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 被引量:140
1
作者 高丙中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3,共6页
在过去二十年里影响深远的《写文化》中文本终于要出版了,作者借此机会成文,略述民族志在三个时代的发展,在业余民族志、科学民族志和反思民族志的演进序列里理解《写文化》一书的学术位置。文章也介绍了《写文化》从研讨会到论文集过... 在过去二十年里影响深远的《写文化》中文本终于要出版了,作者借此机会成文,略述民族志在三个时代的发展,在业余民族志、科学民族志和反思民族志的演进序列里理解《写文化》一书的学术位置。文章也介绍了《写文化》从研讨会到论文集过程的基本信息,特别介绍了文集没有收入的松顿那篇把分类看作整体性修辞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化 民族志 反思性
下载PDF
“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与不变 被引量:74
2
作者 郭建斌 张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102,共8页
本文试图在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民族志的知识谱系中来讨论一种新的民族志形态——网络民族志。因此,本文首先从民族志讲起,然后再讲网络民族志,在此基础上,对民族志和网络民族志的变与不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民族志"与&qu... 本文试图在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民族志的知识谱系中来讨论一种新的民族志形态——网络民族志。因此,本文首先从民族志讲起,然后再讲网络民族志,在此基础上,对民族志和网络民族志的变与不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化着的是对象和具体的操作策略,在方法论层面上并无根本性变化。因此,本文认为,对于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的讨论,不能仅限于方法层面,还要与新问题、新回答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网络民族志 方法 研究方法论
原文传递
当代民族志形态的形成:从知识论的转向到新本体论的回归 被引量:74
3
作者 王铭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8,123-124,共14页
本体论(旨在辨析存在的本相与"真实"的要素)与知识论(旨在辨析认识者的知识之本质)是相对而言的;人类学史上,两类求索,是民族志一贯兼有的两面。然而,在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志却表现出不同形态,个中因由,与研究旨趣向二者中的... 本体论(旨在辨析存在的本相与"真实"的要素)与知识论(旨在辨析认识者的知识之本质)是相对而言的;人类学史上,两类求索,是民族志一贯兼有的两面。然而,在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志却表现出不同形态,个中因由,与研究旨趣向二者中的一方倾斜有关。20世纪70年代之前,民族志书写者侧重于辨析被研究的"土著"的存在与价值,致力于从中引申出思想;之后,在政治经济学、知识一权力思想及文艺批评理论的影响下,则侧重于处理外在于民族志对象世界的知识论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志领域则涌现出致力于整理"民族志书写的区域传统"、深化宇宙论研究及哲学化"土著观念"的研究者,他们将重点重新放在"对象世界"(此时已作为认识主体存在)的本体论阐述上。民族志形态史,是两种并存面向之间关系结构的先后两次"反转"(alternations)构成的。近期提出的"本体论转向"(ontological turn)指的是第二次反转,这一转向意味着现代主义民族志形态的重建和更新,而这又进而意味着,民族志对于"对象世界"的客观化(本体化)既不可避免又有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知识论的转向 新本体论的回归
原文传递
民族志:一种广义人文关系学的界定 被引量:47
4
作者 王铭铭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民族志"之名,来自古希腊文的"民族+志",指"记录的民族学",而"民族学"则常被理解为"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上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的异同"(蔡元培)。"民族+志"这一组合是近代... "民族志"之名,来自古希腊文的"民族+志",指"记录的民族学",而"民族学"则常被理解为"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上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的异同"(蔡元培)。"民族+志"这一组合是近代的发明,与欧洲国族观念有着既相合又相离的两可关系。就多数经典民族志呈现的面貌看,尽管有将民族志视作"民族研究"的基本方法者,但民族志研究单元一般超脱于"民族",其描绘的物质、社会和精神世界,是"ethnos(民族)"的真正含义,指与近代西方"个人"不同的其他"人的观念"。在民族志中,"人"是内在差异化、人格外在化、非个人的多元复合场所,其属性不可单独以"世间性"来理解。在此意义上的"人",是含有人、神、物诸存在者之间的关系的存在者。"人"的这些内容,曾被界定为"文化"的诸"因子"或"方面",而近一个世纪的民族志研究表明,"文化"最好被理解为人文关系的总体状态。人文关系,是"己"与广义的"它"之间的关系,是"世内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分布在大小不一的社会共同体中,即使我们观察的是一个范围狭小的村庄,这些关系依然可以得到清楚的表现。对民族志书写者而言,所有地方,都是"世界性的",在人文关系的"世界"中,"己"与"它"的关联性被分解为几类关系及其认知,但其本来面目是浑然一体的。它"因地制宜",形成人中心、神中心、物中心的形貌,相互之间存在差异,但在等级与互惠的复合性意义上,却普遍一致,从而使场景远离"我者"的民族志,总是关乎于"己"——作为众多"世界"中的一个,这包括"民族",但不等于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民族学 国族 人文关系 己/它 世界哲学
原文传递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 被引量:34
5
作者 彭兆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7,共8页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 ,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 ,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 ,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 ,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 ,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旅游文化 移动性 范式 民族志
下载PDF
“原生态体育”悖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解构与重塑 被引量:39
6
作者 万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0,共8页
从文化生态学理论出发,结合3个"原生态体育"田野调查个案,采取参与定性观察、实地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以及民族志的书写范式,由点及面阐释"原生态体育"的建构过程、社会动因及其内在机制,旨在明晰体育非物质文... 从文化生态学理论出发,结合3个"原生态体育"田野调查个案,采取参与定性观察、实地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以及民族志的书写范式,由点及面阐释"原生态体育"的建构过程、社会动因及其内在机制,旨在明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保护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态体育"是文化加工、文化移植、文化重建等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但也存在虚无主义、封闭守旧、市场裹挟等不良倾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摒弃"原生态体育"的保守理念,进一步厘清保护的对象与边界、树立可持续生态观、构建文化生态模式,并注重社区居民自治、地方政府管理、社会组织指导等生态系统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再生产 文化生态 民族志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中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振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5,109,共6页
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地域武术文化在研究方法与视角、实践操作与运用、文化建构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认为人类学民族志的整体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文化,以及逐步理解"文化"应成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 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地域武术文化在研究方法与视角、实践操作与运用、文化建构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认为人类学民族志的整体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文化,以及逐步理解"文化"应成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田野中的逻辑"和"逻辑中的田野"告诉我们,学习"地方性知识"以及"他者"文化解读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实践基础;如何突破地域民族的局限,去寻求人类文化的普遍法则与意义系统则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文化研究中探寻发现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彰显文化重构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地域武术的学术研究应更加注重微观的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力图实现武术技术与文化之间学理层面的自由融通以及人类学民族志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从而尽可能的为全面深入研究地域武术文化提供学理启示以及实践层面的学术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地域武术 武术 武术文化 民族志
下载PDF
自我民族志:整体人类学的路径反思 被引量:35
8
作者 徐新建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7,125,共10页
民国以来,国内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现为聚焦中观族群或社会的他者表述,对人类整体与个体缺乏足够关注。建构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群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类学,需要回归人类整体,也需要回归个体、回归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体人类学路径反思的重... 民国以来,国内民族志作品大多呈现为聚焦中观族群或社会的他者表述,对人类整体与个体缺乏足够关注。建构整体与个体、自我与他群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类学,需要回归人类整体,也需要回归个体、回归自我。自我民族志是整体人类学路径反思的重要维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整体人类学 民族志 人类志
原文传递
村落社会研究与民族志方法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朝晖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4-102,共9页
本文回顾和反思了社会学和人类学对村落研究的经验,检讨了其中的理论得失和方法论上遭遇的挑战。文章认为,已有的村落社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于村落社会的民族志以及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对话。笔者认为,民族志研究要... 本文回顾和反思了社会学和人类学对村落研究的经验,检讨了其中的理论得失和方法论上遭遇的挑战。文章认为,已有的村落社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于村落社会的民族志以及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对话。笔者认为,民族志研究要秉承三个原则,即民族志的“问题意识”、民族志的时空构架以及民族志的“人本问题”。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未来对村落社会的研究应该在“超越乡土社会”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方法 社会研究 “问题意识” “文化自觉” 村落研究 研究成果 人本问题 乡土社会 文化对话 人类学 社会学 方法论 全球化 高层次
原文传递
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脉络与反思 被引量:32
10
作者 周大鸣 詹虚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6,124,共11页
入类学区域研究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研究为人类学提供了从特殊的民族志个案走向整体的途径。西方人类学界自大航海时代起就关注多个非西方地区的研究,美国人类学尤以规模化、体系化的区域研究见长。区域研究也是超越... 入类学区域研究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研究为人类学提供了从特殊的民族志个案走向整体的途径。西方人类学界自大航海时代起就关注多个非西方地区的研究,美国人类学尤以规模化、体系化的区域研究见长。区域研究也是超越中国传统村落及认识整体中国文明的重要方式,产生了包括施坚雅模式在内的几种区域研究范式,费孝通一生的学术发展都与区域研究有关。如今,全球化对于区域研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人类学区域研究出现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民族志 人类学
原文传递
从文学到人类学——关于民族志和写文化的答问 被引量:31
11
作者 徐新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4-101,共8页
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可以简括为田野考察和民族志写作。长久以来对于前者关注较多,而对后者讨论较少。本文聚焦于民族志的书写层面,结合文学与人类学的内在关联,通过问答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对特定族群写"志"这一点上... 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可以简括为田野考察和民族志写作。长久以来对于前者关注较多,而对后者讨论较少。本文聚焦于民族志的书写层面,结合文学与人类学的内在关联,通过问答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对特定族群写"志"这一点上,人类学可被视为一种文学;反之,文学也是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写文化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0,共9页
教育民族志是教育研究者对"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的跨学科应用。教育民族志研究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教育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另一个是作为方法的教育民族志。人类学家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大致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60年代以... 教育民族志是教育研究者对"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的跨学科应用。教育民族志研究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教育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另一个是作为方法的教育民族志。人类学家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大致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60年代以来,许多人类学家纷纷把民族志研究方法应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民族志研究逐渐成熟起来。教育民族志研究的一般步骤主要包括:确定教育民族志研究的对象、作为搜集资料方法的"参与观察"、作为研究成果的教育民族志报告的撰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教育民族志 微观民族志
原文传递
文学治疗的民族志——文学功能的现代遮蔽与后现代苏醒 被引量:26
13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3-34,共12页
文学为什么在所有的人类文化群体中存在?文学是怎样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的,这种功能是什么?西方现代性的知识体系虽建构出文学的独立学科,形成贵族化的文学经典尺度和以书写本文为前提的文学史观,却割裂了文学发生的文化语境,遮蔽了审... 文学为什么在所有的人类文化群体中存在?文学是怎样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的,这种功能是什么?西方现代性的知识体系虽建构出文学的独立学科,形成贵族化的文学经典尺度和以书写本文为前提的文学史观,却割裂了文学发生的文化语境,遮蔽了审视问题的原生态文学视野。因此,当今的文艺学理论虽讲文学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却忽略了文学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包括治病和救灾在内的文化整合与治疗功能——人通过法术性的语言实践获得精神的自我救援与自我确证。文学人类学所提供的民族志材料,揭示出巫史同源和巫医不分的远古事实。其理论启示是:出自巫觋之口的祝咒招魂一类诗歌韵语,形态上属于文学,其功能却不是为了审美或欣赏,而是和萨满-巫医治疗的产物。以人类学在20世纪的萨满教研究为契机,西方知识体系内部发生的东方转向和原始转向,给文史哲专业带来一场后现代文化寻根运动:从艾利亚德、藤野岩友、张光直到格里马迪尔,完成了从屈原、耶稣到苏格拉底的巫师还原过程。并在西方文学的起点———口传歌手荷马的家乡找出希腊关键词ε′πω′δοζ"唱咒诗治病",给现代性的文学观带来巨变。从古印度《吠陀》的治病咒诗文本,到藏族《格萨尔》艺人的治疗术,再到台湾布农族的巫师文学治病案例、殷商甲骨卜辞的医疗观念、佛教六字真言的唱诵实践,文章列举出八种民族志材料,将"文学治疗"命题还原到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中,给出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呈现。回到文学艺术所由滋生的文化田野之中,重新体察文学的精神医学原理,也就重新理解了文学的"人学"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功能 文学治疗 民族志
下载PDF
边缘话语分析: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26
14
作者 丁建新 沈文静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1,共5页
边缘话语分析是一种以社会关切为本的后现代主义话语分析范式。这一范式试图打通话语批评与文化批评之间的阻隔与断裂,带有人种学的研究取向。它关注话语与文化的不平等,试图照亮话语与文化的边缘,以此消解"中心/边缘"、"... 边缘话语分析是一种以社会关切为本的后现代主义话语分析范式。这一范式试图打通话语批评与文化批评之间的阻隔与断裂,带有人种学的研究取向。它关注话语与文化的不平等,试图照亮话语与文化的边缘,以此消解"中心/边缘"、"主流/非主流"的二元对立。这一新范式在文体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文化批评等领域都取得了研究进展。本文尝试厘清话语与人种学、话语与文本等边缘话语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话语分析 人种学 文化批评
原文传递
质性研究与管理学科建设:基于工商人类学的思考 被引量:25
15
作者 田广 刘瑜 汪一帆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对国内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分析了偏重于"定量"的问题,同时对社会科学中经典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梳理,提出了加深对质性研究方法认识的必要性。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原则是去伪存真,不应被研究方法桎梏。在对主... 基于对国内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分析了偏重于"定量"的问题,同时对社会科学中经典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梳理,提出了加深对质性研究方法认识的必要性。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原则是去伪存真,不应被研究方法桎梏。在对主流质性研究方法梳理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分支学科工商人类学进行综述。基于此,明确工商人类学在管理本土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民族志 工商人类学 中国文化 本土化
下载PDF
体性民族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法的探索 被引量:25
16
作者 彭兆荣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4,124-125,共7页
人类学对民族志范式的求索始于学科诞生之日。民族志范式,如哲学之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本为一体,难以泾渭。人类学降于西方,西方范式引领在先。以学科史上几个阶段的讨论观之,"科学/艺术"、"客观/主观"、"... 人类学对民族志范式的求索始于学科诞生之日。民族志范式,如哲学之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本为一体,难以泾渭。人类学降于西方,西方范式引领在先。以学科史上几个阶段的讨论观之,"科学/艺术"、"客观/主观"、"实证/阐释"、"客位/主位"等二元对峙的阴影一路伴随;今日"身体一介体"似有超越,值得深究。中国文化自成一体,"天地人"三才、三维、三位的形制为文化体性的根本。中国民族志"本土化"讨论已有时日,仍步"西方范式"后尘,只在"表象"上求解,未达"脉理"之本。本文从中国本位体察,以"王"、"参"、"品"为关键词,以体性之于民族志关系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文化体性
原文传递
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 被引量:20
17
作者 冯增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3,110,共7页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的生成与教育发展,深刻地揭示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内在动因和作用机理,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迅速兴起。对这一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作相应探讨,对推动这一学科发展...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的生成与教育发展,深刻地揭示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内在动因和作用机理,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迅速兴起。对这一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作相应探讨,对推动这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人种志
下载PDF
地方知识的本质与构造——基于乡村社区民族志研究的阐释 被引量:20
18
作者 巴战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地方知识是阐释人类学的标志性概念。在民族志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地方知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信念,在乡村社区里,地方知识由类官方知识、大众知识和传统知识三部分组成。
关键词 地方知识 乡村社区 民族志 裕固族研究
原文传递
民族志跨文化外语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红玲 赵涵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5,共9页
近年来,学界日益认识到民族志研究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提出有机融合外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民族志外语教学法,阐述其内涵,并针对大学外语学习者设计了一个民族志跨文化外语教学项... 近年来,学界日益认识到民族志研究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提出有机融合外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民族志外语教学法,阐述其内涵,并针对大学外语学习者设计了一个民族志跨文化外语教学项目。对学生的民族志报告、师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数据分析显示,民族志跨文化外语教学法是提升语言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跨文化外语教学 外语语言能力 跨文化能力
原文传递
刍论“旅游人类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霄 《百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相对于西方人类学界对旅游的观照 ,我国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旅游与人类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富有意义的相关性。对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任务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提出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旅游地... 相对于西方人类学界对旅游的观照 ,我国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旅游与人类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富有意义的相关性。对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任务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提出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者、旅游者、旅游地团体在旅游开发或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引起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临时互动关系 ;并初步探索了人类学田野工作参与观察 ,即民族志研究方法在旅游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只有解决好开发与保护协调欠佳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旅游开发者 旅游地居民 旅游者 旅游地团体 民族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