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与持续背景输注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8
1
作者 方向东 谢雷 陈先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和持续背景输注(CEI)两种模式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在宫口...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和持续背景输注(CEI)两种模式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在宫口扩张2~3 cm时采用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PIEB组背景输注剂量为8 ml/h,给药速度为6 ml/min,每小时给药一次;CEI组以8ml/h的速度持续给药。观察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10 min(T1)、30 min(T2)、1 h(T3)、2 h(T4)、宫口开全时(T5)、分娩时(T6)、分娩后1 h(T7)BP、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PCEA追加次数、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的用量、宫缩情况、胎心率、产程时间、镇痛时间、分娩方式、产妇使用催产素、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 T4~T6时PIE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0.01)。PIEB组PCEA追加次数、药物用量明显少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CEI组(P〈0.05)。两组产妇的血压、宫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胎心率、产程、镇痛时间、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CEI+PCEA模式比较,PIEB+PCEA模式的PCEA追加率更低、用药量更少、VAS评分更低、产妇的满意度更高,而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渺 杨慧霞 +2 位作者 李海燕 史彗星 曲元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共259例;(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共259例;(2)单纯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组),共215例;(3)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对照组,共248例。比较3组产妇产程时间及Friedman产程图进展变化特点。结果(1)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272±127)min、(57±36)min及(9±6)min;硬膜外组分别为(305±133)min、(59±39)min及(8±6)min;对照组分别为(188±110)min、(45±32)min及(9±6)min。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3组间第三产程时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图特点比较: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曲线位于产程图Friedman曲线右侧,对照组则位于其左侧;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组产程图宫口曲线较Friedman曲线倾斜角度小,即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缓慢;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较快。联合麻醉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1.5cm,硬膜外组产妇为1.4cm,对照组产妇为1.8cm。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程度较对照组缩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阻滞镇痛后,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减慢,总产程时间延长;镇痛后的产程处理不应单纯按照Friedman产程图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产程进展 单纯 Friedman 第一产程活跃期 第三产程时间 联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镇痛 第二产程时间 镇痛方法 对照组 健康初产妇 回顾性分析 产程图 临床资料 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变化特点 宫缩曲线 倾斜角度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7
3
作者 岳红丽 韩如泉 +1 位作者 李彦平 李树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7-660,共4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CEA)和腰-硬联合阻滞(CSEA)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宫口扩张3~5cm时随机分为CEA组和CSEA组;无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C组)。CEA组以0...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CEA)和腰-硬联合阻滞(CSEA)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宫口扩张3~5cm时随机分为CEA组和CSEA组;无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C组)。CEA组以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5ml为试验剂量,随后注入上述药物10ml。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mg+芬太尼10μg。两组采用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硬膜外PCA。记录镇痛评分、下肢肌力、产程、分娩方式、药物用量、产妇满意度和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结果镇痛后5~30min,CSEA组VAS显著低于CEA组(P<0.05);CSEA组罗哌卡因及芬太尼用量较CEA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EA组和CEA组第一产程短于C组(P<0.05)。与C组比较,CSEA组和CEA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催产素使用率较高(P<0.05)。与CEA组比较,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较短、催产素使用率较低,自然分娩率和产妇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CSEA和CEA均能提供满意且安全的分娩镇痛。CSEA因起效快、药物用量少、产妇满意度高而更适合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对母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45
4
作者 刘玉洁 曲元 +1 位作者 张小松 刘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及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儿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施行分娩镇痛的2593例产妇,分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1482例,硬膜...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及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儿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施行分娩镇痛的2593例产妇,分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1482例,硬膜外阻滞组1111例;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7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在分娩方式、母儿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分娩方式比较:①剖宫产:联合麻醉组为423例(28.5%),硬膜外阻滞组为351例(31.6%),对照组为1847例(45.3%),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钳助产:联合麻醉组为231例(15.6%),硬膜外阻滞组为207例(18.9%),对照组为357例(8.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阴道顺产:联合麻醉组为828例(55.9%),硬膜外阻滞组为553例(49.8%),对照组为1874例(46.0%),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母儿合并症比较:①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33.7%(499/1482)、17.3%(256/1482)、1.8%(27/1482)、6.1%(91/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29.8%(331/1111)、18.1%(201/1111)、1.7%(19/1111)、5.4%(60/1111),对照组分别为28.5%(1163/4078)、8.3%(337/4078)、0.8%(34/4078)、3.0%(124/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的母儿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4.3%(63/1482)、1.0%(15/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4.1%(45/1111)、0.8%(9/1111),对照组分别为3.9%(159/4078)、1.4%(56/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对产妇实施腰麻加硬膜外阻滞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但增加产钳助产率。分娩镇痛与发生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有关,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分娩方式 母儿预后 母儿合并症 新生儿窒息 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镇痛 活跃期停滞 活跃期延长 分娩镇痛 产后出血 降低剖宫产率 第二产程延长 对照组 2004年 2001年 统计学 产钳助产率 发生率
原文传递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3
5
作者 魏滨 徐懋 +5 位作者 李民 王军 张利萍 郭向阳 张华 赵一鸣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比较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LPS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内固定术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0例,年龄66- 94岁,BMI 15.2-28.0 kg/m^2,ASA分级Ⅱ或Ⅲ,采用SPSS 18.0软件随... 目的 比较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LPS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内固定术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0例,年龄66- 94岁,BMI 15.2-28.0 kg/m^2,ASA分级Ⅱ或Ⅲ,采用SPSS 18.0软件随机编码,分为2组(n=30):CSEA组和LPSB组.CSEA组选择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0.5%重比重布比卡因8- 10 mg,留置硬膜外腔导管;LPSB组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给予0.4%罗哌卡因25 - 30 ml,骶旁坐骨神经阻滞给予0.4%罗哌卡因15 - 20 ml.2组术中泵入右美托咪定0.4-0.6 μg·kg^-1·h^-1,维持警觉-镇静评分3或4分.术后采用舒芬太尼PCIA 48 h.记录麻醉时间、术中液体入量、失血量、右美托咪定用量、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24及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SEA组比较,LPSB组麻醉时间延长,输液量和麻黄碱用量减少,右美托咪定用量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补救率降低(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供术后镇痛作用,麻醉效果优于C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麻醉 硬膜外 神经传导阻滞 髋骨折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润 黄立锋 +1 位作者 刘文胜 蒋祖莲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7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5日至2016年4月5日在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成都市脑外伤抢救中心)分娩的9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5日至2016年4月5日在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成都市脑外伤抢救中心)分娩的9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加上0.45μg/ml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根据产妇宫口扩张情况进行相应镇痛:≥3cm时用药方案同对照组,<3cm时给予0.075%罗哌卡因+0.45μg/ml舒芬太尼。观察对比两组产妇镇痛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以及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比较两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痛前,两组患者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的VAS与镇痛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潜伏期(368.8±79.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09.3±80.9)min,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146.5±38.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78.5±45.3)ml,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omage评分0分占(21.7%)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Bromage评分2分占(8.7%)低于对照组(3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中1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0.45μg/ml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25%罗哌卡因+0.4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产程影响小,产后的出血量相对较少,对产妇运动阻滞以及新生儿影响都很小,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硬膜外阻滞 潜伏期 分娩镇痛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与免疫功能及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何相好 郭霞 +2 位作者 何智勇 禹磊 薛伍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与免疫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15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吸入麻醉组50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组50例(B组)...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与免疫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15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吸入麻醉组50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组50例(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50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感染、免疫功能及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C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苏醒及拔管时间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感染率、苏醒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6h、1d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低,而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C组术后6h、1dCD3+、CD4+、CD4+/CD8+水平高于A组、B组,而A组、B组术后6h、1d、3d 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术后6h、1d、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术后6h、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有利于外科手术患者早期拔管,减轻患者免疫抑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手术 硬膜外阻滞 免疫功能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效应比较 被引量:39
8
作者 李一亮 彭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目的 评价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择期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别接受用甲磺酸罗比卡因(8.94 mg/ml,观察组)或盐酸罗比卡因(7.5mg/ml,对照组)施行的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在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 目的 评价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择期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别接受用甲磺酸罗比卡因(8.94 mg/ml,观察组)或盐酸罗比卡因(7.5mg/ml,对照组)施行的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在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和肌肉松弛方面的效果,同时观察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以上的病例分别为84.3%和76%(P>0.05),Bromage≥3级的病例分别90%和92%(P>0.05)。两组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Bromage达到最大级别时间、最大级别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镇痛及肌松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中2例发生低血压,2例发生心动过缓,而对照组仅1例发生低血压。两组术后24 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的效应基本相同,且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硬膜外阻滞 观察 对照组 甲磺酸 运动阻滞 阻滞平面 低血压 镇痛 下肢手术
下载PDF
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输注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雪 徐婧 曲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542-2545,共4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量输注两种模式用于分娩镇痛,对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镇痛方案分成两组,即持续背景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给药组(CEI+PCEA组,n=245... 目的比较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量输注两种模式用于分娩镇痛,对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镇痛方案分成两组,即持续背景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给药组(CEI+PCEA组,n=245)和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给药组(IEB+PCEA组,n=258)。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不同镇痛方案对围产期事件的影响。结果IEB+PCEA组每小时罗哌卡因用药量及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CEI+PCEA组,自控按压次数和有效给药次数明显少于CEI+PCEA组。两组在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后低Apgar评分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持续背景输注模式相比,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模式镇痛效果更好,且对最终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间歇脉冲式输注 持续背景输注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疼痛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鲍春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在该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手术。记...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在该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检测患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芬太尼剂量、异丙酚剂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时的HR、MAP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同一时刻的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0~T4时HR、MAP、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T4时PGE2、5-HT、SP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3时PGE2、5-HT、S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保持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围术期疼痛介质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疼痛介质 围术期
下载PDF
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沈洪 苏子敏 +3 位作者 仓静 王婷 缪长虹 薛张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复合硬膜外阻滞。三组病人分别吸入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维持BIS50±5。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5天肝脏酶显著增高,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总胆红素术后第3天达高峰,白蛋白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术后第3天和第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均无肝功能衰竭。术后肾脏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对肝脏术后肝功能改变无明显区别,术后肾脏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异氟醚 丙泊酚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肝肾功能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宋玉洁 徐振东 刘志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阻滞技术是类似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CSE)阻滞技术的一种椎管内阻滞的新技术,近年来DPE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文章就DPE的历史、发展、原理、影...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阻滞技术是类似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CSE)阻滞技术的一种椎管内阻滞的新技术,近年来DPE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文章就DPE的历史、发展、原理、影响DPE效果的因素、DPE对阻滞范围的影响、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原文传递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比较 被引量:33
13
作者 徐利亚 俞卫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8-471,480,共5页
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在围术期对机体应激、炎性、免疫等方面的影响。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状态,减少并发症,使病人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术毕清醒快,术后镇痛有利... 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在围术期对机体应激、炎性、免疫等方面的影响。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状态,减少并发症,使病人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术毕清醒快,术后镇痛有利于术后病人咳嗽咯痰,并且能减轻围手术期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14
作者 谢力 井立说 +1 位作者 何恒 史李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8-112,共5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与硬膜外阻滞分别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62例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与硬膜外阻滞分别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62例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身麻醉。比较术前(T0)、硬膜外用药15 min(T1)、插管后(T2)、切皮5 min(T3)、拔管前(T4)、术后4 h(T5)、术后24 h(T6)、术后48 h(T7)2组的血流动力学、炎性应激、免疫细胞功能指标水平以及疼痛情况。结果T2~T4时,对照组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水平较T0时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T5~T7时,2组白介素-10水平均较T0时上升,而观察组T5时低于对照组,T6~T7时高于对照组(P<0.05,P<0.01)。T5~T7时,2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T0时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T5~T7时,2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均低于T0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T5~T7时,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抑制术后炎性应激反应,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循环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肺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顾伟 徐丹 董军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下肢骨折后手术的228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14 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下肢骨折后手术的228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14 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方式, 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麻醉情况、手术相关指标, 术后呼吸功能和肺部感染情况, 评价两组的镇静效果和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 ( VAS)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用时、药物用量、完全阻滞时间、麻醉后恢复用时等麻醉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01);术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 (RR) 、血氧饱和度 ( SpO2 )、每分通气量 ( MV) 等呼吸功能优于对照组 ( P<0.05);观察组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 P<0.05);观察组的术后10 min和30 min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 ( P<0.001);在麻醉后12 h、 24 h 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 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及镇静效果较好, 术后肺部感染率较低, 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阻滞麻醉 下肢骨折 呼吸功能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不同给药方式对产妇运动功能及分娩结局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吴伟东 钱震 戴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5期706-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中持续或间断两种给药方式对产妇运动和妊娠结局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院妇产科60例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产妇,根据硬膜外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间歇注药组(n=30)和连续注药组(n=30),观察两组麻醉...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中持续或间断两种给药方式对产妇运动和妊娠结局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院妇产科60例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产妇,根据硬膜外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间歇注药组(n=30)和连续注药组(n=30),观察两组麻醉用药,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使用及不同时点镇痛效果,观察两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分娩结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间歇注药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使用量、PCEA使用次数均低于连续注药组(P<0.05),镇痛后30min、1h、3h、5h、7h VA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间歇注药组在镇痛后3h、5h、7h的运动阻滞发生率低于连续注药组,器械辅助分娩率、剖宫产率低于连续注药组(均P<0.05),分娩阵痛期间不良反应率(16.7%)与连续注药组(23.3%)无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间歇注药麻醉药物用量更少,麻醉镇痛效果与连续注药相当,可有效减少产妇运动神经阻滞发生,对减轻产妇痛苦、帮助胎儿正常分娩具有更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给药方式 运动阻滞 分娩结局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杰 陈文美 +2 位作者 冯成 朱涛 方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04-306,310,共4页
目的:观察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拟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46例,经产妇或家属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其中采用PIEB技术的123例为PIEB组,采用... 目的:观察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拟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46例,经产妇或家属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其中采用PIEB技术的123例为PIEB组,采用常规连续硬膜外(CEA)输注镇痛的123例为CEA组,从镇痛即刻开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分娩镇痛前、用药后2 h和宫口开全时评价疼痛程度,观察并分析用药总量、PCA次数、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PIEB组T_1、T_2 VAS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CA次数明显少于CEA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顺产、产钳助产、剖宫产率分别为82.93%、8.94%、8.13%,CEA组分别为81.30%、9.76%、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25%、2.44%,CEA组为4.07%、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EB技术分娩镇痛与连续硬膜外输注分娩镇痛分娩结局相同,但PIEB技术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腹部手术 影响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POCD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鄂安 张颖妍 +1 位作者 余文凯 蒋圣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患者POCD发生的因素。方法:以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全...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患者POCD发生的因素。方法:以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镇静镇痛评分及POCD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S-100β、IL-6和TNF-α水平。分析影响POCD发生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MMSE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 h和术后1 d的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POCD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7 d时的MMSE评分和发生POCD的例数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VAS和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 h、术后1 d和术2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S-100β、IL-6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 d时,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增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Ramsay评分、麻醉方式、S-100β、IL-6和TNF-α是影响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发生POCD的概率,可能与该种麻醉方式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并可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蓉蓉 徐兴国 黄新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文中旨在比较全麻分别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手术恢复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8...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文中旨在比较全麻分别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手术恢复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8例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分为硬膜外阻滞组(n=61)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n=57)。2组患者全麻诱导及维持用药一致。记录2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物用量,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首次排气、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检测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 AP)、血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 E)等应激指标,CD4+、CD8+、CD4+/CD8+、总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 K)计数等免疫指标,以及人趋化因子CXC配体8(CXC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组舒芬太尼用量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25.36±4.74)g vs(28.43±3.69)g,P<0.01];硬膜外阻滞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0.05);硬膜外阻滞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皆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0.01);硬膜外阻滞组气腹建立后5min至放气后5min心率、MAP、Cor、NE均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相应时间点,气腹建立后5 min SpO2低于同时间点腹横肌平面阻滞组([5.11±0.31)%vs(5.96±0.34)%,P<0.05]。术后24h,硬膜外阻滞组CD8+([20.79±13.02)%v(2s 6.91±10.22)%]、总T细胞([60.23±8.97)%v(6s 4.33±12.76)%]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CD4+/CD8+([1.66±0.63)v s(1.25±0.95)、]NK细胞计数([27.71±10.98)%v(2s 0.02±1.74)%]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8、IL-6、TNF-α水平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全麻 硬膜外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
下载PDF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海冰 周守静 +2 位作者 梁伟民 王丽红 刘志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实施全身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各30例,分别组成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先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并给予气管插管。麻醉维持...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实施全身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各30例,分别组成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先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并给予气管插管。麻醉维持:40%笑气+60%氧气+0.5MAC异氟醚,及维库溴铵0.08 mg/kg,硬膜外阻滞组产妇应用1.73%碳酸利多卡因4 ml+5 ml+5 ml(含1:200 000肾上腺素)椎管内注入。两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d~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结果①血气分析:全身麻醉组新生儿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O_2)、动脉氧饱和度(SaO_2)及碳酸氢根(HCO_3^-)分别为7.21±0.08、(56.1±16.5)mm Hg、(23.1±11.0)mm Hg、(29.9±20.6)%、(19.1±3.4)(mmol/L)。硬膜外阻滞组新生儿分别为7.37±0.06、(51.3±9.7)mm Hg、(17.5±6.9)mm Hg、(21.8±12.7)%、(21.6±3.3)(mmol/ L)。②NBNA:全身麻醉组第1 d,2 d,3 d,5 d的NBNA分别为(36.1±2.8)、(37.0±5.1)、(38.3±2.3)、(38.7±2.3)分。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37.2±2.5)、(38.7±1.9)、(39.1±4.5)、(39.2±5.1)分。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常规剂量药物实施全身麻醉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