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涵 王呈蕙 +4 位作者 荆玮 单悦童 王宇泽 李威 潘卫东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96-100,共5页
综述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中医学“嗜睡”“多寐”“嗜卧”“多卧”“善眠”“但欲寐”等症状相似。本病病位在心和脑,以虚证为主,主要有脾虚湿困型、心肾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髓海... 综述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中医学“嗜睡”“多寐”“嗜卧”“多卧”“善眠”“但欲寐”等症状相似。本病病位在心和脑,以虚证为主,主要有脾虚湿困型、心肾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髓海不足型;兼见实证,主要有肝胆郁热型、痰浊阻滞型、风邪阻络型、气滞血瘀型、心火亢盛型。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可运用针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嗜睡 睡眠障碍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朝娥 雷闪闪 +1 位作者 刘学娜 熊金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分别对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的嗜睡情况、抑郁、焦虑、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与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缺损、睡眠质量的关系,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的发生率为42.86%(42/98)。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8.47±1.5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8.39±6.37)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3.44±6.12)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61±2.05)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5.06±1.1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ESS评分与SDS、SAS、NIHSS、PSQ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年龄≥6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脑梗塞部位(丘脑)、合并症数量≥2种的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ESS评分高于男性、年龄<6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脑梗塞部位(大脑皮层/脑干/其他)、合并症数量<2种的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脑梗塞部位(丘脑)、合并症数量≥2种、SDS评分高、SAS评分高、NIHSS评分高、PSQI评分高是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塞后康复期患者过度嗜睡发生率较高,并且与年龄、脑梗塞部位、合并症数量、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睡眠质量有关。医护人员应该提高对脑梗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康复期 过度嗜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日间过度嗜睡现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葛运起 周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2-886,共5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睡眠障碍越来越受到各学科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对于日间过度嗜睡(EDS)并无系统、直观、全面的认识,甚至认为嗜睡并非疾病、无需治疗。文章就EDS概念、病因、病理生理机制、相关合并症及评估、治疗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过度嗜睡 睡眠障碍 机制 评估 治疗
下载PDF
绝经期原发性失眠伴白天嗜睡患者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莉 刘文娟 孙丽君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伴白天嗜睡的绝经期女性患者睡眠特征及执行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6—2019年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失眠且为绝经期的女性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埃普... 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伴白天嗜睡的绝经期女性患者睡眠特征及执行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6—2019年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失眠且为绝经期的女性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埃普沃思嗜睡量表(ESS)评估其嗜睡症状,将其分为白天嗜睡(EDS)组27例及非白天嗜睡(NEDS)组23例。另选取身体和睡眠健康的25例绝经期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匹斯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的评分;入组后第2天通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Stroop字色干扰测试(SCWT)评估三组受检者的执行功能;同一天采取多导睡眠图(PSG)评估三组受检者的睡眠质量。结果三组受检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孕次、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DS组和NEDS组患者的PSQI、BDI、HAMD-24、HAMA及GAD-7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高于NEDS组,GAD-7评分明显低于NE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CST各项目得分中,EDS组和NEDS组患者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DS组患者的正确应答数又明显低于NE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WCT各项目得分中,EDS组患者的平均反应时间、错误数、反应时间差均明显高于NEDS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组和NEDS组患者的快速眼球运动期(REM)与TST比值(REM/TST)、睡眠效率(SE)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潜伏(SL)、REM-SL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DS组患者的SE、REM/TST又明显高于NE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原发性失眠 白天 嗜睡 埃普沃思嗜睡量表 执行功能
下载PDF
不同性别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与睡眠质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孔德磊 康健 +1 位作者 王玮 马江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4-2466,共3页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日间嗜睡及夜间睡眠质量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对87例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患者按性别分组,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的一般状况、PSG参数及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组的颈围、腰围、...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日间嗜睡及夜间睡眠质量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对87例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患者按性别分组,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的一般状况、PSG参数及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组的颈围、腰围、年龄、鼾声指数、氧减指数、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ESS评分、睡眠潜伏期与女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的PSQI总分与ESS,主观睡眠质量与ESS、氧减指数、AHI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睡眠潜伏期与氧减指数呈负相关(P<0.05);睡眠持续性与AHI呈负相关(P<0.05);睡眠紊乱与ESS呈正相关(P<0.05);白天功能紊乱与ESS、氧减指数、AHI成正相关;ESS与AHI及氧减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女性组的睡眠潜伏期与氧减指数呈负相关(P<0.05),ESS与氧减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男性OSAHS患者的病情及日间嗜睡重于女性组,女性组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组,OSAHS患者日间嗜睡程度与AHI和夜间缺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日间嗜睡 睡眠质量 性别
下载PDF
长春市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鼾症与OSAHS筛查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丹 张秀敏 +6 位作者 王桂茹 李晶华 刘红箭 王昕晔 李琳 赵嘉珩 黄晓燕 《医学与社会》 2013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初步筛查长春市某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疑人群,为该病的常规化筛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39名长春市某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在职... 目的:初步筛查长春市某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疑人群,为该病的常规化筛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39名长春市某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常规体检的信息采集,以中重度打鼾结合日间嗜睡评分大于等于9分为标准对OSAHS进行初筛。结果:46.7%的人认为打鼾是病需要治疗;中重度打鼾者占33.9%;初步筛查出7.7%的OSAHS的可疑人群。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是打鼾与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春市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打鼾认知水平不高,鼾症与OSAHS可疑人群的检出率较高,控制体重是预防鼾症与OSAHS的关键,体检的同时进行OSAHS的初筛是一种预防OSAHS可行有效方法,对于引导OSAHS可疑人群及早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打鼾 日间嗜睡
下载PDF
军队飞行人员睡眠状况调查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莞尔 高和 +5 位作者 崔丽 钟方虎 张继东 李嵘 刘欣欣 王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调查军队飞行人员的睡眠习惯、常见睡眠问题、白天嗜睡程度和飞行前夜睡眠情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380名军队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32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飞行人员平均夜间睡眠时间6.99h,24h平均睡眠时... 目的调查军队飞行人员的睡眠习惯、常见睡眠问题、白天嗜睡程度和飞行前夜睡眠情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380名军队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32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飞行人员平均夜间睡眠时间6.99h,24h平均睡眠时间8.10h。4.10%的飞行人员24h睡眠时间不足6h。中重度打鼾发生率22.80%,易醒或(和)早醒和入睡困难≥3次/周的发生率为7.65%和5.81%,夜尿患病率4.03%。平均ESS评分5.59±4.40分,以≥11分评估嗜睡发生率为14.99%。飞行中困倦发生率14.20%。62.53%的飞行人员飞行前夜较平时睡眠发生变化。结论飞行人员中存在着多种睡眠问题,并且飞行前夜睡眠可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飞行安全,应进行研究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数据收集 飞行 睡眠 嗜睡
下载PDF
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4 位作者 刘春风 陈海波 王丽娟 沈贇 毛成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1-451,共11页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一种常见非运动症状。近年来,对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治疗方法均取得新进展。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通过系统...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一种常见非运动症状。近年来,对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治疗方法均取得新进展。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领域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失眠 日间思睡 睡眠呼吸障碍
原文传递
白日嗜睡和睡眠质量下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齐奇 王玮 +6 位作者 申慧 秦铮 王玲 徐家欢 李文扬 祁唯一 康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患者196例,其中重度OSAHS患者103例,轻中度OSAHS患...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患者196例,其中重度OSAHS患者103例,轻中度OSAHS患者93例。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嗜睡症状将患者分为OSAHS合并白日嗜睡(EDS)者和未合并EDS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情绪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比较合并EDS与未合并EDS的OSAHS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重度OSAHS患者中,合并EDS者较未合并EDS者PSQI评分[(6.22±2.57)分比(4.05±3.72)分,P<0.01]、氧减指数[(57.70±17.53)次/h比(48.23±22.01)次/h,P<0.05]明显增高;(2)无论是重度还是轻中度OSAHS患者,合并EDS时均具有较高的SAS评分[重度:(33.86±7.60)分比(28.95±4.71)分,轻中度:(37.46±10.68)分比(33.40±11.07)分,P<0.05]、SDS评分[重度:(32.81±8.36)分比(28.90±4.53)分,轻中度:(36.98±12.77)分比(31.70±10.94)分,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AS评分与ESS评分、PSQI、失眠程度、鼻塞程度相关(R2=0.356,P<0.05);SDS评分与ESS评分、PSQI、失眠程度相关(R2=0.344,P<0.05)。结论OSAHS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与白日嗜睡程度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无论是重度还是轻中度OSAHS患者,合并EDS时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白日嗜睡 焦虑 抑郁 多导睡眠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王玉平 +4 位作者 唐吉友 王春雪 王赞 吴惠涓 詹淑琴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6-420,共15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内科的罕见病。《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新药的应用,及时更新我国现有指南。本指南增加了:(1)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和精准的特征性症状描述;(2)推荐实用的量...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内科的罕见病。《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新药的应用,及时更新我国现有指南。本指南增加了:(1)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和精准的特征性症状描述;(2)推荐实用的量表,增加操作整夜多导睡眠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的细节和设计诊断流程图;(3)针对不同症状,对药物治疗按照推荐及证据等级高低逐一说明。新版指南在内容上更丰富,且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强,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日间过度思睡 猝倒症 入睡前幻觉 治疗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清褪黑素节律改变与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士文 杨光 +2 位作者 金民 郭军红 于生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的节律变化,及其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20例卒中患者发病后2d内、第7天、第14天的0200、0800时血清MT的浓度;18例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其血清MT浓度。结果...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的节律变化,及其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20例卒中患者发病后2d内、第7天、第14天的0200、0800时血清MT的浓度;18例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其血清MT浓度。结果对照组、卒中组(2d内、7、14d)夜间MT浓度分别为86.14±24.94,54.08±33.33,61.93±28.44,65.81±32.15pg/L,卒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梗死第7天后夜间MT浓度较发病1~2d显著增高;卒中组日间MT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中3例出现日间过度倦睡,与无倦睡组相比,其夜间MT浓度更低。结论卒中患者仍有夜高昼低的MT分泌节律,但其夜间MT浓度显著下降,伴有日间过度倦睡者下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脑梗死 脑出血 日间过度倦睡
下载PD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rkinson's Disease: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16
12
作者 Yun Shen Jun-Ying Huang +1 位作者 Jie Li Chun-Feng L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74-981,共8页
Objective: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leep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yet its multifactorial etiology complicates its treatment. This review summar... Objective: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leep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yet its multifactorial etiology complicates its treatment.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studies on the epidemiology, etiology, clinical implications, associated features, and evaluation of EDS in PD. The efficacy of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for EDS in PD was also reviewed.Data Sources:English language articles indexed in PubMed and Cochrane databases and Chinese-language papers indexed in Wanfang and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s that were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87 and November 2017 were loc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search terms: "sleepiness" , "sleep and Parkinson’s disease" , and "Parkinson’s disease and treatment" .Study Selection: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and critical reviews related to EDS in PD were selected.Results:EDS is a major health hazard and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of PD. Its causes are multifactorial. There are few specific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EDS in PD. It is first necessary to identify and treat any possible factors causing EDS.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some nonpharmacologic (i.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light therapy, an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pharmacologic (i.e., modafinil, methylphenidate, caffeine, istradefylline, sodium oxybate, and atomoxetine) treatments may be effective in treating EDS in PD.Conclusions:EDS is common in the PD population and can have an immensely negative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Its causes are multifactorial, which complicates its treatment.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otential therapies and to develop novel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EDS in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Disorders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胡宝明 叶京英 +4 位作者 丁秀 张玉焕 王江泳 王立曼 李鸿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5例OSAHS患者和17例单纯打鼾者,利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白天嗜睡(excessivedaytimesleepiness,EDS)用ESS(epw...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5例OSAHS患者和17例单纯打鼾者,利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白天嗜睡(excessivedaytimesleepiness,EDS)用ESS(epworthsleepinessscale)量表评分。对比研究SF-36各领域得分和患者基本信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各参数、EDS分值的关系,利用简单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简单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F-36中有三个领域的分值和人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成负相关,有四个领域的分值和EDS高度负相关,有三个领域的分值及总分和最低血氧饱合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两个领域的分值和睡眠呼吸最长暂停时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低血氧症等对身体健康只产生比较小的影响,肥胖、EDS总分对SF-36内相关领域影响较大。结论重度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某些领域相比单纯打鼾和轻度OSAHS患者受损严重;BMI、EDS和重度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OSAH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白天嗜睡 人体质量指数 生活质量 健康调查简表SF-36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with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and its diagnostic accuracy in assessing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被引量:12
14
作者 CAI Si-jie CHEN Rui +5 位作者 ZHANG Yan-lin XIONG Kang-ping LIAN Yi-xin LI Jie SHEN Jiu-cheng LIU Chun-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245-3250,共6页
Backgrou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contributes to a number of comorbidities in these patients.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 Backgrou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contributes to a number of comorbidities in these patients.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f EDS is critical in disease management.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 and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SS in assessing EDS in OSAHS patients. Methods The ESS, MSLT and overnight polysomnography were administered to 107 Chinese patients to assess EDS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polysomnographic parameter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SS in classifying EDS (mean sleep latency (MSL) 〈10 minutes) was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Results As the severity of OSAHS increased, MSL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ESS score. Conversely, patients with worsening EDS (shorter MSL) were characterized by advanced nocturnal hypoxaemia and sleep disruption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rmal MSL, suggesting EDS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OSAHS.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SS score and MSL and both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some polysomnographic nocturnal hypoxaemic parameters.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of ESS for identifying EDS was 0.80 (95% CI: 0.71 to 0.88) and ESS score 〉12 provided the best predictive value with a sensitivity of 80% and specificity of 69%. Conclusion The ESS score moderately correlates with MSL and our ROC study supports ESS as a screening strategy for assessing EDS in OS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POLYSOMNOGRAPHY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嗜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范爱月 张焱磊 +2 位作者 黄桂乾 王琼章 何金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发病7 d内入院的患者,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发病7 d内入院的患者,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ESS<7分为无嗜睡组;ESS≥7分为嗜睡组,同时记录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史、卒中类型(梗死或出血)、卒中部位、维生素D、镁等情况,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B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指标。分析ESS评分与上述各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有295例研究对象,急性脑卒中EDS的发病率为34.9%(101人),嗜睡组与非嗜睡组对照显示性别、吸烟、PSQI评分、额叶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额叶卒中、PSQI评分与EDS独立相关。结论急性脑卒中后EDS突出,卒中后EDS与性别、额叶卒中、睡眠质量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日间过度嗜睡 发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晓雯 蔡晓岚 +2 位作者 潘新良 雷大鹏 刘大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价OSAHS患者和单纯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比较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OSAHS患者Calgary生活质量指数(the Calgary sleep 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SAQLI)与体重指数、颈围、腹围、睡眠结构、呼吸紊乱、EDS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OSAHS患者和单纯鼾症患者的SAQLI等各指标之间存在差异,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重指数、颈围、腹围、睡眠结构、呼吸紊乱等指标无相关,与EDS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S是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单纯鼾症患者明显下降,EDS是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生活质量 白天过度嗜睡
下载PDF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白天过度嗜睡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金辉 黄婷 +4 位作者 董洁 徐勇 韩继波 罗志宏 陶泽璋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E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565例成人患者资料。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分为非EDS组(ESS≤10分)和EDS... 目的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E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565例成人患者资料。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分为非EDS组(ESS≤10分)和EDS组(ESS>10分),其中非EDS组400例,EDS组16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颈胸腰腹臀围、腰臀比等)、PSG参数(包括AHI等睡眠呼吸事件指标、LSaO_(2)、TS90%等夜间血氧指标、各睡眠期比例等睡眠结构指标)以及主观ESS评分。统计EDS的发病率以及嗜睡程度的分布,比较非EDS组与EDS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探讨EDS的影响因素。结果(1)成人OSAHS患者EDS发病率是29.2%,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随BMI(P<0.001)、OSAHS严重程度(P=0.001)以及低血氧症程度(P<0.001)的加重而升高(P<0.05);(2)EDS组患者的身高(P=0.016)、体质量(P<0.001)、BMI(P<0.001)、颈围(P<0.001)、胸围(P=0.002)、腰围(P<0.001)、腹围(P=0.000)、臀围(P=0.002)均大于非ED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组患者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均较非EDS组严重,二者在总睡眠时间(P<0.001)、睡眠效率(P=0.003)、AHI(P<0.001)、REM AHI(P=0.001)、NREM AHI(P<0.001)、LSaO_(2)(P<0.001)、ASaO_(2)(P<0.001)、TS90%(P<0.001)、氧减指数(P<0.001)、微觉醒指数(P<0.001)、最长呼吸暂停时间(P<0.001)、浅睡眠期比例(P<0.001)、N3期比例(P<0.001)以及晨起舒张压(P=0.0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嗜睡程度EDS患者的平均年龄相似,其体质量(P=0.002)、BMI(P<0.001)、颈围(P=0.010)、胸围(P=0.028)、腰围(P=0.006)、腹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睡程度越重,其睡眠时间越长(P=0.047),睡眠效率越高(P=0.019)、AHI(P<0.001)、REM AHI(P<0.001)、NREM AHI(P<0.001)、TS90%(P<0.001)、氧减指数(P<0.001)、微觉醒指数(P=0.004)、最长呼吸暂停时间(P=0.030)、晨起收缩压(P=0.047)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低通气 白天过度嗜睡 EPWORTH嗜睡量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白天过度嗜睡与持续气道正压治疗依从性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建伟 刘松 +3 位作者 李雪峰 翟惠芬 陈颖 贺正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993-2995,共3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EDS)程度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并建议CPAP治疗的中重度OSAHS患者91例。以能够每... 目的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白天过度嗜睡(EDS)程度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并建议CPAP治疗的中重度OSAHS患者91例。以能够每晚4 h且每周5 d以上进行CPAP治疗且坚持≥2个月的患者为CPAP依从组(37例),否则为CPAP非依从组(54例)。患者EDS程度以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评分表示。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ESS评分和PSG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S评分与CPAP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结果 CPAP依从组和CPAP非依从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S评分是影响CPAP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即较高的ESS评分可增加CPAP治疗的依从性〔OR=1.53,95%CI(1.26,1.85)〕。ROC评价ESS评分对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CI(0.709,0.886),P<0.01;ESS评分>13分的中重度OSAHS患者能够依从CPAP治疗的敏感性为51.4%,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68.0%,阴性预测值为71.0%。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CPAP治疗的依从性与EDS有关,ESS评分较高患者CPAP治疗的依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白天过度嗜睡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依从性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文熠 王锋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昼间嗜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对照组予醒脑开窍结合药物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对患者Epworth...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昼间嗜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治疗,对照组予醒脑开窍结合药物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对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质量指数(PSQI)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ESS评分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E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2组PSQI评分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灵龟八法改善脑卒中后昼间嗜睡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效果与药物相近,同时可更有效地改善白天嗜睡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龟八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昼间嗜睡 脑卒中
下载PDF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日间过度思睡的临床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闻 陈海波 李淑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帕金病(PD)患者日间过度思睡(EDS)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医院老年PD患者80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0名,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定E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智能状况,比较PD患者和健康对... 目的了解老年帕金病(PD)患者日间过度思睡(EDS)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医院老年PD患者80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0名,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定E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智能状况,比较P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EDS情况,同时对PD患者进行改良Webster评分、Hoehn-Yahr(H-Y)分期、Hamilton抑郁和焦虑量表调查,并询问是否具有夜间易醒、疲倦、不宁腿综合征、日间睡眠发作、夜间入睡困难、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及多巴胺药物的用量。根据ESS评分情况将PD患者分为EDS组(ESS≥10)和非EDS组(ESS<10分),并对两组间的上述调查项目进行比较。同时以ESS总分为因变量,以计量资料年龄、Hoehn-Yahr分级、左旋多巴用量、Webster评分、病程、Hamilton抑郁和焦虑评分及睡眠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ESS评分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80例PD患者中23例(28.8%)ESS≥10分,健康对照组5名(10.0%)ESS≥10分,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1)。EDS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72.26±5.94)岁,日间疲倦18例(78.26%),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13.57±3.3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9.13±5.38)分,病程(7.65±4.12)年,非EDS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68.58±5.27)岁,日间疲倦18例(31.58%),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7.32±2.7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3.25±5.12)分,病程(5.55±3.40)年,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Hoe-hn-Yahr分级、改良Webster评分、应用左旋多巴剂量、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夜间睡眠时间、入睡困难、不宁腿综合征、夜间易醒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年龄和抑郁程度与ESS评分相关(分别回归系数=0.10,标准偏回归系数=0.16,P=0.04;回归系数=0.59,标准偏回归系数=0.66,P=0.00),抑郁程度相关性更强。结论老年PD患者EDS较为常见,可能受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日间过度思睡 爱泼沃斯思睡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