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Nature Reserves Established for Surrogate Species:Case of a Giant Panda Nature Reserve in Qinling Mountains,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XU Weihua Andrés VIA +4 位作者 QI Zengxiang OUYANG Zhiyun LIU Jianguo LIU Wei WAN Hu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60-70,共11页
Many nature reserves are established to protect the habitat needs of particular endangered species of interest but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protecting other species is questionable.In this study,this effectiveness was ... Many nature reserves are established to protect the habitat needs of particular endangered species of interest but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protecting other species is questionable.In this study,this effectiveness was evaluated in a nature reserve network locate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Shaanxi Province,China.The network of reserves was established mainl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giant panda,a species considered as a surrogat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any other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region.The habitat suitability of nine protected species,including the giant panda,was modeled by using Maximum Entropy(MAXENT)and their spatial congruence was analyzed.Habitat suitability of these species was also overlapped with nature reserve boundaries and their management zones(i.e.,core,buffer and experimental zones).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the habitat of the giant panda constitutes a reasonable surrogate of the habitat of other protected species,and giant panda reserves protect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habitat of other protected species.Therefore,giant panda habitat conservation also allows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habitat of other protected species in the region.However,a large area of suitable habitat was excluded from the nature reserve network.In addition,four species exhibited a low proportion of highly suitable habitat inside the core zones of nature reserves.It suggests that a high proportion of suitable habitat of protected species not targeted for conservation is located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buffer zones,thus,is being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To increase their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nature reserves and their management zones need to be re-examined in order to include suitable habitat of more endangered species.The procedures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can be easily implement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not only in China but in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panda habitat suitability Maximum entropymaxent nature reserve network surrogate species
下载PDF
利用最大熵模型和规则集遗传算法模型预测孑遗植物裸果木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格局 被引量:79
2
作者 马松梅 张明理 +2 位作者 张宏祥 孟宏虎 陈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27-1335,共9页
利用野外调查的16个居群分布点和7个环境因子图层,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规则集遗传算法模型(GARP),在地理和环境空间上模拟了第三纪孑遗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1)裸果木的潜在适... 利用野外调查的16个居群分布点和7个环境因子图层,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规则集遗传算法模型(GARP),在地理和环境空间上模拟了第三纪孑遗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1)裸果木的潜在适生区全部集中在西北荒漠区,其中最佳适生区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一是河西走廊中部和玉门以西、宁夏北部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二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三是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两片极小的高度适生区。裸果木的生态位被确定在一个较广的干旱环境空间:适生区极端最高气温基本上在29.2–36.8℃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18.3至–13.4℃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0–200mm;潜在蒸发率在3–15之间。(2)MAXENT和GARP模型都较好地预测了裸果木的潜在分布,但GARP产生了相对较大、较连续的潜在分布区,部分过预测了破碎化生境;而MAXENT预测到的潜在分布区,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环境适生性指数,而且成功地排除了不合理的破碎化分布,从而更直观地展示了裸果木的潜在分布格局和生态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集遗传算法模型 裸果木 留一法 最大熵模型 潜在分布区
原文传递
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何奇瑾 周广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43-1450,共8页
根据我国188个夏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与1971-2000年10km×10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结合国家层次和年尺度筛选出的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 根据我国188个夏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与1971-2000年10km×10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结合国家层次和年尺度筛选出的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无霜期、年平均温度、≥10℃积温持续天数、≥0℃积温、≥10℃积温、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年降水;采用夏玉米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因子作用的指标,将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为4个等级: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种植的科学布局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潜在种植分布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适宜性 最大熵(maxent)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主栽猕猴桃品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50
4
作者 屈振江 周广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7-266,共10页
为合理规划猕猴桃种植布局,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主栽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种植分布信息以及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数据,综合生理存在需求和品质形成选取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9个潜在影响因子,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 为合理规划猕猴桃种植布局,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主栽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种植分布信息以及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数据,综合生理存在需求和品质形成选取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9个潜在影响因子,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构建了猕猴桃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适宜范围,并利用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因子作用的指标,对不同的气候适宜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区域猕猴桃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按照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气温、无霜期和降水量,限制性因子是无霜期和最冷月平均气温。猕猴桃的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102oE以东,24-36oN区域。其中,高气候适宜区主要包括四川中东部、重庆中西部、贵州高原、湘西南和陕西秦岭北麓。湖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气候适宜度较高,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种植较为集中的秦岭北麓和川西北种植区应适当控制发展规模,着力提升品质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气候适宜性 区划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青海云杉潜在分布格局模拟 被引量:35
5
作者 曹雪萍 王婧如 +1 位作者 鲁松松 张晓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232-5240,共9页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有树种,在维系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其分布范围内的69个地理分布样点,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实气候条件下青海云...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有树种,在维系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其分布范围内的69个地理分布样点,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现实气候条件下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及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3种大气环流模型模拟青海云杉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温室气候排放量不同)下未来2050s和2080s潜在分布区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青海云杉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所有模型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测试值)均高于0.99;Jackknife检验和气候因子响应曲线表明年最低降雨量是限制青海云杉分布的主导因子;当前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于青海东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大部分地区、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山区以及陕西、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在未来3种增温情景下,青海云杉在2050s和2080s的潜在分布总面积与当前相比变化不明显,但不同适生等级的潜在分布面积变化较大,其中,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受气候增温影响显著,中度增温下这些区域在2080s的面积明显增大,而高度适生区(核心分布)则在所有增温情景下均呈缩小趋势。同时,在未来3种增温情景下,青海云杉在2050s和2080s的潜在分布区有向北移动趋势,但其心分布区域(高度适生区)仍然以青海东部、甘肃北部为主,无明显变迁趋势。从气候因素角度考虑,本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青海云杉依然在西部高山地区,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祁连山、贺兰山等山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将持续其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青海云杉 潜在分布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利用最大熵法(MaxEnt)模拟中国冬小麦分布区的年代际动态变化 被引量:34
6
作者 孙敬松 周广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87,共7页
从冬小麦地理分布的生理机制、生长特性和熟制出发,基于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种植区分布的贡献,从区域尺度和年尺度收集了影响冬小麦种植分布的气候因子,并利用最大熵方法(MaxEnt)模拟和筛选了影响冬小麦分布的最佳气候因子组合即春化温度(0... 从冬小麦地理分布的生理机制、生长特性和熟制出发,基于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种植区分布的贡献,从区域尺度和年尺度收集了影响冬小麦种植分布的气候因子,并利用最大熵方法(MaxEnt)模拟和筛选了影响冬小麦分布的最佳气候因子组合即春化温度(0~7℃)持续的天数、最冷月平均温度、潜在蒸散量和年降水量,构建了冬小麦种植分布-气候关系模型,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冬小麦种植区及高适宜区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可种植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范围为-12~15℃,冬小麦的存在概率随着0~7℃持续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年降水量过低将严重影响冬小麦种植区分布的存在概率,年降水量低于200mm的地区不存在冬小麦分布。研究结果还表明,1961-2010年中国冬小麦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高适宜区发生北移,从而增加了中国北方高寒地区的冬小麦可种植面积,同时有效提高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可增加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准确预测现在和未来气候条件下中国冬小麦的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方法(maxent) 冬小麦 种植区 高适宜区
下载PDF
芒和五节芒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29
7
作者 周婧 李巧云 +2 位作者 肖亮 蒋建雄 易自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4-510,共7页
利用最大熵模型,将我国现有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五节芒(M. floridulus)的地理分布信息与19个降水及温度等气候因子相拟合,预测了芒和五节芒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并推测出芒和五节芒的基本生态位。结果显示:芒的潜在适生区包括四... 利用最大熵模型,将我国现有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五节芒(M. floridulus)的地理分布信息与19个降水及温度等气候因子相拟合,预测了芒和五节芒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并推测出芒和五节芒的基本生态位。结果显示:芒的潜在适生区包括四川西部、陕西北部、宁夏、内蒙古中部、黑龙江、吉林西部、辽宁西部、青海东南部等地区,其基本生态位参数为:最暖季节降水量为400-1000mm,平均8月降水量为100-350mm,7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5℃,平均7月降水量为100-350mm,11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0-22℃,最干月平均气温为-15-20℃,平均12月降水量为100mm以下;五节芒的潜在适生区为云南、陕西、山西、宁夏、河南、山东、吉林、辽宁以及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区,其基本生态位参数为:最暖季节降水量至少在400mm以上,平均6月降水量为150-550mm,7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5-30℃之间,6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0℃,平均4月降水量为50-100mm。结果表明,在进行遗传改良的前提下,我国有丰富的适合栽植芒和五节芒的土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五节芒 多年月平均气温 潜在分布 降水量
原文传递
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林正雨 陈强 +3 位作者 邓良基 李晓 何鹏 熊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9,共15页
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 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筛选主导环境变量;采用ArcGIS技术对比1980年、2010年四川柑橘适宜区分布,揭示近30a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柑橘适宜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川柑橘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变量主要体现为以光、热、水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变量。近30a四川省气候暖干化的变化趋势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了柑橘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1980—2010年柑橘种植适宜性空间格局呈现出2个变化特征,一是高适宜区呈整体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区与川东北地区过渡地区;中适宜区界线向东南方迁移。二是适宜性级别呈现出逐级调整,低、中适宜区的等级调整变化明显。2010年高适宜区面积约为4.22万km^-2,中适宜区4.19万km^-2,低适宜区4.4万km^-2,大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以高适宜区为参照,通过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可增加在川南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南部的柑橘生产布局。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下,四川省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合理确定了柑橘适宜性面积及分布,为柑橘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熵模型在对物种分布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时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对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不同区域和作物应选取合适的环境变量、空间尺度和物种采样位置,减少系统累计误差,提高作物气候适宜区划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地理分布 自然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四川省
下载PDF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in China 被引量:24
9
作者 HE QiJin ZHOU GuangS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4期395-403,共9页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planning maize production and design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national maize crop, we analyzed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cultivating maize ac...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planning maize production and design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national maize crop, we analyzed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cultivating maize across China. These analyses were based on annual climate indices at the Chinese national level; these indices influenc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aize cultivation. The annual climate indices, together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on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sites of maize, the maximum entropy (MaxEnt) model, and the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predict maize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Ent model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The eight key climatic factors affecting maize cultivation areas were the frost-free perio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1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ontinuous days, ≥1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 warmest month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We classified climatic zones in terms of their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existence probability determined using the MaxEnt model. Furthermore, climatic thresholds for a potential maize cultivation zone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maize cultivation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mportance and thresholds of main climate controls differ for different maize species and maturities, and their specific climatic suitability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to identify the best cultivation zones. The MaxEnt model is a useful tool to study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气候变化 中国 空间分析技术 ARCGIS 气候指数 气候因素 阈值确定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沙棘潜在适宜分布区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晓玮 蒋玉梅 +5 位作者 毕阳 刘祥林 李星 孙涛 陈浩宇 李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0-1428,共9页
中国沙棘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是我国北方地区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工程的重要造林树种,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中国沙棘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模拟其潜在适宜分布... 中国沙棘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是我国北方地区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工程的重要造林树种,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中国沙棘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模拟其潜在适宜分布区,以期为中国沙棘在林业生态工程和生态经济林建设中的合理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中国沙棘自然分布的328个地理样点,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中国沙棘的潜在分布区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并预测中国沙棘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基于气候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62±0.001和0.949±0.001,均大于0.9,表明MaxEnt模型对中国沙棘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可信度好。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和刀切法的结果表明年降雨情况、生长季的水热状况、最干季降雨和最冷月最低温等是限制中国沙棘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其中年降雨是限制中国沙棘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通过模拟得到现代中国沙棘潜在地理分布的总适生区面积为165.1万km^(2);其中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共93.3万km^(2),主要集中分布于河北西部、北部,山西全境,陕西北部及秦岭山区,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南部及祁连山区,青海东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及中部地区;在吉林东北部,内蒙古中部、南部,以及河南西北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中国沙棘 潜在分布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攀枝花市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屈新星 李道安 +2 位作者 何云玲 余岚 闫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29,共6页
为了客观评价滑坡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和构建滑坡预测模型,以滑坡灾害发生较多的攀枝花市为研究区,通过筛选后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人口密度6项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基于最大熵(maxEnt)模... 为了客观评价滑坡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和构建滑坡预测模型,以滑坡灾害发生较多的攀枝花市为研究区,通过筛选后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人口密度6项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了定量预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在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研究方面的适用性等级为优秀(AUC=0.96),Kappa系数为0.86;随机选取75%的数据集用于训练模型,其余25%用于验证模型,得到的AUC值最稳定且精度最高,模型预测可信度最高;研究区高易发生和极易发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57%,0.80%,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密集的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沿着金沙江、雅砻江、巴关河、安宁河和主要道路两侧发育;植被覆盖度和坡度是决定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空间分布格局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ARCGIS 滑坡 易发性 攀枝花市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 GIS预测蜡梅适生域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9
12
作者 秦思思 颜玉娟 欧阳晟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3期49-56,共8页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二级濒危珍稀植物,是重要的冬季传统观花植物。利用已报道的246个分布点和worldclim中提取的19个气候因子,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蜡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分析,...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二级濒危珍稀植物,是重要的冬季传统观花植物。利用已报道的246个分布点和worldclim中提取的19个气候因子,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蜡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蜡梅的潜在适生范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西南的四川盆地、华中、华东及华北的中南部地区,其他地区则适应性较低。温度是影响蜡梅分布的决定性因子,其中,当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接近0℃,等温性范围为0—10℃,降雨量变异系数约为45时,蜡梅的分布概率最大。与原分布区相比较,蜡梅的适生区范围正向中国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迁移。ROC曲线检验评价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ROC曲线分析法的面积(AUC)值为0.986,预测结果达到了极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maxent Arc GIS 模型预测
下载PDF
海南岛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现状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宜峰 余文华 +3 位作者 岳阳 黄正澜懿 李玉春 吴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0-408,共9页
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地处热带北缘,其独特的岛屿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为探究岛内的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状况,本研究组使用雾网、蝙蝠竖琴网等工具,于2002年至2016年先后对海南岛进行了15次翼手目... 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地处热带北缘,其独特的岛屿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为探究岛内的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状况,本研究组使用雾网、蝙蝠竖琴网等工具,于2002年至2016年先后对海南岛进行了15次翼手目多样性调查,并根据其外形与头骨特征及系统发育学方法进行标本鉴定。共获取了1,025号标本,隶属5科15属31种,其中2016年12月21日在海南琼中捕获的艾氏管鼻蝠(Murina eleryi)为海南岛蝙蝠分布新记录。结合前人调查及发表结果统计,岛内共有翼手类8科20属41种。同时基于本调查采集位点和前人调查位置信息(共计363个位点),结合WorldClim 32种气候数据,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海南岛翼手目物种的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五指山、吊罗山、鹦哥岭、尖峰岭及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等地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区域,而三亚、澄迈、屯昌、临高、琼海等地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较低。本研究结果为海南岛翼手目资源分布及多样性状况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岛内后续开展翼手目资源保护管理、蝙蝠疾病防控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 海南岛 艾氏管鼻蝠 物种多样性 最大熵(maxent)模型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贺伟 布仁仓 +2 位作者 刘宏娟 熊在平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314-6319,共6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为研究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了对沼泽湿地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6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模拟了沼泽湿地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并预测了气候变化情景下...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为研究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了对沼泽湿地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6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模拟了沼泽湿地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并预测了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3个研究阶段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AUC(Aera Under Curve)为(0.826±0.005))。基准气候条件下东北沼泽潜在分布区主要为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推进,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原有潜在分布面积明显减少,而新增潜在分布面积较少,总面积呈现急剧减少趋势。至2071—2100年,原有沼泽湿地潜在分布面积将减少99.80%,新增潜在分布面积仅2.48%,总潜在分布面积减少97.32%。空间分布上,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呈现由东向西迁移,南北向中心收缩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沼泽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 最大熵模型 东北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包头市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海涛 宁小莉 +1 位作者 张雪峰 魏光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42,共8页
为了科学客观地开展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maxEnt模型,以达茂旗为例,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方面选取环境因子,构建达茂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为了科学客观地开展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maxEnt模型,以达茂旗为例,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方面选取环境因子,构建达茂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达茂旗最适宜居民点空间分布区域主要在百灵庙镇、石宝镇、希拉穆仁镇和乌克忽洞镇及西河乡,非适宜区多集中分布在达茂旗北部满都拉镇、巴音花镇和查干哈达苏木区域。(2)距道路距离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分布适宜性最重要环境因子,其次是距耕地和距林地距离因子,距水域距离、坡度、DEM和坡向因子对其适宜性影响重要性相对较弱。(3)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区在高程上并未呈现出低地取向性,1350~1400 m适宜性最高。但具有较明显的低平缓坡度指向性,0°~2.5°最为适宜。南坡和西南坡适宜性最高。随着距离道路、城镇、林地距离值的增加,其适宜性逐渐降低。耕地与水域因子影响趋势相似,起初适宜性随着距离增加而降低,接着出现适宜性平缓区域,超过某个临界值后呈断崖式下降,最后趋于无变化。距离草地约300~800 m时最适宜,植被覆盖度值越高,其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点 maxent 空间分布 适宜性 达茂旗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Maximum Entropy Gravity Model Approach 被引量:7
16
作者 HUANG Qinshi ZHU Xigang +3 位作者 LIU Chunhui WU Wei LIU Fengbao ZHANG Xiny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839-854,共16页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xplore the geographical disparities inherent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by simulating spatial flows.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implies the hypothesis...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xplore the geographical disparities inherent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by simulating spatial flows.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implies the hypothesis of equilibrium points without any reference to when or how to achieve it. In this paper, a dynamic gravit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aximum Entropy(MaxEnt) theory to estimate and monitor the interconnection intensity and dynamic characters of bilateral relations. In order to detect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connection intensity, a Geodetector method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determinants of spatial networks in five dimensions. The empirical study clearly demonstrates a heterogeneous and non-circular spatial structu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urism and railwa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hile determinants in different sub-regions show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typically multi-island area where aviation infrastructure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North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regard oil as a pillar industry where power and port facilitie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interconnection. While Western Asian countries are mostly influenced by the railway infrastructure,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lready have relatively robust infrastructure where tariff policies provide a greater impe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Maximum entropy(maxent)gravity model spatial pattern China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马来鳄在中国的潜在生境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向元 刘俊 +1 位作者 崔杰 陆雨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1-697,共7页
为探究马来鳄在中国的潜在适宜生存区及各环境变量对其地理分布的影响,文章基于马来鳄地理分布记录和7个环境变量,应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模拟马来鳄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利用贡献率、置换重要性及Jackknife检验来评估制... 为探究马来鳄在中国的潜在适宜生存区及各环境变量对其地理分布的影响,文章基于马来鳄地理分布记录和7个环境变量,应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模拟马来鳄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利用贡献率、置换重要性及Jackknife检验来评估制约马来鳄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表明:马来鳄在中国的高度适宜区主要位于广西西南部、广东南部、福建西南部及台湾地区东北部;影响马来鳄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及最干月份降水量,满足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大于21.4℃、最干月份降水量大于116 mm、年气温变化范围在6.6~11.0℃之间、最暖季度降水量保持在550~1530 mm之间的环境最适宜马来鳄的生存。该研究结果可为马来鳄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在适宜分布区进行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鳄 最大熵(maxent)模型 环境变量 生境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PUL算法及高分辨率WorldView影像的城市不透水面提取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冉 李文楷 +2 位作者 刘小平 陈逸敏 刘珍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6,130,共8页
准确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对生态环境、水热循环及热岛效应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WorldView高分辨遥感影像,提出基于PUL(Positive and Unlabeled Learning)算法的高分辨率影像城市不透水面提取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负样本数据,只需少量... 准确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对生态环境、水热循环及热岛效应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WorldView高分辨遥感影像,提出基于PUL(Positive and Unlabeled Learning)算法的高分辨率影像城市不透水面提取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负样本数据,只需少量的正样本和未标记样本即可训练分类模型。结果显示,PUL算法的提取结果优于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以及最大熵(MAXENT)模型。使用不同正样本量时,PUL的提取结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优于OCSVM和MAXENT,最高总体精度为91.27%,最高kappa系数可达0.8255,可快速、有效地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不透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不透水面 POSITIVE and Unlabeled Learning(PUL) 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 最大熵(maxent)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天山云杉潜在分布区预测
19
作者 周杰 王旭虎 +3 位作者 杜维波 周晓雷 杨洁 张晓玮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7-1176,共10页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天山地区最主要的树种之一,为天山山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气候相似性原理以最大熵(MaxEnt)模型为基础结合ArcGIS预测当前(2000—2020年)与2020—2040年、2040—2060年两个时...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天山地区最主要的树种之一,为天山山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气候相似性原理以最大熵(MaxEnt)模型为基础结合ArcGIS预测当前(2000—2020年)与2020—2040年、2040—2060年两个时段3种气候情景低温室气体排放条件(SSP1-2.6)、中温室气体排放条件(SSP3-7.0)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条件(SSP5-8.5)下天山云杉的潜在分布范围,并分析影响天山云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对天山云杉的分布区预测可信度高,所有模型AUC值均大于0.99。温度(等温性、季节性温度变异、年平均温度)与降水(最冷季度的降水量、最湿月的降水量、最干季度的降水量)是影响天山云杉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其中温度为当前主要的影响因子,最冷季度的降水量为未来的主要影响因子。(2)当前时期天山云杉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甘肃、宁夏、陕西、四川等地区的山区,总适生区面积为299.17×10^(4)km^(2),高适区面积为49.45×10^(4)km^(2)。未来各情景下天山云杉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变化不大且分布仍以这些地区为主,但高适生区较当前均表现增加。除2020—2040年SSP5-8.5情景下天山云杉的适宜分布向东南方向迁移外,其他情景天山云杉的适宜分布有向西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区 天山云杉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南省白颈长尾雉适宜栖息地预测
20
作者 徐亚兰 杨智敏 +3 位作者 卢盛俊 周帆 周彭晨 王斌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湖南省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分析其潜在适生区对该物种保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考虑地形、水源、气候、植被、土地类型以及人为干扰等多项因子,结合有效的白颈长尾雉分布点,利用最大熵(maximum e... 湖南省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分析其潜在适生区对该物种保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考虑地形、水源、气候、植被、土地类型以及人为干扰等多项因子,结合有效的白颈长尾雉分布点,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预测湖南省白颈长尾雉的适宜栖息地。结果显示, Maxent模型10次重复运行训练集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为0.964,预测结果优秀;到县道距离(dis_x)、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到混交林距离(dis_mxf)和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是影响白颈长尾雉适宜栖息地分布的主要因子,到稀树草原距离(dis_sav)、海拔(altitude)和到荒地距离(dis_bar)对其分布的影响也较大,其余因子具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白颈长尾雉适生区面积为4.76×10^(4)km^(2),主要位于湘西、湘南的山地,但适宜栖息地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 白颈长尾雉 湖南省 适宜栖息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