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P-MS法测定消渴清颗粒原料药材中15种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及其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锐 高秀梅 +1 位作者 乔敏莎 李淑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5-692,共8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测定消渴清颗粒的5种原料药材苍术、蒲黄、知母、黄连和地锦草中1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采用ICP-MS(KED模式)联合微波消解法,分析测定流程,建立数学模...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测定消渴清颗粒的5种原料药材苍术、蒲黄、知母、黄连和地锦草中1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采用ICP-MS(KED模式)联合微波消解法,分析测定流程,建立数学模型,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对测量结果的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结果:实验建立的1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重复性和精确度良好,线性系数均大于0.992,RSD低于5.0%,加样回收率在87%~115%之间。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曲线拟合和微波消解过程。1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的合成不确定度分别为V 2.93%,Cr 4.43%,Ni 2.65%,Cu 5.70%,As 6.92%,Mo 2.02%,Ru 1.76%,Rh 2.07%,Pd9.39%,Cd 2.75%,Os 4.72%,Ir 1.41%,Pt 7.31%,Hg 3.29%,Pb 4.28%。结论:ICP-MS法对消渴清颗粒原料药材中1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量中,可通过优化曲线拟合及微波消解过程从而减小不确定度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清颗粒 原料药材 苍术 蒲黄 知母 黄连 地锦草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不确定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的地锦草效应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曾晓涛 陈艳琰 +4 位作者 乐世俊 黄昱曦 徐顶巧 付瑞嘉 唐于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5-1217,共13页
目的 研究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 SymMap、 CNKI、 PubMed筛选地锦草的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 TCMSP、SymMap、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地锦草活性成... 目的 研究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 SymMap、 CNKI、 PubMed筛选地锦草的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 TCMSP、SymMap、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地锦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标;利用SymMap将地锦草传统功效与现代疾病相关联,并通过GeneCard检索疾病对应靶标;利用STRING对地锦草成分-疾病交集靶标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得到地锦草潜在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关联图;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标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地锦草“功效-疾病-通路-靶标-活性成分”网络关联图。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靶标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通过抗炎、凝血、抗肿瘤实验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三种传统功效分别对应现代医学疾病中的痢疾、出血及黄疸。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地锦草的潜在活性成分20个,治疗痢疾、出血及黄疸的潜在靶标分别有26、69、45个,富集于炎症、凝血、癌症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和靶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没食子酸、芹菜素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槲皮素、没食子酸、木犀草素、芹菜素、鞣花酸具有较强的凝血活性,槲皮素、没食子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结论 基于地锦草传统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挖掘了其治疗现代疾病“痢疾、出血、黄疸”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地锦草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地锦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传统功效 活性成分 抗炎 凝血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基于AHP-CRITIC综合赋权法的地锦草质量标志物量化辨识 被引量:7
3
作者 曾晓涛 陈艳琰 +3 位作者 乐世俊 徐顶巧 付瑞嘉 唐于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193-5202,共10页
该研究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综合赋权法研究地锦草的质量标志物。通过构建基于AHP-CRITIC综合赋权法的质量标志物评价体系,以地锦草质量标志物... 该研究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综合赋权法研究地锦草的质量标志物。通过构建基于AHP-CRITIC综合赋权法的质量标志物评价体系,以地锦草质量标志物量化辨识为目标层,基于AHP法计算要素层三大指标——有效性、可测性及特有性的权重,基于CRITIC法计算控制层8个指标——抗炎抑制率、凝血缩短率、抗癌抑制率、成分度值、成分检测批次、成分平均含量、含量变异系数、成分检索药材数目的权重,整合要素层、控制层指标权重后加权计算地锦草化学成分的综合评分并排序,从而量化辨识地锦草的质量标志物,评分靠前的10个成分为木犀草苷>槲皮素>没食子酸>芹菜素>木犀草素>芹菜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鞣花酸>紫云英苷>没食子酸乙酯。该研究为中药地锦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量化辨识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质量标志物 AHP-CRITIC综合赋权法 量化辨识
原文传递
多波长检测UPLC法测定地锦草中鞣花酸等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4
作者 彭纪铭 路娟 +3 位作者 陈哲 王同瑾 李伟 陈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9-594,共6页
目的:建立多波长同时测定地锦草药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4种指标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比较不同地锦草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乙腈-0.2%磷酸水... 目的:建立多波长同时测定地锦草药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4种指标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比较不同地锦草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L·min^(-1),检测波长为271 nm(0~2 min)、254 nm(2~6 min)和360 nm(6~8 min)。结果:地锦草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4种成分在8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65.88~164.70(R^2=0.999 2)、149.10~372.75(R^2=0.999 2)、27.48~68.70(R^2=0.999 7)、30.24~75.60μg·mL^(-1)(R^2=0.999 2),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5%(RSD=1.4%)、98.3%(RSD=0.92%)、99.1%(RSD=1.2%)和99.3%(RSD=1.4%);6批地锦草样品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分别为4.148~7.663、9.727~17.388、1.763~2.977、0.684~2.037 mg·g^(-1)。结论:本文对不同产地地锦草中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性的研究,可为地锦草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有机酸类化合物 没食子酸 鞣花酸 黄酮类化合物 槲皮素 山柰酚 不同产地含量差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钦 段莹莹 +3 位作者 杨彦平 杨苗 崔晓文 崔一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4-2168,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潜在靶点,分别借助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及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通过体内试验利用30只BALB/c小鼠制作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地锦草低(5 mg/mL)、高(15 mg/mL)剂量组、美沙拉嗪组(52 mg/m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7 d自由饮用3%DSS诱导UC模型,各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根据小鼠体重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0.1 mL/10 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连续7 d,测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长度,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含量。【结果】地锦草主要活性成分有山柰酚、4’-5二羟基黄酮和鞣花酸等,对应的药物靶点256个,疾病靶点4265个,潜在靶点128个,核心靶点7个。GO功能富集涉及对活性氧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炎症反应、膜筏、小窝、激酶调节剂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4’,5-二羟基黄酮和PPARG、鞣花酸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鞣花酸和IL6具有较强结合潜力。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严重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样血便,DAI评分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小溃疡的出现,表明小鼠UC造模成功。与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锦草中8种成分的含量
6
作者 郑璇杏 张煜帆 +2 位作者 佘溢彬 郑婧婧 郭漫炫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用于同时测定地锦草中2种有机酸类和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150 mm×3.0 mm,3μm),流动相为0.3%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用于同时测定地锦草中2种有机酸类和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150 mm×3.0 mm,3μm),流动相为0.3%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质谱采用ESI源,负离子模式监测,喷雾电压为-3000 V,离子化温度为500℃,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结果:所测定地锦草中的8个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10),加样回收率在96.1%~9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并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地锦草中8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UPLC-MS/MS 有机酸 黄酮 含量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斑地锦叶片和乳汁成分分析
7
作者 马良 周艳 +3 位作者 高起 黄勇 夏至 李贺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95,共14页
为比较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叶片和乳汁所含活性成分的差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相关代谢物数据采集,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斑地锦叶片和乳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 为比较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叶片和乳汁所含活性成分的差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相关代谢物数据采集,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斑地锦叶片和乳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差异代谢物,通过文献检索归纳比较叶片和乳汁主要差异代谢物的药理活性。结果表明,在斑地锦叶片和乳汁中共鉴定出1229种代谢物,主要为生物碱(217种)、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178种)、脂类(147种)、萜类(137种),黄酮类(113种)等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859种差异代谢物,有466种代谢物在乳汁中高表达,其中3-脱氢莽草酸(酚酸类)、山梨酸(萜类)、原儿茶酸(酚酸类)、肉桂醛(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橙皮苷(黄酮类)、川芎内酯(萜类)、α-细辛脑(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水杨酸(酚酸类)、D-樟脑(萜类)、蒙花苷(黄酮类)、反式阿魏酸(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姜黄素(酚酸类)、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脂类)、β-石竹烯(萜类)等14种代谢物首次在斑地锦中被报道。斑地锦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乳汁;没食子酸乙酯、原儿茶酸乙酯、反式阿魏酸在乳汁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叶片,其中反式阿魏酸在乳汁中的表达量为叶片的57.74倍。综上,斑地锦叶片和乳汁中代谢物成分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地锦 地锦草 叶片 乳汁 代谢组 活性成分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地锦草中游离和总没食子酸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邬秋萍 许妍 +1 位作者 袁铭铭 万林春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9期943-945,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地锦草中游离没食子酸和总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ela Odyssil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地锦草中游离没食子酸和总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ela Odyssil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在0.034 0~1.700 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游离没食子酸和总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3%和99.3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地锦草中没食子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高效液相色谱 游离没食子酸 总没食子酸
下载PDF
地锦草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敏 高增光 周志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地锦草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80 mg·kg-1)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悬浊液25 mg·kg-1·d-1),地... 目的:研究地锦草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80 mg·kg-1)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悬浊液25 mg·kg-1·d-1),地锦草低、中、高剂量组(59,118,236 mg·kg-1·d-1),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其血糖、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各剂量组小鼠体重下降不明显(P<0.05);与给药前及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血糖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胰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均升高(P<0.05),MDA的含量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地锦草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血糖 胰岛Β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原文传递
5种地锦药材中总黄酮及3个酚酸类成分测定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慧 许亮 +3 位作者 徐保利 管慧洁 何华 王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建立地锦草药材真伪鉴别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酚酸类成分及总黄酮进行测定,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地锦草药材3个酚酸类成分(没食子酸、槲皮素、山柰素)的测定方法,使用聚类... 目的建立地锦草药材真伪鉴别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酚酸类成分及总黄酮进行测定,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地锦草药材3个酚酸类成分(没食子酸、槲皮素、山柰素)的测定方法,使用聚类分析基本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结论初步将地锦草药材的两个正品来源和其他3种地锦类植物相互区分开。为地锦类植物的质量评价和开发药材资源,鉴定药用植物真伪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聚类分析
下载PDF
GC-MS、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地锦草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迪路 姚思凡 +3 位作者 孙伍慧 张艺 赵碧清 周小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238-2248,共11页
目的采用色谱联用技术分析地锦草主要成分,并联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阐明地锦草治疗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C-MS、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地锦草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 目的采用色谱联用技术分析地锦草主要成分,并联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阐明地锦草治疗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C-MS、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地锦草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地锦草相关文献筛选地锦草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靶点,采用GeneCards、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相关治疗靶点,将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交集靶点;凭借STRING 11.5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 6.8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结果GC-MS、UPLC-Q-TOF-MS/MS分别鉴定出50、76种成分,筛选出地锦草抗炎的12个活性成分及214个成分靶点;根据数据库筛选得到10688个抗炎相关靶点、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98个;借助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37个;DAVID数据库富集分析显示,地锦草主要通过磷脂酰肌-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PKB)、酪氨酸激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甲状腺激素、雌激素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炎症的作用。结论地锦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炎症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杂系统的作用特点,为全面阐释地锦草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GC-MS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