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引起火龙果茎病害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俊丽 任建国 刘红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0期307-311,共5页
对贵州省西南地区火龙果种植园发生的一种茎病害进行发病率调查,并对其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茎病害的发病率为10%-20%,病原菌显微结构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其为黑附球菌(Epicoccumnigrum)。本研究是该病原菌对火龙果危... 对贵州省西南地区火龙果种植园发生的一种茎病害进行发病率调查,并对其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茎病害的发病率为10%-20%,病原菌显微结构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其为黑附球菌(Epicoccumnigrum)。本研究是该病原菌对火龙果危害的初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茎病害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 黑附球菌
下载PDF
具有抗菌活性的水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筛选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垚 白金峰 +1 位作者 徐凯莉 刘宁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36-38,41,共4页
从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树皮、叶片中分离筛选得到了17株形态各不相同的内生真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大斑病菌(S... 从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树皮、叶片中分离筛选得到了17株形态各不相同的内生真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筛选得到了1株对以上4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SS-17。通过对SS-17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分子鉴定,初步鉴定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内生真菌 筛选 抑菌活性 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下载PDF
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雷刚 罗淑芬 +2 位作者 周宏胜 胡花丽 李鹏霞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以生防真菌黑附球菌原生质体为受体、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应用PEG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黑附球菌对潮霉素的耐受浓度为50mg/L。PEG介导的黑附球菌原生质体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30℃下用2... 以生防真菌黑附球菌原生质体为受体、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应用PEG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黑附球菌对潮霉素的耐受浓度为50mg/L。PEG介导的黑附球菌原生质体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30℃下用2%裂解酶酶解黑附球菌菌丝2h,过滤收集原生质体,经MTC清洗重悬后将质粒p YF11-hph转化黑附球菌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经潮霉素药剂筛选和PCR验证,表明外源基因hph已转入到黑附球菌中并获得稳定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为研究其代谢途径、生防机制及构建工程菌株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介导 黑附球菌 遗传转化 原生质体 工程菌株
原文传递
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元超 郭玉华 +4 位作者 张影波 胡璇 王丹 于福来 李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021-4025,共5页
对分离自地衣Leptogium masiaticum的一株内生真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获得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分别鉴定为1个生物碱化合物fusaricide(1),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epic... 对分离自地衣Leptogium masiaticum的一株内生真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获得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分别鉴定为1个生物碱化合物fusaricide(1),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epicoccone B(2),4,6-dihydroxy-5-methoxy-7-methyl-1,3-dihydro isobenzofuran(3),5-methyl-epicoccone B(4),3,6,7-trihydroxy-5-methoxy-4-methylisobenzo furan-1(3H)-one(5),3-methoxyepicoccone B(6),2,3,4-trihydroxy-6-(hydroxymethyl)-5-methylbenzyl-alcohol(7),isoochracinic acid(8)和3个epicoccolide类化合物epicocconigrones A(9),epicoccolide B(10),epicocconigrones B(11)。化合物1,9和10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衣内生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杀菌剂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内生真菌 黑附球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内生真菌FXZ2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政清 白维晓 +1 位作者 汤雯婷 李海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索菌株FXZ2(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为内生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的探索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盆栽实验探索在不同重金属胁迫下,重金属耐受内生真菌FXZ2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目的】探索菌株FXZ2(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为内生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的探索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盆栽实验探索在不同重金属胁迫下,重金属耐受内生真菌FXZ2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在复合重金属胁迫下,接种FXZ2显著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影响了玉米对Pb、Zn、Cd的吸收和累积。在单一重金属Cd胁迫下,FXZ2对玉米的影响与重金属含量相关:高含量Cd胁迫下,FXZ2显著促进玉米生长,但在低含量Cd胁迫下,其影响不显著。【结论】在Pb、Zn、Cd胁迫下,内生真菌菌株FXZ2对玉米的生长及重金属累积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黑附球菌 玉米 重金属胁迫 联合修复
下载PDF
黑附球菌YP1分泌物的广谱抗霉菌活性和化学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宏彬 颜思念 蒋沙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9期170-175,共6页
霉菌的滋生是导致果蔬、粮食和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黑根霉孢子萌发抑制法从70个真菌菌株中初步筛选到一株对黑根霉的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效果的真菌菌株YP1,通过ITS序列遗传学鉴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附球孢菌属的... 霉菌的滋生是导致果蔬、粮食和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黑根霉孢子萌发抑制法从70个真菌菌株中初步筛选到一株对黑根霉的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效果的真菌菌株YP1,通过ITS序列遗传学鉴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附球孢菌属的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又名Epicoccum purpurascens,同物异名)。从YP1发酵液中制备的橙黄色固体分泌物对常见霉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能力,显示出广谱的抗霉菌活性,进一步的对比研究证明,分泌物抑制霉菌和其他多孢子真菌的生长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实现的,对真菌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产孢早而多的真菌尤其是霉菌生长更易受到分泌物的抑制。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显示该橙黄色分泌物由10种成分组成,经质谱分析鉴定出其中3种成分的化学组成,均为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余7种未鉴定出的成分很可能属于新化合物。YP1外分泌物可以作为新的抗霉菌剂资源,用于果蔬、食品的保鲜防腐,在植物病害的防治领域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附球菌 分泌物 抗霉菌 孢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小麦后期叶斑病病原菌及种子带菌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曹以勤 刘以东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55,共5页
小麦生长后期从江苏省各地采集小麦叶斑病病叶标本420份,分离到580个菌株,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lana(Sacc)Shoem〕、链格孢〔Ahernaria alternala(Fr)Keissler〕、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Link〕依次各占43%、46%及... 小麦生长后期从江苏省各地采集小麦叶斑病病叶标本420份,分离到580个菌株,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lana(Sacc)Shoem〕、链格孢〔Ahernaria alternala(Fr)Keissler〕、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Link〕依次各占43%、46%及10%,偶尔分离到大麦网斑内脐蠕孢〔Drechsiera teresSacc.〕Shoem〕和双色平脐蠕孢〔B.bicolor(Mitra)Shoem〕,二者合计仅占1%。从小麦的黑胚、黑尾种子分离到229个菌株,其中链格孢、麦根腐平脐蠕孢、黑附球菌、双色平脐蠕孢、大麦网斑内脐蠕孢、长孢平脐蠕孢〔B.urochloae(Putterill)Shoem〕及狗牙根平脐蠕孢〔B.cynodonlis(Marig)Shocm〕依次各占54.1%、33.2%、4.4%、3.5%、1.3%、1.3%及0.9%,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rostratum(Drechsl.)Shoem〕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Shear)Boedijin〕和画眉弯孢〔C.eragrotidis(P.Henn.)J.A.Meyer〕各占0.4%.双色平脐蠕孢和长孢平脐蠕孢在国内首次从小麦上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斑病 病原菌 种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