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干法造粒机的数值模拟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南星 廖达海 肖志锋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陶瓷行业干法造粒制粉取代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湿式球磨-喷雾造粒制粉是社会生产发展所趋。本文针对陶瓷干法造粒机颗粒充分分散性问题,采用CFD软件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同主轴偏心率与筒体倾斜角的模... 陶瓷行业干法造粒制粉取代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湿式球磨-喷雾造粒制粉是社会生产发展所趋。本文针对陶瓷干法造粒机颗粒充分分散性问题,采用CFD软件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同主轴偏心率与筒体倾斜角的模型,模拟出颗粒的体积分布大小,同时分析颗粒的团聚现象。模拟结果表明,当偏心率为-0.3、倾斜角为150时,颗粒的分散性最佳。该模拟优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法造粒制粉颗粒的充分分散性问题,为陶瓷干法造粒机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双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充分分散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移动床径向反应器气固流动试验与数值模拟
2
作者 莫雅婧 鲍文俊 陈剑飞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对中试规模移动床径向反应器的气固流动进行了冷模试验研究,并采用Fluent软件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不同流动形式和扇形筒结构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器的压力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扇形筒与中心管压差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5%以... 对中试规模移动床径向反应器的气固流动进行了冷模试验研究,并采用Fluent软件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不同流动形式和扇形筒结构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器的压力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扇形筒与中心管压差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5%以内,向心Z形的压差略高于向心Π形;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大,轴向布气效果变差,向心Π形气体轴向分布优于向心Z形;催化剂床层内“D形”扇形筒之间气体速度偏低,压力沿周向分布不均匀;在模拟气体入口速度范围内,“D形”扇形筒的周向相对不均匀度大于12%,“鞍形”扇形筒在5%以下,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大,“鞍形”扇形筒的周向布气效果比“D形”扇形筒越来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径向反应器 气固流动 扇形筒 冷模试验 欧拉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颗粒浓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艳 郝振华 +1 位作者 王志雨 房倚天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50,共9页
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煤气化反应器是由鼓泡射流流化床和快速流化床耦合而成的新型气化炉,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其气固两相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流型的耦合,并非两种流态形式的简单叠加,回料口下段床内轴向浓度呈&qu... 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煤气化反应器是由鼓泡射流流化床和快速流化床耦合而成的新型气化炉,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其气固两相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流型的耦合,并非两种流态形式的简单叠加,回料口下段床内轴向浓度呈"C"型分布,上段轴向浓度呈指数分布,与实验结果较接近。同时考察了局部位置的颗粒浓度分布及其随操作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快速床稀相段边壁区域颗粒浓度波动较中心强烈,且对操作条件的变化敏感,回料口附近的偏流现象以及过渡渐缩段的颗粒弹溅现象均与实验观察一致。研究得到的规律可指导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的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 煤气化反应器 欧拉双流体模型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直螺旋输送机气固两相流的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建莉 胡维骏 +2 位作者 王勤勇 周龙海 周佳妮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6年第6期663-669,共7页
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垂直螺旋输送机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输送过程中的颗粒速度、混合相压力、颗粒体积分数、颗粒填充率和颗粒拟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颗粒轴向速度受进口和出口影响较大,本文根据... 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垂直螺旋输送机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输送过程中的颗粒速度、混合相压力、颗粒体积分数、颗粒填充率和颗粒拟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颗粒轴向速度受进口和出口影响较大,本文根据轴向速度的分布,将流场分为进口影响区,稳定输送区,出口影响区。在稳定输送区内,颗粒总速度在管壁处较大,由于间隙的存在,颗粒轴向速度在靠近管壁处较小,最大值仅出现在叶片外缘处。混合相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出口处略大于大气压。随着转速的增加,颗粒填充率减小,颗粒逐渐聚集在管壁和叶片外缘处,单个螺距内且呈V形分布。叶片上的颗粒拟温度沿径向自内向外逐渐增大,靠近管壁处的颗粒拟温度大于流道中的颗粒拟温度,可用颗粒拟温度来表示叶片磨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螺旋输送机 欧拉双流体模型 颗粒动力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某工程溢洪道掺气水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文 贺昌海 +2 位作者 江维 覃天林 傅少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1-186,191,共7页
为研究不同数学模型模拟溢洪道内掺气水流的情况,利用CATIA软件建立某实际工程三维几何模型并导入FLOW-3D软件中,采用卷气模型对溢洪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利用ICEM软件对模型修改得到计算所需流体域,基于VOF模型和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FLU... 为研究不同数学模型模拟溢洪道内掺气水流的情况,利用CATIA软件建立某实际工程三维几何模型并导入FLOW-3D软件中,采用卷气模型对溢洪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利用ICEM软件对模型修改得到计算所需流体域,基于VOF模型和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溢洪道内的掺气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种模型的计算流态和流速结果差别较小,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对于压强分布,卷气模型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而VOF模型和欧拉模型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对于紊动能分布,欧拉模型和VOF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与卷气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差异较大;对于溢洪道中心线底部掺气率,卷气模型和VOF模型计算结果不合理,欧拉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掺气水流计算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洪道 掺气水流 卷气模型 VOF模型 欧拉双流体模型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射流式采沙系统中液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悦 宋锦春 +1 位作者 野琦勉 李庆根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3,共4页
疏浚设备泥沙吸取过程属于稠密固液,为了研究两相流动中液固两相的流动特性,对一种射流式泥沙采集器内的两相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研究了不同射流速度,不同的吸引流流量对采集器出口的泥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疏浚设备泥沙吸取过程属于稠密固液,为了研究两相流动中液固两相的流动特性,对一种射流式泥沙采集器内的两相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研究了不同射流速度,不同的吸引流流量对采集器出口的泥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的仿真结果可以较好的吻合实验数据,当射流速度增大时,出口处的泥沙浓度也随之增大,当射流速度一定时,出口处的泥沙浓度一开始随着吸引流流量增大而增大,之后随其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 射流式泥沙采集器 液固两相流 欧拉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平流式二沉池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志江 张源凯 +3 位作者 王洪臣 齐鲁 尹训飞 张晓军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0,共6页
采用Fluent15.0软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平流式二沉池进行模拟分析。选取RNG k-ε模型和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加拿大温莎大学Imam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以出水悬浮物浓度(ESS)和异重流比例为表征指标,对影响二沉池沉... 采用Fluent15.0软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平流式二沉池进行模拟分析。选取RNG k-ε模型和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加拿大温莎大学Imam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以出水悬浮物浓度(ESS)和异重流比例为表征指标,对影响二沉池沉淀效率的3个因素——污泥颗粒粒径、表面溢流率和挡板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颗粒粒径影响泥水分离的效果,模拟实验得到的最佳颗粒粒径为300μm。表面溢流率对出水悬浮物浓度值影响较大,随表面溢流率增大出水悬浮物浓度值和异重流比例呈非线性急剧增加。同时,二沉池中最佳的挡板比例为60%,此结构不仅有利于能量的耗散和异重流比例的减小,而且能保证较低的出水悬浮物浓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式二沉池 RNG k-ε模型 欧拉双流体模型 出水悬浮物浓度 异重流
原文传递
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尚泽敏 杨立新 +3 位作者 袁小菲 刘伟 刘余 蒋汀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采用CFD方法对燃料组件进行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是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使用STAR-CCM+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壁面沸腾模型对管内过冷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壁面温度、主流温度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基于... 采用CFD方法对燃料组件进行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是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使用STAR-CCM+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壁面沸腾模型对管内过冷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壁面温度、主流温度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基于实验结果对网格模型、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及相间作用力模型的参数设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并非网格量越多结果越准确,加热面第1层网格的高度对结果影响显著。湍流模型和曳力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非曳力中的湍流耗散力及升力对结果影响较大。Li Quan或Hibiki-Ishii汽化核心密度模型与Kocamustafaogullari气泡脱离直径模型组合对壁面温度及空泡份额的计算较准确。本研究可为反应堆燃料组件内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双流体模型 壁面沸腾模型 过冷流动沸腾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矩形错流移动床稠密气固两相流的实验和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若瑾 徐军 +2 位作者 龙文宇 范怡平 卢春喜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在实验基础上,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矩形错流移动床中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矩形错流移动床的空腔、贴壁、两相速度、气相停留时间、压降等.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动受端部效应影响.随表观气速增大,贴壁(约0.19 m/s)和空腔(约... 在实验基础上,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矩形错流移动床中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矩形错流移动床的空腔、贴壁、两相速度、气相停留时间、压降等.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动受端部效应影响.随表观气速增大,贴壁(约0.19 m/s)和空腔(约0.31 m/s)现象出现.空腔随时间发生变化,而贴壁为渐进型,气速与空腔和贴壁的形状有关.气速分布、空腔和贴壁使压降沿轴向呈反C形分布.进料影响区、主体流动区和下料影响区压降比约为6:10:9.随表观气速增大,气相停留时间减小,空腔尺寸增大,贴壁厚度先增大后不变,压降增大;而颗粒循环强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双流体模型 两相流动 气相停留时间 空腔 贴壁 压降
原文传递
陶瓷干法造粒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廖达海 朱祚祥 +2 位作者 吴南星 余冬玲 陈涛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42-1449,共8页
为研究陶瓷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与雾化液混合过程,同时对坯料颗粒流动性、颗粒级配及粗糙度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 为研究陶瓷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与雾化液混合过程,同时对坯料颗粒流动性、颗粒级配及粗糙度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100 m L、200 m L、300 m L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分散性无明显差异,团聚现象不明显;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400 m L、500 m L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分散性有明显变化,团聚现象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100 m L、200 m L、300 m L、400 m L、500 m L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依次为63.5%、83.0%、90.0%、77.0%、61.0%,有效坯料颗粒百分比依次为72%、83%、90%、82%、65%,粗糙度系数平均值依次为1.38、1.43、1.26、1.49、1.57。综合分析说明: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相吻合,造粒过程中雾化液含量为300 m L时,干法造粒制粉过程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散性较好,且基本无团聚现象;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颗粒级配最均匀、粗糙度整体最优,即造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造粒制粉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分散性 团聚现象
下载PDF
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冬玲 花拥斌 +3 位作者 吴南星 廖达海 朱祚祥 刘玉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53-3360,共8页
为分析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陶瓷干法造粒混料过程数理模型,同时对坯料粉体粗糙度、粉体级配及粉体流动性指数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 为分析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陶瓷干法造粒混料过程数理模型,同时对坯料粉体粗糙度、粉体级配及粉体流动性指数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0 RPM、140 RPM、160 RPM时,坯料粉体体积分布大小基本保持不变,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逐渐变好,团聚现象逐渐消失;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80 RPM、200 RPM时,坯料粉体体积分布大小仍基本保持不变,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逐渐变差,团聚现象逐渐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0 RPM、140 RPM、160 RPM、180 RPM、200 RPM时,坯料粉体粗糙度系数平均值依次为1.79、1.77、1.68、1.74、1.78;粉体级配百分比依次为73%、77%、89%、80%、72%;流动性指数依次为63.54、66.95、69.75、68.32、67.21。综合分析说明:造粒室转速为160 RPM时,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良好,且无明显团聚现象,此时坯料粉体粗糙度系数平均值最小、粉体级配百分比最高、流动性指数最大,即造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造粒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粗糙度 粉体级配百分比 流动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CFD的建筑陶瓷干法制粉造粒室倾斜率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涛 刘玉涛 +3 位作者 花拥斌 宁翔 徐佳杰 廖达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28,共5页
针对造粒室倾斜率对干法制粉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干法造粒数学模型,简化干法造粒装置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不同造粒室倾斜率对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布情况,优化造粒室倾斜率,结合实验分析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验... 针对造粒室倾斜率对干法制粉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干法造粒数学模型,简化干法造粒装置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不同造粒室倾斜率对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布情况,优化造粒室倾斜率,结合实验分析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验证数值仿真的正确性。数值分析表明:当造粒室倾斜角分别为5°、15°、25°、35°、45°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体积分布依次为1/3、2/5、1/2、1/2、1/2,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最大堆积度依次为0.6、0.45、0.42、0.42、0.6,且造粒室倾斜角为25°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分布均匀性最好。实验分析表明:当造粒室倾斜角分别为5°、15°、25°、35°、45°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分别为61.11、78.45、93.06、88.23、72.11,造粒室倾斜角为25°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综上分析可知:造粒室最佳倾斜角为25°,此时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体积分布最大,堆积密度最小,分布均匀性最好,且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制粉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倾斜率 体积分布
下载PDF
极地船换热器中海水-冰晶两相流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立 黄长绪 +2 位作者 黄振飞 邹祥岩 孙强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6,130,共7页
为改善极地船舶在北极航行时换热器的换热以及解决管程的冰堵问题,保障船舶海水冷却系统的运行与控制,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使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相间传热传质模型,对海水-冰晶在壳管式换热器入口直管中的流动和传热进行数值模拟... 为改善极地船舶在北极航行时换热器的换热以及解决管程的冰堵问题,保障船舶海水冷却系统的运行与控制,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使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相间传热传质模型,对海水-冰晶在壳管式换热器入口直管中的流动和传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入口含冰率和速度对冰晶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晶在流动过程中由于融化发生分层现象,增加入口IPF或降低速度,会出现更显著的分层现象且顶部近壁处的冰晶体积分数随之增大.此外,与单相海水传热特性相比,当速度为1.0 m/s时,冰晶会增强传热;当速度为1.5 m/s、IPF小于6%或者速度为2.0 m/s、IPF小于10%时,冰晶对海水-冰晶两相流的传热具有减弱的作用,而且这种影响随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大;IPF为20%时,传热系数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船壳管式换热器 冰晶的流动和传热 两相流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相间传热传质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的双梯度钻井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浩 杨璎珞 +3 位作者 王湘萍 王淑彦 邵宝力 李田田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6期306-311,318,共7页
针对常规深水钻井过程中孔隙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之间的安全窗口较小的问题,采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的Eulerian-Eulerian双流体模型以及液固两相流动的相关理论,对竖直井筒内双梯度钻井过程中岩屑和空心球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模拟,同时分析了空... 针对常规深水钻井过程中孔隙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之间的安全窗口较小的问题,采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的Eulerian-Eulerian双流体模型以及液固两相流动的相关理论,对竖直井筒内双梯度钻井过程中岩屑和空心球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模拟,同时分析了空心球密度以及钻杆转速对岩屑运移情况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得出了环空井筒内颗粒浓度分布、混合物静压力变化、颗粒速度分布以及颗粒拟温度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注入空心球可以明显降低环空井筒内的压力梯度,减小空心球的密度可以更好的实现双梯度钻井的目的,同时改善空心球与岩屑的浓度分布情况。合适的钻杆转速可以提高岩屑与空心球的混合程度,使空心球和岩屑的浓度分布与速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避免产生岩屑沉积现象,提升岩屑运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梯度钻井 颗粒动理学理论 空心球 计算流体动力学 eulerian-eulerian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往复搅拌流场中气体射流两相流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静 刘红 +1 位作者 解茂昭 王德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9-1702,共4页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与动网格技术相耦合数值分析往复搅拌流场中气体射流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及气泡在往复流场内的分布规律。通过调整过程中吹气头的往复运动频率、气体射流速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气泡分布和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数...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与动网格技术相耦合数值分析往复搅拌流场中气体射流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及气泡在往复流场内的分布规律。通过调整过程中吹气头的往复运动频率、气体射流速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气泡分布和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往复搅拌流场中气体射流两相流呈现与搅拌频率一致的周期性,气泡分布随吹气头位置的移动呈螺旋上升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射流 数值模拟 气泡分布
原文传递
沸腾传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多管耦合应用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振国 谭思超 +4 位作者 李小畅 刘思超 冯艺 黄玉健 田瑞峰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针对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中全流型沸腾传热及一、二次侧耦合换热等复杂物理现象,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分析普遍面临计算难度大、计算效率低及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基于欧拉两流体多相流模型与临界热流密度(CHF)壁面沸腾模型,建立了管... 针对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中全流型沸腾传热及一、二次侧耦合换热等复杂物理现象,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分析普遍面临计算难度大、计算效率低及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基于欧拉两流体多相流模型与临界热流密度(CHF)壁面沸腾模型,建立了管内全流型流动沸腾传热数值分析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所验证的模型,开展了数值模型在多管耦合传热下的应用特性研究,明确了该数值模拟方法在多管耦合下的可靠性,并对温度与相分布计算结果对相间作用力模型的敏感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欧拉两流体多相流模型与CHF壁面沸腾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管内水介质由过冷到过热的全流型流动沸腾传热过程,计算的“干涸”点位置及壁面峰值温度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最大误差小于10%;基于欧拉两流体多相流模型与CHF壁面沸腾模型的数值方法对多管耦合工况有较好的适用性,计算的二次侧温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两相间曳力对壁面温度及空泡份额的计算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但非曳力对壁面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大规模工程应用计算,可在分析中不考虑部分相间非曳力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OSTG的三维精细化数值分析的模型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蒸汽发生器(OSTG) 欧拉两流体多相流模型 流动沸腾 耦合换热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DENSE PARTICULATE FLOWS
17
作者 WUChun-lia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6期777-777,共1页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s in inclined and vertical vessel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the Eulerian two-fluid model.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with two circulation vortexes in a vertical ve...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s in inclined and vertical vessel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the Eulerian two-fluid model.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with two circulation vortexes in a vertical vessel but one in the inclined vessel. Sensitivity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effect is the key to induce this phenomenon. A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2D unstructured meshes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hard-sphere discrete particle model. Several applications show the numerical method has a good performance to simulate dense particulate flows in irregular domains without regard to element types of the me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e particulate flow eulerian two-fluid model discrete particle model unstructured gri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