属性的实现,尤其是实现的方法与地点。克拉克与查默斯采用"从推理发展为最佳解释"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积极的外在主义主要解决的是解释问题,而非形而上学问题,但他们又无法克服因果-构成谬误。罗伯特·威尔逊认为谬误的根源在于,他们混淆了实现问题与构成问题,不恰当地从心理属性的"构成性"转向"归属权",仅从宽实现这个前提无法确定心灵延展,必需结合系统的实在。我认为,威尔逊虽然强调归属权问题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明确这个问题的意义。通过阐释这个问题,我提出了心理属性归属权的标准,并发现克拉克与查默斯的论证满足这个标准,威尔逊对实现的构成方式的处理其实并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 延展心灵 积极的外在主义 实现
原文传递
延展心灵观及对“因果耦合-构成谬误”的超越
16
作者 江学如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18-21,共4页
延展心灵观在反驳传统笛卡尔式心灵观时陷入了"因果耦合-构成谬误",谬误的根源在于人们基于民间的"容器观"对因果、构成概念进行直觉上的二元划分。当代结构实在论批判了这种"容器观",否认因果、构成概... 延展心灵观在反驳传统笛卡尔式心灵观时陷入了"因果耦合-构成谬误",谬误的根源在于人们基于民间的"容器观"对因果、构成概念进行直觉上的二元划分。当代结构实在论批判了这种"容器观",否认因果、构成概念的常识性区分,彻底解构了独立存在的个别对象,而强调一切都是结构,所谓的心灵不过是神经、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下所突现出来的高阶复杂物理结构。这种意义上的"结构心灵"既可以破解谬误,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彻底走出了传统的笛卡尔式心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观 因果耦合-构成谬误 容器观 结构实在论
下载PDF
从审美功能到社会功能:物质材料、展演及消费者——以加拿大因纽特人的雕刻艺术为例
17
作者 Nelson Graburn 张晓萍 姚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3,共6页
艺术品作为艺术家"意识延伸"的一部分,具有某种能动性。即,艺术被创造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关系网络。艺术品不仅仅要表现其样貌与风格所传达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要表现其在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艺术品作为艺术家"意识延伸"的一部分,具有某种能动性。即,艺术被创造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关系网络。艺术品不仅仅要表现其样貌与风格所传达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要表现其在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除了美感以外的能动性,超越了纯艺术与工艺品、个人与社会的界限。因此,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最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审美和艺术本身,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品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能动性 意识延伸 社会文化内涵
下载PDF
延展心灵自主性的动态解释
18
作者 董云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延展心灵能否解释意向行为?克莱兰德认为用延展心灵理论解释行动,外部化行为动机,致使延展心灵与标准的行动观念相悖,从而使延展心灵的自主性在形而上学上不可行、在概念上无法识别,更主要的原因是延展心灵对行动的解释不符合戴维森的&q... 延展心灵能否解释意向行为?克莱兰德认为用延展心灵理论解释行动,外部化行为动机,致使延展心灵与标准的行动观念相悖,从而使延展心灵的自主性在形而上学上不可行、在概念上无法识别,更主要的原因是延展心灵对行动的解释不符合戴维森的"动机-因果论"。然而,戴维森的"动机-因果论"也有自身的缺陷,它没有说明意义如何流入行为。对此,可以用动态系统弥补这个缺陷,即自上而下的因果关系重新解释意向行为的"自主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心灵 自主性 自主体 动态系统
原文传递
“网络延展心灵”假说的哲学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潘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2期127-141,199,共15页
当代认知科学哲学出现了以延展心灵理论为代表的新的范式革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斯马特等人近年来积极提倡信息和网络科学在延展心灵的论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网络延展心灵"假说。尽管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尚不足... 当代认知科学哲学出现了以延展心灵理论为代表的新的范式革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斯马特等人近年来积极提倡信息和网络科学在延展心灵的论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网络延展心灵"假说。尽管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尚不足以满足严格的延展认知的条件,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例如数据网络和真实世界网络等将能够实现心灵的延展。斯坦利提出,互联网和大脑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认知耦合系统,代表了在扩展心灵能力的历史—进化的长期过程中的下一个阶段。这一新的阶段可被称为人机共生智能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互联网 延展认知 延展心灵 人机共生智能
下载PDF
延展心灵理论可以扩展神经伦理学的论域吗?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岳红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34,共9页
从延展心灵理论来看,部分技术和设备可以延展个体心灵的功能,但这些技术和设备是否可以纳入到神经伦理学讨论的范围,当前还是存在争议的。本文一方面赞同通过延展心灵的方式来扩展神经伦理学的论域,但另一方面延展心灵理论所信赖的信任... 从延展心灵理论来看,部分技术和设备可以延展个体心灵的功能,但这些技术和设备是否可以纳入到神经伦理学讨论的范围,当前还是存在争议的。本文一方面赞同通过延展心灵的方式来扩展神经伦理学的论域,但另一方面延展心灵理论所信赖的信任和粘合标准可能会夸大外部表征设备在神经伦理学领域的相关性。由此,本文主张修改信任和粘合标准,从而进一步揭示神经伦理学的准入门槛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伦理学 延展心理理论 伦理平等原则 信任和粘合标准 脑深度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