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试验的机床结合部动刚度优化配置 被引量:31
1
作者 邓聪颖 殷国富 +1 位作者 方辉 肖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46-153,共8页
机床中结合部分布众多且不同接触条件下其动刚度值不同,优化分析时很难研究每个动刚度值对机床动态性能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机床结合部动刚度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态柔度与弹性能分布理论判定机床的薄弱... 机床中结合部分布众多且不同接触条件下其动刚度值不同,优化分析时很难研究每个动刚度值对机床动态性能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机床结合部动刚度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态柔度与弹性能分布理论判定机床的薄弱模态和薄弱结合部,建立以薄弱结合部的动刚度为设计变量,各阶薄弱模态的最小模态柔度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提高优化效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规划试验方案,并在试验结果分析中引入相似优先比法对结合部动刚度进行协同优化配置。以某型立式加工中心为例,采用优化配置方法确定其结合部动刚度的最优配置方案。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下薄弱模态的模态柔度明显降低,整机动态性能提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部 动刚度优化配置 正交试验 模态柔度 相似优先比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环境试验数据的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13
2
作者 夏江宁 陈志峰 宋汉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3,共5页
在被测系统做动力学环境试验的同时,将振动台台面和被测系统组成的新系统作为分析对象,以振动台给定的力谱(或加速度谱)作为激励,对被测系统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基于结构的振动台环境试验数据,通过被测系统频域中的测点加速度测量值与... 在被测系统做动力学环境试验的同时,将振动台台面和被测系统组成的新系统作为分析对象,以振动台给定的力谱(或加速度谱)作为激励,对被测系统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基于结构的振动台环境试验数据,通过被测系统频域中的测点加速度测量值与台面加速度测量值之间的传递率函数,导出了一个被测系统的“广义频率响应函数”,并且通过对边界条件的进一步简化和假设,最终得到了系统的模态参数。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试验 模态分析 广义频响函数
下载PDF
轮胎自由与约束悬置的模态试验与综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管迪华 董培蕾 范成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355,359,共4页
为了证实约束对轮胎模态参数带来的影响 ,探讨如何从自由悬置的轮胎模态参数转化为固定悬置的参数 ,分别对自由悬置与固定悬置的轮胎进行激振试验 ,提取模态参数 ,并用模态综合法完成自由悬置结果到固定悬置结果的转化。模态综合计算的... 为了证实约束对轮胎模态参数带来的影响 ,探讨如何从自由悬置的轮胎模态参数转化为固定悬置的参数 ,分别对自由悬置与固定悬置的轮胎进行激振试验 ,提取模态参数 ,并用模态综合法完成自由悬置结果到固定悬置结果的转化。模态综合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相符 ,证明了利用自由悬置模态参数建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悬置 固定悬置 轮胎 模态试验 模态参数 模态综合法 汽车 动力学
下载PDF
船体固有频率预报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江世媛 王绍鸿 杨燕 《应用科技》 CAS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以J型巡逻艇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比利时LMS公司的SCADAIII数据采集器及CADA X信号分析系统对其进行激振实验和模态分析.利用美国ANSYS大型结构分析软件,以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做模态计算,对其进行总振动预报.将激... 以J型巡逻艇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比利时LMS公司的SCADAIII数据采集器及CADA X信号分析系统对其进行激振实验和模态分析.利用美国ANSYS大型结构分析软件,以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做模态计算,对其进行总振动预报.将激振实验获得的数据和有限元法获得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三维有限元法的可靠性,并获得了一些关于全船振动的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振动 固有频率 三维模型 有限元法 预报机制 实验
下载PDF
二维晃动自然频率与阻尼比系数的试验识别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立时 李遇春 张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3-176,206,共5页
液体的晃动模态(自然频率、振型与阻尼比系数)是贮液结构设计以及振动控制的重要参数。在液体晃动的模态试验中,需要激发液面的模态运动,但液面的对称模态运动一般较难激发出来,使得对称模态参数(特别是阻尼比系数)难以精确识别。采用... 液体的晃动模态(自然频率、振型与阻尼比系数)是贮液结构设计以及振动控制的重要参数。在液体晃动的模态试验中,需要激发液面的模态运动,但液面的对称模态运动一般较难激发出来,使得对称模态参数(特别是阻尼比系数)难以精确识别。采用参数激振的方法对矩形、U形和圆形截面容器进行竖向激振,容易激发出液体表面的前四阶模态(包括对称模态)运动,撤除激励后液体表面按某一特定的振型作自由衰减振动,通过激光测量液体表面波高的自由衰减曲线,从而精确得到液体晃动的自然频率与对应的阻尼比系数,测得晃动频率与理论频率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试验识别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晃动 参数振动 实验 液体 模态参数
下载PDF
基于特定车速下的卡车驾驶室振动原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傅春宏 章适 《汽车科技》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通过某中型卡车的市场反馈发现:该车型使用过程中,在特定车速下会发生驾驶室异常振动。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与道路行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该车型在特定车速下发生振动的原因。当车速在40 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摇振频率与整车的固... 通过某中型卡车的市场反馈发现:该车型使用过程中,在特定车速下会发生驾驶室异常振动。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与道路行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该车型在特定车速下发生振动的原因。当车速在40 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摇振频率与整车的固有频率相接近,产生了共振。为消除振动现象,可通过调整整车的转动惯量等方法降低整车的振动频率,避免产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车振动 振动分析 道路试验 试验分析 有限元建模 模态分析
下载PDF
模态振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志刚 邹小龙 张学荣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0,63,共3页
对某轿车车身进行了有限元与试验模态分析,计算出各自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并基于内积相关度理论,对两者振型相关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内积相关度不仅能够进行相关性研究,而且能够发现有限元与试验过程中模态的丢失;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 对某轿车车身进行了有限元与试验模态分析,计算出各自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并基于内积相关度理论,对两者振型相关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内积相关度不仅能够进行相关性研究,而且能够发现有限元与试验过程中模态的丢失;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并为进一步的车身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 有限元 试验 模态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DASP的变速箱壳体振动模态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维金 张琳 +2 位作者 张纪平 黄彬城 葛玉珉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19,125,共5页
通过进行变速箱壳体振动模态试验,客观地分析了变速箱壳体的振动状态。采用DASP(Data Acquisition&Signal Processing)软件对HW25505TCL型铝合金变速箱壳体进行振动模态试验。利用特征系统实现(ERA)法进行模态参数辨识,并与复频域... 通过进行变速箱壳体振动模态试验,客观地分析了变速箱壳体的振动状态。采用DASP(Data Acquisition&Signal Processing)软件对HW25505TCL型铝合金变速箱壳体进行振动模态试验。利用特征系统实现(ERA)法进行模态参数辨识,并与复频域最小二乘法(PloyLSCF)法对比,得到可靠的1~4阶频率和阻尼,并由此进行振型分析。采用振型相关矩阵进行模态验证,通过与计算模态比较,证明两者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将DASP应用变速箱壳体振动模态试验,不仅获得变速箱壳体高阶频率、阻尼及振型,还可解决类似壳体的振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变速箱壳体的结构特性以及基于模态分析的变速箱壳体故障诊断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壳体 模态试验 DASP软件 模态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振动控制的摩托车车架结构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雷鹏 黄国鹏 +2 位作者 贾志超 刘进伟 谭礼斌 《科技和产业》 2021年第10期314-319,共6页
主、副脚蹬的振动情况是评判摩托车振动舒适性优劣的重要参考。采用测试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引起某弯梁摩托车主、副脚蹬振动舒适性较差的根本原因,并依据相关的分析结果设计了控制该车振动的结构优化方案,利用振... 主、副脚蹬的振动情况是评判摩托车振动舒适性优劣的重要参考。采用测试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引起某弯梁摩托车主、副脚蹬振动舒适性较差的根本原因,并依据相关的分析结果设计了控制该车振动的结构优化方案,利用振动测试试验对改进方案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车架与原车架相比,主脚蹬在高转速的共振特征被消除,副脚蹬在高速段的振幅急剧放大现象被明显减弱,优化方案有效,整车的振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摩托车车架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车架 振动测试 模态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Triangular Prism Mast with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s 被引量:5
10
作者 Hui Yang Hong-Wei Guo +2 位作者 Yan Wang Rong-Qiang Liu Me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5-44,共10页
Because of the limited space of the launch rockets, deployable mechanisms are always used to solve the phenomenon. One dimensional deployable mast can deploy and support antenna, solar sail and space optical camera. T... Because of the limited space of the launch rockets, deployable mechanisms are always used to solve the phenomenon. One dimensional deployable mast can deploy and support antenna, solar sail and space optical camera.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s can be folded and extended into a rod like configuration. It utilizes the strain energy to realize self-deploying and drive the other structures. One kind of triangular prism mast with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s 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Stretching and compression stiffness theoretical model are established with considering the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s based on static theory.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en-module triangular prism mast is set up by ABAQUS with the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 and parameter study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ickness, section angle and radius. Two-module TPM is processed and tested the compression stiffness by the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deploying repeat accuracy by the high speed camera, modal shape and fundamental frequency at cantilever position by LMS multi-channel vibration test and analysis system, which are used to verify precis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en-module triangular prism mast with the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innovative one dimensional triangular prism with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 which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to the space deployabl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loyable mechanism Triangular prism mast Tape-spring hyper-elastic hinges Static analysis modal experiment
下载PDF
梁结构疲劳刚度退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卫军 杜永潇 梁曼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9-909,共11页
为了研究梁结构疲劳刚度退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疲劳试验和动力测试,得到疲劳历程中疲劳刚度和模态频率的演化规律.建立疲劳全过程变刚度有限元修正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比较分析试验和模拟结果,讨论模态频率退... 为了研究梁结构疲劳刚度退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疲劳试验和动力测试,得到疲劳历程中疲劳刚度和模态频率的演化规律.建立疲劳全过程变刚度有限元修正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比较分析试验和模拟结果,讨论模态频率退化规律及疲劳刚度退化对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梁结构模态频率具有类似抗弯刚度退化的三阶段衰减规律,表明疲劳刚度与模态频率退化存在映射关系;在疲劳作用下,第1阶频率的下降幅度最大,第2阶频率次之,第3阶频率的下降幅度最小;提出的变刚度假设在有限元模拟中运用良好,模拟结果显示第1阶频率模拟值的偏差基本在10%以内.提出的疲劳全过程动力特性分析方法为梁结构疲劳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试验 疲劳刚度退化 有限元模拟 模型修正 模态频率 动力特性
下载PDF
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合明 赵淳生 +1 位作者 朱晓东 高亹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共4页
概述了对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的实验研究。其中包括压电陶瓷片的极化方式、有限元模型的修正、工作频率和振型的测量、电机负载转速等机械特性的测量、超声减摩实验、提高电机负载性能的关键因素 ,并指出今后要做的提高电机性能的实验... 概述了对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的实验研究。其中包括压电陶瓷片的极化方式、有限元模型的修正、工作频率和振型的测量、电机负载转速等机械特性的测量、超声减摩实验、提高电机负载性能的关键因素 ,并指出今后要做的提高电机性能的实验。最终成功研制了一台直径 45mm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 ,最大扭矩为 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 逆压电效应 振动频率
下载PDF
惯性平台框架类结构件的试验模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卿 王佳民 杨朋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3-757,共5页
为了更好的设计和改善结构的动态特性,从而提高产品及工程的质量,应用结构动态分析和计算方法,针对某型号惯性平台框架类结构件进行了模态试验分析,得出了各结构件在0~2000Hz内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通过将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和有限... 为了更好的设计和改善结构的动态特性,从而提高产品及工程的质量,应用结构动态分析和计算方法,针对某型号惯性平台框架类结构件进行了模态试验分析,得出了各结构件在0~2000Hz内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通过将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有限元建模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给予了验证.最后,文中提出了各框架结构件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点和相应的优化措施,为今后结构的设计改进和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平台 框架 模态实验 有限元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三层空间钢架模型模态试验的两种方法对比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淼 赵歆冬 丁怡洁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为了研究三层空间结构动力性能的,采用单输入多输出的方法对三层空间钢架模型进行模态试验,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建立钢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由试验得出该模型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等动力学参数与数... 为了研究三层空间结构动力性能的,采用单输入多输出的方法对三层空间钢架模型进行模态试验,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建立钢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由试验得出该模型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等动力学参数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分析的正确性。有限元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结构的动力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不制作实体试验模型就能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钢架 单输入多输出 模态试验 模态分析
下载PDF
约束阻尼板结构模态实验及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金朝 王志强 +1 位作者 徐宁 任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6期205-208,共4页
约束阻尼结构可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抑制结构振动,已在机械和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锤击法,对一种约束阻尼板进行模态实验,通过参数识别得到其固有频率、振型及模态阻尼。通过模态实验和有限元结果的相互对比... 约束阻尼结构可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抑制结构振动,已在机械和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锤击法,对一种约束阻尼板进行模态实验,通过参数识别得到其固有频率、振型及模态阻尼。通过模态实验和有限元结果的相互对比,验证了模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敷设黏弹性阻尼的悬臂板结构进行阻尼特性研究,讨论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模态阻尼的影响,可为结构的减振降噪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约束阻尼板 模态实验 模态阻尼 有限元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base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lanet carrier in wind turbine gearbox 被引量:4
16
作者 Pengxing YI Lijian DONG Tielin SHI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354-367,共14页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planet carrier in wind turbine gearbox,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is driven by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the maximum stress and the min...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planet carrier in wind turbine gearbox,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is driven by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the maximum stress and the minimum mass of the studied part,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d genetic algorithms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design points' distribution for the design variables of the planet carrier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method. Then, based on the computing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the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proper sets of design variable values. And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MOGA)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optimization. As well,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planet carrier in a 1.5 MW wind turbine gearbox, 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validated by an experimental modal tes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design, the mass and the stress of the optimized planet carrier are respectively reduced by 9.3% and 40%. Consequently, the cost of planet carrier is greatly reduced and its stability is also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 carrie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s wind turbine gearbox modal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问题研究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向东 吴法勇 +5 位作者 刘永泉 安中彦 乔保栋 高强 秦天龙 周笑阳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50,共21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特征溯源困难的现状,以某型发动机典型振动突变特征溯源研究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机及部件动力学试验手段的振动特征溯源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整机及部件动力学试验测试手段揭示发动机动力学特性和典型现象...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特征溯源困难的现状,以某型发动机典型振动突变特征溯源研究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机及部件动力学试验手段的振动特征溯源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整机及部件动力学试验测试手段揭示发动机动力学特性和典型现象深层特征,然后通过综合剖析方法溯源振动特征的动力学原因及结构原因。通过发动机全静子机匣支承动刚度和整机模态特性试验研究,获取了静子支承动刚度特性与整机模态特性。通过发动机转子全转速下动特性与转子模态试验研究,揭示了转子在离心载荷作用下的不平衡激励和弹性线变化规律,以及转子连接界面在不同力学参数下的模态特性。通过整机工作条件下的转子轴承座全息测振和基于发动机叶尖间隙的转子全息测振试验研究,揭示了发动机典型振动特征的瞬变特征、支点工作振型、转子涡动及初相点等特征的变化规律。经综合研判,得到了该发动机振动突变特征的原因是转子连接界面变化所引发的转子不平衡激励状态突变的结论。基于该机理开展了转子本机平衡技术研究,有效地抑制了多台发动机的振动突变特征,进一步表明该溯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机振动 动力学试验 动刚度 模态分析 弹性线 全息测振 初相点 不平衡
原文传递
水工弧形闸门试验模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海峰 宋一乐 何文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5,共3页
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水工结构中的应用,弥补了有限元计算中采用一系列假设和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不足,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简述了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的原理、试验方法,并对一正在运行的闸门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表明:弧... 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水工结构中的应用,弥补了有限元计算中采用一系列假设和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不足,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简述了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的原理、试验方法,并对一正在运行的闸门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表明:弧形闸门的模态参数不仅受自身材料特性的控制,同时还受到试验工况的影响;当闸门处于不利开度时,会产生中等程度的振动;另外,在振动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复模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弧形闸门 模态试验 模态分析 自振频率 振动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结构振动特性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灵果 李晓文 +2 位作者 谢艳丽 白国良 杜燕宁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26,共7页
本文对某火力发电厂300MW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进行缩尺比为1/8的模型振动试验,通过模型振动试验,根据相似关系换算得到原型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振动线位移。在模型试验测试中,分别进行了无机组设备质量工况、有机组设备质量工况... 本文对某火力发电厂300MW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进行缩尺比为1/8的模型振动试验,通过模型振动试验,根据相似关系换算得到原型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振动线位移。在模型试验测试中,分别进行了无机组设备质量工况、有机组设备质量工况和扰力点动刚度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知,机组设备质量的施加使得结构的各阶自振频率降低。使用TGFP、SAP2000和ANSYS软件建立模拟轴系影响的计算模型,进行结构的模态和稳态分析,得到了基础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振动线位移。计算的扰力点幅频曲线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型汽轮发电机组 模型试验 模态分析 稳态分析 动力特性
原文传递
沉积层海底界面Scholte波水池实验
20
作者 王志超 梁民帅 +2 位作者 李东林 郁高坤 彭临慧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21,共9页
海底界面Scholte波具有衰减小、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可应用于水下目标探测与海底参数反演。在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水与弹性海底之间的沉积层会对Scholte波的激发和传播产生显著影响。该文利用缩比原理设计并开展水池实验研究,将实际海洋环境... 海底界面Scholte波具有衰减小、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可应用于水下目标探测与海底参数反演。在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水与弹性海底之间的沉积层会对Scholte波的激发和传播产生显著影响。该文利用缩比原理设计并开展水池实验研究,将实际海洋环境按1:5000的比例缩比至实验室水池尺度,利用声压场Scholte波识别方法在包含沉积层的实验环境下对Scholte波的激发与传播规律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条件下,1 mm厚度的沉积层时海底界面依然有Scholte波激发,但沉积层的存在会增大其衰减;而厚度超过1 mm的沉积层会导致Scholte波无法激发。根据缩比原理,实验环境对应为声源频率10 Hz、水深3000 m、沉积层厚度5 m的实际海洋环境,即在上述实际海洋环境中,海底界面Scholte波仍可以正常激发,而厚度大于5 m的粉沙质沉积层会导致Scholte波无法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lte波 水池实验 模态分离 沉积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