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燥邪新论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敬辉 王承龙 陈可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08-5410,共3页
燥邪作为六淫邪气之一,因其特殊的性质,历来存在颇多争议。首先对于其阴阳属性的归属,向来存在属阴属阳两种说法,而且均有颇多的理论支持,以致现代中医学教材多对此回避不谈。然而综合分析《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著作中对于燥邪的论述... 燥邪作为六淫邪气之一,因其特殊的性质,历来存在颇多争议。首先对于其阴阳属性的归属,向来存在属阴属阳两种说法,而且均有颇多的理论支持,以致现代中医学教材多对此回避不谈。然而综合分析《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著作中对于燥邪的论述不难发现,燥邪属于阴邪,性似寒邪,又名次寒。其致病特点以"干涩"为主,外燥证是其主要表现,其病理变化为燥邪袭肺,肺气郁闭,津液不能敷布濡养脏腑肌肤,导致出现"干涩"诸症。此种"干涩"之证并非真正津液耗损所致,与久病或火热或吐下耗伤津液所引起的"干涩"之证截然不同。因此,治疗上,当遵从《黄帝内经》"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法,给以苦温辛润之剂,杏苏散即为其代表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邪 外燥证 杏苏散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外燥用药规律及新方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靳方舟 倪帆 +3 位作者 封丽 乜炜成 袁卫玲 赵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6-718,共3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民国及以前的医案中治疗外燥的谴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中华医典"及《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等书中外燥相关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剖析治疗外燥的医案中药物使用规律,并生成治疗外...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民国及以前的医案中治疗外燥的谴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中华医典"及《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等书中外燥相关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剖析治疗外燥的医案中药物使用规律,并生成治疗外燥新处方。结果该研究共搜集外燥相关的医案153例,涉及处方188首,药性中寒性药最多,药味中甘味药最多,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5组,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得到新处方5首。结论治疗外燥的用药规律是寒温并用,药味多甘苦辛,治法以养阴复脉、清肺泻火、通腹泻热、流气润燥、健脾化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燥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