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CTA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廖文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9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脑出血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对4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45例脑出血患者中,通过对其进行MSCTA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脑出血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对4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45例脑出血患者中,通过对其进行MSCTA检查,结果发现29例患者为脑动脉瘤,9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型,2例患者为烟雾病,3例患者为静脉性血管畸型,2例患者原因不明。病理检出脑动脉瘤30例,SCTA显示动脉瘤29,检出率为96.67%,4例患者肿瘤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9例患者肿瘤位于前交通动脉、4例患者肿瘤位于大脑前动脉、3例患者肿瘤位于椎基动脉、9例患者肿瘤位于大脑中动脉。结论血管CTA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无创、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可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CTA成像技术 脑出血 早期诊断 病因判断 应用
下载PDF
100例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分析及临床针对性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於朋 蔺永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100例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及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鉴别排除及问诊等方式诊断患儿,并以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分... 目的探讨分析100例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及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鉴别排除及问诊等方式诊断患儿,并以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病因。结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小儿急性腹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外科性(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胃穿孔),占比24.00%;器质性病变(急性胰腺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肠系淋巴结炎、过敏性癫痫),占比40.00%;功能性病变(肠绞痛、肠套叠、胃肠痉挛、肠道蛔虫病、精神性腹痛),占比27.00%;全身性病变(心肌炎、肺炎、胸膜炎),占比6.00%;药物应用,占比3.00%。100例患儿中,误诊率为5.00%。结论小儿急性腹痛病因复杂多样,临床应根据病情仔细分辨,结合多项辅助检查准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腹痛 病因判断 误诊
下载PDF
1例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中的剂量估算问题分析
3
作者 王静 高应萍 +3 位作者 梅丹 马奎 梅良英 房晓光 《中国辐射卫生》 2023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分析1例职业性放射性肿瘤诊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在剂量估算时选取剂量转换方式,将个人剂量当量、皮肤吸收剂量、文献检测数据均转换为红骨髓吸收剂量,并计算PC 95%可信上限。结果劳动者放射致癌病因概率PC 95%可信... 目的分析1例职业性放射性肿瘤诊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在剂量估算时选取剂量转换方式,将个人剂量当量、皮肤吸收剂量、文献检测数据均转换为红骨髓吸收剂量,并计算PC 95%可信上限。结果劳动者放射致癌病因概率PC 95%可信上限为66.38%,可判断为放射性肿瘤;剂量估算过程存在个人剂量数据缺失;现行剂量估算标准无床边拍片和CT工作类型且剂量转公式不够完善。结论在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过程中,剂量估算结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亟需制订并颁布符合目前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进展、更具操作性的相关剂量估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肿瘤 病因判断 职业性 剂量估算
原文传递
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微生态及免疫功能平衡相关性的计算机判识分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庆生 李永强 +1 位作者 袁嘉丽 陈文慧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在本研究的前期工作中,初步揭示了“邪正发病———微生态平衡———免疫状态”的相关性;初步筛选确定部分人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中西医学结合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的一个参考依据;初步提出具有现代科学内... 在本研究的前期工作中,初步揭示了“邪正发病———微生态平衡———免疫状态”的相关性;初步筛选确定部分人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中西医学结合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的一个参考依据;初步提出具有现代科学内涵,“邪正相争———微生态平衡与非平衡———免疫状态变化相关”的中医邪正发病学理论模型。本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判识分析研究,求出计算机判识分析推导关系,获得具有现代科学内涵的中医邪正发病学计算机判识逻辑图元,以期进一步开发出辅助中医诊断的计算机判识软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正发病学 微生态平衡 免疫功能 计算机判识
下载PDF
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的病因判定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立璟 王效俊 +5 位作者 侯小平 刘全儒 王英伟 龙鑫 马沛滨 孙承业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方法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目的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方法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患者临床情况,采集中毒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样本及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国家CDC组织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可疑有毒植物的形态学鉴定、DNA分子鉴定和毒素检验,并按照中毒病因判定模型,综合3方面的结果进行病因判定,指导临床诊断和救治。结果 2010年5月30日,新疆塔城地区某县某矿业金属有限公司13名员工食用在附近山上采集的"野芹菜"后15~30 min内陆续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运送途中死亡4人,9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其中2人抢救无效均于中毒后4 h左右死亡。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形态学鉴定确认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1例呕吐物样品和3例血液样品中检测出乌头碱,血液样品中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7、0.25和0.48μg/L。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现场采集的可疑有毒植物新鲜叶片与乌头属植物属于同一类。综合上述结果,明确该起事件为误采误食乌头属植物茎叶所致突发中毒事件。结论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中毒 病因判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