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7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孝国 易德茂 唐小军 《西部医学》 2012年第7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剖胸探查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的82例患者中经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7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上段食管癌82例中经三切口切除76例,其中胸上段17... 目的观察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剖胸探查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的82例患者中经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7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上段食管癌82例中经三切口切除76例,其中胸上段17例,胸中段59例;根治性切除71例,姑息性切除5例,切除率92.7%。术后69例痊愈,5例好转,2例死亡。术后肺部并发症18例,吻合口瘘1例,胃排空障碍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心率失常3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随访65例,失访9例,随访率87.8%,随访时间3~54个月,3年生存率52.3%。结论三切口手术肿瘤切除率高,切除彻底。病例的合理选择,最优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淋巴结的规范化清扫,管状胃、吻合器技术及空肠营养管的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切口 手术 治疗
下载PDF
sFRP、WIF-1、CD133、CD4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志强 喻国平 +1 位作者 周斌锋 彭兵锋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探讨s FRP、WIF-1、CD133、CD44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食管癌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40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食管癌患者,采用RT-PCR方法分析s FRP(分泌型卷曲... 目的探讨s FRP、WIF-1、CD133、CD44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食管癌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40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食管癌患者,采用RT-PCR方法分析s FRP(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WIF-1(Wnt抑制因子-1)、CD133(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133号)、CD44(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44号)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统计方法。结果 s FRP、WIF-1、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2.50%,42.50%,60.00%,72.50%,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00%,70.00%,37.50%,47.50%。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s FRP、WIF-1基因则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 FRP、WIF-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CD44、CD13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s FRP、WIF-1基因低表达及CD44、CD133基因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SFRP WIF-1 CD133 CD44
下载PDF
应用《食管瓣成形—食管胃套接》法手术治疗食管癌与贲门癌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宁 赵西茹 王彦彬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自1988年至1993年我科对60例食管与贲门癌病人,采用食管瓣成形—食管胃套接法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后行颈部吻合9例;弓上吻合23例,弓下吻合28例。术后无吻合口瘘,随访中无吻合口狭窄病例。并就此术式对防止吻... 自1988年至1993年我科对60例食管与贲门癌病人,采用食管瓣成形—食管胃套接法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后行颈部吻合9例;弓上吻合23例,弓下吻合28例。术后无吻合口瘘,随访中无吻合口狭窄病例。并就此术式对防止吻合口瘘、狭窄及术后胃内容物返流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迪 时强 +7 位作者 徐美东 钟芸诗 蔡世伦 齐志鹏 李冰 陈涛 姚礼庆 周平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6-810,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01至2016-12-3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25例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01至2016-12-3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25例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灶大小、病理学检查结果、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22例病人同期切除多个病灶,3例病人分次切除病灶,其中1例病人6个月内分次切除4个病灶,每次2个。共切除54个病灶,切除标本49块,其中5块标本上有2个病灶。整块切除率100%,治愈性切除率为87%(47/54)。术后1例病人食管穿孔,2例食管狭窄,无其他并发症。2例病人接受术后放疗,2例病人同时接受术后放疗和化疗,1例病人追加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4(8.6~43.8)个月,1例病人局部复发,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ESD用于同时性多原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安全有效。对于早期食管癌病人行胃镜检查时,应格外警惕食管多原发病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同时性多原发癌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