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50
1
作者 刘望保 闫小培 +1 位作者 方远平 曹小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85-1096,共12页
在不改变目前城市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模拟居民的居住与就业区位的最优组合获取理论上的最小通勤,过剩通勤是实际通勤成本与最小通勤成本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城市通勤效率和潜力。利用线性规划函数,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01年和2005年家庭... 在不改变目前城市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模拟居民的居住与就业区位的最优组合获取理论上的最小通勤,过剩通勤是实际通勤成本与最小通勤成本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城市通勤效率和潜力。利用线性规划函数,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01年和2005年家庭调查问卷数据,计算两年的过剩通勤分别为58.41%和44.74%,这部分通勤是可通过优化居住与就业的区位组合而理论上可节约的。过剩通勤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尤其与家庭收入、户籍类型、住房产权和类型等密切相关,家庭结构分化和收入分化是产生过剩通勤的重要原因。除受模型假设产生的误差影响外,过剩通勤的产生还受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城市规划与建设及个人的居住与就业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住房、国企和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导致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重组、城市规划较少关注小区域范围内居住与就业的平衡、个人的择居和择业偏好的变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对过剩通勤的产生和扩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通勤 线性规划 居住与就业平衡 广州市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望保 侯长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40,共7页
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是指城市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社会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体制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职住空间关系研究学派、职住空间平衡和城市通勤、居... 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是指城市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社会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体制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职住空间关系研究学派、职住空间平衡和城市通勤、居住选择和居住空间分异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认为国内相关研究应注重社会调查,加强个体层面的研究,从体制转型和个体社会经济特征等角度寻求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及其演化的形成机制,并注重特殊群体,如外来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和原单位制社区居民等社会群体的职住空间关系和社会空间后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关系 过剩通勤 城市通勤行为 空间失衡
下载PDF
西方国家关于城市通勤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望保 闫小培 陈忠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08,430,共8页
城市通勤是西方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从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关系角度对西方国家的城市通勤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涉及到城市通勤的理论与模型、通勤行为的影响因素、过剩通勤和空间失衡等,在简单回顾国内相关研... 城市通勤是西方地理学、规划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从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关系角度对西方国家的城市通勤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涉及到城市通勤的理论与模型、通勤行为的影响因素、过剩通勤和空间失衡等,在简单回顾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最后对国内相关研究提出展望,认为应该注重社会调查,加强个体层面的研究,关注从居住—就业的空间关系研究城市通勤量大规模增加的原因,并重视研究居住—就业的空间失衡所造成的社会空间后果,为社会福利政策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勤 过剩通勤 空间失衡 回顾与展望
原文传递
上海职住优化效应的代际差异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玮 梁雪媚 +2 位作者 桂朝 冯永恒 闫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92-2205,共14页
城市的职住关系一直为研究者广泛关注。过剩通勤概念以实际通勤与理论最短通勤的差距反映城市职住关系与通勤状态,是衡量通勤效率和优化潜力的常用指标。国内的过剩通勤研究数量有限,且鲜有从年龄视角考察。本文利用2017年9月上海市手... 城市的职住关系一直为研究者广泛关注。过剩通勤概念以实际通勤与理论最短通勤的差距反映城市职住关系与通勤状态,是衡量通勤效率和优化潜力的常用指标。国内的过剩通勤研究数量有限,且鲜有从年龄视角考察。本文利用2017年9月上海市手机网格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职住与通勤状态,采用模拟个人换居的方法测度过剩通勤,并探讨职住关系优化效应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居民的职住关系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青年人是劣势群体,老年人是优势群体,中年人介于其间;上海全市过剩通勤率为69%,职住关系优化的潜力和效应巨大,可使得通勤距离显著减少,代际分异缓和,青年人的获得感最大,城市年龄空间结构更加均衡。提出上海的空间规划和政策应以理想的城市年龄空间结构为目标,以提高人的居住和就业空间的流动性、青年化城市中心、中老年化城市外围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关系 过剩通勤 年龄 手机网格数据 上海
原文传递
就业-居住空间关系及通勤效率——过剩通勤的评估潜力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贤腾 陈雪明 周江评 《城市交通》 2018年第2期10-18,共9页
过剩通勤已是一个专门用于研究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对应关系及评估通勤效率的研究范式。回顾该范式30多年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指出相关概念及其指标在评价城市通勤效率时存在的优缺点。将Bertaud的城市通勤模式及其空间结构置于Brotchie三... 过剩通勤已是一个专门用于研究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对应关系及评估通勤效率的研究范式。回顾该范式30多年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指出相关概念及其指标在评价城市通勤效率时存在的优缺点。将Bertaud的城市通勤模式及其空间结构置于Brotchie三角形模型中,讨论就业-居住空间分散形态嬗变带来的通勤模式的多种演变方向,厘清过剩通勤框架在评估城市职住平衡程度与通勤效率时所具有的潜力。过剩通勤框架为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嬗变和评估空间结构优化程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居住空间关系 过剩通勤 通勤效率 城市形态与结构
下载PDF
城市过剩通勤与职住平衡模型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超 汪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2-1716,共5页
从过剩通勤入手探讨通勤交通与职住平衡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理论最小通勤的最优增长分布模型.以绵阳市为例,量化评估了职住平衡程度与通勤交通效率,在对比国内外城市后发现绵阳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较好.利用最优增长分布模型计算得到,... 从过剩通勤入手探讨通勤交通与职住平衡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理论最小通勤的最优增长分布模型.以绵阳市为例,量化评估了职住平衡程度与通勤交通效率,在对比国内外城市后发现绵阳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较好.利用最优增长分布模型计算得到,在新增劳动力(岗位)增加77 500个(占总劳动力(总岗位)的14%)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优职住平衡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未来绵阳新增劳动力和岗位的分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通勤 职住平衡 最优增长分布模型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国外过剩通勤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定惠 朱超洪 杨永春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31-38,共8页
过剩通勤是评价城市通勤效率与职住空间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引发了大量关于城市通勤效率和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实证研究。近年来,中国城市快速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职住分离和交通拥堵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过剩通勤是评价城市通勤效率与职住空间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引发了大量关于城市通勤效率和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实证研究。近年来,中国城市快速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职住分离和交通拥堵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是,过剩通勤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首先回顾了过剩通勤概念的提出和基本假设,总结了过剩通勤研究的方法论进展,重点归纳了过剩通勤的形成机制以及在相关政策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了过剩通勤理论对转型期中国城市通勤效率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通勤 通勤效率 职住平衡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手机大数据的职住关系空间尺度问题探讨——以上海市和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新刚 孙晨晨 钮心毅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5,共8页
尽管职住平衡被认为是减少通勤时耗和交通拥堵的重要策略,但国内外研究对于职住平衡对通勤的影响有不同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已有研究多依赖传统调查数据,局限于某一空间分析单元进行分析,由于分析尺度不一致,研究结论结果迥异。手机信令... 尽管职住平衡被认为是减少通勤时耗和交通拥堵的重要策略,但国内外研究对于职住平衡对通勤的影响有不同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已有研究多依赖传统调查数据,局限于某一空间分析单元进行分析,由于分析尺度不一致,研究结论结果迥异。手机信令数据同时具有大样本和较高空间精度的优点,可以被聚合到不同尺度的空间分析单元,为厘清职住关系研究中的空间尺度问题提供了新的数据基础。本研究以上海市和深圳市为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从职住关系的测度和职住平衡能否缓解通勤问题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职住关系分析中的尺度效应。研究发现,职住关系的指标测度会随着空间分析尺度不同而变化。与小的空间分析单元相比,大的空间分析单元更容易实现较高的职住平衡,单元的就业自足性更高,过剩通勤的比例也更低。同时,职住平衡对通勤距离与就业自足性的影响会随着空间分析单元的扩大而增强。因此,建议通过多尺度比较分析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单元,减少尺度效应对于职住关系研究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关系 空间尺度 职住平衡 手机大数据 就业自足性 过剩通勤
原文传递
快速工业化城市职住空间平衡与过剩通勤研究——以中山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国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6,共7页
过剩通勤是衡量城市居民职住空间组织和通勤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快速工业化城市中山市为例,采用2012年中山市交通调查数据,分析中山市职住空间平衡与过剩通勤状况。通过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发现,中山市居民的通勤距离、过剩通勤率(E)、... 过剩通勤是衡量城市居民职住空间组织和通勤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快速工业化城市中山市为例,采用2012年中山市交通调查数据,分析中山市职住空间平衡与过剩通勤状况。通过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发现,中山市居民的通勤距离、过剩通勤率(E)、通勤容量(Cu)使用率均普遍小于国内大城市和西方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中山市的通勤特征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过剩通勤各项指标与户籍、职业类型和家庭收入有显著的相关性。表现为家庭收入越高,过剩通勤率相对较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行政办公人员通勤效率较低,而产业工人通勤效率较高。非本市户籍人口通勤效率高于本市户籍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工业化 职住空间平衡 过剩通勤 中山市
原文传递
上海市不同学历群体过剩通勤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岳丽莹 李开明 吴瑞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2-1391,共10页
过剩通勤分析对于提高城市通勤效率、优化职住空间关系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上海1%人口抽样调查街道尺度数据,采用过剩通勤的空间离散方法,分析不同学历群体的过剩通勤差异及其城市内部空间异质性,并探讨职住空间关系对通勤行为... 过剩通勤分析对于提高城市通勤效率、优化职住空间关系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上海1%人口抽样调查街道尺度数据,采用过剩通勤的空间离散方法,分析不同学历群体的过剩通勤差异及其城市内部空间异质性,并探讨职住空间关系对通勤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上海中心城区通勤出行中有52.14%属于过剩通勤,通勤潜能利用率为26.14%,表明通勤出行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②从学历看,过剩通勤存在明显群体差异,高学历群体的过剩通勤程度远高于低学历群体。③从空间看,过剩通勤在城市内部呈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中心地区远高于外围地区。④从作用机制看,除微观层面的职住平衡,宏观层面的职住离散也对居民通勤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二者对不同学历群体的影响效力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对低学历群体的影响更大而后者对高学历群体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效率 职住平衡 过剩通勤 上海
下载PDF
双视角、双维度下超大城市的通勤效率——以上海市为例
11
作者 岳丽莹 朱宇 李开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5,共17页
居住-就业空间配置决定居民通勤行为,开展通勤效率研究对优化职住空间分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尤为重要,但已有研究鲜有从双视角(平均通勤距离与通勤空间组织)、双维度(学历与出行方式)对其进行考察。以上海市为例,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 居住-就业空间配置决定居民通勤行为,开展通勤效率研究对优化职住空间分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尤为重要,但已有研究鲜有从双视角(平均通勤距离与通勤空间组织)、双维度(学历与出行方式)对其进行考察。以上海市为例,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过剩通勤指标,从双视角、双维度深入分析超大城市的通勤效率及其群体异质性。研究表明:(1)整体上,上海市52.12%的居民出行属于过剩通勤,使用了15.38%的通勤容量,表明城市职住关系优化潜力较大。(2)具体维度上,不同学历、出行方式的通勤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小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的通勤效率更低,职住关系优化空间更大,尤其是低学历就业者。与单一维度相比,双维度的交叉分析呈现更加复杂的结果。(3)视角上,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空间组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对于公共交通出行,低学历就业者的实际通勤距离大于高学历就业者,但前者的通勤空间组织更为有序。同时,过剩通勤指标表明相较于短通勤模式,长通勤模式不一定是低效率、无序的。以上结果强调了基于双视角、双维度研究通勤效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学历-公共交通出行的职住平衡程度最低,城市应该在未来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更加关注低技能、低收入等弱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平衡 过剩通勤 通勤效率 上海
原文传递
通勤冗余感知对通勤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孙瑞宁 武文杰 陈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11-2424,共14页
通勤是居民时空行为地理特征的重要表征,解析通勤冗余是评估城市通勤效率和职住关系的关键。本文引入参照点理论,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个体期望”三个维度构建了通勤冗余感知的分析框架,运用北京问卷数据将通勤冗余感知融入通勤时间与... 通勤是居民时空行为地理特征的重要表征,解析通勤冗余是评估城市通勤效率和职住关系的关键。本文引入参照点理论,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个体期望”三个维度构建了通勤冗余感知的分析框架,运用北京问卷数据将通勤冗余感知融入通勤时间与通勤满意度研究。以家庭制约和个体制约为主轴,探究通勤冗余感知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居民个体平均通勤冗余感知与总体通勤冗余感知存在差异,不同维度的通勤冗余感知存在空间异质性。②通勤满意度变动取决于通勤冗余感知的变化。即居民会依据参照点的通勤时间判断自身通勤时间是否令人满意。③通勤冗余感知对通勤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居民主要将理论标定时间、相似群体通勤时间和可忍受时间作为参照点。④通勤冗余感知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家庭、性别和收入的组合制约会提升通勤冗余感知,降低通勤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冗余 通勤满意度 参照点理论
原文传递
深圳市建成环境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倩 江裕林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3期47-53,共7页
通勤效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和居民通勤行为变得日趋复杂,影响城市空间绩效和居民生活品质;且随着多源大数据可获得性增强,关于职住平衡... 通勤效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和居民通勤行为变得日趋复杂,影响城市空间绩效和居民生活品质;且随着多源大数据可获得性增强,关于职住平衡及其对通勤效率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发广泛而深入,但学者对于职住平衡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等物质空间属性如何影响居民通勤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为了解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同通勤效率居民的多元需求和真实的通勤状态,探索提升城市居民通勤效率的有效途径,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以深圳市为例,借助DAAS和ArcGIS平台利用联通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住地和工作地,通过LINGO软件计算过剩通勤指标,对深圳居民通勤效率进行评价,并在区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多方面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位、职住平衡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容积率、平均房价、公交可达性、城中村面积、工作岗位数量和服务设施面积对居民通勤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控制其他因素对通勤效率的影响之后,无论是居住地还是工作地,通勤效率都会随着职住平衡程度的提升而提高,而在中国已有较高密度和混合度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增容或功能混合以期提高通勤效率的措施则需审慎对待。研究丰富了基于我国大中城市背景的通勤影响实证案例,为提高城市通勤效率,推动可持续交通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效率 过剩通勤 职住平衡 土地混合利用 手机信令数据 深圳市
下载PDF
考虑居民收入差异的城市过剩通勤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超 蒲一超 汪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4-569,共6页
在确定收入影响过剩通勤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居民收入差异的城市过剩通勤模型,并利用最优增长分布模型模拟城市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增长.以绵阳市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新增14%劳动力(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优职住平衡状态,并提出... 在确定收入影响过剩通勤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居民收入差异的城市过剩通勤模型,并利用最优增长分布模型模拟城市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增长.以绵阳市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在新增14%劳动力(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优职住平衡状态,并提出了未来绵阳市的各个收入阶层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通勤 居民收入 非集计 最优增长分布模型
下载PDF
大城市职住空间演变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晶晶 张协铭 +1 位作者 刘志杰 杨宇星 《城市交通》 2019年第1期77-84,134,共9页
中国大城市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空间形态以及对应的就业-居住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嬗变。职住分离正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研究基于过剩通勤框架提出一种动态的Brotchie三角形模型研究方法,为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中国城市... 中国大城市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空间形态以及对应的就业-居住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嬗变。职住分离正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研究基于过剩通勤框架提出一种动态的Brotchie三角形模型研究方法,为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通勤效率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借助南昌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中获得的大样本的通勤、就业等数据,为城市的职住平衡、通勤效率评价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并对动态Brotchie三角形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证明,以过剩通勤框架下的动态Brotchie三角形模型和通勤节省、标准通勤节省指标评价快速城镇化大城市的通勤效率,相较职住比、过剩通勤率等指标更加有效并且有利于跨时间、跨城市的横向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平衡 过剩通勤 通勤效率 职住空间关系
下载PDF
基于IC卡数据的公交通勤熵变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军 郑培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4-240,共7页
建立利用公交IC卡数据计算公交过剩通勤熵变的框架,对优化城市居民通勤出行距离的难易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公交出行的特点,构建基于Wilson熵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的公交通勤熵变模型;以广州市居民公共交通IC卡数据为例,对通勤筛选、... 建立利用公交IC卡数据计算公交过剩通勤熵变的框架,对优化城市居民通勤出行距离的难易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公交出行的特点,构建基于Wilson熵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的公交通勤熵变模型;以广州市居民公共交通IC卡数据为例,对通勤筛选、单元问题及过剩通勤熵变评价等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采用约1 km×1 km的单元格划分是城市公交通勤熵变模型中适合的单元划分方式,公交过剩通勤的熵变能够有效衡量平均通勤距离减少的难易程度和检验改变通勤行为相关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过剩通勤 熵变模型 IC卡数据 单元问题
下载PDF
城市公交过剩通勤分析与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军 郑培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3-629,共7页
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IC卡(smart card)数据,对城市公交通勤出行进行多种交通方式的过剩通勤分析,综合评估城市公交通勤,提出多交通方式的优化建议.以中国广州市作为研究案例,结果表明,广州居民公共交通平均通勤距离处于合理水平,不区分... 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IC卡(smart card)数据,对城市公交通勤出行进行多种交通方式的过剩通勤分析,综合评估城市公交通勤,提出多交通方式的优化建议.以中国广州市作为研究案例,结果表明,广州居民公共交通平均通勤距离处于合理水平,不区分交通方式的过剩通勤指标与北京和上海近似,体现了3个城市整体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一致;但广州市常规公交的过剩通勤指标高于地铁,与交通方式的预期不符,表明广州市常规公交和地铁尚有较大优化空间.过剩通勤可以有效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多交通方式的过剩通勤分析可以进一步发掘多种交通方式联合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共交通 过剩通勤 IC卡数据 多交通方式 广州
下载PDF
手机信令数据支撑下广州市过剩通勤及其空间分异格局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望保 陈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5-972,共8页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居委会尺度下的职住联系数据库,分析广州过剩通勤及其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发现,广州市过剩通勤为76.01%,与国内和西方国家城市相比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广州市职住空间组织效率偏低。过剩通勤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表现为...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居委会尺度下的职住联系数据库,分析广州过剩通勤及其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发现,广州市过剩通勤为76.01%,与国内和西方国家城市相比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广州市职住空间组织效率偏低。过剩通勤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表现为:功能相对单一的郊区大型工业或房地产集聚区过剩通勤率偏高;传统市中心虽然就业机会集中,但因为高居住成本也出现较高的过剩通勤率;近郊区的特定功能区域,如大学城、偏农业发展型城郊村等区域出现较低的过剩通勤率;快速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因降低了居民对通勤距离的敏感度而导致过剩通勤水平的提升,高过剩通勤率空间分布与地铁沿线和地铁站点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一致性。提升大城市的职住空间组织效率除需重点考虑提升区域职住空间平衡外,优化城市功能结构、降低住房成本区域差异等也需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通勤 职住空间 手机信令数据 广州市
下载PDF
职住空间关系影响传染病传播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玮 陈薪 王嘉欣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4,共9页
以上海为例,基于手机网格数据反映的现状职住关系,用多智能体模拟方法模拟传染病病毒从市域9个预设的病源点开始,藉由日常基本活动(居住、工作、通勤)传播的过程;基于过剩通勤测度职住优化程度,分析职住优化与传播的时空关联特征。发现... 以上海为例,基于手机网格数据反映的现状职住关系,用多智能体模拟方法模拟传染病病毒从市域9个预设的病源点开始,藉由日常基本活动(居住、工作、通勤)传播的过程;基于过剩通勤测度职住优化程度,分析职住优化与传播的时空关联特征。发现感染人口的比例随时间呈S形发展,通勤时段的传播速度最快,病源点离市中心越近,传播速度越快;0.75的职住优化度是职住空间关系能够显著减缓传播的拐点;职住空间关系优化能稳步减少病毒传播空间的面积,使得传播愈加本地化,传播空间模式由“先面上扩散,再深度感染”向“先深度感染,再逐渐外延”转变,传播范围更易估测。文章认为,职住平衡、中心城区就业疏解、多中心结构等缩短通勤的手法,应作为城市疫情防控的长期战略予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关系 传染性疾病传播 多智能体模拟 过剩通勤 上海
下载PDF
基于通勤大数据的城市职住分离度研究——《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核心指标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冉江宇 付凌峰 +2 位作者 阚长城 伍速锋 田思晨 《城市交通》 2020年第5期10-17,共8页
为探索城市职住空间分布对通勤出行的影响,基于35座中国大城市的通勤大数据,着重解析职住分离度指标的内涵和统计特征。发现该指标与城市规模相关性不显著,受职住集聚分布格局等因素影响较大,指标值的减小对实际通勤距离的缩短具有积极... 为探索城市职住空间分布对通勤出行的影响,基于35座中国大城市的通勤大数据,着重解析职住分离度指标的内涵和统计特征。发现该指标与城市规模相关性不显著,受职住集聚分布格局等因素影响较大,指标值的减小对实际通勤距离的缩短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职住分离度和过剩通勤系数两项指标间的负相关特点,分别选取9座城市作为代表城市,总结了重点空间单元的提取条件和职住分离成因。最后,从就近安居、职住梯度布局、交通服务差别化三方面阐述大城市职住分离度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分离度 过剩通勤系数 大数据 通勤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