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潘辉 张金文 +2 位作者 林顺德 赖银华 王丽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06-111,共6页
对造林密度为 1 65 0株·hm- 2 的 3a生巨尾桉林分 ,设置 1 /2、1 /3、1 /4共 3个间伐强度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和生物量等生产力的影响。通过间伐前及间伐后... 对造林密度为 1 65 0株·hm- 2 的 3a生巨尾桉林分 ,设置 1 /2、1 /3、1 /4共 3个间伐强度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和生物量等生产力的影响。通过间伐前及间伐后 3a各标准地的连续定位调查 ,对其生长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间伐强度对间伐 3a后的林分胸径生长、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对林分树高、蓄积量及生物量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得出 ,通过间伐能提高巨尾桉人工林的生产力 (包括间伐木材积 ) ,间伐后保留木的密度宜控制在 1 1 0 0株·hm- 2 左右 ,林分的生产力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间伐强度 密度 生产力 生物量
下载PDF
巨尾桉大径材间伐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金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468,共5页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间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3、1/2、1/3及不间伐(对照)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间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3、1/2、1/3及不间伐(对照)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次间伐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林分,其平均胸径23.6 cm、立木单株材积0.552 5 m3、林分蓄积356.379 m3.hm-2、经济效益为293 38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1.2%、54.2%、5.2%、28.4%,均优于其他不同处理。表明间伐强度以株数1/3为宜,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巨尾桉大径材林分,其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大径材 间伐试验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巨尾桉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吕成群 黄宝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木本植物巨尾桉幼苗为材料 ,研究低温胁迫对巨尾桉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 ,测定了幼苗叶片的O 2(超氧阴离子 )产生速率、H2 O2 、(过氧化氢 )、MDA(丙二醛 )含量、相对电导率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POD(过氧化物酶 )、CAT(过氧... 以木本植物巨尾桉幼苗为材料 ,研究低温胁迫对巨尾桉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 ,测定了幼苗叶片的O 2(超氧阴离子 )产生速率、H2 O2 、(过氧化氢 )、MDA(丙二醛 )含量、相对电导率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POD(过氧化物酶 )、CAT(过氧化氢酶 )、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活性。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使叶片O 2 产生速率、H2 O2 、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 ,但抗寒锻炼植株的增幅远小于对照 ;抗寒锻炼植株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低温胁迫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
下载PDF
尾巨桉纸浆材人工林轮伐期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少雄 周国福 林义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398,共5页
试验设造林密度和追肥 2因素 ,每个因素 6个水平 ,4次重复。在参试的处理范围内 ,初植密度越大 ,其数量成熟和轮伐期的年龄越小 ;密度处理从 1到 6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分别为 5 5、6 2、6 6、6 7、6 8、6 4a ;最佳轮伐期分别为 5、... 试验设造林密度和追肥 2因素 ,每个因素 6个水平 ,4次重复。在参试的处理范围内 ,初植密度越大 ,其数量成熟和轮伐期的年龄越小 ;密度处理从 1到 6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分别为 5 5、6 2、6 6、6 7、6 8、6 4a ;最佳轮伐期分别为 5、6、7、7、7、6a ,这时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 2 4 8%、2 3 9%、2 3 5 %、2 2 8%、2 1 6 %、2 4 1%。施肥处理 1到 6的数量成熟年龄分别为 6 3、6 6、6 5、6 .5、6 .5、6 .6a ,全部在6 .3  6 .6a之间 ,而轮伐期分别是 6、7、6、6、6、7a ,这时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 2 0 4 %、2 1 5 %、2 3 6 %、2 5 0 %、2 6 6 %、2 3 1%。所有施肥和密度处理在 4a时均可进行采伐 ,这时采伐各处理的内部收益率都已超过 18%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纸浆材人工林 数量成熟 经济成熟 轮伐期
下载PDF
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小香 陈秋波 +2 位作者 王真辉 谢龙莲 徐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5-839,共5页
对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潜力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油乳液对真菌和昆虫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巨尾桉油乳液浓度的增大,其对病原真菌(真菌粉蕉枯萎病菌、水稻稻瘟菌、香蕉胶胞炭疽菌和胡椒疫霉病菌)和有害昆虫... 对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潜力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油乳液对真菌和昆虫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巨尾桉油乳液浓度的增大,其对病原真菌(真菌粉蕉枯萎病菌、水稻稻瘟菌、香蕉胶胞炭疽菌和胡椒疫霉病菌)和有害昆虫(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取食和化蛹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用GC/MS联用方法,对巨尾桉挥发油进行鉴定,相对百分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α-蒎烯(13·63%)、别罗勒烯(43·22%)、γ-萜品烯(5·49%)、(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3·58%)、β-小茴香醇(4·58%)和2-氨基-3,5-二氰基-6-(4-甲氧基苯氧基)-吡啶(3·67%)。萜烯类化合物在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抑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巨尾桉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较低可能与其化感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挥发油 化感作用 病原真菌 有害昆虫
下载PDF
巨尾桉接种根瘤菌试验效果初探 被引量:17
6
作者 文晓萍 黄宝灵 +3 位作者 吕成群 黄勇 莫雅芳 石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21,共4页
为了探讨接种根瘤菌对非豆科植物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以5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巨尾桉树苗,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桉树苗木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的生物量和叶片含氮量,土壤含氮量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接种HJ06对桉树各个生长指标效果... 为了探讨接种根瘤菌对非豆科植物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以5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巨尾桉树苗,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桉树苗木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的生物量和叶片含氮量,土壤含氮量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接种HJ06对桉树各个生长指标效果最好;接种HJ06后,桉树苗高、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0.2%、155.9%和57.1%;接种ZG03对促进桉树地径生长的作用最为显著,比对照高43.3%;接种HM8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氮量(80.9%)。根瘤菌接种非豆科植物桉树的促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巨尾桉 接种 效果
下载PDF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分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星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同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每伐桩保留 1~ 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 ;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同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每伐桩保留 1~ 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 ;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度管理技术措施 ;综合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 ,提出巨尾桉二代萌芽林分密度应以 1650~ 2 50 0株· hm-2 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萌芽更新 人工定株 林分密度管理
下载PDF
不同土壤条件下解磷菌处理对巨尾桉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崔邢 张亮 +5 位作者 林勇明 吴承祯 谢安强 陈灿 李键 洪滔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0-746,共7页
为探究高效解磷菌株与土壤磷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连载生产力,利用课题组前期筛选的3株高效解磷菌P19(A)、P7(B)、YP17(C)作为解磷菌剂,以盆栽巨尾桉幼苗作为研究对象,以3种森林土壤和未有植被覆盖的砖红壤作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 为探究高效解磷菌株与土壤磷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连载生产力,利用课题组前期筛选的3株高效解磷菌P19(A)、P7(B)、YP17(C)作为解磷菌剂,以盆栽巨尾桉幼苗作为研究对象,以3种森林土壤和未有植被覆盖的砖红壤作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菌浓度处理——较高浓度107 cfu mL-1(a)、中等浓度0.5×107 cfu mL-1(b)、较低浓度106 cfu mL-1(c)以及空白对照(CK),以此研究解磷菌处理对不同土壤条件下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各解磷菌浓度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北山阔叶林下土壤(Soil of north broadleaved forest,NBL)中b浓度处理促进效果较佳,南山针叶林下土壤(Soil of south coniferous forest,SC)和南方砖红壤(South latosol,SL)中c浓度处理表现较佳,而南山阔叶林下土壤(Soil of south broad-leaved forest,SBL)中有效磷含量在3个浓度梯度下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解磷菌单菌及混合菌对各种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混菌处理效果优于单菌,除SL土壤影响差异不显著外,3种森林土壤均表现出解磷菌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在NBL土壤中,以BC、B、AC促进效果较佳,在SBL土壤中以B、BC、AC促进效果较佳,在SC土壤中以AC、ABC、BC促进效果较佳,在SL土壤中虽较空白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以BC、A影响效果较佳.本研究表明,解有机磷菌与解无机磷菌的组合对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土壤 有效磷 巨尾桉
原文传递
不同代巨尾桉无性繁殖植株的内源激素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谭健晖 王以红 蔡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40,共7页
以巨尾桉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n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4种内源激素,并结合生长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繁殖方... 以巨尾桉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n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4种内源激素,并结合生长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关系,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和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ABA/GA3(k值)、ABA/ZR值和ZR/GA3值等6个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以较准确、稳定地反映巨尾桉无性繁殖抗衰退能力和预测幼林生长量。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与抗衰退成正相关,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越高,抗衰退能力越强,幼林生长量越大;内源k值、ABA/ZR值和ZR/GA3值的数值大小和内源k值和ZR/GA3值变化幅度与抗衰退能力成负相关,以上指标的数值越大且变化幅度越大,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差,幼林生长量也越小。以生长性状为主,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可综合评价桉树无性繁殖的抗衰退能力并预测幼林当年的生长量。研究表明,7种幼林抗衰退能力为组培1代最强,8代次之,3年扦插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无性繁殖 叶片内源激素
下载PDF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凌晖 施福军 +2 位作者 朱宏光 邓荣艳 吴国欣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盐分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宏温 杨健基 +1 位作者 温远光 杨瑶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3,共4页
以广西钦州市桉树造林(第1代)和再造林(第2代)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当地15~20 a马尾松群落作对照,于2006—2009年开展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经9 a的恢复后,桉树林群落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的物种数分别为50、17~19种和26~28种,... 以广西钦州市桉树造林(第1代)和再造林(第2代)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当地15~20 a马尾松群落作对照,于2006—2009年开展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经9 a的恢复后,桉树林群落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的物种数分别为50、17~19种和26~28种,马尾松林群落的木本、藤本和草本植物的物种数依次为34~48、13~24种和16种;两类群落的木本、藤本数与总物种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草本植物数与总物种数的差异显著(P<0.05),表明桉树造林后能显著增加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桉树再造林的木本植物种类数为39种,比第1代的降低了22.2%,差异显著(P<0.05);其草本植物种类数为16种,与第1代(14~16种)的接近。桉树造林再造林对木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w)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草本植物的H′、D和Js,w的影响显著(P<0.05)。桉树造林和再造林过程中采取的采伐、炼山、整地、施肥和铲草抚育等措施是导致群落植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马尾松 造林再造林 植物多样性 植物功能群
下载PDF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宝福 蒋家淡 +2 位作者 洪长福 王炳南 吴淑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17-121,共5页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萌芽更新 林地清理方式 炼山 伐桩覆盖
下载PDF
广西西南地区巨尾桉与红椎混交造林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培 庞圣江 +5 位作者 杨保国 刘士玲 贾宏炎 段润梅 陈健波 郭东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 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kg^-1和16.65 mg·kg^-1。4)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红椎 混交造林 森林经营
下载PDF
含水率与温度对巨尾桉汽蒸效果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孔璐璐 赵紫剑 +1 位作者 何正斌 伊松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为探究最佳的巨尾桉汽蒸预处理工艺,分别采用80℃、100℃、120℃对20 mm厚的含水率分别为130%、60%、50%、30%、20%的巨尾桉试件进行汽蒸处理。以汽蒸后可见缺陷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扫描电镜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并对其汽蒸前后的含水率、... 为探究最佳的巨尾桉汽蒸预处理工艺,分别采用80℃、100℃、120℃对20 mm厚的含水率分别为130%、60%、50%、30%、20%的巨尾桉试件进行汽蒸处理。以汽蒸后可见缺陷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扫描电镜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并对其汽蒸前后的含水率、抽提物含量、干燥后可见缺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气干含水率和汽蒸温度分别为50%,100℃时汽蒸效果最佳,汽蒸后可见缺陷最少,能有效防止后续干燥过程中干燥缺陷的产生;汽蒸后桉木的部分纹孔膜破裂,导管内壁光滑,水分移动通道畅通;热水、1%Na OH和苯醇抽提物含量减少,有利于渗透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气干 汽蒸 干燥缺陷 渗透性
下载PDF
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宏温 罗宏 +2 位作者 温远光 杨瑶青 杨健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8-1174,共7页
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人工林(10a)和马尾松天然林(15~20a)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分生物量,分别样地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测定碳含量,探讨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 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人工林(10a)和马尾松天然林(15~20a)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分生物量,分别样地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测定碳含量,探讨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尾桉植株的碳含量(经各器官生物量加权)平均为47.32%,比马尾松(50.17%)的低5.7%。巨尾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23.086t/hm2,是马尾松天然林(88.238t/hm2)的1.40倍;其植被(含凋落物)生物量和碳贮量分别为115.082t/hm2和53.712t/hm2,依次是马尾松天然林(生物量40.686t/hm2和碳贮量19.421t/hm2)的2.83倍和2.77倍,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森林植被碳贮量的差异与其生物量的差异相一致,表明桉树人工林取代马尾松天然林可以提高森林植被生产力及其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马尾松 森林生态系统 碳含量 碳贮量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巨尾桉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邓云 王冰 +2 位作者 苏文华 张光飞 邓晓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3-1179,共7页
以1月龄巨尾桉组培苗为材料,通过模拟雨季和旱季的土壤水分条件试验探讨干旱胁迫下巨尾桉幼苗形态的可塑性及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高水和中水处理相比,低水处理(13%左右土壤体积水分含量,模拟旱季土壤水分)导致巨尾桉幼苗生物量减... 以1月龄巨尾桉组培苗为材料,通过模拟雨季和旱季的土壤水分条件试验探讨干旱胁迫下巨尾桉幼苗形态的可塑性及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高水和中水处理相比,低水处理(13%左右土壤体积水分含量,模拟旱季土壤水分)导致巨尾桉幼苗生物量减少,叶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总叶面积、叶片数、平均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减少,而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水分胁迫下巨尾桉生物量分配模式不变,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也不明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研究发现,干旱并未对巨尾桉光合能力和水分吸收策略造成过多影响,巨尾桉能通过限制生长、减少水分消耗来应对干旱胁迫,保证植株安全度过干旱同时又不会过度消耗当地环境水分,以利于维持当地旱季的水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表型可塑性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巨尾桉瓶内菌根化组培苗的造林效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3 位作者 徐大平 陈羽 王凤珍 陈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1993~ 1994年 ,在广东省开平市国营镇海林场建立了 2个巨尾桉组培苗瓶内接种外生菌根菌的野外造林试验。 2个试验中 ,共采用 17个外生菌根菌菌株。造林后定期观测了 12或 2 4个月树高、地径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除试验 2... 1993~ 1994年 ,在广东省开平市国营镇海林场建立了 2个巨尾桉组培苗瓶内接种外生菌根菌的野外造林试验。 2个试验中 ,共采用 17个外生菌根菌菌株。造林后定期观测了 12或 2 4个月树高、地径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除试验 2造林初期的树高外 ,其他所有生长指标在菌根菌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 ,菌根菌间对巨尾桉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从多重比较和接种效果分析看 ,菌株E4 0 70、H4 5 0 9、E4 2 4 0、H6 177、H4 339、E4 72 6、C930 1、C92 13和C92 0 3,在造林后 6个月开始可明显地促进巨尾桉树木生长 ,说明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技术是完全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瓶内菌根化组培苗 造林效应
下载PDF
密度控制对闽南山地巨尾桉大径材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荣标 申巍 +3 位作者 吴庆全 王添山 张金文 林滨滨 《桉树科技》 2018年第3期20-24,共5页
通过间伐控制保存密度,保留345、495、645株·hm^(-2)以及不间伐的对照组945株·hm^(-2),研究密度控制对闽南山地巨尾桉大径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处理对胸径、树高、大径材出材率,林分中大径材比率、平均单株材积的提高... 通过间伐控制保存密度,保留345、495、645株·hm^(-2)以及不间伐的对照组945株·hm^(-2),研究密度控制对闽南山地巨尾桉大径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处理对胸径、树高、大径材出材率,林分中大径材比率、平均单株材积的提高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保留株数越低,其相关指标越高,保留345株·hm^(-2)均为最高值;单位面积蓄积量、出材量以及经济效益方面以345株·hm^(-2)的林分最低。间伐强度增大有利于大径材培育,但密度设置应在合理范围内,综合生长量、出材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方面考虑,保留645株·hm^(-2)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控制 间伐 巨尾桉 大径材 生长
下载PDF
巨尾桉人工林小径木干燥工艺初探 被引量:9
19
作者 甘雪菲 高建民 伊松林 《干燥技术与设备》 CAS 2010年第3期94-99,共6页
桉树人工林木材是一种典型难干材,做好桉木干燥,有利于桉木加工利用,提高桉木利用率。实验以巨尾桉小径木材为材料,用百度试验法编制了干燥基准,并对扇形锯材的干燥做了初步的研究。低温低湿的干燥基准保证了巨尾桉板材的干燥质量,却使... 桉树人工林木材是一种典型难干材,做好桉木干燥,有利于桉木加工利用,提高桉木利用率。实验以巨尾桉小径木材为材料,用百度试验法编制了干燥基准,并对扇形锯材的干燥做了初步的研究。低温低湿的干燥基准保证了巨尾桉板材的干燥质量,却使干燥周期大幅度延长。试验发现,扇形锯材能有效地避免横弯缺陷,在同样保证干燥质量的情况下,比板材干燥周期缩短约1/3,干燥质量较好,无可见缺陷,终含水率达到一定标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小径木 干燥
下载PDF
广西巨尾桉2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韦春义 马英玲 周承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在对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2年生人工林调查基础上,按标准木法测定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为16.57 t/... 在对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2年生人工林调查基础上,按标准木法测定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为16.57 t/hm2,其中,干、根、叶、枝、皮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依次为46.67%、16.85%、14.62%、12.16%、9.62%。应用建立的估算模型估测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生物量 生产力 人工林 广西 幼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