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疗隐私保护的伦理困境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强芬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4期685-689,共5页
大数据浪潮的兴起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人类的医疗隐私保护带来挑战:数据监测下隐私无处躲藏,共享的数据被滥用,数据挖掘中隐私被二次利用,数据预测里隐私被预测。同时也使数据的整合利用与医疗隐私保护的困境凸显:非自... 大数据浪潮的兴起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人类的医疗隐私保护带来挑战:数据监测下隐私无处躲藏,共享的数据被滥用,数据挖掘中隐私被二次利用,数据预测里隐私被预测。同时也使数据的整合利用与医疗隐私保护的困境凸显:非自主性数据操作下的自主性原则的困境,数据化世界中人的主体身份消亡,医疗隐私信息难以被遗忘。在促进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同时,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医疗隐私保护的实现途径:实施使用医疗数据的过程必须符合自主性原则和透明化原则,建立医疗信息共享系统面向患者的隐私保护访问控制系统,完善保障医疗数据隐私的法律规范,加强个人的医疗数据隐私性管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医疗隐私 伦理困境
下载PDF
网络伦理与独处道德 被引量:5
2
作者 成海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3-44,共2页
随着网络在人们相互交往、信息传递中作用的加强,网络社会中各种伦理困境也与日俱增,本文主要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慎独精神的独处道德角度谈网络伦理建设。
关键词 网络 伦理困境 独处道德 慎独
下载PDF
海派市民小说中的伦理困境与精神诉求
3
作者 张艳梅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26,147,共4页
现代人的存在危机更多地体现为精神孤独、心理焦虑,理想与可能生活的紧张,无法确立对世界与自我的信仰等。以徐、苏青、张爱玲、无名氏为代表的海派市民小说作家,为我们铺陈的正是这样一幅充满欲望与理性冲突、现实与理想对立的世俗生... 现代人的存在危机更多地体现为精神孤独、心理焦虑,理想与可能生活的紧张,无法确立对世界与自我的信仰等。以徐、苏青、张爱玲、无名氏为代表的海派市民小说作家,为我们铺陈的正是这样一幅充满欲望与理性冲突、现实与理想对立的世俗生活图景。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意义的揭示,以及存在自身无意义的克服,再现了个体精神性存在中蕴含的焦灼与困扰,包括都市漫游者的精神危机,情欲与理性的较量,爱与无爱的永恒对立。作家从心理世界的纵深处反身向外,揭示现代人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与超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市民小说 精神危机 伦理困境 情爱 理性
下载PDF
党政秘书腐败的伦理困境与对策
4
作者 蒋理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我国党政秘书出现的腐败问题,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折射出的是一种伦理困境。这种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从道德品质、组织文化和伦理制度三条路径的建设来提高党政秘书的道德自律,对从根本上遏制党政秘... 我国党政秘书出现的腐败问题,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折射出的是一种伦理困境。这种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从道德品质、组织文化和伦理制度三条路径的建设来提高党政秘书的道德自律,对从根本上遏制党政秘书腐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腐败 伦理困境 道德自律
下载PDF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伦理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福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66,共6页
本文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全面轰击中提出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伦理困境及其可能的解救之道。同时认为,我们实际上终会超越后现代主义,并使这个世界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于平和与安宁,"德性—解释性行政人"的出现,将有望使后现代... 本文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全面轰击中提出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伦理困境及其可能的解救之道。同时认为,我们实际上终会超越后现代主义,并使这个世界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于平和与安宁,"德性—解释性行政人"的出现,将有望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伦理问题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得以解救,世界亦终将复归于乐观主义而充满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公共行政 行政伦理困境 德性-解释性行政人
下载PDF
人机共同体想象:以《像我一样的机器》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6,共14页
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初衷乃是渴望一个更好的自我,希望它能拯救人类;同时人对这个机器人又心怀恐惧,担心被它所取代。由此带来一个崭新的伦理困境:如何在人机共存的新时代构建出和谐共存的人机共同体。《像我一样的机器》为这个问题提供了... 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初衷乃是渴望一个更好的自我,希望它能拯救人类;同时人对这个机器人又心怀恐惧,担心被它所取代。由此带来一个崭新的伦理困境:如何在人机共存的新时代构建出和谐共存的人机共同体。《像我一样的机器》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想象性答案。借助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哲学、埃斯波西托的共同体理论,以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等,分析小说主人公查理等和机器人亚当所构成的人机共同体之中的理解缺位、人机矛盾,以及伦理困境等问题。面对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不该像工业革命时期的勒德分子那样,而是应当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牢笼,重新反思自己对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因为在一个人机共存的空间,人类与机器之间不应该是主仆关系;相反,他们是彼此的构成性他者,共同填补了共同体的"空",并使得人机共存的空间成为共同拥有的礼物:人机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像我一样的机器》 人机共同体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马丁·伊登》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被引量:11
7
作者 申利锋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4,共8页
《马丁·伊登》是一部有着清晰伦理结构的作品,小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主人公马丁·伊登因伦理身份的错位而陷入多重伦理困境。他用狂热的激情和超乎常人的努力所换来的并不是梦想的实现,而是愈来愈浓重的失落与孤独之感。在受到... 《马丁·伊登》是一部有着清晰伦理结构的作品,小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主人公马丁·伊登因伦理身份的错位而陷入多重伦理困境。他用狂热的激情和超乎常人的努力所换来的并不是梦想的实现,而是愈来愈浓重的失落与孤独之感。在受到一连串的打击之后,马丁·伊登身上的理性反而得以回归,使他认识到自己已无法继续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中,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彻底离开虚伪浑浊的尘世。这既是解脱,也是抗议。该作的伦理教诲特征由此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伊登》 伦理身份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约翰·韦恩诗歌中的商品拜物教冲击和伦理诉求
8
作者 邹越 陈晞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约翰·韦恩的诗歌体现了商品拜物教对英国城市人的冲击。城市人遭受异化,冷漠而沉沦,劳工遭受伦理身份的贬值和丢失。城市人经受着惊颤,光韵逝去,艺术变得“惰性、机械、禁欲”,而其展示价值被突出。这是一个抹除死亡的单向度时代,... 约翰·韦恩的诗歌体现了商品拜物教对英国城市人的冲击。城市人遭受异化,冷漠而沉沦,劳工遭受伦理身份的贬值和丢失。城市人经受着惊颤,光韵逝去,艺术变得“惰性、机械、禁欲”,而其展示价值被突出。这是一个抹除死亡的单向度时代,城市人夹杂在生存之艰和沉湎于大众文化的伦理困境中。对此,韦恩在诗中留下了深厚的伦理诉求:首先,大众应启迪理性意志,保持良知,以兼爱和积极的存在主义观接纳苦难和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其次,知识分子应重拾崇高,重视个体精神和艺术的崇拜价值,使灵韵返魅;最后,城市人应重返自然,重视乡土记忆,拾回孩童的原始直觉和超验思想,接受自然的启迪和救赎作用,打破商品拜物教的现代迷宫神话,本真地向死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韦恩的诗歌 商品拜物教 伦理困境 伦理诉求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空间叙事和伦理表达
9
作者 沈彩虹 刘晓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因其丰富的伦理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始终在评论界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的空间叙事、暗疮隐喻和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罗生门》的空间叙事承载着丰富的伦...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因其丰富的伦理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始终在评论界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的空间叙事、暗疮隐喻和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罗生门》的空间叙事承载着丰富的伦理意义,是表达作品伦理主题的重要手段,而仆人右脸颊上的“暗疮”是作者借以表现伦理意识变化的重要道具,也是仆人体内逐步外化的兽性因子的隐喻。仆人最终选择了盗匪之路,这一伦理选择反映了芥川在《罗生门》创作前后深陷的伦理困境,也是其对束缚人性的封建家族主义制度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空间叙事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下载PDF
论《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的自我生命叙事及伦理价值
10
作者 沈忱 《现代传记研究》 2024年第1期169-182,共14页
《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是阿特·斯皮格尔曼的图像自传,记录了作者及其亲属在“9·11”早上见证双子塔倒塌后的一系列行为。本文认为,这本图像自传不仅是一种历史证言,更是作者的自我生命叙事。作者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多重主体建... 《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是阿特·斯皮格尔曼的图像自传,记录了作者及其亲属在“9·11”早上见证双子塔倒塌后的一系列行为。本文认为,这本图像自传不仅是一种历史证言,更是作者的自我生命叙事。作者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多重主体建构,最终实现对当下自我的重新界定,走出内心的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没有双塔的阴影下》 图像自传 生命叙事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我这样的机器》文学伦理学解读
11
作者 刘宇 吕吉雪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我这样的机器》是英国当代知名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探讨人机伦理的最新力作。第一批机器人介入人类生活是对科学选择阶段的初探,但彼时人类还未真正进入科学选择阶段,因此人类和机器人陷入了艰难的伦理选择与混乱的伦理身份所引... 《我这样的机器》是英国当代知名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探讨人机伦理的最新力作。第一批机器人介入人类生活是对科学选择阶段的初探,但彼时人类还未真正进入科学选择阶段,因此人类和机器人陷入了艰难的伦理选择与混乱的伦理身份所引发的伦理困境。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小说中机器人所造成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上的冲突,揭示机器人介入人类道德生活的失败,从文本中与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互动来挖掘麦克尤恩所表达的科技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选择 伦理困境 伦理身份 斯芬克斯因子 科技伦理
下载PDF
谦逊的带刺玫瑰:论玛丽安·摩尔女性诗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12
作者 谢淑芬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2-67,共6页
美国现代派诗人玛丽安·摩尔的女性诗歌贯穿着一条隐蔽的寻找女性作家身份的伦理线,展现了特定时代女性的主体经验和美国父权诗学主流意识形态下的伦理机制。以文学伦理批评理论为支点,分析摩尔所遭遇的伦理困境及不同阶段对伦理身... 美国现代派诗人玛丽安·摩尔的女性诗歌贯穿着一条隐蔽的寻找女性作家身份的伦理线,展现了特定时代女性的主体经验和美国父权诗学主流意识形态下的伦理机制。以文学伦理批评理论为支点,分析摩尔所遭遇的伦理困境及不同阶段对伦理身份诉求所作的种种努力。指出,热衷“男性性别扮演”的家庭伦理环境和“文学是男性领地”的社会伦理环境是诗人陷入身份焦虑的伦理根源;摩尔拒绝“天使”的身份,坚信女人要“带刺”来发起反抗与自我保护,也要如同“变色龙”合理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摩尔晚期诗歌所彰显的谦逊与大爱是其在宏大文化语境下的自我和解,昭示出一个女诗人对个人理想、气质素养与独立自由精神追求的高度伦理指向和实践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安·摩尔 女性诗歌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困境 伦理身份
下载PDF
公共行政人员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第华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最重要的公共行政活动主体,其职权行为对社会具有普遍影响力。然而,作为一个"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具有多元的利益取向,进而可能产生行政行为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伦理建... 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最重要的公共行政活动主体,其职权行为对社会具有普遍影响力。然而,作为一个"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具有多元的利益取向,进而可能产生行政行为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伦理建设、公共精神的彰显以及行政人格的塑造,通过外在约束和自我规制,从而构建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人员 行为动因 伦理困境 公共利益
下载PDF
民间童话中的恐怖叙事与伦理困境--以“格林童话”与“林兰童话”的对读为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翔宇 孙天娇 《齐鲁学刊》 2023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民间童话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包孕着诸多恐怖元素,其恐怖叙事指向故事的深层结构,再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黑暗印记与集体心灵创伤。“格林童话”和“林兰童话”两种文本对于恐怖叙事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在中西不同视域下展现了“恐怖”... 民间童话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包孕着诸多恐怖元素,其恐怖叙事指向故事的深层结构,再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黑暗印记与集体心灵创伤。“格林童话”和“林兰童话”两种文本对于恐怖叙事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在中西不同视域下展现了“恐怖”之于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在家—离家”范式下的恐怖空间、表征文化他者的怪物形象以及非理性的暴力事件,共同构筑了隐匿在童话中的恐怖世界。从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三个层面,可以发掘民间童话恐怖话语下的多重伦理困境:一是成人设置禁忌而儿童打破禁忌;二是善以恶的形式战胜恶;三是恐怖的删改与否关涉着“民间性”与“儿童性”的悖反。恐怖叙事中的伦理困境直接指向童话故事的本质内涵,对于恐怖叙事的伦理学思考推动着儿童文学进一步开拓新的审美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童话” “林兰童话” 恐怖叙事 伦理困境 对读
下载PDF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伦理困境与道德自觉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顺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4-30,共7页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社会层面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二在国家层面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广泛的体制性力量,以确保人与自然...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社会层面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二在国家层面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广泛的体制性力量,以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永续。然而,现实中"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正在并将继续遭遇人性违和、义利定位失当、价值取向混沌、他律与自律失衡等伦理困境,摆脱这种困境的根本途径是以道德自觉铸造制度之魂,以新的"生态社会人"人性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义利观,构建以人为本、人自和谐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道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伦理困境 生态社会人 道德自觉
下载PDF
塞林格:现代性伦理困境下的焦虑与禅宗式内在超越的双重存在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元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西方现代社会主体性意识的崛起与膨胀造成了巨大的现代性伦理学困境,这种困境为早期的塞林格造成了焦虑。现代性伦理学困境的极端形式——战争更是加强了塞林格身上业已存在的焦虑,战场上,塞林格通过写作来克服内心深刻的焦虑,表现出他... 西方现代社会主体性意识的崛起与膨胀造成了巨大的现代性伦理学困境,这种困境为早期的塞林格造成了焦虑。现代性伦理学困境的极端形式——战争更是加强了塞林格身上业已存在的焦虑,战场上,塞林格通过写作来克服内心深刻的焦虑,表现出他性格中坚韧的一面。战后通过习练禅宗,塞林格开始用禅宗式内在超越来实现自我救赎,在书写中他用禅宗式内在超越来疗治焦虑。在西方现代性伦理困境下,塞林格身上体现出一种焦虑与禅宗式内在超越的双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伦理困境 焦虑 禅宗式内在超越
原文传递
克莱芙王妃的情感危机与伦理选择
17
作者 车琳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9,共13页
拉法耶特夫人的小说《克莱芙王妃》继承了法国贵族风雅文学传统,描绘了宫廷社会风俗,同时是一部进行伦理探究的作品。错综复杂的宫廷生活构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伦理现场,在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的冲突中,克莱芙王妃以逐渐成熟的理性意志做... 拉法耶特夫人的小说《克莱芙王妃》继承了法国贵族风雅文学传统,描绘了宫廷社会风俗,同时是一部进行伦理探究的作品。错综复杂的宫廷生活构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伦理现场,在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的冲突中,克莱芙王妃以逐渐成熟的理性意志做出了最终的伦理选择,走出了情感危机和伦理困境,获得不受他者和俗世羁绊的精神自由。拉法耶特夫人在思想上受到17世纪理性主义伦理观的影响,在文学上遵从古典主义规范,以出色的小说创作艺术赋予作品伦理意义和道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芙王妃》 道德哲学 古典主义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原文传递
游走于黑白文化间的“文化孤儿”——《柏油娃娃》中吉丁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秀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9-136,共8页
《柏油娃娃》中的女主人公吉丁具有黑人与孤儿的双重伦理身份。成为孤儿割裂了吉丁与黑人亲族和黑人文化间的联结,也导致她接受了白人的养育之恩,从而使其深受白人以及欧洲中心主义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这与其黑人的身份形成... 《柏油娃娃》中的女主人公吉丁具有黑人与孤儿的双重伦理身份。成为孤儿割裂了吉丁与黑人亲族和黑人文化间的联结,也导致她接受了白人的养育之恩,从而使其深受白人以及欧洲中心主义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这与其黑人的身份形成了矛盾,导致其在黑白文化间进行伦理选择时摇摆不定。吉丁既无法全然认同黑人文化并融入黑人族群,又无法为了被白人社会所接纳而与黑人文化彻底切割并抹杀自我,只能沦为游走于黑白文化之间的"文化孤儿"。小说表达了莫里森对全球化背景下新一波非裔离散浪潮对当代非裔美国人造成的文化冲击和伦理困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柏油娃娃》 文化孤儿 伦理身份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赫索格》中的身份危机与伦理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兮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5,共7页
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中同名主人公复杂的伦理身份导致他不得不面临与身份相对应的多种伦理选择,然而无论当他面对哪一种伦理选择时,多重的身份必然使他陷于伦理困境。赫索格的婚姻伦理身份、职业身份、族裔身份的建构过程... 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中同名主人公复杂的伦理身份导致他不得不面临与身份相对应的多种伦理选择,然而无论当他面对哪一种伦理选择时,多重的身份必然使他陷于伦理困境。赫索格的婚姻伦理身份、职业身份、族裔身份的建构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导致他的生活中出现伦理秩序的混乱,使他难以做出伦理选择。赫索格最终确认了自己的犹太幸存者身份,无论从历史的纬度还是哲学的思辨角度来看,犹太幸存者都肩负着深沉的道德责任。赫索格最终从伦理困境中摆脱出来,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索格》 身份危机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玛丽雅姆的命运归宿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晓青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2-35,共4页
为了消除9·11事件中世界人民对阿富汗人民的误解,打开一扇让世界了解阿富汗人民的窗户,胡赛尼的三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着重描写了近三十年来阿富汗动荡不安的政局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灿烂千阳》始... 为了消除9·11事件中世界人民对阿富汗人民的误解,打开一扇让世界了解阿富汗人民的窗户,胡赛尼的三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着重描写了近三十年来阿富汗动荡不安的政局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灿烂千阳》始终让读者揪心:这部小说站在女性的视角,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去讲述阿富汗的历史变迁、政府更替,人们生活在人间炼狱,过着生不如死的黑暗生活。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去审视玛丽雅姆所面临的伦理身份、伦理禁忌、伦理困惑以及不得不做出的伦理选择;在父权主义和夫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双重压迫下,传统阿富汗女性的命运不言而喻,其如同崩溃的道德体系,成为历史的缩影;但玛丽雅姆的爱犹如生长在彼岸的夜来香给人以芬芳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伦理身份 伦理禁忌 伦理困惑 伦理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