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维明 《中原文物》 2002年第1期33-42,共10页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并可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段和划分类型。新砦期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新紫型。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早期遗存。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遗存 夏文化 来源 区分
原文传递
王湾三期文化的南渐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0
2
作者 靳松安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8,共8页
王湾三期文化早期主要分布于豫中和豫西东部地区,晚期分布地域明显向南扩张,可分为王湾、煤山、杨庄二期和乱石滩四个地方类型,后两个类型系王湾三期文化取代分布于豫南、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后形成的,是"禹征三苗"... 王湾三期文化早期主要分布于豫中和豫西东部地区,晚期分布地域明显向南扩张,可分为王湾、煤山、杨庄二期和乱石滩四个地方类型,后两个类型系王湾三期文化取代分布于豫南、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后形成的,是"禹征三苗"的考古学反映。二里头文化一期集中分布于嵩山周围一带,二期始进抵驻马店-南阳一线。所谓"新砦期"早段实属王湾三期文化最晚阶段的遗存,晚段应属二里头文化一期偏早阶段的遗存,二里头文化一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湾三期文化 “禹征三苗” 二里头文化 “新砦期”遗存 早期夏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济源新峡遗址二里头与二里岗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5
3
作者 楚小龙 +2 位作者 史炎炎 聂凡 许召东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9,共35页
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对济源市枳城镇新峡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和少量的二里岗文化遗存。新峡遗址毗邻软关降古道,分布地理位置、总体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构成为研究掾北夏商时... 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对济源市枳城镇新峡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和少量的二里岗文化遗存。新峡遗址毗邻软关降古道,分布地理位置、总体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构成为研究掾北夏商时期诸考古遗存的性质、中原与晋南地区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源 新峡遗址 二里头文化 二里岗文化
原文传递
晋南地区龙山至西周区域聚落形态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伟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3,共9页
龙山时代,晋南地区聚落数量多、内涵丰富,整体发展高度超过同时期中原其他区域,颇具天下之中的气派。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晋南地区聚落数量锐减,已不见Ⅰ、Ⅱ类聚落,多个Ⅲ类聚落均是在河洛地区统治者的意愿下设置的中心聚落。商前期的聚... 龙山时代,晋南地区聚落数量多、内涵丰富,整体发展高度超过同时期中原其他区域,颇具天下之中的气派。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晋南地区聚落数量锐减,已不见Ⅰ、Ⅱ类聚落,多个Ⅲ类聚落均是在河洛地区统治者的意愿下设置的中心聚落。商前期的聚落布局与二里头文化时期相近,但也有所区别,具体表现为对资源的掌控力度空前增强。这一时期的Ⅲ类聚落大部分靠近资源产地,且分工十分明确,是王朝行政力量的产物。商代后期,王朝在晋南的势力衰落,退缩至晋南盆地东部边缘地带,依托地势,与西部诸势力形成对峙。上述聚落布局的明显变化,说明中央王朝可以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调整区域聚落布局形态。这种统治方式更加接近后世的国家。周克商后,在较短时间内保持着与商晚期接近的聚落形态。周公东征后,改变统治策略。周系势力向晋南核心地带开疆拓土,区域聚落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诸侯国及其附庸势力的聚落出现在晋南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地区 龙山时代 二里头 商代 西周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天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可能由于本区域先前已经历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涤荡,因而没有遇到本地土著文化的有力反抗,从而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处于这两大强势文化影响构成的旋涡之中。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也对该地区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并没有消亡,而是保留和生长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淮分水岭 考古学文化 结构
下载PDF
“早期夏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4
6
作者 方燕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8,共6页
2008年7月18~20日,由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早期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回顾了学术界几十年来探索早期夏文化的历程,总结了早期夏文化研究... 2008年7月18~20日,由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早期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回顾了学术界几十年来探索早期夏文化的历程,总结了早期夏文化研究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讨论了学术界目前关心的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指明了早期夏文化研究的方向。这次会议在夏文化研究历史中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夏文化 会议纪要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新砦期
原文传递
新砦聚落考古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新砦遗址发掘30周年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春青 张松林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5,共6页
经过30年来的发掘和研究,新砦遗址在文化谱系研究、聚落形态研究、多学科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不会是夏文化的上限,新砦期也不会是最早的夏文化。如果要追寻早期夏文化就必须到比新砦二期文化更早的龙山时代... 经过30年来的发掘和研究,新砦遗址在文化谱系研究、聚落形态研究、多学科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不会是夏文化的上限,新砦期也不会是最早的夏文化。如果要追寻早期夏文化就必须到比新砦二期文化更早的龙山时代遗存中去寻找。在新砦遗址找到了城墙、护城河、内壕、外壕以及大型建筑。新砦遗址所在的溱洧流域自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裴李岗文化时期已经出现较发达的农业,仰韶文化前期,聚落得到较快的发展,仰韶文化后期,聚落分化明显加剧,到了龙山时代开始出现城址,至新砦二期终于出现了都邑性质的原始城堡,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心聚落似乎迁往它处,至东周时期再度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砦 聚落形态 二里头文化 新砦期 夏文化
原文传递
中原地区出土史前平口袋足陶鬶研究
8
作者 李金斗 《考古学集刊》 2022年第1期66-82,I0029,共18页
通过搜集整理中原地区目前发现的平口袋足嘴,并对其进行型式划分及年代梳理,认为此类器物应是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由海岱地区经皖北传播至中原地区的,随后龙山文化时期在中原地区发展演变出独具特色的平口袋足斋,二里头文化时期再次受到了... 通过搜集整理中原地区目前发现的平口袋足嘴,并对其进行型式划分及年代梳理,认为此类器物应是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由海岱地区经皖北传播至中原地区的,随后龙山文化时期在中原地区发展演变出独具特色的平口袋足斋,二里头文化时期再次受到了来自海岱地区的影响。通过对其陶质、陶色及出土背景的分析,认为酱的社会属性在龙山到二里头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去世俗化”,演变成早期礼器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陶鬶 龙山文化时期 二里头文化时期
原文传递
河南正阳铁佛寺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虎 周润山 +1 位作者 齐雪义 孙贺(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0,共11页
2017年,为配合息邢高速的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正阳铁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4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64座、灰沟8条、水井4眼、陶窑1座,出土有陶器、瓷器、石器、铁器等,其中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次考古发... 2017年,为配合息邢高速的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正阳铁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4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64座、灰沟8条、水井4眼、陶窑1座,出土有陶器、瓷器、石器、铁器等,其中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为二里头文化杨庄类型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以及二里头文化的南进路线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阳县 铁佛寺遗址 二里头文化
原文传递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晚段遗存反思
10
作者 井中伟 张振腾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现有的层位关系不足以将二里头1号、2号基址在第四期晚段的使用期遗存与废弃期遗存截然分开,也不足以卡定下七垣文化与岳石文化因素出现在宫殿区的具体时间节点。二里头遗址所见的下七垣文化与岳石文化因素,一向被视为商夷联盟西进占领... 现有的层位关系不足以将二里头1号、2号基址在第四期晚段的使用期遗存与废弃期遗存截然分开,也不足以卡定下七垣文化与岳石文化因素出现在宫殿区的具体时间节点。二里头遗址所见的下七垣文化与岳石文化因素,一向被视为商夷联盟西进占领二里头都邑的物质表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因素出现较早。只有下七垣文化(尤其是漳河型)与岳石文化风格的器物在二里头遗址中成组合地大量出现才意味着二里头都邑业已沦陷。从二里头都邑的主体要素、布局框架在第四期晚段的存废状况来看,二里头宫城东部持续兴建,西部渐趋衰落。6号、10号、11号基址及东1城门的始建年代或可视为二里头遗址中的夏商文化分界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第四期晚段 考古学局限性
原文传递
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的相关问题试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燕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8,92,共10页
相对于河南西北部,豫南地区的二里头时期遗存发现较少,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豫南地区已发掘的八处二里头时期遗存为研究对象,在与周邻地区同时期遗存作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的分期、分区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
关键词 豫南 二里头时期遗存 分区 传播路线
原文传递
河南南阳市王营二里头文化水井发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长周 +1 位作者 潘洁 潘泳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7,共4页
1999年,河南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王营村村民在修建鱼塘时,发现几个口部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遗迹,其中一个遗迹已被破坏,出土的陶器由南阳市博物馆收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南阳市文物局指派对王营村遗迹进行调查,认定该遗迹为二里头文... 1999年,河南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王营村村民在修建鱼塘时,发现几个口部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遗迹,其中一个遗迹已被破坏,出土的陶器由南阳市博物馆收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南阳市文物局指派对王营村遗迹进行调查,认定该遗迹为二里头文化水井,并对剩余的水井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南阳 王营遗址 二里头文化水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