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桂木梅 刘欣 《系统医学》 2018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并对其结果一致性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3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 目的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并对其结果一致性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3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小板含量等四项常规凝血检查,然后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通过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EG检查中的血栓最大震幅(59.49±5.18)min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6.10±9.49)s、纤维蛋白原(3.65±0.77)g/L以及血小板(191.02±37.89)×109/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00,0.000),而与凝血酶原时间(14.55±3.1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TEG检查中的凝血反应时间(8.28±2.21)min与APTT、PT以及Fi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43),而与Pl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TEG检查中的血块形成时间(2.73±0.55)min与Fib和Pl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而与APTT和P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0.235);TEG检查中的血凝速率(Angle)与APTT、PT、Fib及Plt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0)。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查与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结果具有相关性,但其一致性不高,检查灵敏度较低,且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临床上进行结合使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四项 临床患者 凝血功能 评价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