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政策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逻辑框架的视角 被引量:116
1
作者 赵莉晓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5-202,共8页
创新政策评估从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文章从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出发,基于韦唐的"效果模式"下的"综合评估模式",设计了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性理论方法框架。然后基于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创新政策概念、理念... 创新政策评估从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文章从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出发,基于韦唐的"效果模式"下的"综合评估模式",设计了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性理论方法框架。然后基于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创新政策概念、理念、创新过程、创新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创新政策评估不同于一般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特点,在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政策评估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评估 创新政策评估 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6
2
作者 刘邦奇 袁婷婷 +2 位作者 纪玉超 刘碧莹 李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4,共9页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本质是基于智能技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突破与创新,通过解构、重构形成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具有科学化、多元化、立体化、最优化、精准化等主要特征。助力教育评价的智能技术及应用由“5+1”的总体框架(基础层、技术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5个层次结构和1个保障体系)构成。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四个评价”的具体场景应用,采取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主体关照、数据驱动、专业支持等整体推进策略,打造智能化教育评价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赋能 教育评价 总体框架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学习行为投入:定义、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67
3
作者 武法提 张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关注学习测量"已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学习行为投入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该文旨在围绕学习行为投入理论模型、发生机制和本质特征展开探索。通过对传统教育场景以及学习分析视角的相关文献梳理,比较不同研究视角的... "关注学习测量"已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学习行为投入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该文旨在围绕学习行为投入理论模型、发生机制和本质特征展开探索。通过对传统教育场景以及学习分析视角的相关文献梳理,比较不同研究视角的侧重点以及局限性,构建了"互联网+"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行为投入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包含学习行为序列与信息交换活动之间的引发与重组,信息交换活动与学习行为投入之间的驱动与阻碍两个双向交互阶段,以及一个指向学习绩效的单向过程。基于此,对学习行为投入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学习行为投入是学习者借助无缝学习空间,在工具、学习方式与学习任务的调控下,与学习资源、共同体进行信息交换活动的行为表达结果,其本质是基于线上线下双重教育供给的适应性调节学习行为。该理论框架的建立为后续评测与分析工具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行为投入 混合学习环境 定义 评测框架 理论模型
下载PDF
大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60
4
作者 王超 徐政 +1 位作者 高鹏 常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8,共7页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输电网的逐步开放以及独立发电商的出现,传统的大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无法满足要求,故应尽快建立新形势下的电网可靠性评估体系。文中在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建立大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方面研...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输电网的逐步开放以及独立发电商的出现,传统的大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无法满足要求,故应尽快建立新形势下的电网可靠性评估体系。文中在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建立大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方面研究进展,探讨了电力市场条件下可靠性研究的新方向、可靠性指标评价的新标准、最优可靠性对指标体系的新要求及大电网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等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经济性评价 指标体系 算法 灵敏度分析 电力市场 大电网
下载PDF
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徐国庆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3,共5页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行为的日益复杂,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逐步要求脱离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评价领域。其评价指标的构建可以需求、结构、内容、条件与实施这五个要素为基本框架。这五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有着严密的内...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行为的日益复杂,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逐步要求脱离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评价领域。其评价指标的构建可以需求、结构、内容、条件与实施这五个要素为基本框架。这五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体现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为提高评价效度,还须结合实际进一步确定这五大要素中能真正反映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评价 指标框架
原文传递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万伦 王顺强 +1 位作者 陈希 杜林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42-148,共7页
依据架构理念,从价值、要素和能力维度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并基于参考架构给出评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的评估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以指导和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 评估框架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创新政策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例 被引量:50
7
作者 曲婉 冯海红 侯沁江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从创新活动的过程模型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前创新活动特征和政策评估面临新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政策评估的系统框架,分析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识别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并提出包含六个步骤的评估流程,开展创新政策的内容评估、过程... 本文从创新活动的过程模型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前创新活动特征和政策评估面临新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政策评估的系统框架,分析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识别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并提出包含六个步骤的评估流程,开展创新政策的内容评估、过程评估和影响评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开展政策内容、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开展实证评估,进一步验证了构建的创新政策评估框架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评估 评估框架 创新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 税收优惠政策
原文传递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8
8
作者 吴建南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9-154,共6页
本文分析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内涵,并与绩效测量和绩效管理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包括绩效评估的若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了绩效评估的"绩效"与创新路径,并对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绩效评估 绩效测量 绩效管理 公共部门 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32
9
作者 卢静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7,29,共4页
通过分析我国财政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应按照系统分析的思想,研究设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 总体框架
下载PDF
以价值为基础的历史文化村镇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邵甬 付娟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8,共7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公布了5批,目前实施的《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在申报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评选的合理性和保护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亟需建立适用于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公布了5批,目前实施的《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在申报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评选的合理性和保护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亟需建立适用于评选中村镇间横向价值比较和贯穿保护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评价体系在目标上从单一评选到有效保护,在体系上从静态封闭到动态开放,在评价指标上合特征性,在方法上从合便利性到合目的性的转变。本文试图以中国的历史文化村镇的特色以及价值评价为基础,对综合评价的特征与方法进行研究,阐述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原则、层次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价值 综合评价 框架
下载PDF
产品可制造性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宋玉银 肖亦晖 +1 位作者 成晔 蔡复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11-114,119,共5页
研究了产品可制造性,提出了一种合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体系。针对产品并行设计过程特点,提出一种分层递阶(三层七阶段)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基于面向对象(O-O)技术,采用框架与规则混合方式表达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建立产... 研究了产品可制造性,提出了一种合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体系。针对产品并行设计过程特点,提出一种分层递阶(三层七阶段)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基于面向对象(O-O)技术,采用框架与规则混合方式表达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建立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库。基于制造知识,对产品可制造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在产品设计过程的早期就考虑制造的因素,指导产品设计,减少设计的反复,使产品开发一次成功,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产品设计与后续过程的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可制造性 基于知识 评价体系 产品设计 DFM
原文传递
农家书屋服务“可及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前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8,共5页
农家书屋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包含"可知晓性"、"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运用该框架对H省Y市农家书屋服务"可及性"进行评价可以发现,... 农家书屋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包含"可知晓性"、"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运用该框架对H省Y市农家书屋服务"可及性"进行评价可以发现,H省Y市农家书屋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实现日常性运作、部分管理员有不规范的借阅押金收取行为、图书报刊配送与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农家书屋服务"可及性"的提升应注重以下3个方面:加强对农家书屋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农家书屋管理员聘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农家书屋服务反馈回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书屋 服务可及性 评价框架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下空间资源潜在价值评估 被引量:37
13
作者 郭建民 祝文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655-659,664,共6页
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资源,对其进行评估是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条件之一。文章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影响因素的多源复杂性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选择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数学模型,建立了一套适... 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资源,对其进行评估是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条件之一。文章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影响因素的多源复杂性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选择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数学模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地下空间资源潜在开发价值等级分类与分布评估的指标和参数体系;在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中,针对普通层次分析法的局限,采用最优传递矩阵法对群体判断矩阵进行优化处理;以北京旧城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资源 层次分析法 评估模型 指标体系 地下空间资源 层次分析法 价值评估 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规划 指标权重系数 群体判断矩阵 复杂性问题 传递矩阵法
下载PDF
会展旅游发展条件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李华敏 吕建中 孙灵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就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初步选取了6项一级指标和26项二级指标,通过专家问卷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整,从软硬环境两方面确定了评价会展旅游发展条件的6项一级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就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初步选取了6项一级指标和26项二级指标,通过专家问卷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整,从软硬环境两方面确定了评价会展旅游发展条件的6项一级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最终建立会展旅游发展条件的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旅游 评价体系 专家问卷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探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爽 刘紫荆 郑勤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6-42,76,共8页
智能时代,新的教育需求与技术条件推动着在线教学质量的重构与评价改革。文章针对现有在线教学评价中缺乏优质教学导向、难以支持动态评测等问题,在对智能时代在线教学的教师角色、教学重心、教学思维、教学主体构成转变分析的基础上,... 智能时代,新的教育需求与技术条件推动着在线教学质量的重构与评价改革。文章针对现有在线教学评价中缺乏优质教学导向、难以支持动态评测等问题,在对智能时代在线教学的教师角色、教学重心、教学思维、教学主体构成转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线教学在目标与内容、方法与过程、技术与系统三方面的七个质量特征:建构性、发展性、促进性、敏捷性、个性化、智能化、开放性。基于此,文章在教学平台与专家调查基础上提出以师—机—生行动与成效数据为质量表征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框架与指标构想,以及支持该框架在多场景应用的人机协同智能化指标构建方法。以期为智能时代在线教学质量的数据表征、动态监测和评价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 数据驱动 在线教学评价 质量特征 评价框架 评价指标 人机协同
下载PDF
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32
16
作者 胡伏湘 胡希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4,共3页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入手,通过对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了覆盖面更全、操作性更强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24个领域层指标和81个指标层指标,对科学评价城市宜居性...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入手,通过对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了覆盖面更全、操作性更强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24个领域层指标和81个指标层指标,对科学评价城市宜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宜居性评价 框架设计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吴永和 许秋璇 王珠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5,共11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革新因素,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的评估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的要点之一。成熟度模型为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评估难题提供新方法,有助于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落地。本研究基于...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革新因素,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的评估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的要点之一。成熟度模型为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评估难题提供新方法,有助于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落地。本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理论及基本结构,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现有数字化成熟度模型,通过政策分析提炼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构成要素;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级别划分和行为特征,结合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特点,构建了包含5个关键过程域、18个子关键域和5个成熟度等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框架;基于“宏观—中观—微观”系统性推进数字化创变的思路,从国家、区域和学校三个层面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框架的关键应用场景,以期为探寻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的评价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 评价框架 应用场景 国际比较 政策分析
下载PDF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苏海军 姚岚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4-75,共2页
依据WHO卫生系统概念框架,基于"投入—产出—结果"的结构模型,积极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共包... 依据WHO卫生系统概念框架,基于"投入—产出—结果"的结构模型,积极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共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25个,为下一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方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服务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概念框架
原文传递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刚平 《集美大学教育学报》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与一般课程评价相比,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有它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三种基本方式以及学校层次的评价、用户层次的评价和教育系统层次的评价三个基本层次,... 与一般课程评价相比,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有它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三种基本方式以及学校层次的评价、用户层次的评价和教育系统层次的评价三个基本层次,它们共同构成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背景性评价 实质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无锡市马山区为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铁成 周生路 +1 位作者 王杰臣 彭补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根据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 ,采用GIS技术和方法 ,对评价区农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和操作 ,并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类型和功能 ,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等数学方法 ,提出农用地质... 根据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 ,采用GIS技术和方法 ,对评价区农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和操作 ,并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类型和功能 ,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等数学方法 ,提出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框架模型。并以无锡市马山区为例 ,开展了评价因子的量化、空间分析、等级划分、面积量算及评价图件输出等功能的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质量 综合评价 框架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