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直径骺板贯穿伤对骺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石峰 陈秋 +4 位作者 刘卫东 赵群 吉士俊 马瑞雪 张立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克氏针造成骺板贯穿伤对骺板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用封闭群系日本大耳兔 4 8只 ,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 ,每组 2 4只 ,采用直径分别为 1.5mm和 3 .5mm的克氏针纵形贯穿兔股骨远端骺板中心 ,于术后 1、3、6及 12周处死实...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克氏针造成骺板贯穿伤对骺板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用封闭群系日本大耳兔 4 8只 ,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 ,每组 2 4只 ,采用直径分别为 1.5mm和 3 .5mm的克氏针纵形贯穿兔股骨远端骺板中心 ,于术后 1、3、6及 12周处死实验兔。测量骺板受损面积百分率 ,并从大体、组织学方面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  1.5mm和 3 .5mm组骺板损伤面积百分率分别为( 1.69± 0 .0 9) %和 ( 9.13± 0 .2 0 ) %。术后 12周 3 .5mm组实验侧股骨较对照侧短缩( 2 .0 8± 0 .4 6)mm(P <0 .0 1) ,而 1.5mm组未出现骨生长抑制。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 3周骨桥初步形成 ,术后 12周骨桥成熟 ,3 .5mm组骨桥周边区域骺板增殖细胞层明显变薄。 1.5mm组未发现骺板生长阻滞。结论 克氏针造成骺板贯穿伤与骺板受损面积有关 ,超过骺板表面积约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损伤 骺板发育 影响 实验研究 骺板贯穿伤
原文传递
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强 李起鸿 +1 位作者 戴刚 杨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 观察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的离心管内长期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 ,并对这一培养技术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幼兔骺板软骨细胞 ,以 90× 10 4 原代细胞经离心沉降于 15ml塑料离心管底聚集培养 ,行大... 目的 观察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的离心管内长期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 ,并对这一培养技术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幼兔骺板软骨细胞 ,以 90× 10 4 原代细胞经离心沉降于 15ml塑料离心管底聚集培养 ,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 培养生成的软骨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 ,4周时直径最大为 4 5mm ;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或软骨膜 ,由多层细胞构成 ,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中心部位为肥大的软骨细胞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2周后 ,甲苯胺蓝染色呈强的异染反应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呈强阳性 ;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着色明显减弱 ,主要位于外周。结论 离心管内工程化软骨构建技术所需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生成的工程化骺板软骨具有良好的软骨结构和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 ,增加细胞数量可使形成的软骨体积有所增大 ,但其大小和形状仍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组织工程 离心管培养 组织再生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不同部位贯穿伤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梓锋 陈爱民 侯春林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骺板不同部位损伤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组骺... 目的探讨骺板不同部位损伤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组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骺板中央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外侧边缘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骺板损伤区骨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骨桥包绕。结论骺板发育阻滞与损伤面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横向发育阻滞;骺板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的;骺板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骨骺 损伤 动物实验
下载PDF
3-D打印在青少年胫骨远端骨折累及骺板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景新 马雅昌 +1 位作者 韩栋 金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青少年胫骨远端骨折累及骺板损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的16例胫骨远端骨折累及骺板损伤患儿临床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9~14岁,平均12.8岁。致伤原因:...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青少年胫骨远端骨折累及骺板损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的16例胫骨远端骨折累及骺板损伤患儿临床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9~14岁,平均1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3例,运动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2 h,平均25.8 h。累及骺板的骨折按Salter-Harris进行分型:Ⅱ型11例、Ⅲ型4例、Ⅵ型1例。术前对患肢行薄层CT扫描,应用Mimics14.0医学软件进行设计,并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1∶1骨折模型;在骨折模型上模拟手术复位操作并选择合适大小的接骨板、克氏针、空心螺钉,设计完整的手术入路、手术方式、选择内固定物,根据术前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手术。结果手术时间40~68 min,平均59.1 min;术中出血量5~102 mL,平均35 mL;术中透视次数2~6次,平均2.8次。1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5例患儿骨折达解剖复位,1例骨折未解剖复位,断端移位<1 mm。术后患儿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6个月。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骺早闭、踝关节面倾斜或不平发生,未并发骨髓炎,无踝关节内外翻畸形、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行患肢踝关节功能Helfet评分,获优15例,良1例。患侧内外翻成角为(6.56±2.48)°,生长长度为(4.44±2.31)mm,与健侧[(6.50±1.51)°、(4.69±1.08)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6,P=0.932;t=0.392,P=0.697)。结论 3-D打印技术作为辅助技术,对改善胫骨远端骨折累及骺板损伤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胫骨骨折 骺板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儿童踝关节旋后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玉文 唐凯 +3 位作者 倪磊 郑朋飞 林刚 楼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踝关节旋后位骨折的损伤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因旋后位扭伤引起踝关节骨折的89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时病史、查体、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平扫加三维重建明确Lauge—H... 目的分析儿童踝关节旋后位骨折的损伤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因旋后位扭伤引起踝关节骨折的89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时病史、查体、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平扫加三维重建明确Lauge—Hansen分型,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89例患儿中旋后内收型52例(其中腓骨远端骺板未闭合的51例患儿的外踝骨折为OdgenVII型骨折),旋后外旋型35例(三平面骨折32例,Tillaux骨折3例),另2例损伤机制不属于Lauge—Hansen分型。其中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57例。结果所有患儿治疗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尚无骨不愈合、骨关节炎、骨折畸形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2分(88~100分)。结论对于骺板接近闭合的患儿旋后内收型损伤通常引起外踝Salter—harris I型或Ⅱ型骨折,对于骺板未闭合的患儿通常引起骨骺的OdgenVII型骨折,旋后外旋型扭伤通常引起下胫腓联合水平的三平面骨折或Tillaux骨折。对于累及骨骺和骺板的骨折,解剖复位妥善固定是踝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骺板 韧带
原文传递
慢性损伤对骨骺软骨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燕铁斌 徐斌铨 +1 位作者 赵翱 王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2-216,共5页
本文报道了慢性撞击幼兔前肢近端2~4周,桡骨远端骨骺软骨板软骨细胞形态即改变,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蜡肠样及球拍样肿胀;撞击6~8周,线粒体髓样变,核内异染色质边集;8~12周,细胞器减少,核变形,碎裂,核膜消失。本文从超微病理学证实... 本文报道了慢性撞击幼兔前肢近端2~4周,桡骨远端骨骺软骨板软骨细胞形态即改变,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蜡肠样及球拍样肿胀;撞击6~8周,线粒体髓样变,核内异染色质边集;8~12周,细胞器减少,核变形,碎裂,核膜消失。本文从超微病理学证实,慢性撞击不仅可以引起囊外压力性骨骺软骨板软骨细胞的变性,而且可以引起小灶性坏死,并认为这种坏死与长时间外力反复作用引起的局部缺血有着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损伤 骨骺软骨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MSCT对儿童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郭永飞 洪国斌 +1 位作者 余水全 李水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儿童肘关节骨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影像学证实的118例儿童急性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患儿先后行X线片和MSCT检查,分析影像学征象,采用χ2检验比较X线片和MSCT对儿童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的诊断准...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儿童肘关节骨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影像学证实的118例儿童急性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患儿先后行X线片和MSCT检查,分析影像学征象,采用χ2检验比较X线片和MSCT对儿童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18例儿童急性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按Salter-Harris法分型:Ⅰ型8例、Ⅱ型45例、Ⅳ型65例;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80.5%(95/118),MSCT诊断准确率为97.5%(11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X线阴性者MSCT有阳性发现。结论 MSCT较X线对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能提供更多信息,减少X线漏诊或误诊,并对肘关节隐匿性骨折及复杂性骨折进行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医生对肘关节骨骺及骺板损伤的术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骺 骺板 儿童 损伤 多排螺旋CT
原文传递
髓内棒固定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骺板骨桥发生的影响
8
作者 许思宇 梅海波 +7 位作者 朱光辉 刘昆 谭谦 严安 肖汉 仇君 简书浪 蔡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患儿通过髓内棒经骺板固定治疗后,胫骨远端骺板骨桥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的209例采用髓内棒固定治疗... 目的研究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患儿通过髓内棒经骺板固定治疗后,胫骨远端骺板骨桥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的209例采用髓内棒固定治疗的CPT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3例,女76例;手术时年龄为(3.8±2.6)岁,范围在1.0~14.7岁。术后随访(4.7±2.2)年,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患儿是否发生骨桥,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骨桥将患儿分为骨桥组(13例)和无骨桥组(196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探究骨桥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儿骨桥发生率为6.2%(13/209),骨桥发生中位时间为11.0(7.0,14.5)个月,范围在术后2.0~17.0个月。两组患儿髓内棒固定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即髓内棒固定累计次数≥3次时,CPT患儿术后骨桥发生的可能性较<3次者高。其余观察指标在两组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未发现其他影响骨桥发生的因素。结论CPT患儿髓内棒固定术后骨桥发生率低,髓内棒固定累计次数是术后骨桥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关节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骺板
原文传递
不同损伤时间对骺板软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燕铁斌 徐斌铨 +1 位作者 赵翱 王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9,43,共3页
用机械的方法对40只幼年家兔右前肢远端反复挤压撞击,观察不同损伤时间(2、4、6、8、12周)对骺板软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损伤(2~4周)生长加速,长时问损伤(6周以后)生长减慢甚至停止。不同的损伤时问可以引起骺板发生不同形状... 用机械的方法对40只幼年家兔右前肢远端反复挤压撞击,观察不同损伤时间(2、4、6、8、12周)对骺板软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损伤(2~4周)生长加速,长时问损伤(6周以后)生长减慢甚至停止。不同的损伤时问可以引起骺板发生不同形状的裂隙或镜下骨折,其发生与损伤的外力和持续时间有关。损伤时间越长,对骺板软骨的生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软骨生长 损伤时间
下载PDF
CT研究寰椎正常发育与变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蓝佐珍 钱雅楠 +2 位作者 池金澄 黄炳旭 段少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573-3579,共7页
背景:寰椎发育演变过程复杂,研究报道较少,CT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寰椎解剖。明确寰椎正常发育过程、解剖结构、发育变异与畸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利用CT影像解剖展示寰椎正常发育与变异。方法: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 背景:寰椎发育演变过程复杂,研究报道较少,CT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寰椎解剖。明确寰椎正常发育过程、解剖结构、发育变异与畸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利用CT影像解剖展示寰椎正常发育与变异。方法: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内0-14岁患者的寰椎CT资料,最终纳入732例患者的CT资料,观察寰椎前弓及双侧椎弓骨化中心,椎弓、前正中、后正中骺板、横韧带结节及寰椎发育变异或畸形。结果与结论:(1)732例患者中,CT图像显示寰椎正常发育679例(占92.76%);发育畸形或变异53例(占7.24%),其中骨环不完整27例,出现副骨化中心及副骺板23例,寰枕关节畸形3例;(2)寰椎骨化中心3个,包括椎弓侧块2个和前弓1个,2个椎弓出现于胎儿期,1个前弓出现于生后2 d-2岁,中位年龄为6个月,四分位距为4-11个月;(3)寰椎骺板4个,包括椎弓骺板2个、前正中骺板1个、后正中骺板1个,2个椎弓骺板闭合中位年龄是6.2岁,年龄四分位距为4.5-7岁;前正中骺板出现率为37.43%,闭合年龄中位数为4.8岁,年龄四分位距为2.8-6.0岁;后正中骺板闭合年龄中位数为2.8岁,年龄四分位距为2-3.8岁;(4)横韧带结节出现的中位年龄为9岁,年龄四分位距为5.5-10岁;(5)结果显示,寰椎骨化中心出现与骺板闭合时间存在相对特定的年龄区间,寰椎发育变异或畸形以寰椎骨环不完整、副骨化中心及副骺线多见,CT影像观察寰椎发育或畸形清楚、准确,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骨化中心 骺板 变异或畸形 CT影像
下载PDF
有限元法评估不同固定参数对青少年双下肢不等长髓内钉固定术后股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睿娜 谷雪莲 +3 位作者 李海 肖有伸 陶玉蓉 李沅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探究不同固定参数对青少年双下肢不等长髓内钉固定术后股骨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IMICS软件建立有骺板的青少年股骨模型,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含4种螺钉锁定方式、2种钉体长度(200 mm、300 mm)、2种钉体直径(8.5 mm、9.5 mm)及2... 为探究不同固定参数对青少年双下肢不等长髓内钉固定术后股骨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IMICS软件建立有骺板的青少年股骨模型,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含4种螺钉锁定方式、2种钉体长度(200 mm、300 mm)、2种钉体直径(8.5 mm、9.5 mm)及2种钉体材料(不锈钢、钛合金)的8组髓内钉股骨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施加髋关节和肌肉载荷,进行仿真测试,分析股骨的位移及股骨和髓内钉的应力,之后使用SPSS 25软件对股骨应力、位移及髓内钉应力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对髓内钉固定股骨时稳定性影响的显著性。研究表明,髓内钉钉体在长度大、直径小的情况下股骨位移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锈钢材料可降低股骨应力、稳定性好,但其应力遮蔽效应明显;近端锁定螺钉成角度与水平布局相结合,可有效降低股骨及植入物应力,增加稳定性。本研究可有效评估髓内钉不同参数对术后股骨稳定性的影响,为青少年髓内钉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提高髓内钉在手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延长 髓内钉内固定 三维重建 生长板 有限元分析 正交试验 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小儿椎体生长规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椎体生长板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红军 于凤章 +1 位作者 王秀琴 曾小蓓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出生~学龄前小儿脊柱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椎体生长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作用。方法 选择 35例 0~ 6岁发育正常的小儿T8(含上、下生长板的完整椎体 )标本 ,在 4倍光镜下用显微尺测量椎体骨质的绝对厚度 (不包括生... 目的 探讨出生~学龄前小儿脊柱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椎体生长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作用。方法 选择 35例 0~ 6岁发育正常的小儿T8(含上、下生长板的完整椎体 )标本 ,在 4倍光镜下用显微尺测量椎体骨质的绝对厚度 (不包括生长板和椎间盘 )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T8生长板VEGF的表达及分布规律进行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同一椎体(T8)骨质厚度值测定结果 :第一年内增加了 0 .2 2cm(44 % ) ,第二年内增加了 0 .15cm(2 1% ) ,第三年内增加了 0 .0 7cm(8% ) ,第四年内增加了 0 .0 4cm(4% ) ,第五年内增加了 0 .0 2cm(2 % ) ,第六年内增加了 0 .0 1cm(1% )。各年龄组椎体生长板均能表达VEGF ,但呈逐年减低。结论 出生后~ 5岁前是脊柱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 ;椎体生长板VEGF的表达集中在肥大细胞层下半区及临时钙化层 ;VE GF是生长板生长活性可靠的测量指标 ,能够很好的反映其所处的成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弯 手术适应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椎体 免疫组化ABC法 小儿
原文传递
中医“高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小思 刘尚清 +3 位作者 蔡昌平 李成军 宋超敏 李先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证实中医“高骨”的存在及它与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0例小儿、20例青年及80例成人的桡骨标本,结合活体、尸体解剖、桡骨剖开和桡骨的X光片,对“高骨”及相关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结果:“... 目的:证实中医“高骨”的存在及它与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0例小儿、20例青年及80例成人的桡骨标本,结合活体、尸体解剖、桡骨剖开和桡骨的X光片,对“高骨”及相关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结果:“高骨”是桡骨茎突上方向前突出的纵形骨嵴,长度为(16.25±1.94)mm;“高骨”上端平面之下的桡骨下端略向前、向内弯曲,在此平面的骨质亦显著变薄;小儿、青年的“高骨”隆起处有骺板经过,在成人28.75%的人有明显骺线经过;“高骨”的内侧有桡动脉经过;桡骨茎突是向下的锥形突,长度为(9.64±1.2) mm。结论:“高骨”存在;“高骨”与桡骨茎突是不同的结构;“高骨”是确定桡动脉的标记;“高骨”上端平面和“高骨”是桡骨下端的两个薄弱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骨” 桡骨茎突 骺板 骺线 中医解剖学
下载PDF
骨桥切除治疗骺板部分闭合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赫荣国 王继芳 +1 位作者 王浩 顾章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介绍骨桥切除的手术方法及3例术后随访结果。2例骺板骨桥位于股骨远端,另1例位于胫骨远端,均为中心型骨桥,并以肢体短缩为主要畸形。手术采取Peterson所描述的方法,在电视X线透视下,通过干骺端应用微型电动骨钻作一骨... 介绍骨桥切除的手术方法及3例术后随访结果。2例骺板骨桥位于股骨远端,另1例位于胫骨远端,均为中心型骨桥,并以肢体短缩为主要畸形。手术采取Peterson所描述的方法,在电视X线透视下,通过干骺端应用微型电动骨钻作一骨隧道,逐渐磨除骺板骨桥,然后用自体脂肪填塞,以防止新骨形成。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X线片显示骺板仍保持开放,成角畸形也获得明显矫正,受累侧骺板继续生长。其中1例左股骨远端骺板骨桥,术后20个月又增长1.8cm。结果表明,骨桥切除是治疗骺板部分闭合的有效方法,适用于骨桥面积小于受累骺板的50%,其年龄距生理性能板闭合尚有2~3年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部分闭合 骨桥切除 脂肪填塞
原文传递
大鼠骺板软骨细胞P物质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一冰 李靖 +3 位作者 吴尧平 黄鲁豫 王全平 周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2,T001,共4页
研究P物质 (substanceP ,SP)在不同年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对 2、4、8、12、16、2 4、30周龄大鼠的胫骨骺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SP基因表达进行定位与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2周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各个... 研究P物质 (substanceP ,SP)在不同年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对 2、4、8、12、16、2 4、30周龄大鼠的胫骨骺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SP基因表达进行定位与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2周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各个区域均未见SP表达 ,4、8、12、16、2 4、30周龄大鼠骺板静止及增殖期软骨细胞未见SP免疫阳性染色 ,肥大区及钙化区软骨细胞可见SP阳性表达 ,其表达强度从 4周龄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到 12周龄时达峰值 ,16周龄始SP阳性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30周龄则偶见SP表达。本研究证实生长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可以表达S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软骨细胞 P物质 年龄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长骨干骨折后骺板的流式细胞学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希瑞 彭阿钦 +2 位作者 南月敏 吴文娟 林振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95-97,共3页
为探索发育骨骨折后骨过长的机制,用流式细胞方法对未成熟大鼠胫骨骨折后近端骺板软骨细胞DNA含量做了定量分析,表明长骨干骨折后骺板软骨细胞增生活跃,骨折侧骺板增生率高于对侧肢体骺板的增生率,骨折侧和对侧肢体增生率大于正... 为探索发育骨骨折后骨过长的机制,用流式细胞方法对未成熟大鼠胫骨骨折后近端骺板软骨细胞DNA含量做了定量分析,表明长骨干骨折后骺板软骨细胞增生活跃,骨折侧骺板增生率高于对侧肢体骺板的增生率,骨折侧和对侧肢体增生率大于正常对照组的增生率。前者与创伤后患肢充血和骨折骨骨膜损伤解除对骺板的约束力有关;后者与创伤后全身生长素水平升高,局部骨生长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流式细胞计数 骺板 长骨干骨折
原文传递
骨骺生长滑动钢板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练克俭 纪玉清 +3 位作者 洪加源 翟文亮 丁真奇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对骨骺部生长滑动钢板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估,检测其避免产生骨骼纵向生长抑制的特殊结构是否影响其力学性能。方法:根据青少年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适用于青少年儿童股骨髁部骨折的内固定滑动钢板,并选用7具...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对骨骺部生长滑动钢板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估,检测其避免产生骨骼纵向生长抑制的特殊结构是否影响其力学性能。方法:根据青少年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适用于青少年儿童股骨髁部骨折的内固定滑动钢板,并选用7具新鲜人体尸体股骨标本并制作骨折模型,行左右侧对比,左侧行滑动钢板固定,右侧行普通钢板固定,用MTS实验机进行三点弯曲、轴向压缩、扭转试验测试比较两种钢板力学性能。结果:力学试验显示轴向刚度(N/mm):滑动钢板数值为1766.88±106.30,普通钢板数值为1831.74±62.80,P=0.877>0.05;三点弯曲(跨距:8cmN/mm):滑动钢板数值为752.17±31.44,普通钢板数值为793.84±24.52,P=0.838>0.05;抗扭转(Nm/度):滑动钢板数值为3.29±0.26,普通钢板数值为3.62±0.15,t=-0.544,P=0.606>0.05。三项指标滑动钢板和普通钢板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可滑动钢板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可靠的固定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滑动 钢板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经骺板重建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振刚 刘宇鹏 +2 位作者 赵德伟 王卫明 李放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经骺板重建术的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8例,均行经骨骺板重建术。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术后X线...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经骺板重建术的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8例,均行经骨骺板重建术。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术后X线检查提示:骺板未发生阻滞现象,无肢体不等长及畸形发生,平均身高增加15.5cm,Lysholm评分为96~100分,平均分为98.6分。结论青少年ACL损伤患者经骺板骨隧道重建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骨骺板 前交叉韧带重建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长骨软骨母细胞瘤手术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开伟 段宏 +2 位作者 屠重棋 项舟 陈久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长骨骨端软骨母细胞瘤手术治疗对后期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2例儿童及青少年长骨骨端软骨母细胞病患者施行病灶刮除(骺板开孔)并植骨术,术后测量患肢的短缩长度,并分析术后骺板缺损大小与肢体长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长骨骨端软骨母细胞瘤手术治疗对后期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2例儿童及青少年长骨骨端软骨母细胞病患者施行病灶刮除(骺板开孔)并植骨术,术后测量患肢的短缩长度,并分析术后骺板缺损大小与肢体长度的关系。结果1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患肢的长度较健侧短缩3~14mm,平均为(5.00±2.13)mm;10例无术后骺板缺损及轻、中度骺板缺损病例的患肢短缩长度均小于10mm,2例重度骺板缺损患者的患肢短缩长度不超过15mm。术后骺板缺损的面积与肢体短缩长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r=0.998),全部病例的ISOLS功能评分平均为28-2分(94%),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3例发生部分植骨吸收,余病例的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儿童及青少年长骨软骨母细胞瘤,采用骨开窗并骺板开小孔的病灶刮除、灭活并植骨术,在获得较满意的肿瘤控制的同时,也较易保证〈10%的骺板缺损面积,对骺板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长骨 软骨母细胞瘤 骺板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瑜 马雅昌 +3 位作者 朱雅文 杨朝昕 穆怀昭 金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例胫骨近端骺损伤骨折及15例胫骨远端骺损伤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收集CT数据,在Mimics软件...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例胫骨近端骺损伤骨折及15例胫骨远端骺损伤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收集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打印出1:1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行模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方案,术中操作按术前计划完成。术后支具制动,早期功能锻炼。采用Hohl和Luck膝关节评分、Helfet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双侧肢体生长长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37±1.9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改良Hohl和Luck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100%(优15、良3),踝关节功能Helfet评分优良率为100%(优13、良2),术后复查时行双下肢全长轴线片对比,未发生骨骺早闭、关节内外翻及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肢活动度及生长长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对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的诊治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儿童 骺板 模拟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