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水仙碱诱变绿玉树多倍体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政 黄静洁 李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采用培养基添加法、浸泡法以及先预培养后处理法对绿玉树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变.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2%的秋水仙碱进行14d培养以及先预培养3d再用0·2%秋水仙碱进行24h处理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其成活率和诱变率分... 采用培养基添加法、浸泡法以及先预培养后处理法对绿玉树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变.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2%的秋水仙碱进行14d培养以及先预培养3d再用0·2%秋水仙碱进行24h处理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其成活率和诱变率分别达到53·13%、60·00%和82·35%、72·22%.茎、叶、气孔、保卫细胞、染色体以及过氧化物酶等形态生理指标的检测证明四倍体较二倍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秋水仙碱 多倍体 染色体
下载PDF
绿玉树分布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凌 李政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L.)原产非洲各国,在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都有引种栽培。我国的部分地区也有绿玉树的引种栽培。绿玉树在我国香港的部分地区、台湾的澎湖列岛、海南西部和南部沿海引种以后已经逸为野生;西双版纳作为观赏... 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L.)原产非洲各国,在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都有引种栽培。我国的部分地区也有绿玉树的引种栽培。绿玉树在我国香港的部分地区、台湾的澎湖列岛、海南西部和南部沿海引种以后已经逸为野生;西双版纳作为观赏树种有少量露地栽培;广州、昆明均在温室内栽培。调查结果表明绿玉树适应在干旱炎热地区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分布区域 干旱地区 温室栽培 露地栽培
下载PDF
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文霞 何仪 +4 位作者 何觉民 莫俊杰 陆建农 刘召亮 周鸿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0,共4页
为了揭示绿玉树种质间的差异,应用ISSR标记对国内12份绿玉树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份绿玉树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8之间,且明显分为2个类群,而第二类群又可分为5个亚类群;我国绿玉树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为了揭示绿玉树种质间的差异,应用ISSR标记对国内12份绿玉树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份绿玉树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8之间,且明显分为2个类群,而第二类群又可分为5个亚类群;我国绿玉树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对绿玉树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ISSR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绿玉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阳 刘丽萍 +1 位作者 康廷国 王红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98-2401,共4页
目的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 目的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6)、大戟烷-25-烯-3α-醇(7)、槲皮素(8)、山柰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属 绿玉树 香树脂醇乙酸酯 羽扇烯酮 环阿尔廷-25-烯-3β 24ζ-二醇
原文传递
2种来源绿玉树夏季乳汁中碳氢化合物和甾醇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凌 李政 黄静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栽培在重庆的荷兰和海南绿玉树夏季乳汁的碳氢化合物和甾醇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绿玉树乳汁中9~44个碳原子的链烷的总相对含量为8·55%,羊毛甾醇为62·76%,此外,还含有14·3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栽培在重庆的荷兰和海南绿玉树夏季乳汁的碳氢化合物和甾醇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绿玉树乳汁中9~44个碳原子的链烷的总相对含量为8·55%,羊毛甾醇为62·76%,此外,还含有14·32%的酯类和6·07%硫.荷兰绿玉树乳汁中含18~32个碳原子的链烷的总相对含量为2·91%,羊毛甾醇为72·61%,还有11·42%的酯类和6·02%的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乳汁 碳氢化合物 甾醇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二倍体与四倍体绿玉树乳汁管分布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政 李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37,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离析法以及徒手切片3种方法研究了绿玉树(EuphorbiatirucalliL.)乳汁管的分布,并对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茎的乳汁管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玉树乳汁管为无节型;初级乳汁管主要分布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 采用石蜡切片法、离析法以及徒手切片3种方法研究了绿玉树(EuphorbiatirucalliL.)乳汁管的分布,并对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茎的乳汁管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玉树乳汁管为无节型;初级乳汁管主要分布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在2a生茎的髓部也有分布;次级乳汁管以多级分支的形式无规则地散布在韧皮部中;末级乳汁管分布在皮层(或周皮)下部。随着茎成熟度增加,初级乳汁管数量和直径随之增加,直径增加到一定时便不再增粗,而以增加数量的方式来缓解液压。与二倍体相比,相同成熟度的四倍体绿玉树乳汁管的数量和直径都显著减少,其中嫩茎的初级乳汁管数量减少了5.5条,直径减少了8.4μm;1a生枝条初级乳汁管数量减少了10.7条,直径减少了9.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乳汁管 二倍体 四倍体
下载PDF
绿玉树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文 李梦佳 +3 位作者 卢芋廷 张瑞哲 徐少华 赵勇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对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地上部分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共分离鉴定了1... 目的对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地上部分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β,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3-酮(1)、16β,17-二羟基-对映-阿替森烷-3-酮(2)、1-(2,4,6-三甲氧基苯基)乙酮(3)、丁香醛(4)、丁香酸(5)、没食子酸(6)、原儿茶酸(7)、香草酸(8)、藜芦酸(9)、4-甲氧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对苯二酚-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rengyolone(12)、地芰普内酯(13)、martianian(14)、松脂醇(15)、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16)。化合物类型包括二萜、黄酮、木脂素、蒽醌、酚酸等。其中,化合物11为一个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5,7~9,10,13~15为从绿玉树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科 绿玉树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绿玉树的利用价值及其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颜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2963-12965,共3页
介绍了绿玉树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能源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害虫防治价值、生态价值等许多利用价值。同时,从绿玉树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绿玉树碳氢化合物及甾醇含量分析,种质资源多样性、组织培养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绿玉树在国内的研究... 介绍了绿玉树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能源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害虫防治价值、生态价值等许多利用价值。同时,从绿玉树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绿玉树碳氢化合物及甾醇含量分析,种质资源多样性、组织培养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绿玉树在国内的研究进展,以期实现绿玉树产业规模化种植,从而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化学成分 利用价值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绿玉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9
作者 王哲 徐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大戟属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对绿玉树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大戟属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对绿玉树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绿玉树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E)-环阿尔廷-23-稀-3β,25-二醇(23(E)-cycloart-23-ene-3β,25-diol)(1),22(E)-环阿尔廷-22-稀-3β,25-二醇(22(E)-cycloart-22-ene-3β,25-diol)(2),柚皮素(naringenin)(3),stigmast-5-ene-3β,7α-diol(4),没食子酸(gallic acid)(5),槲皮素(quercetin)(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属 绿玉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几种观赏植物同化枝的解剖学研究
10
作者 丁小余 周济莉 +1 位作者 王敏 钱惠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文所研究的四种原产热带或亚热带的观赏植物均具典型的同化枝,它们的形态学特征突出地反映了同化枝对其生境的适应性。这些植物叶子或完全消失,或退化成鳞片状,或生长到高温干旱时自行脱落.植株的光合作用已部分或全部为幼小的绿色同... 本文所研究的四种原产热带或亚热带的观赏植物均具典型的同化枝,它们的形态学特征突出地反映了同化枝对其生境的适应性。这些植物叶子或完全消失,或退化成鳞片状,或生长到高温干旱时自行脱落.植株的光合作用已部分或全部为幼小的绿色同化枝所代替。四种植物同化枝表皮细胞外壁均具较厚的角质层,表皮上均有较多的气孔分布。光棍树同化枝气孔凹陷程度较大.爆竹花、松竹草、光棍树同化枝的气孔密度与中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密度相当。各种同化枝的同化组织均位于皮层中,有的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松竹草),有的同化组织规则突起使光合面积增大(爆竹花),还有的具宽厚的同化皮层(光棍树、白雀珊瑚)。这些植物(除松竹草外)髓部均很发达,对于养料和水份的贮存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竹花 同化枝 解剖 观赏植物
下载PDF
绿玉树羽扇豆醇合酶基因分离及异源表达
11
作者 乔玮博 姜小梅 章焰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3,共8页
羽扇豆醇是一种重要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抑菌等多种药理活性。从非洲药用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中分离出羽扇豆醇合酶基因EtOSC7,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301 bp,编码766个氨基酸,与蓖麻(Ricinus commun... 羽扇豆醇是一种重要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抑菌等多种药理活性。从非洲药用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中分离出羽扇豆醇合酶基因EtOSC7,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301 bp,编码766个氨基酸,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和木览(Bruguiera gymnorhiza)的羽扇豆醇合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78%和76%。利用羊毛甾醇缺陷型酵母GIL77菌株对EtOSC7蛋白进行了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该蛋白能够催化羽扇豆醇的合成。以EtOSC7基因为基础,在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两种模式菌株中进行了羽扇豆醇生物合成的尝试,结果表明,在重组大肠杆菌中未检测到羽扇豆醇的生成,而在重组酿酒酵母中测得羽扇豆醇的产量为0.55 mg/L。研究结果可以为构建三萜化合物微生物细胞工厂提供新的基因元件,并为羽扇豆醇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羽扇豆醇 三萜 生物合成 基因分离 异源表达
下载PDF
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2
作者 李文基 王茂媛 +4 位作者 陈烁 张新蕊 王建荣 宴小霞 王祝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2-1755,共4页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为绿玉树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持。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6.01%。含量较高的分别是羊...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为绿玉树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持。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6.01%。含量较高的分别是羊毛甾醇(29.86%)、13,27-环乌苏-3-酮(8.45%)、9,19-环羊毛甾-7-烯-3-醇(5.31%)。并运用DPPH法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具一定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263.7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