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US-EOR过程中油气体系相间传质特征
1
作者 苏金长 刘斌 李儒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4,共5页
CO_(2)驱油是利用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的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研究油藏注CO_(2)过程中油气体系相间传质特征,开展了油藏注CO_(2)/干气接触实验,明确了不同压力下油藏注气过程中一次接触条件下油气体系组分... CO_(2)驱油是利用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的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研究油藏注CO_(2)过程中油气体系相间传质特征,开展了油藏注CO_(2)/干气接触实验,明确了不同压力下油藏注气过程中一次接触条件下油气体系组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O_(2)与原油一次接触过程中,对挥发性组分和不易挥发组分的相间传质是蒸发抽提,对中间组分的相间传质是溶解扩散,且溶解扩散能力强于蒸发抽提;随着压力的上升,挥发性组分的蒸发抽提能力增强,不易挥发组分的蒸发抽提能力减弱,中间组分的溶解扩散能力增强;注气初期压力较低时,油气体系相间传质以蒸发抽提为主,随着压力上升,油气体系中挥发性组分的相间传质变为溶解扩散;干气与原油一次接触过程中,中间组分和不易挥发组分的相间传质是蒸发抽提;CO_(2)对原油的蒸发抽提能力远强于干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一次接触 蒸发气驱 凝析气驱 蒸发抽提 溶解扩散
下载PDF
浮盘和气窗位置对内浮顶罐正己烷蒸发损耗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飞 黄维秋 +4 位作者 纪虹 吕成 景海波 郭淑婷 郝庆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0-416,共7页
在环境保护日趋严格和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内浮顶罐的蒸发损耗机理和减排降耗规律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使用自制的1 000 m3内浮顶罐缩比模型,研究了不同气窗和浮盘位置对罐内气体空间气流分布、罐内风速、储液蒸气浓度以及损耗速率的... 在环境保护日趋严格和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内浮顶罐的蒸发损耗机理和减排降耗规律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使用自制的1 000 m3内浮顶罐缩比模型,研究了不同气窗和浮盘位置对罐内气体空间气流分布、罐内风速、储液蒸气浓度以及损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罐壁通气孔储罐和罐顶边缘通气孔储罐的气孔流向均呈现两进两出的特点;壁面通气孔储罐内风速大于顶盖边缘通气孔储罐,而浓度小于后者;浮盘位置越高,蒸发损耗速率越大,顶孔罐相比于壁孔罐的减排效果就越明显,其原因是贯穿整个壁孔罐内气体空间的大旋涡对边圈密封处的影响造成的。通过分析,建议将罐壁通气孔改造成罐顶边缘通气孔,建议在API内浮顶罐损耗公式的修订中考虑气窗和浮盘位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浮顶罐 通气孔 浮盘 蒸发损耗 湍流扩散
原文传递
水平及竖直基底上微小固着液滴的蒸发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宇 潘振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32-3644,共13页
为揭示非水平表面上微小蒸发液滴的传热传质特性,本文在准稳态模型的假设下构造三维液滴模型,综合考虑了蒸气扩散、蒸发冷却以及气相域中的自然对流这3种传输机理,对水平以及竖直基底上液滴的蒸发过程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分析气液界面上... 为揭示非水平表面上微小蒸发液滴的传热传质特性,本文在准稳态模型的假设下构造三维液滴模型,综合考虑了蒸气扩散、蒸发冷却以及气相域中的自然对流这3种传输机理,对水平以及竖直基底上液滴的蒸发过程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分析气液界面上温度分布、蒸发通量分布及总蒸发率的变化,重点探究了基底过热度以及重力的改变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平基底上温度的对称分布不同,竖直基底上气液界面温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且非对称性随基底过热度的升高而增强,最低温度点不再位于液滴顶点,而向一侧偏移。此外,水平基底上气液界面局部蒸发通量呈对称分布,各截面分布相似,而竖直基底上局部蒸发通量分布则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以及各截面异性,非对称性随着基底过热度的升高而增强,这是重力改变后气相域自然对流发生改变的结果。与水平基底相比,竖直基底上蒸发率更高,总蒸发时间更少。最后,基底由水平变为竖直时,液滴内部流场由对称双涡转变为非对称单涡,单涡流速显著大于双涡流速,液滴内流速随基底过热度的上升而增大,单涡环流造成了气液界面温度分布的改变以及最低温度点的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汽化 计算流体力学 自然对流 蒸发冷却 传热 扩散
下载PDF
储罐油品蒸发扩散规律研究
4
作者 石俊杰 赵东旭 +2 位作者 王德阳 林宇奇 王卫强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1725-1729,共5页
为研究储罐小呼吸过程中相关物性变化规律,以拱顶罐为载体,通过油田罐区温度统计数据,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由温度变化引发的油品蒸发扩散过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受罐顶高温影响,罐体内部气体空间等温曲线分布呈上凸形态,油品内部空间升... 为研究储罐小呼吸过程中相关物性变化规律,以拱顶罐为载体,通过油田罐区温度统计数据,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由温度变化引发的油品蒸发扩散过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受罐顶高温影响,罐体内部气体空间等温曲线分布呈上凸形态,油品内部空间升温较平稳;由于昼夜温度变化,储罐气体空间内油蒸气浓度呈现出随时间单“峰”交替变化规律,每一个自然日为一周期;储罐内较低的存油量将明显降低呼吸损耗,在储罐小呼吸最为剧烈时段,液位的增加将不断提高罐顶周边区域油气浓度。与此同时,低液位储罐近液面区域会出现明显的油蒸气浓度梯度层,而高液位储罐上层空间浓度分布相对均匀,线性特征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呼吸 拱顶罐 数值模拟 油蒸气浓度 蒸发扩散
下载PDF
干热地区水帘幕墙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葛超 刘鸣 +1 位作者 王玉娇 曾婷婷 《暖通空调》 2022年第8期83-87,共5页
干热地区室内水蒸气在分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室外扩散,且室内外存在一定量的自然通风,二者均会使室内相对湿度降低。提出了适用于干热地区的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通过搭建试验台模型并进行测试,研究了水帘幕墙对室内环境的降温效果,验证了... 干热地区室内水蒸气在分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室外扩散,且室内外存在一定量的自然通风,二者均会使室内相对湿度降低。提出了适用于干热地区的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通过搭建试验台模型并进行测试,研究了水帘幕墙对室内环境的降温效果,验证了这种降温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了在水帘幕墙作用下室内空气的变化过程,并与传统空调方式进行了能效对比,为今后相关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地区 水帘幕墙 被动式蒸发冷却 热压 水蒸气扩散
下载PDF
外浮顶罐油气泄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晨露 黄维秋 +3 位作者 钟璟 王文捷 徐先阳 王英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03-4209,共7页
外浮项罐油气泄漏扩散规律的研究对其油品蒸发损耗的评估及潜在危险的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外浮顶罐油品蒸发损耗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油气从浮盘边圈密封处泄漏。为此,对单浮盘环形密封圈的油气泄漏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同时考... 外浮项罐油气泄漏扩散规律的研究对其油品蒸发损耗的评估及潜在危险的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外浮顶罐油品蒸发损耗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油气从浮盘边圈密封处泄漏。为此,对单浮盘环形密封圈的油气泄漏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同时考察了罐直径、浮盘位置和风速大小对浮盘上风压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油气泄漏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2)浮盘距罐顶的距离h与罐直径D的比值大于1/4时,垂直风向的浮盘两侧和上风侧最易泄漏。(3)浮盘上的风压分布规律受罐直径影响不大,但浮盘上方空间的高径比h/D和风速大小对其有较大影响。h/D较大时,浮盘中部的风压较低;h/D较小时,浮盘上风侧的风压较低;h/D在1/20-1/2范围内时,浮盘上下风侧风压均为负压;浮盘上的压差随着h/D比值的减小而增大。最后建议API外浮顶罐油气蒸发损耗评估公式中考虑h/D比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浮顶罐 油气泄漏 数值模拟 风压分布 蒸发 扩散
下载PDF
汽油装罐油气扩散排放的实验测定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维秋 王兆利 +4 位作者 纪虹 赵晨露 吕爱华 徐先阳 王翊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94-5005,共12页
正确预测储油罐收油作业时罐内油气扩散排放规律对研究油品蒸发损耗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两个关键参数(油罐排放气液比λ及损耗率η)被重点考虑。基于VOF模型、扩散传质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汽油喷溅式装油损耗进行数值模... 正确预测储油罐收油作业时罐内油气扩散排放规律对研究油品蒸发损耗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两个关键参数(油罐排放气液比λ及损耗率η)被重点考虑。基于VOF模型、扩散传质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汽油喷溅式装油损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装油口高度、不同装油速度、不同油罐初始油气浓度条件下罐内的油气扩散规律,并建立汽油装罐蒸发损耗实验平台验证以上数值模拟,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装油口位置越高,汽油损耗率η越大,随装油速度增大,高装油口损耗率η最大约为0.34%,低装油口约为0.025%。增大油罐初始油气浓度,高装油口损耗率η最大约为0.44%,中装油口约为0.21%,低装油口约为0.043%。最后建议固定顶油罐大呼吸API损耗评估计算公式考虑装油速度及油罐初始油气浓度对蒸发损耗的影响,并尽量采用低装油口及清洗油罐装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蒸发 扩散 装油速度 初始油气浓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凝土凝结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文彬 李庆斌 胡昱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103,共12页
分层浇筑混凝土层间性能与下层新拌合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水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水分变化规律及机理以指导层间混凝土施工。研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并进行相应开发,对不同组成成分、不同水灰比新拌混凝土试样在环境影... 分层浇筑混凝土层间性能与下层新拌合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水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水分变化规律及机理以指导层间混凝土施工。研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并进行相应开发,对不同组成成分、不同水灰比新拌混凝土试样在环境影响下的水分含量及分布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凝结过程中水分变化主要由水化耗水、蒸发失水和内部水分迁移三部分组成,在这几种作用的影响下,凝结过程中水分含量及分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规律,表层尤为突出。通过对内部水分迁移的机理及规律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混凝土凝结前期水分迁移主要是密度差异导致的近似层流运动,而凝结后期主要是水分含量梯度导致的扩散运动。研究结果可对分层浇筑混凝土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低场核磁共振 水化 蒸发 扩散
原文传递
面向储罐碳排放溯源的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黄维秋 许雪 +4 位作者 娄井杰 张高 鄢永兵 陈风 吴春燕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储罐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行为会对大气环境、社会经济、罐区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以面向储罐碳排放溯源的油气蒸发扩散研究为脉络,从理论、实验及模拟3方面归纳总结了储罐油气蒸发扩散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罐内气液... 储罐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行为会对大气环境、社会经济、罐区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以面向储罐碳排放溯源的油气蒸发扩散研究为脉络,从理论、实验及模拟3方面归纳总结了储罐油气蒸发扩散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罐内气液相变、气相中的油气传质及气体扩散的潜在机理;通过对现场实测及风洞实验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罐内原油的温变特性、车船装油作业的油气排放、储罐结构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利用直接数值模拟(DNS)、雷诺平均模拟(RANS)、大涡模拟(LES)等方法,针对不同因素耦合作用下油气的气液传质、流动界面追踪、气体扩散流动过程等进行分析,可大范围追踪扩散物质,节省成本和时间。最后基于油气行业低碳发展需求,对储罐油气蒸发扩散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实现环境保护综合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油气 溯源 低碳 蒸发扩散
原文传递
大型飞机库内航空煤油泄漏蒸发扩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文和 肖丰 +2 位作者 万琳 王学辉 蒋新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95,共8页
为有效预防大型飞机库内因航空煤油泄漏扩散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基于国内典型大型飞机库空间结构,构建大型飞机库内航空煤油泄漏扩散过程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采用组分输运模型和Standard k-ε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大型飞机库... 为有效预防大型飞机库内因航空煤油泄漏扩散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基于国内典型大型飞机库空间结构,构建大型飞机库内航空煤油泄漏扩散过程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采用组分输运模型和Standard k-ε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大型飞机库内航空煤油的泄漏扩散过程。结果表明:航空煤油蒸气在机库内蔓延扩散大致分为4个阶段:初始稀释、障碍累积、重力沉降和被动扩散阶段;机库内航空煤油蒸气的蔓延十分迅速,机库口蒸气体积分数在扩散200 s后超过爆炸下限;航空煤油蒸气主要分布于机库中下部位置,尤其是机库高度为4 m以下的空间遇火源极有可能发生燃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飞机库 航空煤油 蒸发 蒸气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溶菌酶结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凤云 张新妙 马润宇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溶菌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型蛋白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结晶机理和方法的研究。概括了溶菌酶的结构、性质及应用,总结了溶菌酶的常用结晶方法,探讨了近年出现的新的结晶方法,介绍了结晶条件、结晶机理及主要的观测方法,展望了溶菌酶结晶过程... 溶菌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型蛋白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结晶机理和方法的研究。概括了溶菌酶的结构、性质及应用,总结了溶菌酶的常用结晶方法,探讨了近年出现的新的结晶方法,介绍了结晶条件、结晶机理及主要的观测方法,展望了溶菌酶结晶过程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结晶 蒸发扩散 膜结晶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码头与海上高架火炬布置的相互影响研究
12
作者 胡兴乔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4期12-15,24,共5页
为了给液化天然气码头与海上高架火炬布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码头集液池蒸发扩散和火炬热辐射的相互作用过程,给出了适用的数学模型。通过大量数值计算得出研究结论:火炬头处可燃蒸气浓度与火炬至集液池距离成反比,与集液池开口面... 为了给液化天然气码头与海上高架火炬布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码头集液池蒸发扩散和火炬热辐射的相互作用过程,给出了适用的数学模型。通过大量数值计算得出研究结论:火炬头处可燃蒸气浓度与火炬至集液池距离成反比,与集液池开口面积成正比,与风速关系不大;码头所受热辐射与火炬处理能力成正比,与火炬高度、码头至火炬距离成反比。为控制火炬头处的可燃蒸气浓度,火炬与集液池的距离不宜低于88~115 m。为控制码头所受热辐射强度,码头消控室与火炬距离不宜低于25~104m;码头工作平台与火炬距离不宜低于74~140m,码头引桥管廊与火炬距离不宜低于5~14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码头 高架火炬 泄漏 蒸发扩散 热辐射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of grain growth in magnesia ceramics prepared by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ith ultra-high heating rate 被引量:3
13
作者 LIU JiangHao FU ZhengYi +5 位作者 WANG WeiMin ZHANG JinYong WANG Hao WANG YuCheng LEE SooWohn NIIHARA Koich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1085-1092,共8页
The fast densification method of combustion reaction plus quick pressing was adopted to prepare nanocrystalline ceramics.The densification process of magnesia compact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was investigated,un... The fast densification method of combustion reaction plus quick pressing was adopted to prepare nanocrystalline ceramics.The densification process of magnesia compact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was investigated,under the applied pressure of up to 170 MPa,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740–2080 K with ultra-high heating rate(above 1700 K/min).High-purity magnesia ceramics with a relative density of 98.8%and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120 nm was obtained at 1740 K,and the grain growth during the densification process was effectively restrained.The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of evaporation-condens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ompact prepared at 2080 K,which revealed the actual process of mass transfer by gas diffusion.Moreover,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of grain growth was carried out,on the basis of as-preserved nanocrystalline ceramic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growth of the nanocrystalline MgO was controlled by the mechanism of evaporation-condensation rather than surface diffusion.Furthermore,the pressure had an influence of restraining the grain growth based on solid diffus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 of gas diffusion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Under the particular conditions,there existed an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for the densific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magnesia,while the excessive temperature would exaggerate grain growth and impede den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growth DENSIFICATION heating rate evaporation-condensation surface diffusion nanocrystalline ceramics
原文传递
隧道内甲醇液体蒸发及蒸气扩散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长坤 王玮玉 刘晅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2-57,共6页
为了研究隧道内甲醇液体蒸发及蒸气扩散规律,应用CFD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内甲醇蒸气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浅液池上方、车辆底部及两侧位置出现甲醇蒸气的积聚,蒸气浓度分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纵截面浓度分层较明显;甲醇蒸气主... 为了研究隧道内甲醇液体蒸发及蒸气扩散规律,应用CFD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内甲醇蒸气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浅液池上方、车辆底部及两侧位置出现甲醇蒸气的积聚,蒸气浓度分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纵截面浓度分层较明显;甲醇蒸气主要分布于隧道中下部位置,尤其在距离地面1 m以下的空间,在泄漏源上方、车辆底部、车辆两侧均可能出现蒸气接近或超过爆炸极限的区域;隧道内障碍车辆底部和两侧较低位置蒸气产生积聚,同时车辆也阻碍了蒸气向对侧隧道口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 甲醇 蒸发 蒸气扩散
下载PDF
低压加热条件下水膜蒸发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超 陈学 +1 位作者 胥蕊娜 姜培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针对低压密闭腔体内水膜的加热蒸发现象,利用斐克扩散定律构建一维蒸发模型。基于饱和水温度和压力的对应关系,发展一种确定扩散边界层厚度的方法。搭建水膜低压加热蒸发的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条件下水膜的蒸发质量和温度随时间... 针对低压密闭腔体内水膜的加热蒸发现象,利用斐克扩散定律构建一维蒸发模型。基于饱和水温度和压力的对应关系,发展一种确定扩散边界层厚度的方法。搭建水膜低压加热蒸发的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条件下水膜的蒸发质量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比蒸发质量和温度变化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二者数据的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低压加热条件下的水膜蒸发特性。基于当前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真空压力、加热热流密度和蒸发容积对水膜蒸发速率、蒸发质量和蒸汽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压力越低、加热热流密度越高和蒸发容积越大,水膜的蒸发速率越大,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克定律 蒸发模型 水膜蒸发 蒸发速率 扩散边界层
下载PDF
反应蒸发制备的TiN薄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玉芝 张录 张利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本文利用反应蒸发方法在NH_3气氛中淀积了TiN薄膜。俄歇电子谱(AES)、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特性测量等方法分别用来分析了在不同NH_3气压和不同衬底温度条件下所淀积的TiN薄膜的组分、晶体结构和电特性。Al/TiN/Si金属化系统经550℃、30分... 本文利用反应蒸发方法在NH_3气氛中淀积了TiN薄膜。俄歇电子谱(AES)、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特性测量等方法分别用来分析了在不同NH_3气压和不同衬底温度条件下所淀积的TiN薄膜的组分、晶体结构和电特性。Al/TiN/Si金属化系统经550℃、30分钟退火,卢瑟福背散射研究结果表明,TiN是一种有效的扩散势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蒸发 氮化钛 薄膜 扩散势垒
下载PDF
电子束非热辐照诱导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转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杰 程亮 +2 位作者 苏江滨 陈春彩 朱贤方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6-350,375,共6页
借助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位观察了室温时在相同电子束辐照条件下不同形态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结构不稳定性转变。实验发现:两端固定、轴向平直的MWCNT直径均匀收缩,且收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MWCNT径... 借助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位观察了室温时在相同电子束辐照条件下不同形态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结构不稳定性转变。实验发现:两端固定、轴向平直的MWCNT直径均匀收缩,且收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MWCNT径向收缩不明显,但是会进行较快的轴向收缩。基于表面纳米曲率效应和非热激活效应,提出碳原子的"融蒸"和"扩散"机制,突破了传统的碰撞(knock-on)机制的局限。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讨论,研究为新一代MWCNT为基的纳米结构或纳米器件设计及加工提供了可靠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CNT) 电子束辐照 纳米曲率效应 非热激活效应 融蒸 扩散
下载PDF
稀土镧钼热阴极材料表面镧元素的蒸发
18
作者 周文元 张久兴 +3 位作者 刘燕琴 万小峰 周美玲 左铁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从理论上计算了碳化Mo La2O3热阴极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活性物质镧元素的蒸发速度,分析了镧元素蒸发对材料热电子发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623~1700K时,阴极中镧的扩散速度大于阴极表面镧的蒸发速度,Mo La2O3阴极表... 从理论上计算了碳化Mo La2O3热阴极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活性物质镧元素的蒸发速度,分析了镧元素蒸发对材料热电子发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623~1700K时,阴极中镧的扩散速度大于阴极表面镧的蒸发速度,Mo La2O3阴极表面单质La的生成和蒸发保持平衡,阴极发射稳定;当工作温度超过1700K,阴极表面镧的蒸发速度超过扩散速度,发射电流逐渐减少。测试了Mo La2O3阴极FU 6051电子管在不同温度时的发射性能,热力学理论计算结果较好地解析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子发射 稳定性 蒸发 扩散 Mo-La2O3 热阴极材料 稀土
下载PDF
自然环境中偏二甲肼蒸发扩散规律预测仿真
19
作者 樊东磊 王华 +1 位作者 崔村燕 王亚冲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9-303,313,共6页
为预测有毒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在自然环境中蒸发扩散规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大气环境下蒸发容器中纯偏二甲肼的蒸发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利用在某基地蒸发实验获取的测量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了不同风速、... 为预测有毒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在自然环境中蒸发扩散规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大气环境下蒸发容器中纯偏二甲肼的蒸发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利用在某基地蒸发实验获取的测量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了不同风速、不同源强条件下有毒气体蒸发后的毒气浓度分布情况。仿真表明,风速越大,推进剂蒸发扩散的速度越快。单位体积内源强的大小以及环境温度和压强对推进剂的蒸发扩散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二甲肼 自然环境 蒸发扩散 预测仿真
下载PDF
叶尔羌河流域裸地潜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毛晓敏 杨诗秀 +2 位作者 雷志栋 何长德 周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提高了计算速度。用本计算模型模拟了1994年5月份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均衡场的裸地潜水蒸发过程,并与当地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可以进行较长时间内裸地的潜水蒸发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地 潜水蒸发 数值模拟 能量平衡 叶尔羌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