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对海洋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延迟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付东洋 丁又专 +1 位作者 刘大召 潘德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共7页
利用MODIS、SeaWiFS 3A资料详细分析了2000—2006年间西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台风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台风可导致叶绿素a浓度最大增长平均值为2.385倍,个别最高达10倍以上,且增长到最大值平均延迟5.94d;同时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与... 利用MODIS、SeaWiFS 3A资料详细分析了2000—2006年间西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台风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台风可导致叶绿素a浓度最大增长平均值为2.385倍,个别最高达10倍以上,且增长到最大值平均延迟5.94d;同时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与无台风时叶绿素a浓度具有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89;叶绿素a浓度与相应的海域平均海水深度具有负的乘幂关系,其相关系数是0.87;台风后叶绿素a浓度的最大增长量与相应海域海水平均深度也呈负乘幂关系,其相关性略低于前者,相关系数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叶绿素A浓度 上升流 真光层
下载PDF
^(234)Th/^(238)U不平衡法在真光层颗粒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真光层是海洋浮游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间发生的颗粒动力学过程及其机制对于海洋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海洋真光层颗粒动力学过程成为近年来海洋科学的前沿课题。介绍了该领域234Th-238... 真光层是海洋浮游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间发生的颗粒动力学过程及其机制对于海洋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海洋真光层颗粒动力学过程成为近年来海洋科学的前沿课题。介绍了该领域234Th-238U不平衡法的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POC输出通量的估算、沉积物捕集器捕集效率的校正、真光层层化结构的揭示、颗粒活性元素固/液界面分配机制的研究、海洋胶体性质的研究及近岸海域悬浮颗粒活性污染物归宿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 颗粒动力学 不平衡 钍234 铀238
下载PDF
云南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凯迪 周远洋 +5 位作者 周起超 董云仙 张运林 常军军 陈乐 陆轶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6-267,共12页
程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是高原封闭型深水湖泊的典型代表.为了揭示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程海布设9个点位开展逐月调查.结果显示:光合有效辐射漫射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的年均值分别为1.06... 程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是高原封闭型深水湖泊的典型代表.为了揭示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程海布设9个点位开展逐月调查.结果显示:光合有效辐射漫射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的年均值分别为1.06±0.25 m-1、4.64±1.27 m;空间变化方面,无论"北、中、南部"还是"西、中、东部",全年、逐月及雨旱季的真光层深度均无显著差异;时间变化方面,5月的真光层深度最高(6.49±1.03 m)、7月的最低(3.63±0.48 m),且全年、雨季、旱季的各月份间差异显著;回归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生物量是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最主要影响因子,悬浮物浓度次之(主要在雨季),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影响甚微.为进一步识别程海真光层深度的间接影响因子,本文还分析了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程海的保护和治理积累数据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 漫射衰减系数 光合有效辐射 浮游植物 雨旱季 云贵高原 程海
下载PDF
千里崖海域真光层光衰减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生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6-251,共6页
根据1986年6月在黄海中部的千里崖海域的水光学实测资料和实验室光学测量,讨论了真光层内光衰减系数在遥感和初级生产力中的应用,定量估算影响光衰减的主要物质成分对光衰减的贡献;并探讨了真光层深度、光衰减系数和透明度三者之间的统... 根据1986年6月在黄海中部的千里崖海域的水光学实测资料和实验室光学测量,讨论了真光层内光衰减系数在遥感和初级生产力中的应用,定量估算影响光衰减的主要物质成分对光衰减的贡献;并探讨了真光层深度、光衰减系数和透明度三者之间的统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 光衰减 遥感 海域 光学
下载PDF
2013年夏季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透光层水团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梦潇 朱国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德雷克海峡南侧,南经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该区域一直是南大洋海洋学研究的热点区域,近些年已成为南极磷虾渔业的重要作业区。透光层作为海洋生物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海洋中生产力最为丰富的区域。了... 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德雷克海峡南侧,南经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该区域一直是南大洋海洋学研究的热点区域,近些年已成为南极磷虾渔业的重要作业区。透光层作为海洋生物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海洋中生产力最为丰富的区域。了解透光层水团的特性及变化,一方面可为南极半岛海洋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也可为南极磷虾等中上层海洋生物的分布及其致因提供科学支撑。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3月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5个断面的透光层温、盐数据,本研究梳理了该区域的水团属性和分布。结果显示,南设得兰群岛北侧较深水区水团垂向结构明显,由上至下依次为南极夏季表层水、冬季水和绕极深层水。位于南设得兰群岛南侧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威德尔海过渡水特征几乎占据了整个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西南侧水团结构较为复杂,包括了威德尔海过渡水、别林斯高晋海过渡水和德雷克海峡水等。阐明南设得兰群岛周边复杂的水团结构对于进一步开展南大洋生物-物理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设得兰群岛 水团 南极绕极流 绕极深层水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透光层
下载PDF
海洋透光层代表性铁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针铁矿和纤铁矿光还原特性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佳 丁竑瑞 +5 位作者 葛潇 杨珊珊 黎晏彰 李艳 王长秋 鲁安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3-1283,共11页
海洋透光层中广泛分布铁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铁对大多数有机生命体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透光层中的代表性铁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针铁矿和纤铁矿为例,对比分析了针铁矿和纤铁矿的半导体特性及光还原特性,结果发现在海洋透光层偏碱性环... 海洋透光层中广泛分布铁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铁对大多数有机生命体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透光层中的代表性铁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针铁矿和纤铁矿为例,对比分析了针铁矿和纤铁矿的半导体特性及光还原特性,结果发现在海洋透光层偏碱性环境中针铁矿和纤铁矿可发生光还原溶出Fe^(2+)。对合成针铁矿和纤铁矿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表征、光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纤铁矿光电响应活性强于针铁矿,其平均光电流密度约为针铁矿的20倍。在模拟海水中进行针铁矿和纤铁矿的光还原实验,结果显示反应12天,针铁矿和纤铁矿光照组溶出Fe^(2+)的溶度比无光组分别高约1640%和328.33%,光激发纤铁矿Fe^(2+)最大溶出量比针铁矿高约33.62%,表明纤铁矿光催化活性较针铁矿更强。这种光诱导铁氧化物半导体矿物溶出Fe^(2+)可能进一步影响透光层本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参与关键地球化学元素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矿物 针铁矿 纤铁矿 光还原 透光层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海水中古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谢丽飒 徐蕾 +3 位作者 何莹 张宇 王佳华 徐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选取中国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水柱中3个不同深度海水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近表层(SCS-S,水深30 m)、叶绿素最大层(SCS-M,水深65 m)、真光层和暮光层分界点(SCS-B,水深200 m)水层... 选取中国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水柱中3个不同深度海水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近表层(SCS-S,水深30 m)、叶绿素最大层(SCS-M,水深65 m)、真光层和暮光层分界点(SCS-B,水深200 m)水层中古菌的多样性组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个水层中的古菌16S r RNA基因拷贝数的数量关系为SCS-M层>SCS-B层>SCS-S层,分别为(4.49±0.01)×10~5、(3.37±0.02)×10~4、(9.70±0.10)×10~3copies/L.3个水层中的古菌由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两个门构成.在30 m水层和65 m水层中,广古菌门的古菌占大多数;在200 m水层,奇古菌门约占85%.30 m和65 m水层中的广古菌门以Marine GroupⅡ为主,200 m水层中的奇古菌门以Marine GroupⅠ为主.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海水中不同深度古菌的丰度相差较大,群落组成略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深度不同所引起的.其中比例较高的奇古菌门Marine GroupⅠ类群多为氨氧化古菌,可能参与南海中的氮循环.丰度较高的广古菌门Marine GroupⅡ则在系统发育树中表现出和Thermoplasmata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水柱中16S rRNA基因的丰度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确定其中古菌的多样性,可为进一步评估古菌参与该海区真光层中碳氮元素循环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陆坡 真光层 16S RRNA基因 古菌多样性 奇古菌 氨氧化古菌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和西菲律宾海颗石藻种群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文 Priyadarshani Nilanthi +3 位作者 冉莉华 杨志 邹杨浩 陈建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本文对南海北部SCS-N站(116°E,18°30′N,2016年5月)和菲律宾海西部PAC-ST02-34站(129°59.7′E,17°29.7′N,2016年1月)真光层中颗石藻种群结构进行了对比。总体而言,南海北部真光层颗石藻丰度高于西菲律宾海,而物种... 本文对南海北部SCS-N站(116°E,18°30′N,2016年5月)和菲律宾海西部PAC-ST02-34站(129°59.7′E,17°29.7′N,2016年1月)真光层中颗石藻种群结构进行了对比。总体而言,南海北部真光层颗石藻丰度高于西菲律宾海,而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西菲律宾海,这与南海北部真光层中营养盐浓度高于同纬度西菲律宾海有关;两个海域颗石藻丰度极大值都出现在次表层,但在南海北部出现的深度要浅于西菲律宾海,这是由于南海北部真光层营养盐、温、盐跃层较西菲律宾海更浅。Florosphera profunda是两个海域颗石藻种群的主要优势种,南海北部次级优势种为Emiliania huxleyi和Gephyrocapsa oceanica,而西菲律宾海次级优势种则为Umbellosphaera irregularis。颗石藻属种的垂直分布构成在两个海域具有相似的特征,其中F.profunda主要分布在真光层中深层(>80m);G.oceanica和Gladiolithus flabellatus也主要出现在真光层中深层;Umbellosphaera irregularis,Syracosphaera pulchra,Helicosphaera carteri和Discosphaera tubifera等则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E.huxleyi和Calcidiscus leptoporus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但在西菲律宾海则出现在深层(150m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真光层 南海北部 西菲律宾海
原文传递
New produ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A coupled ^(228)Ra-nitrate approach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平河 刘广山 +2 位作者 黄奕普 邱雨生 陈敏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2期103-109,共7页
Measurement of 228Ra activities in the upper 300 m water column was conducted at two st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an MnO2-fiber extraction/β-counting technique of 228Ac. Results showed that 228Ra activities ... Measurement of 228Ra activities in the upper 300 m water column was conducted at two st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an MnO2-fiber extraction/β-counting technique of 228Ac. Results showed that 228Ra activities ranged from 0.38 to 3.60 Bq·m-3.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228Ra at the time-series station favored a steady state assumption. Based on a one-dimensional steady state model, 228Ra-nitrate coupled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stations NS97-43, NS99-53 (T1), NS99-53 (T2). New production thus quantified were 4.4, 5.1 and 5.7 mmolC·m-2·d-1, respectively. f ratio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derived new production and the documented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regime, to be 0.1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new production 228Ra NO3- -N euphotic zone.
原文传递
^(234)Th示踪法估算楚科奇海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豪 曾志 +3 位作者 尹明端 陈立奇 程建平 曾实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8-441,共4页
为了研究楚科奇海生物泵过程,利用234Th示踪法估算了该海区真光层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测定了中国第2次北极考察期间获得的楚科奇海测站海水样品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238U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基于上层水体中234Th与238U的不平衡... 为了研究楚科奇海生物泵过程,利用234Th示踪法估算了该海区真光层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测定了中国第2次北极考察期间获得的楚科奇海测站海水样品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238U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基于上层水体中234Th与238U的不平衡并结合一维稳态不可逆清除模型,估算出了真光层中溶解态234Th的清除速率、颗粒态234Th的迁出速率、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等颗粒动力学参数以及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和ThE比值(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比值)。楚科奇海具有较高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和很高的ThE比值,生物泵运转活跃,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4Th/^238U不平衡 真光层 颗粒有机碳 楚科奇 北冰洋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Marine Ecosystem Dynamic Model
11
作者 Hao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201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A nutrient-phy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 (NPZD) type of marine ecosystem model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and was further coupled to a three-dimensional primitive-equation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with a river ... A nutrient-phy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 (NPZD) type of marine ecosystem model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and was further coupled to a three-dimensional primitive-equation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with a river discharge model and a solar radiation model to reproduce the dynamics of the low nutrition level in the Bohai Sea (BS).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observations and it was shown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double-peak structure,corresponding to the spring and summer blooms,respectively.It was also found that both nitrogen and phosphate declined to the lowest level after the onset of the summer bloom,since the large amounts of nutrients were exhausted by phytoplankton for photosynthesis,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could resume in winter after a series of the biogeochemical-physical processes.By calculating the nitrogen/phosphorus (N/P) ratio,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 phytoplankton dynamics is nitrogen-limited as a whole in BS,though the phosphorus limitation may occur in the Yellow River (YR) Estuary where the input of riverine nitrogen is much more than that of phosph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ecosystem dynamic model NUTRIENT algae blooms euphotic zone Bohai Sea.
下载PDF
夏季黄海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基于234Th:238U不平衡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赵道辰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3年第4期159-164,共6页
为了研究黄海生物泵过程,2009 年夏季利用234Th 示踪法对黄海进行了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研究。以小体积海水 MnO2共沉淀-β 计数法测定海水中总态及颗粒态234Th 的活度,在上层水柱中颗粒态及总态234Th活度显著低于母体238U 的活度。基... 为了研究黄海生物泵过程,2009 年夏季利用234Th 示踪法对黄海进行了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研究。以小体积海水 MnO2共沉淀-β 计数法测定海水中总态及颗粒态234Th 的活度,在上层水柱中颗粒态及总态234Th活度显著低于母体238U 的活度。基于上层水体中234Th:238U 的不平衡并结合一维稳态不可逆清除模型,估算出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 POC 通量。夏季黄海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变化范围为 12.7 &#177;1.7~92.0 &#177;21.0 mmol C m?2&#183;d?1,平均值为 45.3 &#177;41.5 mmol C m?2&#183;d?1 (n = 3, &#177;1SD)。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厘清黄海在全球碳循环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 234Th 真光层
下载PDF
真光层海水过饱和甲烷的来源及机制探讨
13
作者 张亭亭 梁前勇 +6 位作者 赵静 肖曦 董一飞 郭斌斌 钟超 吴学敏 杨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9,共10页
真光层海水中普遍存在甲烷过饱和现象,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区真光层的甲烷明显异常。由于临近海气界面,真光层过饱和甲烷与大气甲烷排放及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目前,对真光层海水的过饱和甲烷来源仍没有统一的认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 真光层海水中普遍存在甲烷过饱和现象,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区真光层的甲烷明显异常。由于临近海气界面,真光层过饱和甲烷与大气甲烷排放及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目前,对真光层海水的过饱和甲烷来源仍没有统一的认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真光层海水过饱和甲烷的来源,归纳了真光层海水过饱和甲烷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原位微生物可能参与的甲烷代谢机制。真光层过饱和甲烷可能来源于沉积物、临近河流或原位微生物,且受区域、季节、营养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受氧气影响,真光层海水甲烷产生的代谢机制有其特殊性,目前推测微生物可能依旧利用常规的产甲烷途径,它们存在于海水微厌氧环境中,或自身形成抵抗氧气影响的能力;此外,微生物也可能选择对氧不敏感的新的产甲烷途径。因此,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区真光层甲烷过饱和现象,开展甲烷的来源和代谢机制的研究,以期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与开发的环境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探究海水甲烷对大气及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海水 过饱和甲烷 甲烷来源 产甲烷古菌
下载PDF
滆湖水体光学性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尚卫 李勇 +1 位作者 赵海光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712,共6页
基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滆湖全湖15个采样点的水体光学参数及相关水质理化因子数据,分析滆湖水体周年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特性,以期为滆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相关水体光学资料.结果表明,滆湖水体PAR衰减系数(Kd)周年变化范围... 基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滆湖全湖15个采样点的水体光学参数及相关水质理化因子数据,分析滆湖水体周年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特性,以期为滆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相关水体光学资料.结果表明,滆湖水体PAR衰减系数(Kd)周年变化范围为1.32~17.42 m-1.秋季Kd相对最小,平均值为2.35 m-1,变化范围为1.32 ~3.70 m-1;夏季Kd相对最大,平均值为6.23 m-1,变化范围为3.68~17.42 m-1.春、秋、冬季,滆湖水体真光层平均深度均满足沉水植物的生长需求,而在夏季滆湖水体真光层平均深度仅为0.84m,小于全湖平均水深(1.20 m),因此夏季PAR是限制沉水植物恢复的因子之一.滆湖水体Kd与透明度(SD)在秋、冬季的关系为:Kd =2.089 +0.705/SD.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是影响滆湖水体Kd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沉水植物 真光层深度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下载PDF
黄海透光层悬浮半导体矿物组成及其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佳 孙元 +3 位作者 任桂平 鲁安怀 李艳 丁竑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4,共9页
在地球上最为活跃的海洋透光层体系中,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形式十分丰富。系统采集了黄海近海透光层水体样品,测试分析发现其中分布大量悬浮半导体矿物及微生物群落。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 在地球上最为活跃的海洋透光层体系中,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形式十分丰富。系统采集了黄海近海透光层水体样品,测试分析发现其中分布大量悬浮半导体矿物及微生物群落。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配有的EDX能谱仪,从宏观到微区对悬浮颗粒矿物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其主要矿物组成元素为Si、O、Na、K、Ca、Al等,且含有较高含量的Mn、Fe、Ti等金属元素;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拉曼光谱(Raman)测试从整体到局部分析悬浮颗粒矿物的物相组成,发现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钠长石、方解石、云母和绿泥石等,还有锐钛矿、金红石、板钛矿、针铁矿等铁、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海水中主要微生物群落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Woeseia、Fluviicola等,并通过构建双室反应体系对海水微生物与悬浮矿物间氧化还原作用及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增加海水悬浮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后,体系开路电压由330. 80 mV提升至426. 59 mV,提升比率达130%,最大输出功率由8. 376 9 mW/m^2提升至12. 096 8 mW/m^2,为原体系的1. 44倍。实验研究表明,海水透光层悬浮矿物能有效参与并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为后续深入研究基于电子能量传递利用的半导体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以及元素循环调控机制奠定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透光层 半导体矿物 电化学 微生物 胞外电子传递
下载PDF
晋江水体真光层深度遥感反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婉晖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3期64-72,共9页
通过2008年3月在晋江下游泉州河段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和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计算得到晋江水体在光合有效辐射(PAR)波段内的漫射衰减系数Kd(PAR)和水面下反射率R(0^-)等表观光学特性.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PAR真光层深度的影响... 通过2008年3月在晋江下游泉州河段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和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计算得到晋江水体在光合有效辐射(PAR)波段内的漫射衰减系数Kd(PAR)和水面下反射率R(0^-)等表观光学特性.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PAR真光层深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AR真光层深度主要受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基于生物光学特性,悬浮物浓度可从Landsat TM影像上获取,进而依据PAR真光层深度与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推算真光层深度.反演结果表明,晋江的真光层深度均值为2.43m,其变化范围为0.43—8.41m.该技术有别于以往研究采用SeaWiFS数据对真光层深度的反演,是一种适合于河流水体的真光层深度遥感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射衰减系数 水面下反射率 真光层深度 悬浮物
下载PDF
近20年(2002—2020年)渤黄海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17
作者 吕军 王胜强 +4 位作者 孙德勇 聂君伟 焦红波 张海龙 梁涵玮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07-2517,共11页
真光层深度Zeu(Euphotic Zone Depth)是指光合有效辐照度衰减为水体表面处1%时所对应的深度。它是描述水质特性的重要参数,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全球碳循环以及海洋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年在渤黄海现场实测数据,建立... 真光层深度Zeu(Euphotic Zone Depth)是指光合有效辐照度衰减为水体表面处1%时所对应的深度。它是描述水质特性的重要参数,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全球碳循环以及海洋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年在渤黄海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针对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传感器的Zeu遥感估算模型,该模型表现出良好的估算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年—2020年MODIS长时序卫星遥感数据,研究揭示了渤黄海Zeu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渤黄海Zeu具有近岸低、外海高的特点,并且明显表现出夏深冬浅的季节变化特征;长江口北舌状低值区夏季时往东北方向伸展,而在秋初时转向东南;在2002—2020年间,渤海、北黄海以及苏北浅滩的Zeu单调变化,而南黄海、济州岛南及长江口北的Zeu呈现波动式的变化趋势。此外,本文结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分析了Zeu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在渤海、南黄海、北黄海及苏北浅滩,Zeu的时空变异受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海表面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对Zeu的变化呈正向驱动,而风速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呈负向驱动;此外,长江径流量对长江口北Zeu的变化也起着负向驱动作用,两者之间呈现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深度 遥感估算 MODIS 渤黄海 时空规律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