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氏疟原虫卵囊与唾液腺子孢子不同时相点的CSP与MAEBL基因表达研究
1
作者 陈继德 张锡林 +1 位作者 段建华 宋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为研究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过程中,卵囊子孢子与唾液腺子孢子不同时相点的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protein,CSP)与红细胞结合蛋白(erythrocytebindingprotein,MAEBL)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 目的为研究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过程中,卵囊子孢子与唾液腺子孢子不同时相点的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protein,CSP)与红细胞结合蛋白(erythrocytebindingprotein,MAEBL)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后5、7、10d取蚊腹部、12、15、18d取蚊头胸部分离疟原虫总RNA,以rRNA28S为对照,通过RTPCR法半定量分析CSP与MAEBLmRNA表达量。结果蚊期疟原虫子孢子CSP与MAEBL转录显著上调(P<0.01),在侵入唾液腺后达到峰值。结论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CSP和MAEBLmRNA高水平表达,提示CSP和MAEBL可能与侵入脊椎动物宿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MAEBL 约氏疟原虫 斯氏按蚊
下载PDF
血型糖蛋白C是恶性疟原虫配体PfEBP-2(baebl)的红细胞膜受体
2
作者 卢义钦 刘俊凡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5-909,共5页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红细胞结合蛋白-2(Pf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2,PfEBP-2)是Duffy结合样红细胞结合蛋白(Duffy-binding-like erythrocyte-binding protein,DBL-EBP)家族的一个成员,长期以来Pf入侵人红细胞时...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红细胞结合蛋白-2(Pf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2,PfEBP-2)是Duffy结合样红细胞结合蛋白(Duffy-binding-like erythrocyte-binding protein,DBL-EBP)家族的一个成员,长期以来Pf入侵人红细胞时该配体所需的受体迄未被确认。2003年Lobo等采用酶处理的红细胞与缺失不同膜表面蛋白的罕见变种红细胞,显示PfEBP-2不与缺失血型糖蛋白C(GPC)的红细胞结合,并且它与缺失外显子2或外显子3的GPC变种进行的结合亦互有差异,因此证明GPC是PfEBP-2(或称baebl,EBA-140)的红细胞膜受体。他们进一步检出GPC分子上的结合域局限在其外显子2的第14 ̄22位氨基酸残基范围。PfEBP-2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需要唾液酸,而不涉及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或血型糖蛋白B(GPB),它代表了Pf入侵红细胞的一条新途径。Mayer等继续探索了BAEBL(VSTK)变种与GPC结合的特异性,揭示在该Pf配体变种的第II区,围绕Thr-121的两个Arg残基对保证BAEBL(VSTK)同唾液酸结合的特异反应十分关键。并认为,BAEBL的单个点突变将有助Pf识别各种红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分子上的寡糖,从而显著拓宽了其入侵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血型糖蛋白C 红细胞结合蛋白(EBP) 配体 受体
原文传递
新型间日疟原虫红细胞结合蛋白在中国中部及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张杨明慧 张学星 +5 位作者 赵艳 魏海潮 胡钰冰 庞维 王庆辉 曹雅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199-204,共6页
为分析新型间日疟原虫红细胞结合蛋白(PvEBP)在中国中部地区(安徽)及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缅甸和越南)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布特征,提取31例中国(安徽)和22例缅甸(Laiza镇)间日疟原虫患者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并测序,同时从GenBank中分别获... 为分析新型间日疟原虫红细胞结合蛋白(PvEBP)在中国中部地区(安徽)及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缅甸和越南)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布特征,提取31例中国(安徽)和22例缅甸(Laiza镇)间日疟原虫患者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并测序,同时从GenBank中分别获取缅甸和越南地区相应基因序列共34例,进行PvEBP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PvEBP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在我国中部地区安徽较低(π=0.00051,Hd=0.634),在缅甸和越南地区相对较高;三个流行区分离株中PvEBP-RII受到正向选择压力的影响(dN/dS>1),突变集中在PvEBP-RII;不同群体间PvEBP基因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三个群体共享单倍体型较少,仅单倍型Hap_4同时出现在三个不同流行区。结果表明,中国(安徽)和周边国家(缅甸和越南)分离株PvEBP的基因多态性及分化程度因地理隔离差异较大,PvEBP-RII可作为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候选疫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红细胞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中国 缅甸 越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