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血流桥接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缺损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涛 陈振兵 +4 位作者 陈燕花 丛晓斌 艾方兴 王锟 洪光祥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血流桥接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腹壁下动脉-腹壁上动脉为轴心血管、脐旁穿支为皮瓣供血,形成血流桥接皮瓣术式移植,术后检测皮瓣感觉和神经功能,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对患肢功能...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血流桥接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腹壁下动脉-腹壁上动脉为轴心血管、脐旁穿支为皮瓣供血,形成血流桥接皮瓣术式移植,术后检测皮瓣感觉和神经功能,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对患肢功能行Enneking评分.结果 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应用上述方法修复5例四肢缺损创面,创面最大面积30 cm×11 cm,最小11 cm×5 cm,皮瓣最大面积33 cm×13 cm,最小13 cm×7 cm.术后随访12 ~ 24个月,5例皮瓣均存活,桥接血管均通畅,供区切口一期愈合良好,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术后12个月感觉功能评级为S3+级,Enneking评分达到正常侧的82% ~95%,平均值为正常侧的87.2%.结论 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血流桥接皮瓣是修复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术式,修复四肢创面的同时可桥接血管缺损,并可改进为横行或斜行皮瓣术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穿支 血流桥接皮瓣 缺损
原文传递
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
2
作者 王宾 林志东 +3 位作者 王爱珠 文宠佩 王勇 严阳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RSH)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和/或超声证实Ⅲ型RSH并接受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患者资料,分析RSH影像学表现,记录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观察12个月...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RSH)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和/或超声证实Ⅲ型RSH并接受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患者资料,分析RSH影像学表现,记录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观察12个月随访期间病变复发状况。结果16例Ⅲ型RSH临床均表现为腹痛,部分伴膀胱刺激症状;其中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活动性出血。共栓塞19支出血责任动脉,包括每例1支患侧或血肿较大侧腹壁下动脉及3例外伤侧髂内动脉主干各1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87.50%(14/16)。13例接受随访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RSH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血肿 栓塞 治疗性 腹壁动脉 引流
下载PDF
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3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7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占比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168例采用下腹部皮瓣移植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62(42.5±5.3)岁...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占比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168例采用下腹部皮瓣移植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62(42.5±5.3)岁,体质量指数为23~32(27±1.8)kg/m^(2);均为单侧乳房再造,左侧102例、右侧66例。其中,一期乳房再造89例,二期乳房再造79例。观察项目:(1)分析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中应用的长度、管径、占比等情况;(2)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再造乳房恢复情况。结果(1)168例患者中,89例(53.0%)患者的供区皮瓣同时携带腹壁浅静脉,(一期47例,二期42例),长度(4.20±0.27)cm、管径(1.30±0.25)mm,35例(20.8%)同时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一期16例,二期19例),长度(3.10±0.38)cm、管径(0.50±0.14)mm。实际移植2/4下腹部皮瓣74例(44.0%),全部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一期55例,二期19例);实际移植3/4下腹部皮瓣54例(32.2%),一期22例,二期32例;实际移植4/4下腹部皮瓣40例(23.8%),一期12例,二期28例;(2)1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2个月,皮瓣均成活顺利(成活率100%),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患者对外形较满意,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少,是否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不影响下腹部皮瓣移植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腹壁浅动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术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局部解剖 被引量:4
4
作者 冯云 李文婷 +3 位作者 唐平章 徐震纲 张彬 王乃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国人新鲜成人尸体5具,观察并测量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AP)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国人新鲜成人尸体5具,观察并测量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AP)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定位。结果腹壁下动脉穿支数目(>0.5mm)为124支,平均每侧(12.4±3.01)支,均为肌皮支。优势穿支的平均蒂长(14.5±3.13)cm,位置位于脐外6cm,脐上、下3cm之内。腹壁下动、静脉外径为(2.77±0.31)mm~(3.0±0.26)mm、(2.58±0.4)mm~(3.1±0.42)mm。结论DIEAP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外科皮瓣 尸体解剖
下载PDF
利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阴茎再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选文 方家杰 +3 位作者 叶秀娣 虞渝生 钟达川 张峰彬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阴茎再造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收治体外热疗致阴茎严重烧伤2例、假两性畸形1例、动物咬伤致阴茎大部缺损1例。患者平均年龄31岁。术前残余阴茎常态下长度0.5~1.5cm。应...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阴茎再造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收治体外热疗致阴茎严重烧伤2例、假两性畸形1例、动物咬伤致阴茎大部缺损1例。患者平均年龄31岁。术前残余阴茎常态下长度0.5~1.5cm。应用DIEP皮瓣及第12肋骨植入行一期阴茎再造术。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皮瓣完全成活,术后未发生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3例术后随访5~32个月,再造阴茎外形逼真,阴茎定型长度7.5~11.0cm,排尿正常,未发生严重感染及尿道狭窄,皮肤感觉与勃起功能良好。1例近期手术者随访3个月阴茎感觉仍在恢复中。结论该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手术一期完成,术后再造阴茎形态功能良好,能满足患者及配偶性生活的要求,供区损伤小,是比较理想的阴茎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 外科 整形 腹壁动脉 皮瓣
原文传递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副肾动脉的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嘉瑜 黄赤兵 +5 位作者 张艮甫 范明齐 王平贤 肖亚 方针强 贾维胜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利用受者腹壁下动脉(IEA)重建供肾副肾动脉(ARA)的临床效果。方法存在ARA的亲属活体供肾16个,其中单支型15个,多支型1个。5个供肾的ARA位于上极,1个位于中部,9个位于下极,1个供肾的中部和下极各有一...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利用受者腹壁下动脉(IEA)重建供肾副肾动脉(ARA)的临床效果。方法存在ARA的亲属活体供肾16个,其中单支型15个,多支型1个。5个供肾的ARA位于上极,1个位于中部,9个位于下极,1个供肾的中部和下极各有一支ARA,其开口直径为1.5~3.5mm。供肾热缺血时间为1~6.5min,冷缺血时间为15~90min。除多支型1例的中部ARA与肾动脉主干行端侧吻合外,其余16支ARA均与受者的IEA重建。ARA位于上极的5个供肾中,3个由于ARA过短,而供肾因为输尿管原因又不适于颠倒以与IEA重建,遂切取一段长3~6cm的供者生殖腺静脉,对ARA进行延长,再将ARA与IEA进行重建。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血流,监测血清肌酐(Cr)。结果所有IEA与ARA的吻合均一次完成,吻合时间为(4.9±1.4)min,开放IEA后,见IEA和ARA均搏动良好,吻合口通畅。仅2例术中发生吻合口漏血,经热盐水纱布轻压局部2~3min后出血停止。术后第3天,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16例移植肾的ARA供血区域血流丰富,局部动脉阻力指数正常(〈0.7)。所有肾脏均在恢复血液供应后10min内开始泌尿,术后血清Cr均迅速下降至正常。16例未发现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局部动脉栓塞,也无输尿管坏死发生。结论对于存在ARA的供肾,可利用受者的IEA进行重建,此术式适用于ARA与肾动脉主干或其他动脉吻合存在困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肾动脉 动静脉畸形 肾移植 动静脉吻合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阴囊撕脱伤 被引量:1
7
作者 裴蛟淼 宋保强 +2 位作者 韩岩 张兆祥 张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在阴囊撕脱伤修复中的应用,为大面积阴囊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5例大面积阴囊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4岁,平均14.6岁,...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在阴囊撕脱伤修复中的应用,为大面积阴囊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5例大面积阴囊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4岁,平均14.6岁,阴囊及邻近组织缺损面积11 cm×6 cm~25 cm×12 cm。5例患者均采用修薄的DIEP皮瓣修复阴囊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对损伤区域外观、功能重建情况,并对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供受区未发生腹壁疝、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其中4例移植皮瓣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1例术后皮瓣臃肿,行去脂手术后外观改善。术后半年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修薄的DIEP皮瓣可为阴囊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提供充足的组织量,转移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对阴囊内容物起到一定的保护,可作为阴囊撕脱伤后皮肤软组织重建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 穿支皮瓣 腹壁动脉 撕脱伤
原文传递
不同形式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在乳房再造和胸壁溃疡修复中的应用经验教训及对策 被引量:19
8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7 位作者 周晓 章一新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彭翠娥 彭文 欧延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11-516,共6页
目的总结不同形式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用于乳房再造和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修复的疗效和经验。方法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61例患者,其中女58例,男3例,年龄39~57岁。其中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患者37例,... 目的总结不同形式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用于乳房再造和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修复的疗效和经验。方法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61例患者,其中女58例,男3例,年龄39~57岁。其中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重建患者37例,术前均接受过多次化疗;乳腺癌术后放疗继发前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24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辅以放疗后发生,病程12~56个月,长期换药保守治疗迁延不愈并有加重扩大趋势,伴有放射性骨损伤8例,范围涉及锁骨、肋骨及胸骨;胸膜损伤3例;肺损伤2例,合并有患侧臂丛神经损伤导致上肢功能障碍伴上肢淋巴水肿2例。采用单纯带蒂TRAM肌皮瓣(31例)、单纯游离TRAM肌皮瓣(3例)、带蒂TRAM肌皮瓣+腹壁浅静脉吻合(13例)和带蒂TRAM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DIEP皮瓣移植(14例)。结果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皮瓣面积为22 cm×10 cm~38 cm×15 cm,乳房再造皮瓣面积为16 cm×10 cm~22 cm×13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例单纯带蒂TRAM肌皮瓣出现皮瓣远端部分皮肤皮下组织坏死和脂肪液化,其中1例清创后直接拉拢闭合,另外2例清创后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其余5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108个月,溃疡及肿瘤无复发,重建乳房及胸壁外形功能满意。供瓣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腹壁疝形成。结论 TRAM肌皮瓣是乳房再造和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首选皮瓣之一。根据所需皮瓣大小及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的TRAM肌皮瓣术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腹直肌/外科学 腹壁动胴./外科学 乳房成形术 皮肤溃疡/外科学 辐射损伤/外科学 胸部损伤/外科学
原文传递
携带双侧腹壁浅动脉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9
作者 周鑫 邹永根 +3 位作者 唐林 刘安铭 张仁权 陈增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双侧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ies,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 目的探讨携带双侧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ies,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25~62岁,中位年龄35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切割伤2例,电击伤2例。所有创面均伴有血管、肌腱及骨、关节外露。创面部位:踝部8例,足背6例,足底4例。入院后急诊彻底清创(清创后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25 cm×16 cm)及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清创至皮瓣修复时间为3~10 d,平均5 d。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制备携带双侧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10 cm~25 cm×16 cm;血管蒂长度为4.5~7.5 cm,平均6.0 cm;皮瓣厚度为0.5~1.2 cm,平均0.8 cm。腹部供区均一期闭合。结果术中1例因一侧SIEA缺如,改为携带双侧旋髂浅动脉的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修复缺损。除1例皮瓣出现远端坏死,经二期植皮修复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未出现异常毛发生长及明显色素沉着。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足踝功能满意,末次随访时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达优16例、良2例。结论携带双侧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供区隐蔽,穿支搭配灵活,皮瓣切取表浅,易于修薄,是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 下腹壁联体皮瓣 足踝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赤宇 康庆林 +3 位作者 曾炳芳 柴益民 韩培 唐剑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覆盖的新方法,以减少供区并发症。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创伤的同时,采用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8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部位:手背侧损伤伴肌腱缺损...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覆盖的新方法,以减少供区并发症。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创伤的同时,采用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8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部位:手背侧损伤伴肌腱缺损骨外露2例,足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2例,小腿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3例,前臂掌侧皮肤缺损伴肌腱外露1例。腹壁供区伤口直接缝合。结果移植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完全成活7例,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伤口平均15d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愈合平整,色泽均衡,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完全正常。腹壁伤口仅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是一种实用而又有创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腹壁动脉 并发症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自动预置技术结合噪声指数及迭代重建算法在腹壁下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11
作者 胡梦婷 王诗耕 +5 位作者 童小雨 范勇 张竞颐 程启烨 陈安良 刘义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6-442,共7页
目的探究自动预置技术(Auto⁃prescription)结合噪声指数(NI)和重建算法(ASIR⁃V)对腹壁下动脉CTA成像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壁下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50例,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目的探究自动预置技术(Auto⁃prescription)结合噪声指数(NI)和重建算法(ASIR⁃V)对腹壁下动脉CTA成像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壁下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50例,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50例)管电压120 kVp,NI 10,图像采用40%的ASIR⁃V重建;B组(50例)管电压采用自动预置技术,NI 10,图像分别采用40%、60%、80%ASIR⁃V重建,获得B1~B33个亚组。C组(50例)管电压采用Auto⁃prescription技术,NI 13,图像分别采用40%、60%、80%ASIR⁃V重建,获得C1~C33个亚组。在各组轴位图像上测量腹壁下动脉起始水平股动脉及同层面腹直肌的CT值和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记录3组辐射剂量。由2名观察者采用盲法独立对各组腹壁下动脉显示情况和图像噪声行主观评分。结果B、C组股动脉CT值均高于A组(t=-5.18、-5.17、-5.06、-6.08、-6.08、-6.07,P<0.05);B、C组内随着ASIR⁃V等级的提高,图像SNR、CNR逐渐升高(F=55.45、49.70、53.47、68.89,P<0.05),且均优于A组(P<0.05)。2名观察者主观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76~0.92,P<0.05)。B、C组图像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穿出点显示、肌内走行的主观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B2、B3和C2组在图像噪声主观评分方面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辐射剂量与A组相比分别降低15.10%和52.85%(H=75.21,P<0.05)。结论自动预置技术结合NI=13和60%ASIR⁃V的成像方案可在保证腹壁下动脉清晰显示的同时降低52.85%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自动预置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造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乐 陈康 +2 位作者 张雪斌 舒欣 陈君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造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为7名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术前患者行腹壁下动脉造影,探讨其价值。结果 7名患者均造影成功,所有患者腹壁下动脉显影清晰,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因个人...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造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为7名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术前患者行腹壁下动脉造影,探讨其价值。结果 7名患者均造影成功,所有患者腹壁下动脉显影清晰,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移植术外,其余6例均行皮瓣移植成功。结论腹壁下动脉造影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血管造影术 移植
原文传递
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彬 瘤医院头颈外科 +1 位作者 李德志 唐平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 探索更为理想的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技术,运用于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方法 2003年12月-2005年5月用于头颈部手术缺损修复的穿支游离皮瓣共14例(股前外侧皮瓣8例,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6例)。其中10例为复发后挽救手术,12例曾行放疗... 目的 探索更为理想的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技术,运用于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方法 2003年12月-2005年5月用于头颈部手术缺损修复的穿支游离皮瓣共14例(股前外侧皮瓣8例,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6例)。其中10例为复发后挽救手术,12例曾行放疗(平均63.5Gy)。头颈部肿瘤手术缺损部位分别为舌体3例,颊黏膜3例,口咽壁3例,舌根2例,颅底、头皮以及中面部各1例。受区供吻合动脉主要是甲状腺上动脉和面动脉;静脉为颈内静脉。结果 13例穿支游离皮瓣成功(93%),有1例穿支皮瓣因吻合侧的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皮瓣坏死。受区未发现其它明显并发症。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并一期愈合,未发现腹壁疝和运动受限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穿支游离皮瓣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筋膜和神经,将供区的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头颈部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 头颈 肿瘤
原文传递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双侧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宋达疆 刘德权 +8 位作者 李赞 周晓 章一新 冯光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伍鹏 唐园园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对湖南省肿瘤医院4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双侧乳房再造.患者全部为女性,年...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对湖南省肿瘤医院4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双侧乳房再造.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36.2±5.9)岁,范围31~53岁.结果 4例患者共切取8块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长(15.1±0.4)cm、宽(12.6±0.3)cm、厚(4.3±0.5)cm,血管蒂长度为(12.6±0.3)cm,动脉管径为(1.8±0.2)mm,静脉管径为(2.1±0.4)mm.皮瓣平均重量为235 g(195~335 g).1例皮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皮瓣供区脂肪液化,都经换药后顺利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患者自觉腹壁肌肉功能无影响.随访14~33个月,平均21.7个月,效果均较满意,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是乳腺癌术后双侧乳房再造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个性化设计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卿黎明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庞晓阳 潘丁 曾磊 肖勇兵 刘睿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9-714,共6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设计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四肢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各种病因导致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9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深部组织外露或死腔形成.根据创面的... 目的 探讨个性化设计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四肢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各种病因导致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9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深部组织外露或死腔形成.根据创面的不同特性,采用个性化设计DIEP修复.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供区瘢痕优良率.结果 本组病例采用带血管蒂DIEP移位修复8例,传统DIEP游离移植47例,嵌合DIEP 8例,分叶DIEP 13例,显微削薄DIEP 12例,联体DIEP 1例,flow-through DIEP 2例,分叶-嵌合DIEP 1例,显微削薄-分叶DIEP 1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4 cm- 36 cm×11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除2例因血管危象坏死外(再次行皮瓣移植修复),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5 - 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15例(16.1%)患者经历二期修薄整形.术后皮瓣供区腹壁功能无影响.横行设计皮瓣32例,斜行设计46例,不规则设计13例,纵行设计2例.采用横行设计、斜行设计、不规则设计皮瓣供区瘢痕优良率分别为86.9%、70.0%、37.5%.结论 根据四肢创面的不同特性设计合适术式的DIEP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穿支皮瓣 移植 四肢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崔怀瑞 吴东方 +4 位作者 唐茂林 梅劲 戴开宇 胡斯旺 陈世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行应用解剖,经外科平面完整地截取腹前外侧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并配合X线拍摄,利用Photoshop及Scion image研究DIEP有关数据。5具普通防腐固定的标本用以层次解剖,全程追踪DIEP及其源动脉。结果外径≥0.5 mm的DIEP每侧约6支,内侧穿支约占62%,外侧穿支约占38%。DIEP在腹前正中线两侧存在丰富的横行真性吻合支;脐下4 cm范围内或脐旁两侧,有较恒定的外径≥0.8 mm的穿支。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DIEP皮瓣设计时首选近脐穿支;DIEP皮瓣具备切取跨越正中线横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数字解剖学
下载PDF
腹壁浅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晓敏 张凯 +1 位作者 马士崟 孟中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为腹壁浅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甲醛固定6个月以内的成年尸体标本10具,其中男8具,女2具;死亡年龄35~78岁,平均58岁。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于两侧腹股沟韧带区域解剖观察腹壁浅动、静脉的... 目的为腹壁浅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甲醛固定6个月以内的成年尸体标本10具,其中男8具,女2具;死亡年龄35~78岁,平均58岁。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于两侧腹股沟韧带区域解剖观察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管径及蒂长。结果 10具标本中,1具两侧腹壁浅动脉缺如;9具标本18侧在腹股沟水平可见腹壁浅动脉,动脉管径平均为1.48mm,蒂长平均为4.80cm。11侧在起始处与周围血管形成共干模式,其余7侧单独起源于股动脉。腹壁浅动脉走行与分支方式有4种,其中5侧为总干型,3侧为双分支型,7侧为单外侧支型,3侧为单内侧支型。10具标本20侧均可见腹壁浅静脉,管径平均为2.33mm,蒂长平均为5.45cm。仅有腹壁浅静脉伴行8侧,腹壁浅静脉和1对动脉伴行静脉同时出现12侧。结论腹壁浅动脉皮瓣血供相对恒定,切取简便,不损伤腹直肌,可应用于头颈、四肢、乳房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皮瓣 应用解剖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基于CT血管造影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丽 方柏荣 +1 位作者 贺吉庸 王先成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7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患者、5例先天性阴道缺如患者及6例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再造所需皮瓣或病变组织切除后创...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7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患者、5例先天性阴道缺如患者及6例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再造所需皮瓣或病变组织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7 cm×5 cm~25 cm×9 cm。术前行腹部CT血管造影,将所获得的数据传输到CT工作站,根据创面大小、形状构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观察腹壁下动静脉及其穿支以及腹壁下浅静脉数量、走行及位置。以脐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位左右两侧的最粗腹壁下动脉穿支,观察其走行情况及分型。术前根据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设计皮瓣,并标记腹壁下动脉穿支等。游离移植双侧横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应用单侧纵行带蒂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阴道再造及阴茎、阴囊Paget病创面修复,并将皮瓣手术中观察到的情况与三维模型进行比较。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6 cm~25 cm×10 cm。结果共建立17个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其中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模型6个、单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模型11个。模型中共观察到可靠腹壁下动脉穿支72支,其中右侧(3.2±0.7)支、左侧(3.1±0.8)支;右侧最粗穿支位置为[(-3.2±1.4)cm,(-1.0±0.7)cm],左侧最粗穿支位置为[(4.0±1.2)cm,(-1.2±1.1)cm]。最粗腹壁下动脉穿支在腹直肌中走行直接型14支、迂曲型9支。模型中观察到腹壁浅静脉23支。术中观察到腹壁下动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的数量、位置及走行等与三维模型中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共探查到可靠腹壁下动脉穿支70支,另有2支由于解剖过程中出血影响而无法辨认,其走行均与三维模型中观察到的情况一致。本组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患者中,除1例患者会阴部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秋实 冯承臣 +1 位作者 陈沂民 刘茂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35-336,共2页
目的 总结腹部双血管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脱套伤的效果。方法1994年~1997 年对19 例手部脱套伤,急诊采用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薄皮瓣和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薄皮瓣进行瓦合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年,手外形美观,... 目的 总结腹部双血管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脱套伤的效果。方法1994年~1997 年对19 例手部脱套伤,急诊采用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薄皮瓣和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薄皮瓣进行瓦合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年,手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韧,伸指正常,拇指对掌功能正常。掌指关节屈曲45°~60°,近指节关节屈曲10°~25°,生活自理。结论 采用腹部双血管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具有皮瓣移位后血循环好,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修复后手外形美观,不臃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脱套伤 腹壁下动脉 腹壁浅动脉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薄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方柏荣 孙杨 +2 位作者 熊祥 贺吉庸 王先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应用影像学技术研究腹壁动脉穿支血管构造以及血供扩散模式,以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薄。方法临床影像学研究:15例拟行DIEP皮瓣手术患者,术前行腹部CT血管显影检查,观察腹壁浅层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及毗邻关系。解剖影... 目的应用影像学技术研究腹壁动脉穿支血管构造以及血供扩散模式,以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薄。方法临床影像学研究:15例拟行DIEP皮瓣手术患者,术前行腹部CT血管显影检查,观察腹壁浅层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及毗邻关系。解剖影像学研究:取10具新鲜尸体的腹壁标本,将造影剂欧乃派克从动脉穿支灌注入皮瓣,在灌注过程中应用三维CT连续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DIEP皮瓣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及血供扩散过程。结果临床影像学研究中75条粗大穿支(直径〉0.5mm)以及解剖影像学研究中40条粗大穿支(直径〉0.5mm)纳入本研究。动脉穿支血管构造:穿支自腹直肌前鞘发出后,相对直接穿过腹壁深层脂肪、Scarpa’s筋膜以及腹壁浅层脂肪,进入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均在Scarpa’s筋膜之上。血供扩散模式:穿支体间血供扩散只通过穿支体之间的连接血管即choke血管进行,穿支体内血供扩散方式包括真皮下血管网以及已存在的穿支体血管结构2种方式。结论根据DIEP皮瓣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及扩散过程研究结果,Scarpa’s筋膜之下的有限修薄是安全的,Scarpa’s筋膜之上的极限修薄需根据DIEP皮瓣血供分区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血管构造 血供扩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