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乔木刺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冬蕾 杨学东 +2 位作者 郭剑 徐丽珍 杨世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对乔木刺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高山金链花素 (Ⅰ ) ,4′,5 ,7 三羟基 6 (γ ,γ 二甲基烯丙基 ) 异黄... 目的 :对乔木刺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高山金链花素 (Ⅰ ) ,4′,5 ,7 三羟基 6 (γ ,γ 二甲基烯丙基 ) 异黄酮 (Ⅱ ) ,大豆素 (Ⅲ ) ,染料木素 (Ⅳ ) ,维太菊苷 (Ⅴ )和豆甾醇 (Ⅵ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Ⅴ和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刺桐 异黄酮 维太菊苷 豆甾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Erythrinarbine,a Novel nor-A ring Erythrina Alkaloid from Erythrina arborescens
2
作者 Dong Lei YU Jian GUO +1 位作者 Li Zhen XU Shi Lin YANG(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94)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Erythrinarbine 2, a novel alkaloid was isolated from the stem of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Its structure and stereochemistry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tral analysis (C-13 - H-1 COSY, H-1-H-1 COSY, NOES... Erythrinarbine 2, a novel alkaloid was isolated from the stem of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Its structure and stereochemistry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tral analysis (C-13 - H-1 COSY, H-1-H-1 COSY, NOESY and HM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ina arborescens erythrinarbine nor-A ring erythrina alkaloid
下载PDF
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维管分生组织原形成层的发育 被引量:2
3
作者 兰利琼 逯多 +1 位作者 傅华龙 包少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9,共5页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 ,在距顶端约 180 μm处 ,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 ;在距顶端约2 40 μm处 ,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 .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 .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 ...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 ,在距顶端约 180 μm处 ,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 ;在距顶端约2 40 μm处 ,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 .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 .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 ,产生长、短两类细胞 ,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 ,含有淀粉粒 .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分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原形成层 发育 豆科 维管 分生组织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海桐皮及其混伪品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田荣 吴云 +4 位作者 谷巍 单鸣秋 谷宇琛 马丽杰 裴凌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1-218,共8页
目的应用ITS2条形码技术,对海桐皮ErythrinaeCortex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提取31份海桐皮药材基原植物刺桐E.variegata、乔木刺桐E.arborescens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同时从GenBank下载混伪品序列15种38... 目的应用ITS2条形码技术,对海桐皮ErythrinaeCortex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提取31份海桐皮药材基原植物刺桐E.variegata、乔木刺桐E.arborescens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同时从GenBank下载混伪品序列15种38条,运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进行种间序列差异分析比较,并构建Neighbor-jioning(NJ)系统进化树,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在海桐皮2种基原中,刺桐的ITS2序列长度为232bp,乔木刺桐的ITS2序列长度为230bp,均为单倍型,可以明显区分;同时与其他刺桐属及易混品之间遗传距离较远。NJ树结果显示刺桐、乔木刺桐及其他易混品均单独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依据ITS2二级结构,刺桐、乔木刺桐及其混伪品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可以直观地将刺桐与乔木刺桐,以及其与易混品进行区分。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海桐皮药材,为保障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皮 刺桐 乔木刺桐 易混品 ITS2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兰利琼 包少康 +2 位作者 李平 卿人韦 傅华龙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8-533,共6页
作者对刺桐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表明 ,刺桐的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形成层 ,由分散的、排列成环的原形成层束转化而来 ,其转化过程是渐进的 .在初生生长的很早阶段就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 ,即原初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原初的射线原... 作者对刺桐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表明 ,刺桐的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形成层 ,由分散的、排列成环的原形成层束转化而来 ,其转化过程是渐进的 .在初生生长的很早阶段就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 ,即原初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原初的射线原始细胞 .它们分别发育转化为维管形成层中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 .在转化过程中 ,长细胞的端壁由平截转变为尖削 ,短细胞则由短的长方形转变成近等径的多边形 .原初的射线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皆含有淀粉粒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叠生状态直到次生生长出现以后才由于连续的径向垂周分裂而获得 .在 1~ 4年生枝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射线高度减小 ,宽度增加 .射线原始细胞可以伸长而转变成纺锤状原始细胞 ,从而将轴向的高射线隔分成矮射线 ,纺锤状原始细胞也可以由于横分裂而产生新的射线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长度一般为 170~ 2 90 μm ;射线原始细胞的长度一般为 2 8~ 5 3μ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原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转化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