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基雅维里是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吗?
1
作者 骆宣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79,共8页
马基雅维里在《论李维罗马史》中指出,就像发现新海域和新土地的人一样,他发现了政治世界的新模式和新制度。不同于当代主流的三种理解模式,考察马基雅维里与伊壁鸠鲁主义的关系,可分析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超越古典政治哲学的层面。一... 马基雅维里在《论李维罗马史》中指出,就像发现新海域和新土地的人一样,他发现了政治世界的新模式和新制度。不同于当代主流的三种理解模式,考察马基雅维里与伊壁鸠鲁主义的关系,可分析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超越古典政治哲学的层面。一方面,马基雅维里将其思想奠基于伊壁鸠鲁主义的自然哲学之上,以原子论为工具构建自己的政治哲学;另一方面,不像一个满足于安静地观察自然的沉思者,马基雅维里视政治生活的退场与心灵的安宁为幻觉,从而背离了以沉思生活为最终旨趣的古典政治哲学,并肯定了现实的政治实践的价值,开现代政治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里 伊壁鸠鲁主义 政治哲学 政治实践
下载PDF
The Dystopias in Utopia: A Discussion of the Parallels between Nineteen Eighty-Four and Brave New World
2
作者 谢雨杉 《海外英语》 2018年第8期175-176,共2页
Focusing on dystopian literature, which deals with social aspects, and by contrasting two of the most conspicuous novels among dystopian fictions, Nineteen Eighty-Four and Brave New World, the study aims at revealing ... Focusing on dystopian literature, which deals with social aspects, and by contrasting two of the most conspicuous novels among dystopian fictions, Nineteen Eighty-Four and Brave New World, the study aims at revealing the manifold patterns of the totalitarian society depicted in these two novels and how these patterns affect on human society.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wo approaches, respectively asceticism and epicureanism, in Nineteen Eighty-Four and Brave New World, and the author will help to argue that chronologically, the society in Nineteen Eighty-Four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imaginary totalitarian world, which will be terminated with the other in Brave New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opian literature dystopian literature Asceticism epicureanism TOTALITARIANISM
下载PDF
作为生活艺术的希腊化伦理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安东尼.朗 刘玮 《哲学分析》 2012年第5期60-72,共13页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伦理学虽然深深植根于希腊化的语境之中,但是依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伦理反思和伦理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是其伦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这两个学派的幸福论的核心主张是人们...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伦理学虽然深深植根于希腊化的语境之中,但是依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伦理反思和伦理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是其伦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这两个学派的幸福论的核心主张是人们可以自我塑造、自我完成。这两个学派所持的幸福论具有自然主义和普遍主义基础,且共有六个理论特征:行动标准在于长期目标;经验上合理的价值体系;全面的世界观;对外部世界只提出最低的要求,幸福依赖于我们自己的品格、思想和理性;没有实现幸福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而借助爱比克泰德的例子,可以阐明斯多亚学派在赋予人们道德动机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化伦理学 生活的艺术 斯多亚学派 伊壁鸠鲁学派
下载PDF
文化、文明与自然——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广生 田琳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1-75,共5页
伊壁鸠鲁主义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现代思想的内部。霍布斯把政治理想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结合起来,在自我保存的底线上充分解放了欲望,现代文明自我确证的话语诞生了。卢梭以自然教育的文化方案反叛"文明化"的新传统,意志自由... 伊壁鸠鲁主义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现代思想的内部。霍布斯把政治理想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结合起来,在自我保存的底线上充分解放了欲望,现代文明自我确证的话语诞生了。卢梭以自然教育的文化方案反叛"文明化"的新传统,意志自由在抨击欲望僭政、诊疗现代文明危机的同时也获得了超越理性的崇高地位,被如此创造性改造的伊壁鸠鲁主义更进一步表征了现代意识的困境。理解这一困境的秘匙隐藏于伊壁鸠鲁主义政治哲学的演变之中,反思我们时代的处境必须从伊壁鸠鲁主义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自然 伊壁鸠鲁主义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快乐论者会过一种享乐的生活吗?——基于伊壁鸠鲁主义和居勒尼学派的比较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对于快乐论者来说,快乐是至善;但是他们对于什么是作为目的的善有不同看法。在快乐和明智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认为对于快乐的选择并非总是通过明智的判断,而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与明智两者不可分离。在快乐和节制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否... 对于快乐论者来说,快乐是至善;但是他们对于什么是作为目的的善有不同看法。在快乐和明智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认为对于快乐的选择并非总是通过明智的判断,而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与明智两者不可分离。在快乐和节制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否认作为目的的快乐必须受到节制,而伊壁鸠鲁认为作为目的的快乐必须受到节制。尽管居勒尼学派有可能陷入一种享乐的生活,但是伊壁鸠鲁主义不能被看成是一种享乐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论 至善 明智 节制 伊壁鸠鲁主义
下载PDF
《物性论》开篇绎读
6
作者 李致远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伊壁鸠鲁主义的主要文献。通过细致分析序诗对维纳斯的呼吁,本文指出:一方面,伊壁鸠鲁主义与传统的罗马政治秩序之间有着巨大的冲突,是哲学与政治之争的具体反映;但另一方面,伊壁鸠鲁主义与罗马人关于世... 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伊壁鸠鲁主义的主要文献。通过细致分析序诗对维纳斯的呼吁,本文指出:一方面,伊壁鸠鲁主义与传统的罗马政治秩序之间有着巨大的冲突,是哲学与政治之争的具体反映;但另一方面,伊壁鸠鲁主义与罗马人关于世界帝国的政治想象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之,卢克莱修的哲学教诲隐秘地透露了非政治的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克莱修 伊壁鸠鲁主义 罗马 自然
原文传递
消费语境下《嘉莉妹妹》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静宜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德莱塞通过《嘉莉妹妹》这部作品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充满欲望和炫耀性的消费社会进行了详细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消费社会的图景,显示了作者对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的认可态度,同时还表明了作者对主人公背离传统道德标准、追... 德莱塞通过《嘉莉妹妹》这部作品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充满欲望和炫耀性的消费社会进行了详细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消费社会的图景,显示了作者对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的认可态度,同时还表明了作者对主人公背离传统道德标准、追求无尽的物质享受的行为和消费意识形态所持的怀疑、困惑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消费社会的敏锐洞察、思考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莉妹妹》 消费社会 语境 物质享受 态度
下载PDF
希腊化时代哲人的追求——三足鼎立、同求宁静
8
作者 王瑞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8,共5页
亚历山大不仅打破了西方和东方的藩篱,而且使哲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腊城邦的沦陷使希腊人感到对城邦的衰颓无能为力,对昔日追求理想国的希望彻底破灭,转而超然事外,在混乱现实中,寻求个人的快乐、德行、精神安宁。... 亚历山大不仅打破了西方和东方的藩篱,而且使哲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腊城邦的沦陷使希腊人感到对城邦的衰颓无能为力,对昔日追求理想国的希望彻底破灭,转而超然事外,在混乱现实中,寻求个人的快乐、德行、精神安宁。伊壁鸠鲁学派、怀疑主义学派、斯多亚学派三足鼎立,互不相让,但共同体现了晚希腊“个体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化时代 伊壁鸠鲁学派 怀疑主义学派 斯多亚学派
下载PDF
“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智琼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5,共4页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静、无纷扰。这两个...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静、无纷扰。这两个学派都是对小苏格拉底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伊壁鸠鲁学派影响了功利主义,斯多亚学派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学派 伊壁鸠鲁学派 快乐 美德 至善
下载PDF
塞涅卡的申辩
10
作者 徐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1-28,共8页
塞涅卡是因兼具哲学与财富而最受物议的西方思想家。为回应公元58年苏伊利乌斯的抨击,他创作了堪称申辩篇的《论幸福生活》。首先他挑明幸福生活真正的领路人不是愚众,而是他所理解的廊下派。由此,他主张德性是幸福的唯一构成,反对众人... 塞涅卡是因兼具哲学与财富而最受物议的西方思想家。为回应公元58年苏伊利乌斯的抨击,他创作了堪称申辩篇的《论幸福生活》。首先他挑明幸福生活真正的领路人不是愚众,而是他所理解的廊下派。由此,他主张德性是幸福的唯一构成,反对众人所称赏的快乐即幸福这一伊壁鸠鲁派观点。虽如此,他认可心灵的永恒愉悦和身体的自然快乐,因为它们能与德性相伴。并且他以他所重塑的苏格拉底为援,认为财富作为更可取的中性物,能为顺境时所需的众多德性以及为愉悦提供宽广的实现空间,从而能与哲学兼容。但他还是通过这位苏格拉底,强调运用勇敢之德来面对贫穷等逆境更为重要。相应地,他暗示自由高于德性,且以作为终极解脱的死亡而非德性为最高保证。总之,塞涅卡直接且主要的意图在于为如何生而辩,而为何以死而辩则是他的隐秘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幸福生活》 中性物与德性 自由 伊壁鸠鲁派 苏格拉底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的斯多亚哲学
11
作者 吴琦燕(译) 梁中和(校) 《伦理学术》 2023年第1期85-105,共21页
古代斯多亚哲学在文艺复兴时期既有追随者也有批评者。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如彼特拉克和科洛西奥·萨卢塔蒂,他们以对西塞罗和塞涅卡的阅读为基础,赞美了斯多亚哲学的许多方面。塞涅卡吸引了很多人文主义者的关注,成为各种传记和评注... 古代斯多亚哲学在文艺复兴时期既有追随者也有批评者。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如彼特拉克和科洛西奥·萨卢塔蒂,他们以对西塞罗和塞涅卡的阅读为基础,赞美了斯多亚哲学的许多方面。塞涅卡吸引了很多人文主义者的关注,成为各种传记和评注的主题。然而,斯多亚哲学也有其批评者,从采取伊壁鸠鲁观点的洛伦佐·瓦拉,到捍卫其柏拉图立场的马西里奥·斐奇诺。而希腊作家如第欧根尼·拉尔修和爱比克泰德的复原和翻译则扩展了关于斯多亚哲学的知识。尽管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将斯多亚主义与西塞罗和塞涅卡联系在一起,但后人又使芝诺和克利希波斯重返中心。即使塞涅卡与圣保罗的通信被认为是伪造的,他也依然很重要,还是吸引了伊拉斯谟、约翰·加尔文和贾斯图斯·利普修斯的关注。因为利普修斯,斯多亚哲学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的《论一致性》创立了后来被称为新斯多亚主义的学说,他在1604年出版的两本斯多亚主义手册,首次或多或少地汇集了斯多亚哲学所有的现存证据。与他同时代的米歇尔·德·蒙田和纪尧姆·杜维尔用地方语言呈现了斯多亚派的思想,并重新强调了斯多亚主义的实践取向。17世纪早期,亚当·布尔修斯、卡斯帕·西奥普斯和伊萨克·卡索邦与利普修斯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这整个时期的一个持续主题是斯多亚主义与基督教的兼容性,到这一时期结束时,它们全然断开了联系,为18世纪斯多亚主义作为一种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形式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人文主义者 伊壁鸠鲁主义 唯物主义 无神论
原文传递
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主义、边沁功利主义与英国法人性假设的形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国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4,共9页
差不同同时在雅典形成的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后来成为了未来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精神教父。伊壁鸠鲁学派主张快乐主义并以财富作为达成快乐的手段,斯多亚学派张扬道德理想主义并排斥财富作为道德完善的手段。边沁继受伊壁鸠鲁... 差不同同时在雅典形成的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后来成为了未来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精神教父。伊壁鸠鲁学派主张快乐主义并以财富作为达成快乐的手段,斯多亚学派张扬道德理想主义并排斥财富作为道德完善的手段。边沁继受伊壁鸠鲁哲学将之改造为功利主义,这种主义成为英美法的哲学基础,它以区分法律和道德为特征。罗马法继受了斯多亚哲学作为自己的灵魂,从罗马法派生的大陆法系由此具有斯多亚主义的因子,它体现为道德一定程度的法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学派 快乐主义 斯多亚学派 道德理想主义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下载PDF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之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庆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50-53,共4页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基础建立了各自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两个理论基石相距甚远的理论体系中,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的论述是相似的,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了个人...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基础建立了各自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两个理论基石相距甚远的理论体系中,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的论述是相似的,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要通过教育、立法等途径来培养人们的德性,进而获得幸福。对这两种幸福观的比较,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幸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亚里士多德 快乐主义 幸福观
下载PDF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广照 李敬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13,21,共10页
传统哲学认为,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这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事实。古希腊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伊壁鸠鲁能动的唯物主义哲学才是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批判旧思想家、创立新理论最有力的武器。理解《博士论文》将使我们对马... 传统哲学认为,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这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事实。古希腊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伊壁鸠鲁能动的唯物主义哲学才是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批判旧思想家、创立新理论最有力的武器。理解《博士论文》将使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获得革命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马克思 理论来源
下载PDF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之现实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伊壁鸠鲁是晚期希腊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从感觉主义出发,以幸福和快乐为起点和目标,追求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他本人身体力行,并对人的生死泰然处之,这对现代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 伊壁鸠鲁是晚期希腊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从感觉主义出发,以幸福和快乐为起点和目标,追求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他本人身体力行,并对人的生死泰然处之,这对现代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快乐 死亡 价值
下载PDF
众善相争 德性为上——亚里士多德“德性至上论”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的复活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耀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1,共6页
康德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对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区分和界定,认为实践哲学就是以超感性世界的规律、以人的自由意志及作为其规定根据的先天理性命令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但康德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继承,而且... 康德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对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区分和界定,认为实践哲学就是以超感性世界的规律、以人的自由意志及作为其规定根据的先天理性命令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但康德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继承,而且还是对作为后者的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的“德性至上”原则的贯彻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康德 实践哲学 德性论 幸福论
原文传递
伊壁鸠鲁的“灵魂救治”课程理论:哲学基础及理论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亚兵 葛孝亿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66,共8页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重要的教育家。为了救治希腊化时期大众的"灵魂的疾病",他创造了"灵魂救治"课程理论。通过研究发现,伊壁鸠鲁"灵魂救治"课程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希腊化时期哲学从追求集体生活到谋求个...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重要的教育家。为了救治希腊化时期大众的"灵魂的疾病",他创造了"灵魂救治"课程理论。通过研究发现,伊壁鸠鲁"灵魂救治"课程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希腊化时期哲学从追求集体生活到谋求个体幸福的认识论转向。"灵魂救治"课程理论在目标上表现为学生应该追求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宁静;在内容上表现为设计了"灵魂救治"的课程内容,包括关于神的课程、死亡的课程、欲望的课程;在课程实践方式上表现为明显的权威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救治 伊壁鸠鲁 课程理论
原文传递
伊壁鸠鲁与庄子死亡观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志宏 陆泽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7-62,共6页
死亡的"尚未"及其不可避免性总会引发人们对生存与死亡本质的沉思,伊壁鸠鲁与庄子分别就此开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径。前者要求直面死亡,重视在世价值,对社会道德良善的拯救起到了帮扶作用;而后者则通过对死亡的被动承受回归到本... 死亡的"尚未"及其不可避免性总会引发人们对生存与死亡本质的沉思,伊壁鸠鲁与庄子分别就此开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径。前者要求直面死亡,重视在世价值,对社会道德良善的拯救起到了帮扶作用;而后者则通过对死亡的被动承受回归到本体之"道",将人生的终极归宿进行了诗意化的表达。二者的死亡观都对后人的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个赢得了早期基督教神学家的赞许,一个则对后来的天人之辩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庄子 死亡观 灵魂
下载PDF
马克思《博士论文》原子概念的辩证法解读
19
作者 孙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29,共6页
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巨大差异在于对原子概念的不同理解。两者对原子的运动方式的不同规定、对原子的质的不同规定、对原子的"本原"与"元素"的区分的不同规定以及对时间与原子的关... 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巨大差异在于对原子概念的不同理解。两者对原子的运动方式的不同规定、对原子的质的不同规定、对原子的"本原"与"元素"的区分的不同规定以及对时间与原子的关系的不同规定,使得前者的原子只能对象化为"实体",只能形成客观的冷峻的物质世界。后者的原子则既可对象化为"实体",又可对象化为"主体",在辩证法的作用下成为"实体即主体"的原子,由其形成的自然界由于具有主体能动性的"自我意识"实现"是"与"应当"的统一。"实体即主体"的原子的本质就是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博士论文》 原子概念 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
下载PDF
Epicurean Versus Scholastic Concepts of Love
20
作者 Gabor Boros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3期379-403,共25页
The centuries before the renewal of both the scientific-philosophical and the everyday thinking were dominated by the Christian way of approaching all the phenomena of human life, love and sexuality not excluded. Howe... The centuries before the renewal of both the scientific-philosophical and the everyday thinking were dominated by the Christian way of approaching all the phenomena of human life, love and sexuality not excluded. However, the tran- scendence-based other-worldly concepts to grasp what happens in human beings-in- the-flesh were challenged by this-worldly concepts, whose explicit or hidden origin was the Epicurean approach to the same phenomena. In my paper, I outline firstly some of the main tenets of Lucretius the Epicurean poet, secondly, I characterize the basic convictions of Christian theological-philosophical writers, in order to present, thirdly, how they influenced each-other in Andreas Capellanus' treatise On L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urean concepts of love Christian approach to love Scholasticintroduction to constructing in a gender specific manner the human love in flesh Biblical love-command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