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强和光质对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苏文华 张光飞 +2 位作者 李秀华 顾发祥 石秉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光强和光质对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的影响。方法用遮阳网形成的不同光强以及不同颜色塑料膜下形成的不同光质的光照条件生境下,种植灯盏花试管苗至开花,取样测定生物量和黄酮的量。结果全光照和遮光20%生境中的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的... 目的光强和光质对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的影响。方法用遮阳网形成的不同光强以及不同颜色塑料膜下形成的不同光质的光照条件生境下,种植灯盏花试管苗至开花,取样测定生物量和黄酮的量。结果全光照和遮光20%生境中的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的量明显高于遮光50%生境的植株;与无色塑料膜相比,黄、红、紫和蓝色塑料膜下平均植株的生物量均下降;无色和有色塑料膜下,蓝色膜下植株的黄酮量最高,而无色塑料膜下植株的黄酮产量最高。结论光强和光质影响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灯盏花在全阳光照射下植株有最高的生物量积累和黄酮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总黄酮含量 光强 光质
下载PDF
灯盏花种植技术初探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生超 杨忠孝 +1 位作者 张乔芹 王平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 筛选灯盏花优质种源 ,研究其种植技术及栽培习性。方法 观测了 6份灯盏花种源的主要经济性状 ,种子发芽、出苗与大田生育进程及其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结果 种源 QS- 3,QS- 6和 QS- 1在产量和含量方面表现较好 ,其大棚... 目的 筛选灯盏花优质种源 ,研究其种植技术及栽培习性。方法 观测了 6份灯盏花种源的主要经济性状 ,种子发芽、出苗与大田生育进程及其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结果 种源 QS- 3,QS- 6和 QS- 1在产量和含量方面表现较好 ,其大棚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均高于露地 ;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低 ,出苗时间较长 ;引种栽培后的灯盏花个体较野生条件下大 ;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不同 ,其中初花期含量最高。并针对上述特征 ,提出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论 通过人工种植灯盏花前景是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种源 繁殖 栽培
下载PDF
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生超 文国松 +4 位作者 刘雪玲 杨永建 李元 孟珍贵 杨建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对采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36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和NTSYS2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3个引物在36份种质资源中共产生125条DNA片段,其中103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82.40... 目的研究灯盏花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对采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36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和NTSYS2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3个引物在36份种质资源中共产生125条DNA片段,其中103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82.40%。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4时,可以把灯盏花分为5大类,第Ⅰ大类包括采自楚雄、昭通、迪庆等地的7份种质资源;第Ⅱ大类可分为2个亚类,ⅡA包括采自滇中及滇西北的5份种质资源,ⅡB包括采自滇东北、贵州、四川的20份种质资源;第Ⅲ大类包括采自文山的1份种质资源;第Ⅳ大类包括采自曲靖的1份种质资源;第Ⅴ大类包括采自迪庆的2份种质资源。结论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关系与其采集地的地理分布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严格按地理界线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种质资源 遗传关系 ISSR
原文传递
灯盏细辛中咖啡酰奎宁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柯细彤 章瑜芳 +1 位作者 朱兆云 向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9-615,共7页
灯盏花制剂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以灯盏细辛提取物制备的药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数目、量都不容忽视。因此,对灯盏细辛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结构、含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报道以及对相关靶点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 灯盏花制剂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以灯盏细辛提取物制备的药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数目、量都不容忽视。因此,对灯盏细辛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结构、含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报道以及对相关靶点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灯盏细辛中已发现22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占所有报道的灯盏细辛中化合物的29%;总多酚平均量为36.93%,灯盏细辛注射液中该类成分约占95%以上,高于灯盏乙素;临床研究证实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好;药理研究显示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凝血、抗炎和抗纤维化等作用,可以保护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等,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可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治疗阶段发挥作用,是灯盏细辛中一类值得重视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缺血性脑卒中 咖啡酰奎宁酸 神经功能缺损 抗氧化 抗凝血 抗炎 抗纤维化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关系的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伍珊娜 刘振杰 +5 位作者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179-5185,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化学指纹图谱 抗血小板聚集 生物效价 谱效相关 绿原酸 咖啡酸 野黄芩苷 异绿原酸A 异绿原酸C
原文传递
RP-HPLC测定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燕芝 陈晓辉 +2 位作者 唐星 张婷婷 毕开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测定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 RP-HPLC 法定量,Hypersil ODS 2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磷酸(15∶85∶1.5∶0.1),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335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 目的:测定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 RP-HPLC 法定量,Hypersil ODS 2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磷酸(15∶85∶1.5∶0.1),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335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野黄芩苷在2.16-34.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回收率为96.9%-97.5%,RSD 为1.5%-2.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灯盏细辛药材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测定 野黄芩苷 灯盏细辛 RP-HPLC法 四氢呋喃 检测波长 线性关系 含量测定 ODS 色谱柱 流动相 5μg 回收率 RSD 重复性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灯盏花及提取物中灯盏花乙素含量 被引量:11
7
作者 饶毅 魏惠珍 +1 位作者 王义明 罗国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6-798,共3页
目的 建立灯盏花药材和灯盏花提取物 (灯盏花素 )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缓冲液为 40 mmol/L 硼砂 (p H8.5 0 ,磷酸调节 ) ,未涂层石英毛细管 (5 7cm× 5 0 μm) ,分离电压 2 0 k V,检测波长 2 ... 目的 建立灯盏花药材和灯盏花提取物 (灯盏花素 )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缓冲液为 40 mmol/L 硼砂 (p H8.5 0 ,磷酸调节 ) ,未涂层石英毛细管 (5 7cm× 5 0 μm) ,分离电压 2 0 k V,检测波长 2 80 nm。结果 灯盏花乙素线性范围 0 .1~ 4.0 mg/m L (r=0 .9985 ) ,回收率大于 98.0 %。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 ,准确 ,可用于灯盏花药材和灯盏花素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灯盏花 灯盏花素 灯盏花乙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定霞 陈勃 +2 位作者 党承林 苏文华 王崇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 研究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与生长发育和月份变化的关系 ,环境与遗传因素对总黄酮含量的决定作用。方法 测定同一月份不同生长发育期、同一生长发育期不同月份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的器官分布 ,阳生和阴生生境下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 目的 研究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与生长发育和月份变化的关系 ,环境与遗传因素对总黄酮含量的决定作用。方法 测定同一月份不同生长发育期、同一生长发育期不同月份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的器官分布 ,阳生和阴生生境下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 ,不同花色短葶飞蓬的总黄酮含量。结果 短葶飞蓬的总黄酮主要分布于地上部分 ,而地上部分的总黄酮含量以盛花期最高 ,谢花期最低。4~ 6月盛花期短葶飞蓬各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月份变化不显著。光照强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短葶飞蓬的花色不能作为总黄酮含量的选择标记 ,遗传因素对个体间总黄酮含量差异起重要作用。结论 通过遗传育种提高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的前景是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飞蓬 总黄酮 含量变化 研究 生长发育 月份 光照 花色
下载PDF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不同产地灯盏花药材和近缘种样品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肖琳婧 刘莹莹 +2 位作者 赵禹 李国栋 钱子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438-3443,共6页
目的建立灯盏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30℃,对19批灯盏... 目的建立灯盏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30℃,对19批灯盏花药材和3批近缘种进行检测。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产地的灯盏花药材及近缘种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建立灯盏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11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指认了5个共有峰,19批灯盏花药材的相似度为0.873~0.978,3批近缘种中一年蓬和多舌飞蓬的相似度较高;HCA和PCA均可将19批灯盏花药材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PCA将19批灯盏花药材和近缘种中相似度结果较高的一年蓬和多舌飞蓬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其中澄江梁王山野生的灯盏花药材质量最优,多舌飞蓬质量尚可,多舌飞蓬有代替灯盏花药材的可能性。结论灯盏花的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识别可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近缘种 HPLC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化学计量学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氮、磷和钾肥对灯盏花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文华 张光飞 +1 位作者 王泽明 周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N、P和K肥在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的影响作用,揭示药用植物生物量积累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为建立合理的施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尿素、磷酸和氯化钾3种N、P和K肥按正交设计组成3因素3水平的9个... 目的探讨N、P和K肥在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的影响作用,揭示药用植物生物量积累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为建立合理的施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尿素、磷酸和氯化钾3种N、P和K肥按正交设计组成3因素3水平的9个处理组合。用盆栽法比较灯盏花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量。结果生物量适宜高N、P和K施肥量组合,有效成分量则偏向低施肥量组合。3肥素中,N作用最强,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有效成分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不显著。P对有效成分量的作用高于K,但对生物量的影响低于K。K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最大。结论N、P和K施肥提高灯盏花药材生物产量时将会导致黄酮等次生代谢有效成分量下降,但可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飞蓬 施肥 生物量 黄酮
原文传递
灯盏花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成洪 张孟魁 +3 位作者 邓华 张磊 王凯 张汉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599,共3页
目的为加速灯盏花的人工种植与品种改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灯盏花快速繁殖体系。方法利用种子直接萌发的无菌苗在培养基培养加速种苗繁殖,通过在消毒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采用合适时间消毒种子来减少消毒剂对种子伤害从而提高发芽率;... 目的为加速灯盏花的人工种植与品种改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灯盏花快速繁殖体系。方法利用种子直接萌发的无菌苗在培养基培养加速种苗繁殖,通过在消毒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采用合适时间消毒种子来减少消毒剂对种子伤害从而提高发芽率;采用不同激素配比从叶片与叶柄诱导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获得再生植株。结果种子去除冠毛后0.1%HgCl2消毒6min可获得最佳发芽率,MS0上培养一个月后即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幼苗用于移栽;利用无菌苗的叶柄在MS+6-BA2.0mg/L+NAA1.0mg/L培养基上获得了大量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愈伤分割后在该培养基上可继续分化出苗,分化苗转接到MS0上可形成正常植株。结论利用种子灭菌处理获得无菌苗用于组织培养可实现灯盏花快速繁殖和缩短人工育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种子消毒 快速繁殖
下载PDF
灯盏花三倍体培育及生物性状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红芝 梅琳 +2 位作者 郑思乡 杨生超 李晓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995,共5页
目的培育三倍体灯盏花,并对其重要经济性状进行评估。方法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灯盏花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栽培种杂交获得三倍体灯盏花。用染色体法鉴定灯盏花倍性,大田观察评估三倍体灯盏花形态学特征,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量。结果四... 目的培育三倍体灯盏花,并对其重要经济性状进行评估。方法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灯盏花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栽培种杂交获得三倍体灯盏花。用染色体法鉴定灯盏花倍性,大田观察评估三倍体灯盏花形态学特征,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量。结果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成功获得三倍体灯盏花(2n=3x=27);与双亲相比,三倍体灯盏花植株在株高、叶片长、叶片宽、花瓣数、气孔大小上大于二倍体,低于四倍体,但其叶片数和花朵直径均大于双亲;三倍体植株生长旺盛,灯盏乙素质量分数1.38%,介于四倍体(1.51%)和二倍体(1.22%)之间,但其产量显著高出四倍体,为二倍体的2.14倍和四倍体的1.84倍。结论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培育的三倍体灯盏花,灯盏乙素量虽然低于四倍体,但显著高于二倍体,综合其产量远远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特征,三倍体灯盏花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三倍体 杂交育种 灯盏乙素 生物性状
原文传递
灯盏花最细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熊卫标 伍兰萼 郭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726-4730,共5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最细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对照组常规喂养,其余3组ig腺嘌呤(250 mg/kg)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持续喂养21 d。造模成功后,对... 目的研究灯盏花最细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对照组常规喂养,其余3组ig腺嘌呤(250 mg/kg)制备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持续喂养21 d。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按照3 g/kg的剂量每天ig给予相应的灯盏花粉1次,持续治疗42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m 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光镜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最细粉组和普通粉组大鼠的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TGF-β1、PAI-1 m RNA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TNF-α和IL-1β量降低(P<0.05),病理改变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灯盏花最细粉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粉组。结论灯盏花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最细粉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最细粉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保护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灯盏花不同部位水浸提液自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田涛 李金花 +4 位作者 杨梅 施娴 张薇 关德军 朱金亮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47-2751,共5页
目的:探究灯盏花是否存在自毒作用及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为缓解灯盏花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生测法,设置灯盏花根、茎和叶水浸提液各0、0.05、0.10、0.15 g/mL浓度,研究其对灯盏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 目的:探究灯盏花是否存在自毒作用及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为缓解灯盏花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生测法,设置灯盏花根、茎和叶水浸提液各0、0.05、0.10、0.15 g/mL浓度,研究其对灯盏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灯盏花根、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灯盏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灯盏花各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为:叶>根>茎。幼苗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对水浸提液比其他指标更为敏感。结论:灯盏花均有较强的自毒作用,且自毒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灯盏花自毒作用是造成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水浸提液 自毒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含灯盏花中成药DNA提取及其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高倩 王丽 +1 位作者 殷子喻 符德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1878-1886,共9页
目的:优选适用于含灯盏花中成药的DNA提取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引物,并通过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实现对其原料灯盏花的分子鉴定。方法:采用4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良方法对3种含灯盏花的中成药进行DNA提取,测定DNA的纯... 目的:优选适用于含灯盏花中成药的DNA提取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引物,并通过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实现对其原料灯盏花的分子鉴定。方法:采用4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良方法对3种含灯盏花的中成药进行DNA提取,测定DNA的纯度和浓度。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matK、psbA-trnH、rbcL位点通用引物对提取的中成药DNA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最佳位点进行测序,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鉴定。结果:4种CTAB改良方法均能获得含灯盏花中成药DNA,其中CTAB改良方法一提取的DN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改良方法;PCR扩增中以matK位点2对引物(matKXF/matK5R或matK3F/matK1R)最佳,可通过1次PCR成功获得具有单一条带且浓度较高的PCR产物,序列与灯盏花对照药材同源性为100%,系统发育树显示可与同属其他植物区分。结论:通过CTAB改良方法一可以有效提取含灯盏花中成药样品的DNA,采用matK位点引物matKXF/matK5R或matK3F/matK1R进行1次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可完成其原料灯盏花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中成药 DNA提取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 分子鉴定
下载PDF
He-Ne和CO_2激光对灯盏花种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举成 张黎黎 +5 位作者 李河 刘婉秋 高波 张灿邦 刘卫 田家金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1015,共5页
研究了He-Ne和CO2激光对灯盏花种子的影响。采用激光照射灯盏花种子,然后用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种子的提取物。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影响灯盏花种子中的化学成份,且短时间的照射比长时间照射要显著,CO2激光比He-Ne激光显著... 研究了He-Ne和CO2激光对灯盏花种子的影响。采用激光照射灯盏花种子,然后用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种子的提取物。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影响灯盏花种子中的化学成份,且短时间的照射比长时间照射要显著,CO2激光比He-Ne激光显著。种子中的灯盏乙素在用CO2激光照射0.5min的种子中含量高于其他条件。激光能影响灯盏花种子中的化学成份,因此对灯盏花的繁育生长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CO2激光 灯盏花 光子
原文传递
灯盏乙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佳恩 殷子喻 +2 位作者 马莉 李双良 符德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608-4621,共14页
灯盏乙素是从菊科植物短莛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灯盏花)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其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胆固醇血症、抗心肌梗死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被逐渐发现并受到广泛... 灯盏乙素是从菊科植物短莛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灯盏花)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其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灯盏乙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胆固醇血症、抗心肌梗死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被逐渐发现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灯盏乙素能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黑色素瘤、骨髓瘤、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生发展。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碍肿瘤侵袭和迁移、减轻肿瘤炎症反应、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等多个方面,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结合文献,针对灯盏乙素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莛飞蓬 灯盏乙素 抗肿瘤活性 作用机制 黄酮类
原文传递
灯盏细辛中1个新咖啡酰酯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8
作者 陈恒 王春国 +6 位作者 饶沁玲 黄智兴 王钰淼 公佳玉 李沐轩 刘永刚 邓欣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650-4655,共6页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胶质母细胞瘤和结肠癌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1D-NMR、2D-NMR、HR-ESI-MS、UV、I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胶质母细胞瘤和结肠癌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1D-NMR、2D-NMR、HR-ESI-MS、UV、I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对新化合物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从灯盏细辛8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4-咖啡酰氧基-3-羟基-6-咖啡酰氧甲基-7,8-二氧杂环[3.2.1]辛烷-1-羧酸(1)、异绿原酸A(2)、绿原酸(3)和新绿原酸(4);其中化合物1对人胶质瘤U87细胞和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13.31±0.77)、(14.83±0.92)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飞蓬酯乙;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菊科 抗肿瘤活性 新飞蓬酯乙 绿原酸
原文传递
灯盏花MYB基因克隆及其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应宇翔 何凤明 +2 位作者 张云峰 张培书 严胜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306-4315,共10页
目的克隆灯盏花MYB基因的全长序列,为解析灯盏花MYB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灯盏花转录组的相关信息,利用RACE方法从灯盏花中克隆到一个可能参与灯盏花乙素合成的MYB基因,在对其cDNA序列、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理化性质、疏水性、... 目的克隆灯盏花MYB基因的全长序列,为解析灯盏花MYB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灯盏花转录组的相关信息,利用RACE方法从灯盏花中克隆到一个可能参与灯盏花乙素合成的MYB基因,在对其cDNA序列、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结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树。同时,还构建了该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进行了初步转化研究。结果克隆获得灯盏花MYB基因,命名为ebMYB06,其开放阅读框为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3 800,理论等电点(p I)为5.18,属稳定蛋白。其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根据灯盏花MYB与拟南芥MYB(AtMYB)的系统树比对分析结果,发现ebMYB基因与拟南芥中的AtMYB4、7、32、6、8和AtMYB11、12、111 2亚群的基因聚类,推测所克隆基因在结构或功能上,可能与这两组具有共同性。实验还表明所构建的表达可用于灯盏花的高效转化。结论首次从灯盏花中克隆到可能参与其苯丙烷代谢或环境响应调控的MYB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MYB 克隆 苯丙烷代谢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灯盏花指纹图谱研究及一测多评法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艳荣 姚建伶 潘海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建立灯盏花样品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一测多评法(QAMS)对其中绿原酸、咖啡酸、洋荆素、灯盏花乙素、异绿原酸B、灯盏花甲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8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 目的:建立灯盏花样品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一测多评法(QAMS)对其中绿原酸、咖啡酸、洋荆素、灯盏花乙素、异绿原酸B、灯盏花甲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8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乙腈(B)-四氢呋喃(C),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0 nm。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用外标法和QAMS计算含量。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灯盏花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2个共有峰,指认出8个成分。QAMS法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灯盏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指纹图谱 一测多评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