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53抗体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英平 田晓林 潘肃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2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定量分析136例肝癌患者首诊时血清P53抗体,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与性别、年龄、饮酒史、HbsAg、KPS评分、病理诊断、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生长...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定量分析136例肝癌患者首诊时血清P53抗体,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与性别、年龄、饮酒史、HbsAg、KPS评分、病理诊断、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分期、血管侵犯、有无肝外转移、Child分级、血清白蛋白、AFP、血清铁蛋白等的相关性。结果136例PHC血清P53抗体阳性率29.4%(40/136)。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低(P=0.020)、肝外转移(P=0.002)、肿瘤分期晚(P=0.027)、血管侵犯有关(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外转移与P53抗体阳性有关(OR=4.185,P=0.022)。结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PHC的不良生物学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53抗体 原发性肝癌 临床特征 酶链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辣椒素受体拮抗剂AMG517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通过调节炎症因子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志锋 刘颖 牛春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辣椒素受体(TRPV1)拮抗剂AMG517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10)、赋形剂(vehicle)+缺血/再注灌注组(vehicle,n=10)、辣椒素+缺血/再注灌注组(capsaicin,n=10)... 目的观察辣椒素受体(TRPV1)拮抗剂AMG517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10)、赋形剂(vehicle)+缺血/再注灌注组(vehicle,n=10)、辣椒素+缺血/再注灌注组(capsaicin,n=10)和AMG517+缺血/再注灌组(AMG517,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72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检测各组小鼠梗死体积、脑水肿、TRPV1 mRNA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AMG517显著减小鼠脑梗死体积(P<0.01)。AMG517给药后也可显著降低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1)。与sham组比较,vehicle组TRPV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AMG517给药后可显著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浓度,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浓度(P<0.05)。结论AMG517可改善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缓解炎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辣椒素受体 AMG517 神经行为学评分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小鼠
下载PDF
Ⅰ型粘蛋白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道新 孔北华 +4 位作者 魏薇 刘春生 李鹏 王文霞 曲迅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制备Ⅰ型粘蛋白 (MUC1 )基因工程单链抗体 (scFv) ,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提取纯化MUC1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质粒C31 ,使用酶切和PCR鉴定 ;采用HRP标记的抗ETag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筛选表达量高的菌落 ,大量扩... 目的 :制备Ⅰ型粘蛋白 (MUC1 )基因工程单链抗体 (scFv) ,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提取纯化MUC1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质粒C31 ,使用酶切和PCR鉴定 ;采用HRP标记的抗ETag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筛选表达量高的菌落 ,大量扩增后 ,制备培养上清及胞周质中抗MUC1scFv;将MUC1高表达的SKOV3细胞铺于 96孔板 ,戊二醛固定后作为包被抗原 ,将制备的抗MUC1scFv抗体倍比稀释后利用ELISA方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质粒C31经Sfil酶切后为 530 8bp,经Sfil、NotⅠ双酶切后为452 2bp和 786bp,PCR扩增片段为 1 0 75bp。Westernblot结果显示可溶性抗体为 30kD。选择表达量高的菌落 ,进行大量扩增、诱导表达、提取培养液上清及胞周质可溶性抗体 ,胞周质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培养液上清 ;利用SKOV3作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 ,当培养液上清1 :32、胞周质 1 :2时所测OD值最高。结论 :抗MUC1单链抗体表达于细菌的胞周质液和培养液上清 ,以胞周质液表达量最高 ;且制备的抗MUC1单链抗体有生物学活性。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可大量制备人MUC1噬菌体基因工程单链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Ⅰ型粘蛋白 制备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庞念德 李晓云 《工企医刊》 2011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及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情况,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a...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及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情况,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anti-HBs、anti-HBC、anti—HBC,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检测胃黏膜组织中FIBsAg、HBcAg。结果 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出现胃黏膜病变56例。胃黏膜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阳性29例,其中20例病变以中、重度为主(占68.97%):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阳性者胃黏膜病变的程度较重;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血清中HBVM分布无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侵犯胃黏膜组织。并可在其中复制,可能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胃黏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