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内Cu-水微米颗粒流湍流强化传热研究
1
作者 王涛 金伟娅 +3 位作者 高增梁 肖俊建 陶薇 汤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传统光管在高雷诺数下的传热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在水介质中添加微米Cu颗粒作为工作介质来强化管内换热的方法。建立了Cu-水微米流的多相流传热物理模型,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粒径分别为10μm、50μm、100μm和50... 传统光管在高雷诺数下的传热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在水介质中添加微米Cu颗粒作为工作介质来强化管内换热的方法。建立了Cu-水微米流的多相流传热物理模型,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粒径分别为10μm、50μm、100μm和500μm,流速分别为1 m/s、1.5 m/s、2 m/s和2.5 m/s,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进行了传热Nu和阻力损失f数值计算,结果表明:Cu-水微米流的努塞尔数Nu随雷诺数Re和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粒径的增大而总体趋势减小;摩擦因子f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随雷诺数Re增大而增小;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总体趋势减小。粒径10μm的传热综合性能在研究的粒径范围内最佳,η达到1.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水微米流 双欧拉流体模型 强化传热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中颗粒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国栋 沈志恒 +2 位作者 王帅 王家兴 陆慧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08-1111,共4页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液相采用k-ε湍流模型,同时考虑液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液固流化床内液固两相流动,研究了液体密度和粘度对液固流化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内液体、颗粒混合比较均匀,呈现散式流态化...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液相采用k-ε湍流模型,同时考虑液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液固流化床内液固两相流动,研究了液体密度和粘度对液固流化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内液体、颗粒混合比较均匀,呈现散式流态化特性.颗粒轴向速度随着液体密度和粘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床内分布趋势相同.数值模拟得到床层膨胀高度的结果与Babu等人公式计算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国栋 王帅 +2 位作者 陈晶晶 王家兴 陆慧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7-620,共4页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k-ε模型模拟液相湍流流动和颗粒动理学方法模拟颗粒流动,考虑流固相间作用曳力和虚拟质量力,建立两相流动模型方程和本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入口速度和曳力模型对液固流动都有一定的影响。选用不同的曳力...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k-ε模型模拟液相湍流流动和颗粒动理学方法模拟颗粒流动,考虑流固相间作用曳力和虚拟质量力,建立两相流动模型方程和本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入口速度和曳力模型对液固流动都有一定的影响。选用不同的曳力模型,对模拟结果中固含率的径向分布影响较大,甚至改变了固含率径向分布趋势,同时分析了虚拟质量力对液体-颗粒流动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颗粒动理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殷术贵 吴智恒 +1 位作者 张华伟 黄栋 《广东电力》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CFBB)的二维几何模型,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与离散相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CFBB燃烧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所得锅炉内部床料颗粒、煤粉颗粒分布情况以及气相温度场、浓度场等多物... 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CFBB)的二维几何模型,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与离散相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CFBB燃烧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所得锅炉内部床料颗粒、煤粉颗粒分布情况以及气相温度场、浓度场等多物理场分布特点,得出结论:同时使用欧拉双流体模型与离散相模型具有可行性;在CFBB燃烧过程中,内部煤粉的火焰位置是变化的。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CFBB三维几何模型的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燃烧 气固两相流 双流体模型 离散相模型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as-particle flow behavior created by low-level rotary-winged aircraft flight over particle bed 被引量:2
5
作者 Xiaoxue JIANG Yingqiao XU +2 位作者 Chuang WANG Linzhi MENG Huilin LU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The aerodynamics of gas-particle suspensions is simulated as an Euler-Euler two-fluid model in a revolving rotor over a particle bed. The interactions of collisions between the blade and particles and particle-particl... The aerodynamics of gas-particle suspensions is simulated as an Euler-Euler two-fluid model in a revolving rotor over a particle bed. The interactions of collisions between the blade and particles and particle-particle interactions are modeled using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flow(KTGF). The gas turbulence induc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rotor is modeled using the kg-εg model. The flow field of a revolving rotor is simulated using the multiple reference frame(MRF) method. The distributions of velocities, volume fractions, and gas pressure are predicted while the aircraft hove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The gas pressure decreases from the hub to the tip of the blade, and it is higher at the pressure side than that at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rotor.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of the gas increases toward the blade tip. The volume fraction of particles decreases as the hovering altitude increases. The simulated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compared with that in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PTER rotor euler-euler TWO-fluid model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flow(KTGF) pressure coefficient
下载PDF
聚丙烯环管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宣爱国 任苏孟 +3 位作者 吴元欣 朱晓明 闫志国 刘玮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研究反应器内液固相的流动力学特性.通过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模型描述流体的湍流状态、Gidaspow曳力模型描述流体的相互作用力,运用SIMPLE算法求解速度场.结果表明:在5~9m/s的浆液速... 采用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研究反应器内液固相的流动力学特性.通过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模型描述流体的湍流状态、Gidaspow曳力模型描述流体的相互作用力,运用SIMPLE算法求解速度场.结果表明:在5~9m/s的浆液速度范围内,环管反应器直管段的固相体积分数分布均匀,弯管段的固相体积分数分布不均匀;浆液速度增大,其固相体积分数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加;当固相体积分数为0.35时,浆液密度为563~571千克/立方米.通过对速度场的分析可知,上升管中段的流速为6~7.5 m/s,速度呈对称分布;下降管中段的流速为5~8 m/s,速度呈非对称分布.计算结果与工厂实际生产情况接近,表明欧拉双流体模型能有效地描述环管反应器内浆液流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环管反应器 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文礼 邵世鹏 刘玉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13-17,共5页
利用CFD软件模拟的方法研究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为鼓泡塔的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分别结合标准k-ε紊流模型和RNG k-ε紊流模型对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Phase Coupled SIMPLE算法进行速度与压... 利用CFD软件模拟的方法研究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为鼓泡塔的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分别结合标准k-ε紊流模型和RNG k-ε紊流模型对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Phase Coupled SIMPLE算法进行速度与压力耦合求解。比较鼓泡塔内轴截面(y=0)处不同高度液相速度和气相速度的变化情况,发现速度沿径向呈现出抛物线分布,沿水深方向越接近通气孔,速度越大,且气相速度整体大于液相速度。通过将z=0.28 m处的垂向液相速度与实验值比较,得出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标准k-ε紊流模型模拟鼓泡塔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优于RNG k-ε模型,且发现上升力对模拟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气液两相流动 动力特性 液相速度
下载PDF
低速下不同入口位置塔式曝气池气液两相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乐 苏军伟 +1 位作者 郑西朋 杨顺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入口下塔式曝气池气液两相流动规律,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群体平衡模型(PBM,population balance model),在对计算域网格及气相分布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四种距离曝气池底部中心不同位置处的入口对曝气池内气液两相... 为了研究不同入口下塔式曝气池气液两相流动规律,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群体平衡模型(PBM,population balance model),在对计算域网格及气相分布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四种距离曝气池底部中心不同位置处的入口对曝气池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探讨了气含率、气泡数密度、液相水平速度等流体动力学性质,以期为塔式曝气池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PBM的模拟结果优于单一气泡尺寸的欧拉双流体模型;曝气池内气含率、气相分布、旋涡强度、液相水平速度均受入口位置影响;当入口位置逐渐远离曝气池中心时,气相分布逐渐呈之字形,旋涡强度增大,气含率及气泡羽流周期则先增大后减小;入口位置对气泡数密度无明显影响,气泡数密度在气泡直径5.95 mm下分布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群体平衡模型 欧拉双流体模型 曝气池
下载PDF
基于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气体-颗粒团聚物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沈志恒 李巍 +1 位作者 张慧芳 陆慧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8-1315,共8页
由颗粒非均匀流动结构中各个尺度内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系统的整体和局部参数与气固相间曳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数值模拟循环流化... 由颗粒非均匀流动结构中各个尺度内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系统的整体和局部参数与气固相间曳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数值模拟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体-颗粒-颗粒团聚物的流动特性。考察了时均颗粒相密度和颗粒质量流率沿径向的分布;颗粒浓度、提升管压降沿轴向的分布以及颗粒团聚物在提升管内的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相密度、颗粒质量流率以及提升管压降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与能量最小多尺度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颗粒浓度和颗粒拟温度的结果相比,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得到的颗粒浓度较低,从而使颗粒拟温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曳力模型 颗粒团聚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湍动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志恒 孙巧群 +2 位作者 刘国栋 陆慧林 丁玉龙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8-970,共3页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颗粒动理学方法模拟颗粒脉动流动和k-ε双方程模型模拟气相湍流流动,考虑气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湍动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行为,获得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湍动流化床呈现下部密相区、上部...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颗粒动理学方法模拟颗粒脉动流动和k-ε双方程模型模拟气相湍流流动,考虑气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湍动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行为,获得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湍动流化床呈现下部密相区、上部稀相区的颗粒分布特性。在密相区,沿床径向方向颗粒浓度在床中心处低、壁面逐渐增高;在稀相区颗粒浓度分布较均匀.沿轴向方向颗粒浓度呈底部浓度高、顶部浓度低的"S"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动流化床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固体流率循环流化床内气体-颗粒团聚物流动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志恒 陈巨辉 +2 位作者 M’BOUANA N.L.P 王帅 陆慧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25-29,共5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颗粒动理学方法模拟颗粒相流动,k-ε双方程模型模拟气相湍流流动,同时采用以颗粒团聚物直径为定性尺寸的气?固曳力计算方法,数值模拟高固体流率循环流化床内颗粒的湍动流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颗粒团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颗粒动理学方法模拟颗粒相流动,k-ε双方程模型模拟气相湍流流动,同时采用以颗粒团聚物直径为定性尺寸的气?固曳力计算方法,数值模拟高固体流率循环流化床内颗粒的湍动流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颗粒团聚物影响的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出床内颗粒湍动流化的宏观规律。颗粒间摩擦应力对固相应力贡献较小。模拟结果获得的空隙率和颗粒浓度分布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同时,预测出颗粒团聚物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体流率循环流化床 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 团聚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