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120
1
作者 郝亚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4,123,共12页
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等机制来提升群际关系,而接触效果的泛化和接触方式的拓展进一步使得群际接触理论的政策应用价值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是有条件和存在限度的。严重违背最优条件可能导... 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等机制来提升群际关系,而接触效果的泛化和接触方式的拓展进一步使得群际接触理论的政策应用价值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是有条件和存在限度的。严重违背最优条件可能导致消极接触并对群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而诸如群体文化差异和利益竞争等问题也无法在群际接触的理论框架中得到彻底解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政策与群际接触理论的逻辑预设基本一致,群际接触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促进族际交往的实践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理论 族际交往 民族关系
原文传递
族群关系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民族社会学连载之二) 被引量:40
2
作者 马戎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9,共25页
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族群关系演变过程中,其演变的方向、速度以及表现出来的这一变迁的特征,无不受到内部、外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我们试图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族群关系的变迁时,应当如何把各种... 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族群关系演变过程中,其演变的方向、速度以及表现出来的这一变迁的特征,无不受到内部、外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我们试图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族群关系的变迁时,应当如何把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理出一个头绪?如何根据当地发展历史与实际社会状况归纳出一个分析这些因素的理论框架?在这样的努力中,我们有什么已有的文献可供参考?根据国内外有关的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的文献,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关系 社会变迁 意识形态 英格尔 变量体系 认同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李静 于晋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8,共8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的表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与互动的方式、内容及动态过程。由生活性交往、地缘性交往及结构性交往等构成的民族交往层面,由语言交流信息交流及资源交流等构成的民族交流层面,以及由...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的表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与互动的方式、内容及动态过程。由生活性交往、地缘性交往及结构性交往等构成的民族交往层面,由语言交流信息交流及资源交流等构成的民族交流层面,以及由血缘交融、习俗交融、信仰交融及心理交融等构成的民族交融层面共同生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同层级。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同民族在文化接触、文化碰撞、文化选择、文化心理相融等心理过程中产生的同化、顺应和吸收等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多重回路且循环往复运行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关系 交往交流交融 心理机制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云南的外地移民 被引量:45
4
作者 古永继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8,共10页
历史上云南的外地移民 ,为西南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 ,外省籍移民大量进入云南 ,对当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这一时期中各朝代移民的方式、来源、民族构成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
关键词 云南 外地移民 民族关系 元朝 明朝 清朝
原文传递
云南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与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延中 管彦波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共12页
云南省立足基本省情,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民族地区发展改革稳定之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路子,并在民族工作创新、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等方面创造了宝贵经验,在全国民族地区发挥了... 云南省立足基本省情,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民族地区发展改革稳定之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路子,并在民族工作创新、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等方面创造了宝贵经验,在全国民族地区发挥了示范作用。文章在总结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实践特色及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中,如何始终致力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围绕民族问题谍发展,围绕民族关系促稳定,围绕民族事务推改革,围绕民族文化求繁荣,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并就此从十二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团结进步 边疆繁荣稳定 民族关系 示范区建设
原文传递
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马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当前世界各国大多属于多族群国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在不同族群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语言、方言的差别,影响甚至制约着区域间、族群间的交流与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大多属于多族群国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在不同族群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语言、方言的差别,影响甚至制约着区域间、族群间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对于各地区、各族群在语言、词汇的使用与演变开展研究,应成为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探讨如何从语言使用调查入手来分析区域之间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从语言词汇使用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可以把调查语言的应用与演变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系统地调查和分析当地社会的社会—文化格局以及影响这一格局变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社会学 族群关系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新疆民族关系走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晓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40-48,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0多年,新疆的民族关系基本是和睦的,但同时,主要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明显存在,心理距离没有缩小。纵向看,族际关系的重要性和政治性在逐渐上升。在影响民族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中,政治因素是影响新疆民族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0多年,新疆的民族关系基本是和睦的,但同时,主要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明显存在,心理距离没有缩小。纵向看,族际关系的重要性和政治性在逐渐上升。在影响民族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中,政治因素是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首要因素。目前新疆民族关系的走向仍存在着不确定性,有平稳和谐型、分异敏感型、断裂冲突型几种可能。政策的有效引导将会导致其向平稳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族关系 新疆民族关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 被引量:31
8
作者 马戎 马雪峰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5-175,共41页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竞争关系.为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西部的人口流动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我们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 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收入与消费情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将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流动人口 民族交往
原文传递
论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忠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前城市民族关系的研究大多还处在定性研究阶段 ,逻辑化的、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试图对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和功能进行逻辑化的剖析和研究 ,以期为进一步的量化研究打下前期基础。
关键词 城市 民族关系 特点 结构 功能
原文传递
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马翀炜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6-221,8,共17页
村寨主义是以村寨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成和维系村寨社会文化关系并运行村寨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制度。从哈尼族村寨个案可以发现村寨主义的村寨有明确的村寨物理空间标识,并且通过系统的村寨性宗教祭祀活动来建构和强化村寨空间神圣性,村... 村寨主义是以村寨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成和维系村寨社会文化关系并运行村寨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制度。从哈尼族村寨个案可以发现村寨主义的村寨有明确的村寨物理空间标识,并且通过系统的村寨性宗教祭祀活动来建构和强化村寨空间神圣性,村民的集体行动总是遵循以村寨为边界的内外有别的文化逻辑的。以村寨主义范式来审视作为周边的中国西南乡村社会,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西南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维护村寨空间神圣性的实践也表明了斯科特断言山地民族天然具有'逃离国家'倾向的虚妄。村寨主义影响下的村民在现代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都与其社会文化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寨主义 哈尼族 空间神圣性 民族关系 民族发展
原文传递
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被引量:26
11
作者 马戎 旦增伦珠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4-171,共48页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城镇的开发项目和服务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来自东部和中部的汉族地区,这些流动人口为西部城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动力,但同时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形成一定的...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城镇的开发项目和服务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来自东部和中部的汉族地区,这些流动人口为西部城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动力,但同时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加之具有不同的民族身份与文化习俗,在与本地人的互动中又增加了民族、宗教等复杂因素。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流动人口,本文即是作者2005年在拉萨城区开展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对拉萨流动人口的基本人口、经济特征作了系统的分析,同时也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流动人口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流动人口 民族交往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民族关系的类型划分 被引量:22
12
作者 马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共23页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原因,一国内部各种族、族群之间在文化传统、与中央政府的历史联系各不相同,在社会经济水平和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各族成员在获得资源和个体发展条件机会方面存在差距,族群间的这些重要差异不应忽视。因此各国...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原因,一国内部各种族、族群之间在文化传统、与中央政府的历史联系各不相同,在社会经济水平和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各族成员在获得资源和个体发展条件机会方面存在差距,族群间的这些重要差异不应忽视。因此各国政府需要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历史与现实国情,为本国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政策。中国历代王朝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民族政策的许多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思路与做法,强调国情但忽视了族情。这些政策已执行了半个多世纪,其实践效果需要检验。本文回顾了民族史研究文献对民族的分类,讨论了中国各族群之间的差异,通过人口变量、族际通婚、文化变量、与中央政权关系、境外同族是否建立独立国家这5个因素对中国的55个族群进行初步分类,对各类群体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希望以此推动我国民族理论和有关政策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族际交往 群体特点 历点经验
下载PDF
平地瑶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南岭走廊民族关系研究之一 被引量:24
13
作者 袁丽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164,共9页
南岭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历史上不断有中原汉人和瑶人迁入,成为汉族与瑶族杂居地区。宋元时期即定居于此的瑶族,由于封建政府的镇压和招抚,他们走出深山,定居于丘陵谷地,成为耕田地、纳租税的"良徭""... 南岭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历史上不断有中原汉人和瑶人迁入,成为汉族与瑶族杂居地区。宋元时期即定居于此的瑶族,由于封建政府的镇压和招抚,他们走出深山,定居于丘陵谷地,成为耕田地、纳租税的"良徭""熟徭",即现在的平地瑶、民瑶。后来迁入的一些汉人,为了避徭役投入瑶籍,还有一些汉人因为长期与瑶族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入瑶族当中,成为平地瑶、民瑶的一部分。平地瑶和汉族共同生活在南岭走廊地区,长期杂居在一起,两者既有社会交往,又有经济技术交流,还有民族文化和民族血统的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地瑶 汉族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刻板印象之比较 被引量:24
14
作者 高承海 党宝宝 万明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采用自我报告法、团体访谈法,从"主位"和"客位"两个角度考察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及与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与汉族彼此持有的积极刻板印象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汉族大学生... 采用自我报告法、团体访谈法,从"主位"和"客位"两个角度考察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及与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与汉族彼此持有的积极刻板印象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汉族大学生的消极刻板印象数量显著多于少数民族;2.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族刻板印象内容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的刻板印象与民族交往态度正相关,消极的民族刻板印象与交往态度负相关。研究认为,改变少数民族与汉族彼此持有的消极刻板印象,尤其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消极刻板印象,是促进民族关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偏见 交往态度 民族关系
下载PDF
从王桐龄《中国民族史》谈起——我国30年代三本《中国民族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出版于上世纪 30年代的三部《中...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出版于上世纪 30年代的三部《中国民族史》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试图以族际交往和族际融合为主线来贯穿中华民族整个族群关系演变历史 ,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族群社会学 ,其主要研究视角即是以族群关系为核心。族群社会学在中国也正处于发展之中 ,在研究分析中国族群关系发展史时 ,这三部民族关系史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文章以王桐龄书为主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 族群关系 王桐龄 《中国民族史》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多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以川滇泸沽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刚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94-102,共9页
文章考察地处四川和云南之间泸沽湖地区旅游的发展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以观察、访谈和问卷的方式,研究小组收集当地人对旅游开发后泸沽湖地区族群关系互动的认识。研究发现,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族群间的交流和融合,强化了当... 文章考察地处四川和云南之间泸沽湖地区旅游的发展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以观察、访谈和问卷的方式,研究小组收集当地人对旅游开发后泸沽湖地区族群关系互动的认识。研究发现,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族群间的交流和融合,强化了当地居民(特别是摩梭人)的族群认同。但旅游开发并没有完全消除当地族群间存在的偏见和歧视,旅游发展带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族群意识的加强、市场经济的竞争和贫富差距的增大,都影响当地族群关系的健康发展。文章建议,在多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推行参与式开发和包容性增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族群关系 泸沽湖 摩梭人
下载PDF
“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须爱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概念是理论的基点。"民族交融"这一概念,是对不同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的现象作出的准确概括,也标示出了中国当前各民族的关系朝着更加包容、亲近、认同发展的趋势。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中国民族理论的概念体系,... 概念是理论的基点。"民族交融"这一概念,是对不同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的现象作出的准确概括,也标示出了中国当前各民族的关系朝着更加包容、亲近、认同发展的趋势。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中国民族理论的概念体系,其所指对和倡导的民族现象对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中国当前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同化 民族融合 民族交融 民族关系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束锡红 聂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32,108,共11页
民族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民族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基于西部12个省份调查数据资料,从族际交往、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文化适应、族际认知、民族冲突、政府作用七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的民族关系进行了描述与评价,展现其发... 民族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民族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基于西部12个省份调查数据资料,从族际交往、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文化适应、族际认知、民族冲突、政府作用七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的民族关系进行了描述与评价,展现其发展现状,揭示其发展动态和走向,为推动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与边疆的安定繁荣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民族关系 变量指标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居住空间与民族关系再造: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鹍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8,2,共13页
民族互嵌型社区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看,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民族社会问题,促使城市居住空间与民族关系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研究议题。文本总结梳理了民族关系周期理论、生态过程理... 民族互嵌型社区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看,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民族社会问题,促使城市居住空间与民族关系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研究议题。文本总结梳理了民族关系周期理论、生态过程理论、城市空间分异模型、居住隔离等西方理论流派,以及国内关于民族互嵌型社区概念、理论向度及其实证方面的研究。未来研究应当加强中国特色民族互嵌型社区理论体系建构、内外环境变量的实证分析及推进工作成效评估和数据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居住空间 民族关系
下载PDF
略论西南民族关系的三重结构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蒋立松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8-184,共7页
本文提出,西南地区民族关系主要在三个方面得以展开。一是民族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民族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三是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建立起了西南民族关系纵横交错的三重结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这三... 本文提出,西南地区民族关系主要在三个方面得以展开。一是民族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民族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三是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建立起了西南民族关系纵横交错的三重结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这三重结构中影响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民族关系 三重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