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药石菖蒲对定志小丸中人参皂苷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鼎 刘晓闯 +2 位作者 纪娟 彭代银 周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3,共7页
目的:探究使药石菖蒲对定志小丸中人参皂苷成分肠吸收的影响,从肠吸收角度揭示石菖蒲"佐使则有功"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样品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浓度;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 目的:探究使药石菖蒲对定志小丸中人参皂苷成分肠吸收的影响,从肠吸收角度揭示石菖蒲"佐使则有功"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样品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浓度;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比较不同配伍方式下定志小丸中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肠吸收速率常数(Ka)与表观通透系数(Papp)的差异;通过大鼠外翻肠囊试验考察不同剂量石菖蒲挥发油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缺失石菖蒲条件下定志小丸中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Papp均≤0. 191×10-3cm·min-1。与缺石菖蒲组相比,缺石菖蒲挥发油组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定志小丸全方组的Ka提高了3. 97~8. 35倍,Papp提高了3. 99~8. 49倍;外翻肠囊研究表明定志小丸中石菖蒲挥发油能显著促进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累积吸收量,但没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石菖蒲挥发油可明显促进定志小丸中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肠吸收,其促吸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志小丸 石菖蒲 人参皂苷类 外翻肠囊法 P-糖蛋白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 维拉帕米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新梅 赵元 郭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6-95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氧化苦参碱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离体肠吸收情况,考察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特性。HPLC测定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氧化苦参碱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离体肠吸收情况,考察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特性。HPLC测定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内的累积吸收量。结果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均有提高,低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结肠处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中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处的累积吸收量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高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结论与氧化苦参碱相比,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磷脂复合物 外翻肠囊法
原文传递
基于外翻肠囊法的补锌制剂生物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谭珏 曲道峰 韩剑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202,共5页
使用30日龄商品代AA肉仔鸡回肠构建外翻肠囊模型,用硫酸锌制剂培养肠囊组织,验证肠囊有效性及确定肠囊培养时间为20 min。根据所选取的时间灌注不同补锌制剂,培养结束时取肠囊中的培养液,测量其酚红浓度矫正浆膜液终体积。用原子吸收光... 使用30日龄商品代AA肉仔鸡回肠构建外翻肠囊模型,用硫酸锌制剂培养肠囊组织,验证肠囊有效性及确定肠囊培养时间为20 min。根据所选取的时间灌注不同补锌制剂,培养结束时取肠囊中的培养液,测量其酚红浓度矫正浆膜液终体积。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培养液中的Zn浓度,根据公式计算出不同补Zn制剂在肉仔鸡回肠中的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各补锌制剂灌注肠囊20 min的吸收效率:甘草锌组>葡萄糖酸锌组>氨基酸螯合锌组>钙铁锌组>硫酸锌组,表明甘草锌颗粒制剂中锌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最高,在肉仔鸡回肠中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肠囊 补Zn制剂 吸收率 生物利用率
原文传递
左旋紫草素肠道转运及Caco-2细胞转运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春艳 聂珍贵 +4 位作者 梁翠茵 王世全 苏春梅 陈岩 杨红 《中南药学》 CAS 2014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研究左旋紫草素肠道及Caco-2细胞转运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翻转肠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考察时间、浓度对左旋紫草素转运吸收特性的影响,应用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左旋紫草素转运吸收机制进行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左旋紫草素的... 目的研究左旋紫草素肠道及Caco-2细胞转运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翻转肠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考察时间、浓度对左旋紫草素转运吸收特性的影响,应用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左旋紫草素转运吸收机制进行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左旋紫草素的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在Caco-2细胞模型,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左旋紫草素的累积转运量逐渐增加;加用维拉帕米后,使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P→BL)显著增加,而从BL侧到AP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BL→AP)显著降低。在翻转肠囊模型,100μmol·L-1左旋紫草素中加入维拉帕米后Papp显著增加。结论左旋紫草素的转运存在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2种形式,P糖蛋白参与主动转运过程;该药经肠道吸收中等,加入维拉帕米可能促进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紫草素 转运特征 翻转肠囊法 CACO-2细胞模型 维拉帕米
下载PDF
不同配比白芍、桂枝多组分大鼠肠渗透特性及其相互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建华 高兴 +5 位作者 毕欣宁 聂波 沈蒙 林宏英 曹克刚 张玉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考察白芍、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中的成分在大鼠体外的肠吸收特性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法结合HPLC指纹图谱定性、定量考察肠渗透前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白芍桂枝不同配比的相互影响。结果桂枝各成... 目的考察白芍、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中的成分在大鼠体外的肠吸收特性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法结合HPLC指纹图谱定性、定量考察肠渗透前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白芍桂枝不同配比的相互影响。结果桂枝各成分大多吸收良好(Papp>1×10-5 cm·s-1),组分间渗透前后的相对比例基本未变;白芍中以芍药苷为代表的亲水性成分吸收较好(Papp>1×10-6 cm·s-1),但成分随保留时间延长渗透变差;配伍前后二者各成分的渗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除白芍部分亲脂性成分外,桂枝与白芍中大多成分肠道吸收较好,二者配伍对各成分的吸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白芍药对 外翻肠囊法 渗透特性 指纹图谱 HPLC
原文传递
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的肠吸收效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婵 李小东 王成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5,共8页
采用外翻肠囊法和大鼠在体单向灌注法,以肠吸收速率(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考察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的小肠吸收部位及效率。结果显示,由外翻肠囊法测得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的回肠段Ka和Papp分别为3.25×10-2μg/s和2.355... 采用外翻肠囊法和大鼠在体单向灌注法,以肠吸收速率(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考察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的小肠吸收部位及效率。结果显示,由外翻肠囊法测得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的回肠段Ka和Papp分别为3.25×10-2μg/s和2.355×10-6cm/s,且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终出现饱饮现象。由大鼠在体单向灌注法测得的Ka和Papp分别为(1.49±0.22×10-3)μg/s和(7.90±1.46)×10-5cm/s。上述两种方法均表现出豆豉纤溶酶纳米脂质体在回肠的吸收效率为最高,这可能与回肠中大量存在Peyer’s淋巴结有关,而Peyer’s淋巴结中存在的M细胞可能导致饱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纤溶酶 纳米脂质体 外翻肠囊法 在体单向灌流法 肠吸收
原文传递
利巴韦林肠道渗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丽君 王颖 +2 位作者 李志琳 邓黎 贺英菊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肠道渗透性。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和Caco-2单层细胞模型,收集利巴韦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肠囊液及Transwell小池基底端的接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计算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以高渗透性药物...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肠道渗透性。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和Caco-2单层细胞模型,收集利巴韦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肠囊液及Transwell小池基底端的接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计算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以高渗透性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为模型药物,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其渗透性,以此为参照,对利巴韦林的渗透性进行分析。结果外翻肠囊实验结果显示:利巴韦林的药物浓度对其Papp无影响,为被动转运,且药物的吸收无明显的肠段特异性,利巴韦林在肠道的Papp低于酒石酸美托洛尔。Caco-2单层细胞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利巴韦林的Papp值也低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结论采用外翻肠囊法和Caco-2单层细胞模型测得利巴韦林的肠道渗透性低于酒石酸美托洛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酒石酸美托洛尔 外翻肠囊法 Caco-2单层细胞模型 累计渗透量 表观渗透系数 肠道渗透性 生物等效性 豁免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商雪珂 杨晓君 丁泽人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其肠吸收部位、时间、给药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肠收集液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及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通过计算吸收转运... 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其肠吸收部位、时间、给药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肠收集液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及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通过计算吸收转运参数、吸收速率参数分析其肠道转运机制。不同肠段中,其主要成分LA与ALA均能在十二指肠(LA:2.71 mg;ALA:1.60 mg)与空肠(LA:1.89 mg;ALA:1.43 mg)中被检出,通过计算不同部位透过药量(M)、药物吸收转化率(A)和药物剩余百分数(R),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段中LA、ALA的M高于空肠段,A与空肠段接近,R低于空肠段,因此十二指肠为最佳吸收肠段。在120 min时,LA和ALA的Pappi(瞬时表观渗透系数)皆高于其他时间点,因此最佳吸收转运时间为120 min。在给药倍数为2.0倍时,肠囊液中的LA和ALA浓度最高,分别为0.35、0.19 mg/mL,因此最佳给药浓度为200 mg/mL。结果表明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可能为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的被动运输模式且在十二指肠段中单向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肠吸收 外翻肠囊法 十二指肠
下载PDF
采用外翻肠囊法研究嘌呤在梅花鹿小肠中的代谢 被引量:1
9
作者 封洋 张晓勇 刘忠军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75-79,共5页
活体取梅花鹿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段,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各肠段进行离体培养,研究梅花鹿小肠对嘌呤的吸收和代谢。结果表明:嘌呤在小肠内可被氧化成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以及尿囊素,其中次黄嘌呤比例最高;空肠后段和回肠是小肠吸... 活体取梅花鹿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段,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各肠段进行离体培养,研究梅花鹿小肠对嘌呤的吸收和代谢。结果表明:嘌呤在小肠内可被氧化成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以及尿囊素,其中次黄嘌呤比例最高;空肠后段和回肠是小肠吸收嘌呤的主要部位;嘌呤衍生物排出途径以肠道排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肠囊 梅花鹿 嘌呤衍生物 高效液相
下载PDF
新旧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补骨脂大鼠肠吸收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慧超 杜守颖 +3 位作者 陆洋 陈雯 马勇 李鹏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2-996,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仙灵骨葆胶囊中补骨脂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并与仙灵骨葆胶囊肠吸收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法,以HPLC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进行检测,研究吸收部位和药物浓度对补骨脂素和... 目的:研究新型仙灵骨葆胶囊中补骨脂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并与仙灵骨葆胶囊肠吸收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法,以HPLC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进行检测,研究吸收部位和药物浓度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十二指肠的吸收略好于空肠和回肠;低浓度和中浓度胶囊内容物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Ka无显著性差异,但高浓度内容物Ka显著减小(P<0.05)。结论:胶囊内容物溶出速度可能影响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肠吸收;新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肠吸收均明显好于原工艺,表明新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补骨脂有效成分更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胶囊 非翻转肠囊法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HPLC
原文传递
新旧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大鼠肠吸收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慧超 陆洋 +2 位作者 杜守颖 陈雯 王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648-2652,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有效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并与仙灵骨葆胶囊肠吸收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法,以HPLC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进行检测,研究吸收部位和药物浓度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 目的:研究新型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有效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并与仙灵骨葆胶囊肠吸收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法,以HPLC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进行检测,研究吸收部位和药物浓度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朝藿定C在十二指肠的吸收优于空肠和回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在空肠的吸收低于十二指肠和回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3个浓度胶囊内容物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Ka无显著性差异,朝藿定C高、中、低3个浓度的Ka分别为0.0400,.058,0.061 h-1,淫羊藿苷高、中、低3个浓度的Ka分别为0.002,0.0070,.003 h-1。结论: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肠吸收不受浓度影响。新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肠吸收均好于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胶囊 非翻转肠囊法 朝藿定C 淫羊藿苷 肠吸收
原文传递
柴胡总皂苷的大鼠体内代谢特征谱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雅芝 王晓宁 +2 位作者 张艳 段灿灿 张建永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分析其发挥药效的关键成分。方法首先基于UPLC-MS/MS技术,建立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化学成分特征谱,对其总体皂苷类成分进行鉴定分析;进一步采用离体外翻肠囊、肝门静脉取血和腹主动脉取血的方法,...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分析其发挥药效的关键成分。方法首先基于UPLC-MS/MS技术,建立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化学成分特征谱,对其总体皂苷类成分进行鉴定分析;进一步采用离体外翻肠囊、肝门静脉取血和腹主动脉取血的方法,比较大鼠肠吸收成分、肠代谢的入血成分和肝代谢的血中成分的化学成分特征谱,筛选柴胡皂苷类成分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成分。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柴胡总皂苷提取物中52种柴胡皂苷类成分,其中只能通过肠道直接吸收入血的成分有16种,只能通过肠道菌群和肝脏代谢的成分有3种,既能直接通过肠道吸收入血又能通过肠道菌群代谢和肝代谢而吸收的成分有3种;通过比较3个代谢特征谱发现,乙酰柴胡皂苷E、柴胡皂苷元A、柴胡皂苷元G、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_(2)、柴胡皂苷元C可能是柴胡皂苷类成分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成分。结论通过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在离体外翻肠囊法、肝门静脉取血和腹主动脉取血的化学成分特征谱分析,初步探讨了柴胡皂苷发挥药效的关键成分,为深入研究柴胡皂苷类成分药效物质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类 代谢产物 外翻肠囊法 肠吸收成分 液质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