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认同及其变迁:宏观与微观的跨国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得勇 陆屹洲 《世界政治研究》 2018年第2期47-77,205-206,共32页
本文利用社会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国家认同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国家认同在各个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宗教圈的分布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相较于民主制度绩效、政治信任等政治因素,宗教文化... 本文利用社会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国家认同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国家认同在各个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宗教圈的分布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相较于民主制度绩效、政治信任等政治因素,宗教文化以及心理因素对国家认同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受到宏观的结构性因素和情境的制约。本文对'全球化导致国家认同退化''民主化和提高治理绩效有助于国家认同的建构'等观点提出质疑,并通过实证分析澄清了一些对国家认同的错误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政治文明的国家,国家认同的衰退很可能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全球化 族群分化 宗教 威权人格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两山”耦合协调度评价与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丽媛 胡玉杰 李明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7-215,共9页
以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民族地区46个地级市“两山”理念践行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价,并分析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协调程度和时... 以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民族地区46个地级市“两山”理念践行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价,并分析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协调程度和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两山”耦合协调度时序上呈现出“U”型特征,空间上呈现出西北地区“双引擎”、西南地区均衡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但总体上耦合协调度水平依然较低,区域间差异性较大。据此提出了严守民族地区“绿水青山”底线、推进民族地区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民族特色现代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耦合协调度 时空分异
下载PDF
从屯堡方言看屯堡人的族群来源及内部分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伟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从屯堡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来看,屯堡人的族群来源地是今湖北东部,江西北部,鄱阳湖周边一带。同时,屯堡方言的内部差异反映了屯堡人不同历史层次的来源及内部分化。
关键词 屯堡方言 屯堡人 族群来源 内部分化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向度下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兼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比
4
作者 刘学文 刘力维 +1 位作者 马梦雪 谭学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08-518,共11页
在新质生产力向度下研究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比分析,对于民族地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投入、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成果四个方面构建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向度下研究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比分析,对于民族地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投入、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成果四个方面构建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6-2020年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Kernel密度估计对比研究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及动态演变,以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16-2020年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民族地区各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平衡,且差异逐渐扩大;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定的地区差距,但差距逐渐缩小;民族地区及各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受到科技创新能力、政府重视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科技创新能力对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政府重视程度。应继续加强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金融科技创新,坚持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数字农业,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民族地区 农业高质量发展 水平测度 时空分异 驱动因素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域下民族村寨文旅业的分化——基于湘西的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蒲钰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农业文化的基础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文旅业成为民族村寨发展经济、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入手,以湘西部分民族... 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农业文化的基础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文旅业成为民族村寨发展经济、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入手,以湘西部分民族村寨为样本,结合场域分析,构建了包括场域、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资本分化行动逻辑框架,从文化资源、文旅业发展及其社会组织关系、村落精英能力、社会网络等方面,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村寨文旅业分化场域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研究引入文化资本理论,拓展了民族地区村寨研究的路径与视角,深化了对民族村寨文旅业分化问题的理解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文旅业 文化资本 分化 湘西
原文传递
GIS-base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
6
作者 ZHENG Guang-hui JIANG Di-fei +1 位作者 LUAN Yong-fei YAO Y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987-1000,共14页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in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is study aims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in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is study aims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uizhou Province.Applying ArcGIS and GeoDa,a total of 1,014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in the four batches announced by the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Guizhou Province(272in the first batch,240 in the second batch,255 in the third batch,and 247 in the fourth batch)serv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Utiliz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 in Guizhou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8-2020 for analysis,the coupling calculation of the spatial layou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mber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 points vari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with remarkable agglomeration.The spatial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in the province is imbalanced.The kernel density is characterized by independent single kernel centers with sporadic distributions of subcenters and an echelon distribution whole.The spatial complexity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at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in Guizhou possess unequ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fractal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is more complicated.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hnic minority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in Guizhou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Guizhou.The distribution is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geographical factors and socialeconomic factors.Most ethnic minority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areas with complex terrain,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and relatively back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current geo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the present study will provide remarka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several key aspects.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zhou Province ethnic village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西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二十 被引量:2
7
作者 萧红燕 格勒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42,共17页
从学术背景、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研究方向及成果、对人类学的前景展望等方面对格勒博士作了详细的介绍。格勒作为藏族人,热爱藏族同胞和本土文化,对藏民族的起源、历史、民族同化、藏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 从学术背景、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研究方向及成果、对人类学的前景展望等方面对格勒博士作了详细的介绍。格勒作为藏族人,热爱藏族同胞和本土文化,对藏民族的起源、历史、民族同化、藏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他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手法对西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青藏高原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基于文化的多元性西藏应该建设小城镇而不是大城市、传统的佛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等一些比较独特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西藏 现代化 人类学 民族学 民族识别
下载PDF
少数民族女性在短视频使用中的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基于“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分析
8
作者 金强 郭朝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女性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内容贡献者与视听收看者。少数民族女性使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自我形象展示已成为常态。这一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女性的自我学习教育与观念行为革新,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少数民族女性的媒体形象,形成对文学和电影等艺... 女性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内容贡献者与视听收看者。少数民族女性使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自我形象展示已成为常态。这一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女性的自我学习教育与观念行为革新,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少数民族女性的媒体形象,形成对文学和电影等艺术形象的现实补证。少数民族女性对短视频平台的使用,呈现出族群差异化和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形成民族特色审美和价值观判断的重要依据。少数民族女性应该在差异对比中进行自我文化观照和形象保持,并通过自身品行来折射民族文化特质,以形成对各自民族文化的传播及带来更高层次的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短视频 差异化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对溪州地区族群分化与行政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凯 黄建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
唐代的溪州地区主要为蛮夷族群的活动区域,由于唐朝统治者对唐初西南军政形势的总体考量,系统地改革了当地的行政建制,改革的结果使得溪州地区的族群标签变为了"五溪蛮",并且族群内部产生了分化。另一方面,唐朝政府在溪州地... 唐代的溪州地区主要为蛮夷族群的活动区域,由于唐朝统治者对唐初西南军政形势的总体考量,系统地改革了当地的行政建制,改革的结果使得溪州地区的族群标签变为了"五溪蛮",并且族群内部产生了分化。另一方面,唐朝政府在溪州地区的行政模式也由于当地的蛮夷属性而变成了"遣黔州蛮官而治之"的特殊形式,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地方行政制度 溪州地区 族群分化 行政模式
下载PDF
匈奴五部中北部的分化与剥离
10
作者 刘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晋初北部帅刘猛起兵叛晋,南匈奴其他各部未予响应,此为刘猛北部之众与匈奴五部出现分化的显著标志。其背后原因是并州屠各族已成为五部匈奴的核心与首领,与作为南单于后裔的刘猛分属不同部族,且矛盾重重。至晋末刘渊集结五部之众起兵建... 晋初北部帅刘猛起兵叛晋,南匈奴其他各部未予响应,此为刘猛北部之众与匈奴五部出现分化的显著标志。其背后原因是并州屠各族已成为五部匈奴的核心与首领,与作为南单于后裔的刘猛分属不同部族,且矛盾重重。至晋末刘渊集结五部之众起兵建国,刘猛侄刘虎率北部遗众留居新兴并未奔赴,此为刘猛事件的延续,本质原因前后亦同。刘渊起兵已导致匈奴五部原有框架解体,刘虎部众又选择站在刘琨—拓跋联盟阵营,为摆脱危机和尴尬,其快速转变了自身的族群认同,最终彻底从五部匈奴中剥离出去,走向了独立建国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五部 并州屠各 族群分化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多民族城市民族居住分异与融合研究--以银川、吴忠为例
11
作者 解铭威 韩静怡 王向荣 《住区》 2021年第4期132-137,共6页
研究多民族城市居住分异与融合对认识民族结构、优化城市布局、促进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以银川、吴忠为例,基于2002~2018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分异指数法、隔离指数法、局部融合指数法从市域、辖区两个尺度考察居住融合情况,并分析影响... 研究多民族城市居住分异与融合对认识民族结构、优化城市布局、促进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以银川、吴忠为例,基于2002~2018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分异指数法、隔离指数法、局部融合指数法从市域、辖区两个尺度考察居住融合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银川回族与汉族高度融合,吴忠中度融合,融合程度增高。2.回族隔离程度吴忠高于银川。3.回族局部融合程度银川变化平稳,吴忠各区县差异较大。4.吴忠其他少数民族局部融合程度波动较大。5.历史、民族文化、规划政策、住房市场化改革、旧城改造、居民个体因素等对民族居住分异与融合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异 民族融合 多民族城市 居住空间 分异指数 银川
下载PDF
尼日利亚民族分化式语言教育探析
12
作者 李丹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尼日利亚的语言教育是一道敏感性极强的政治议题。殖民政府施行的"分而治之"管理原则有碍于独立后的尼日利亚国内民族融合,由此滋生出三大主体民族间的语言嫉妒与少数民族对大族沙文主义的担忧和语言不安全感。通过回顾尼日... 尼日利亚的语言教育是一道敏感性极强的政治议题。殖民政府施行的"分而治之"管理原则有碍于独立后的尼日利亚国内民族融合,由此滋生出三大主体民族间的语言嫉妒与少数民族对大族沙文主义的担忧和语言不安全感。通过回顾尼日利亚民族分化式的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历史,解读尼日利亚现行的《国家教育政策》内容与实施状况,发现其殖民历史所遗留的语言级差结构,将英语和本土语言置于失衡的发展框架中,同时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该国母语教育和多语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利亚 民族分化 语言教育政策 语言级差结构
原文传递
Social Capital Approach for Explaining Ethnic Conflicts Within a Liberal Society
13
作者 Michiya Kawamur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7年第3期153-169,共1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why many ethnic movements surge in liberal societies-even though these societies are supposed to enable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a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solv...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why many ethnic movements surge in liberal societies-even though these societies are supposed to enable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a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solve ethnic conflicts within these societies. Social capital, such as mutual trust, diffusion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is used in this discussion, as successful coexistence in a liberal society is only possible when social capital is adequately provided to all people. Since social capital is generated from social networks, minorities want networks that ma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they will attain an adequate level of social capital. They attempt to build such networks by making their cultural symbols recognized by others. Confrontations that result from this kind of movement often cause ethnic conflicts. The key to resolution, then, is whether a broad network can be built, to which all different people are satisfactorily connected. As a result, this paper shows that even though such a resolution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in reality there are three serious obstacles: (1) people tend to be driven by strong emotions; (2) people cannot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extent of suffering and/or the level of required support; and (3) minorities' primary networks are too solidified to be connected suitably to the wider network. These finding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argument of what conditions should be met in order to take feasible measures to resolve ethnic conflicts within a libera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conflict multicultural coexistence social capital liberal society social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宁化畲族及其遗存痕迹
14
作者 刘根发 《福建史志》 2020年第3期47-52,72,共7页
本文从史志文献记载、聚居遗址考证和畲民畲村畲乡调查等方面,论证了自隋唐以后宁化是畲族聚居地。并通过研究畲族语言、游耕文明、盘瓠文化和民间信俗等方面,考察宁化畲族遗存痕迹。
关键词 宁化畲族 民族特征 考辨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analyses for genetic diversities of 19 autosomal STRs in Chinese Kazak group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continental populations
15
作者 Yijie Wang Xiaoye Jin +6 位作者 Wenqing Zhang Wei Cui Tingting Kong Chong Chen Yuxin Guo Haotian Meng Bofeng Zhu 《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 CSCD 2022年第2期163-171,共9页
Short tandem repeats(STRs)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forensic genetics due to their high degree of polymorphisms,wide distributions and easy detection method.In this study,allelic frequencies and forensic statistical p... Short tandem repeats(STRs)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forensic genetics due to their high degree of polymorphisms,wide distributions and easy detection method.In this study,allelic frequencies and forensic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the 19 autosomal STR loci in a Kazak ethnic group were calculated,and its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reference populations were assess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better and enrich population genetic data for forensic practice in Chinese Kazak ethnic group.There were 226 identified allel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llelic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0.0008 to 0.5295 in the 628 unrelated healthy Kazak individual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All autosomal STRs were conformed to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after Bonferroni’s correction.The cumulative power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combined probability of exclusion of all the 19 autosomal STRs were 0.999999999999999999999997162 and 0.999999994484,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DA distances and Fixation index values of pairwise population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and structure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prob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Kazak group and other reference populations.The population geneti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19 autosomal STR loci were characterised by high genetic diversities in the Kazak group.Furthermore,the studied Kazak group had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the Uyghur group and the Uzbek group.The present results may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Xinjiang Kazak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nsic sciences forensic genetics Kazak ethnic group autosomal STRs population genetics inter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桂北民族地区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差异化分析——以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
16
作者 谭丽林 陈薇 《贺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近年来人们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出游欲望日益上升,旅游产业将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业进行了研究,但从不同消费阶层出发且以民族地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采用SPSS数... 近年来人们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出游欲望日益上升,旅游产业将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业进行了研究,但从不同消费阶层出发且以民族地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居民进行阶层划分,分析不同消费阶层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思路,供旅游企业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消费资本 旅游消费行为 消费阶层 差异化
下载PDF
城市与移民:西方族际居住隔离研究述论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郝亚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4,108,共13页
族际居住隔离的普遍存在及其复杂的社会后果,使得这一社会现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学术研究和社会政策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在对西方研究文献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进程中族际居住隔离的形成原因、社会后果、作用机制、政策干预以及存... 族际居住隔离的普遍存在及其复杂的社会后果,使得这一社会现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学术研究和社会政策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在对西方研究文献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进程中族际居住隔离的形成原因、社会后果、作用机制、政策干预以及存在的争议等问题进行全面概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族际空间分化问题的严峻挑战,而西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移民 族际居住隔离 空间分化 族群关系 社会融合
原文传递
贵州省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6类民族传统村落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杨燕 胡静 +3 位作者 刘大均 李亚娟 陈云 胡书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借助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贵州省苗族、侗族、汉族、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 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借助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贵州省苗族、侗族、汉族、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除水族传统村落外,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和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聚特征,且空间分异十分显著。2)不同类型民族传统村落的核密度中心和核密度值差异明显,黔东南、安顺和铜仁为高密度区。3)民族传统村落系统具有显著无标度区,空间结构复杂,分形特征明显。4)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受自然、社会、文化、民族和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民族人口的整体作用最强;苗族、侗族和汉族传统村落受民族人口与文化影响明显,社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对土家族、布依族和水族传统村落保护性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村落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民族地区
原文传递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及机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杨军辉 李同昇 徐冬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67-1178,共12页
民族文化补偿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与创新为目的,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调节民族文化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而居民认知则是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依据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依据... 民族文化补偿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与创新为目的,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调节民族文化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而居民认知则是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依据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依据与村寨民族文化的关系将受访居民分为局内人与局外人,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信息,进而探究居民民族文化补偿认知在不同区域间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民族旅游村寨中,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完全遵从"核心—边缘"规律;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文化距离、利益关系、旅游干扰强度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对民族旅游村寨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村寨 民族文化补偿 居民认知 空间分异 局内人—局外人 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动物科学专业差异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静 张佐忠 +3 位作者 张玉 斯日古楞 曹琪娜 格日乐其木格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96,共5页
在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加入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势在必行。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把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培养目标、培养方... 在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加入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势在必行。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把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人才考核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差异化创新创业人才分类培养新模式,提高学院毕业生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民族地区畜牧行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动物科学 差异化 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