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中国判例传统:成因及启示——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观察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成泓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判例传统,其成因有经验哲学、贵族精神以及实用性。中国古代判例传统对我国当今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的启示有二:一是确立成文法为主判例为辅的二元法源形式;二是加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具体包括加强法官裁判过程的...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判例传统,其成因有经验哲学、贵族精神以及实用性。中国古代判例传统对我国当今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的启示有二:一是确立成文法为主判例为辅的二元法源形式;二是加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具体包括加强法官裁判过程的程序控制和提高法官的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例传统 案例指导制度 经验哲学 法官人文素养
下载PDF
论口译教材编撰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2
2
作者 霍红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1783-1786,共4页
口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口译教材是培养口译人才的关键着手点。我国目前的口译教材数量剧增,但是并没有质的提升。本文就口译教材编撰问题所面临的困境,根据哲学主义体验观和链接主义学习观,提出了突破困境的方法,即口译教材的音质化。
关键词 口译 教材编撰 哲学主义体验观 链接主义 音质化
下载PDF
象似性——语言的原发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德生 宋潇潇 《云梦学刊》 2013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任意性是语言的一种静态形式,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任意性是个不科学的命题。象似性是一个哲学课题。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认知与语言对经验的依赖性,语言结构和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映射关系。语言与身体经验的不可分离性... 任意性是语言的一种静态形式,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任意性是个不科学的命题。象似性是一个哲学课题。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认知与语言对经验的依赖性,语言结构和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映射关系。语言与身体经验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语言天生就具有象似性,它是语言的原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性 象似性 体验哲学 身体经验
下载PDF
体验哲学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树坤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3-74,共2页
2007年8月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适应这一变化,教师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本文在阐述教师角色的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体验哲学的三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探讨了大... 2007年8月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适应这一变化,教师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本文在阐述教师角色的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体验哲学的三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和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角色转变 体验哲学
下载PDF
基于体验哲学思想的高职外语微课课程思政应用路径研究
5
作者 姚尧 《现代英语》 2020年第17期94-96,共3页
依据Lakoff和Johnson观点,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和指引。高职外语微课在新时代,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文章以体验哲学观点为指引,探究高职外语微课设计、建设、传播等维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思政意识培养、理论和... 依据Lakoff和Johnson观点,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和指引。高职外语微课在新时代,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文章以体验哲学观点为指引,探究高职外语微课设计、建设、传播等维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思政意识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课程思政 外语微课
原文传递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评述
6
作者 陈珍玉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1-44,共4页
作为当今语言研究热点及趋势,认知语言学已成为语言研究主流学派。在内部结构不断得到细分和完善的同时,其跨学科研究也得到不断重视。在此背景下,翻译研究认知转向以势不可挡之态蓬勃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翻译... 作为当今语言研究热点及趋势,认知语言学已成为语言研究主流学派。在内部结构不断得到细分和完善的同时,其跨学科研究也得到不断重视。在此背景下,翻译研究认知转向以势不可挡之态蓬勃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翻译与认知"跨学科研究,至今已得到多方位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对翻译过程提出了新要求。但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认知翻译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理论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下载PDF
高校体验式德育探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健民 陈勰 曹建明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5,共4页
高校德育是一个需要学习者理性和情感共同参与的教育过程。教育者必须抛弃传统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方式,在课堂内外利用互动教学方式,构建"体验式"教学平台,促使学习者将仁爱、关怀等道德理念内化为自身情感体验,以拓展生... 高校德育是一个需要学习者理性和情感共同参与的教育过程。教育者必须抛弃传统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方式,在课堂内外利用互动教学方式,构建"体验式"教学平台,促使学习者将仁爱、关怀等道德理念内化为自身情感体验,以拓展生命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德育 柏格森直觉体验教育哲学观 高校德育
原文传递
当代语境下亲历思想之教学
8
作者 戴月华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当前哲学教学的危机表明,哲学教育面临"范式"意义上的转型。当代哲学教育倡导对生活与文化反思能力的培育,强调思想亲历之重要性。而在当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传媒素养的培养成为发挥哲学教育之功能的新契机,更加突现了亲历思... 当前哲学教学的危机表明,哲学教育面临"范式"意义上的转型。当代哲学教育倡导对生活与文化反思能力的培育,强调思想亲历之重要性。而在当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传媒素养的培养成为发挥哲学教育之功能的新契机,更加突现了亲历思想之发生的教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范式革命 当代语境 亲历思想
原文传递
民俗体育认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旻航 付玉坤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7,共4页
基于洛克的经验论哲学,对民俗体育的认知缘起、途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即首先研究了民俗体育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途径,感觉和反省;通过对民俗体育的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以及第1性质和第2性质的比较分析,进而研究它们的同一性... 基于洛克的经验论哲学,对民俗体育的认知缘起、途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即首先研究了民俗体育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途径,感觉和反省;通过对民俗体育的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以及第1性质和第2性质的比较分析,进而研究它们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相互联系、相互共存以及实在存在。藉此促进对民俗体育认知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民俗体育进行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经验哲学 洛克
下载PDF
培根与实验哲学的开端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敏里 鲍秋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90,共10页
培根被公认为经验哲学的开创者,但更严格地说,培根应该是实验哲学的开创者,因为他明确要求将哲学奠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根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和其新知识观分不开的。正是培根的这种基于人类积极行动的、向着无限开放的知识观,使实验... 培根被公认为经验哲学的开创者,但更严格地说,培根应该是实验哲学的开创者,因为他明确要求将哲学奠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根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和其新知识观分不开的。正是培根的这种基于人类积极行动的、向着无限开放的知识观,使实验构成了一切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知识观,培根才能将实验与一般经验观察区别开来,并阐明了实验区别于一般经验观察的根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经验观察 实验哲学 新知识观 受控性 主动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独具特色的经验哲学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宫敬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1,共9页
学术界在研究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问题时仅关注阶级立场和哲学世界观的根本性转向,忽略方法论的根本性转向,结果是其独具特色的经验哲学方法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这种方法是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研究为主长期探索的结果,与马克思思想体系... 学术界在研究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问题时仅关注阶级立场和哲学世界观的根本性转向,忽略方法论的根本性转向,结果是其独具特色的经验哲学方法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这种方法是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研究为主长期探索的结果,与马克思思想体系一同成长。其主要内容是: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衍化过程、探寻内在联系和关注细节。独具特色的经验哲学方法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缺失这种方法的马克思思想体系具有不完整性。鉴于此,马克思独具特色的经验哲学方法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教材、专著和论文中应有其理论表达的机会,秉有天然的存在权利,占有相应的理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验哲学方法 唯物主义性质
下载PDF
艾略特三论但丁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明利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62-75,共14页
T.S.艾略特与但丁的对话和协商终生未辍。这种对话和协商不仅存在于文学创作之中,还存在于批评理论之中。为此,艾略特曾发表过三篇评论文章。文章中,他以但丁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为始发点,阐述了自己基本的诗歌创作主张和文学批评思想,... T.S.艾略特与但丁的对话和协商终生未辍。这种对话和协商不仅存在于文学创作之中,还存在于批评理论之中。为此,艾略特曾发表过三篇评论文章。文章中,他以但丁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为始发点,阐述了自己基本的诗歌创作主张和文学批评思想,从而在理论层面上评述了他与但丁之间对话和协商的结果。尽管三篇文章的发表时间相距遥远,其间,诗人的文学创作也经历了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但从思想发展轨迹来看,它们所体现出的诗人的创作主张和理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他自1916年完成哲学博士论文《布拉德雷哲学中的知识与经验》以来,其思想体系的有效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但丁 《布拉德雷哲学中的知识与经验》 诗歌与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