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2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 被引量:636
1
作者 杨智宏 朱启镕 +5 位作者 李秀珠 王晓红 王建设 胡家瑜 唐伟 崔爱利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8-652,共5页
目的对上海地区2002年4—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儿的疱疹液、粪便、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分别用肠道病毒组合血清、肠道病毒71型(EV71)单价血清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单价血清对... 目的对上海地区2002年4—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儿的疱疹液、粪便、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分别用肠道病毒组合血清、肠道病毒71型(EV71)单价血清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单价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定型;对不能定型的病毒株再分别用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结果从72例患儿共采集102份标本,由其中67例患儿的91份标本分离到病毒;所有分离到的病毒株均不能用血清学方法进行定型;进一步经RT-PCR检测,58例为CA16,9例为EV71,二者之比为6.4∶1;其中2例的EV71病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序列分析,认为属新的C4基因亚型;在EV71阳性病例中1例并发脑炎,出现抽搐、休克、昏迷、呼吸衰竭。结论从该组手足口病患儿检测到的主要病原是CA16和EV71;在上海地区首次报道与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合并重症脑炎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脑炎 病毒性 柯萨奇病毒A组 肠道病毒71型 2002年 上海地区 阳性病例 16型
原文传递
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14
2
作者 张寿斌 廖华 +8 位作者 黄呈辉 谭庆瑜 张炜灵 黄艳 陈侃 邱素清 林静 幸思忠 廖月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了解该地区手足口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其肠道病毒血清型分布。方法分别在肠道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CAV16和EV71VP1区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建立RT-nPCR检测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人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鉴别其血清型,根... 目的了解该地区手足口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其肠道病毒血清型分布。方法分别在肠道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CAV16和EV71VP1区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建立RT-nPCR检测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人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鉴别其血清型,根据血清型不同比较其临床特征。结果237例手足口病均有口腔黏膜疹和手足皮疹,发热141例(59.5%),低热为主,6岁以下占94.5%,以春夏季节为多(67.9%)。肠道病毒通用引物RT-nPCR检测阳性133例(56.1%),其中EV7138例,CAV1664例,二者均阴性31例。12株肠道病毒PCR阳性产物基因克隆、测序,证实分别为EV715株、CAV165株、ECHO131株、CAV51株。结论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另有CAV5,ECHO13,临床症状与肠道病毒血清型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血清型 临床特征 儿童
下载PDF
2008-2017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和病原变化动态数列分析 被引量:193
3
作者 张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手足口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收集2008-2017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和暴发数据,按地理位置将31个省份划分为西北部、北部、中北部、东部、中南部、南部和西南... 目的了解中国手足口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收集2008-2017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个案和暴发数据,按地理位置将31个省份划分为西北部、北部、中北部、东部、中南部、南部和西南部7个片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动态数列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2008-2017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134.59/10万,平均增长15.92%,报告重症比例为0.84%,平均增长9.56%,报告死亡率为0.03/10万,平均下降3.49%,报告病死率为0.02%,平均下降16.86%。累计报告暴发疫情6 000起。除北部发病率下降1.09%,其余片区发病率均上升,以南部增幅最大(25.20%)。西南部和中北部死亡率分别上升27.53%和0.60%,其余片区均下降。西南部病死率上升4.15%,其余片区均下降。年龄别发病率前2位为1~岁组(3 184.19/10万)和2~岁组(2 547.47/10万),上升幅度前2位为0~岁组(26.08%)和1~岁组(23.35%)。死亡率居前2位的是1~岁组(0.86/10万)和2~岁组(0.54/10万),分别下降1.21%和10.70%。病死率居前2位为0~岁组(0.039%)和1~岁组(0.027%),分别下降19.12%和19.91%。男、女性病死率分别下降16.93%和16.75%。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构成比分别下降4.28%和3.07%,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上升16.07%。中北部和中南部以EV71占优势,其余片区以其他肠道病毒占优势。结论中国大陆地区手足口病呈现报告发病率、重症比例上升,死亡率、病死率下降的特点。3岁以下儿童仍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非EV71和非Cox A16流行强度增加,流行特征和病原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地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发病率 死亡率 暴发 流行趋势 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4
4
作者 吴亦栋 尚世强 +1 位作者 陈志敏 杨子浩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 比较2008和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5至9月),我院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重症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相关因素差异,为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患儿的预警与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和2009年,流行期间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54... 目的 比较2008和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5至9月),我院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重症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相关因素差异,为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患儿的预警与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和2009年,流行期间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28例,并收集同期疱疹性咽炎患儿80例作对照;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定量分型.结果 154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81.82%(126/154),其中EV71占57.14%(72/126),80例疱疹性咽炎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8.75%(55/80),EV71为0例;手足口病2008年以EV71流行为主,2009年以EV71和CA16流行为主,两年患儿肠道病毒株流行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0,P=0.000)(P<0.01).重症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株流行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5,P=0.000)(P<0.01),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92.86%(26/28),明显高于普通病例36.51%(46/126)(X2=29.22,P=0.000)(P<0.01);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中重症组与轻症组在性别(x2=0.135,P=0.714)和病毒载量(t=0.141,P=0.88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P=0.009),重症组患儿年龄小于2岁占88.89%(8/9),普通组患儿平均年龄为3.19岁..结论 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与普通患儿可能在性别和病毒载量上没有差异,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我国广东、福建地区2000~2001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种系进化分析 被引量:108
5
作者 林思恩 章青 +4 位作者 谢华萍 谢健萍 何家鑫 董巧丽 方肇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我国广东、福建地区 2 0 0 0~ 2 0 0 1年手足口病 (HFMD)散发病例中的肠道病毒 71型 (EV71) ,进而通过扩增VP1节段的核苷酸序列 ,进行毒株的种系进化分析。方法 以肠道病毒特异引物对EV 1、... 目的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我国广东、福建地区 2 0 0 0~ 2 0 0 1年手足口病 (HFMD)散发病例中的肠道病毒 71型 (EV71) ,进而通过扩增VP1节段的核苷酸序列 ,进行毒株的种系进化分析。方法 以肠道病毒特异引物对EV 1、EV 2进行RT PCR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为阳性的标本 ,进一步用EV71特异引物对 15 9S、16 2A进行RT PCR ,扩增的VP1节段经纯化后与测序载体pGEM T连接 ,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 ,筛选后测序。所得序列与我国深圳、上海、武汉地区的EV71流行株 ,中国台湾 1998年 4例HFMD暴发分离的EV71毒株 ,及来自美国、日本、匈牙利等国家地区的EV71毒株的核苷酸序列 ,用ClustalX 1 8和PHYLIP 3 5进行比对分析 ,构建种系进化树。结果  2 5份标本检测EV71的阳性率为 2 0 % ,所得序列经种系进化分析 ,与肠道病毒 71型的其他毒株同源 ,与深圳 1998年HFMD散发分离的EV71毒株同源性为 94 % ,与上海 2 0 0 0年HFMD暴发分离株同源性为94 %~ 96 % ,与武汉 1987年HFMD病例中分离的毒株同源性为 91% ,而与国外EV71毒株同源性仅为82 %~ 84 %。结论 EV71是我国南方地区HFMD的主要病原之一 ;我国大陆地区的EV71毒株在种系进化上有较高的同源性 ;与我国台湾地区大部分分离株亦有 90 %~ 91%的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MD 肠道病毒71型 种系 手足口病 毒株 暴发 RT-PCR 进化分析 同源性 分离株
原文传递
中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及病原谱变化分析 被引量:112
6
作者 赵奇 朱俊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4-559,共6页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病在亚太地区频繁暴发,中国自2008年出现全国范围的HFMD大暴发,重症和死亡病例...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病在亚太地区频繁暴发,中国自2008年出现全国范围的HFMD大暴发,重症和死亡病例居高不下。虽然多年来中国大陆HFMD主要病原多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但病原谱在不断变化,病原在逐步进化,情况日趋复杂。本文就中国HFMD的流行状况、病原谱变化进行综述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谱 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儿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7
作者 罗莉 邢薇佳 +1 位作者 廖巧红 余宏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最为常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通过血清学调查,可以掌握人群中EV—A71和CV—A16抗体水平,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易感性和免疫水平动态...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最为常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通过血清学调查,可以掌握人群中EV—A71和CV—A16抗体水平,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易感性和免疫水平动态变化。通过对EV—A71和CV—A16血清流行病学科研文献进行检索和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年龄人群中的EV—A71和CV.A16抗体水平,探讨人群易感性、免疫水平动态变化及人群感染状况。研究发现新生儿EV—A71和CV—A16中和抗体水平与母亲密切相关,接近成年人水平;随着母传抗体的自然衰减,在1年之内会迅速下降至最低水平;1~4岁时迅速升高,5岁之后将达到一个稳定水平。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感染的有效措施,现有研究提示6~12月龄为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的最佳年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柯萨奇病毒A16
原文传递
5676例手足口病病例分析 被引量:84
8
作者 王敬军 王丽 +5 位作者 田小平 郁惠莲 余鹏博 邓勇 张磊 邱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规律,探索恰当、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经济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5 676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分类、流行病学分析、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A16(CAV16)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规律,探索恰当、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经济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5 676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分类、流行病学分析、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A16(CAV16)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尤其是散居儿童。病例报告存在"周末低谷"和"周一跳跃"现象。轻型病例中病毒核酸检出率高达85.42%,重症病例中病毒核酸检出率仅28.57%,重症病例中有明显挂靠手足口病现象。咽拭子中病毒核酸检出率最高,为71.43%,肛拭子和粪便检出率66.67%,疱疹液检出率最低,为26.67%。结论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传染病,绝大多数为轻型病例,预防的重点是高发期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属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between 2008 and 2009 被引量:76
9
作者 ZHANG Jing SUN JunLing CHANG ZhaoRui ZHANG WeiDong WANG ZiJun FENG ZiJi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14-221,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 (HFMD) since several outbreaks of HFMD caused between 2007 and 2008. inical featur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by enteroviruses were documented in China Me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 (HFMD) since several outbreaks of HFMD caused between 2007 and 2008. inical featur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by enteroviruses were documented in China Methods HFMD cases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between May 2008 and April 2009 were assessed. Clinical features in some of the severe and fatal cases were analyzed the etiology of the outbreak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89.1% of reported HFMD cases were found in children〈5 year-old with an age-specific incidence rate of 834.1/100 000 in the first year as the notifiable disease in China from May 2008 to April 2009. The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ercentage of severe cases were studied for three regions of China and found to be highest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cases and mortality in rural pop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urban population. Among the laboratory confirmed EV17 positive cases there were 52.6% mild, 83.5% severe, and 96.1% fatal cases. More myoclonic jerks were found in the severe case group than in group that died. Tachypnea, lip purpling, pink foaming and low limb temperature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fatal cases than in the severe cases.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of HFMD in China was characterized predominantly by EV71 infections, had relatively high mortality rates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was most prevalent in young, rural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nterovirus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下载PD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Due to Enterovirus 71 in Malaysia 被引量:71
10
作者 Kaw Bing Chua Abdul Rasid Kasr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21-228,共8页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a febrile sickness complex characterized by cutaneous eruption (exanthem) on the palms and soles with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muco-cutanous vesiculo-ulcerative lesions (enanthem) aff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a febrile sickness complex characterized by cutaneous eruption (exanthem) on the palms and soles with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muco-cutanous vesiculo-ulcerative lesions (enanthem) affecting the mouth. The illness is caused by a number of enteroviruses with coxsackievirus A16 and enterovirus 71 as the main causative agents. 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 belongs to the species Human enterovirus A under the genus Enterovirus within the family Picornaviridae. EV71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array of clinical diseases includ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aseptic meningitis, encephalitis and poliomyelitis-like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 large outbreak of HFMD due to highly neurovirulent EV71 emerged in Malaysia in 1997, and caused 41 deaths amongst young children. In late 2000, a recurrence of an outbreak of HFMD occurred in Malaysia with 8 fatalitie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Outbreak of HFMD due to EV71 recurred in 2003 with an unknown number of cases and mortalities. A similar outbreak of HFMD with 2 recorded deaths in young children occurred in peninsular Malaysia in late 2005 and this was followed by a larger outbreak in Sarawak (Malaysian Borneo) with 6 reported fatalities in the early part of 2006. The current on-going outbreak of HFMD started in peninsular Malaysia in epidemiological week 12 of 2010. As with other HFMD outbreaks in Malaysia, both EV71 and CA16 were the main aetiological viruses isolated. In similarity with the HFMD outbreak in 2005, the isolation of CA16 preceded the appearance of EV71. Based on the VP1 gene nucleotide sequences, 4 sub-genogroups of EV71 (C1, C2, B3 and B4) co-circulated and caused the outbreak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peninsular Malaysia in 1997. Two sub-genogroups (C1 and B4) were noted to cause the outbreak in 2000 in both peninsular Malaysia and Sarawak. EV71 of sub-genogroup B5 with smaller contribution from sub-genogroup C1 caused the outbreak in 2003. In the 2005 outbreak, besides the EV71 strains of sub-genogroup C1, EV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nterovirus 71 MALAYSIA
下载PDF
2009-2016年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8
11
作者 刘雅琼 袁伟 吕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6年所有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67 ...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6年所有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67 714例,年均发病率为71.95/10万,累计报告重症病例4 110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88%,死亡病例161例,总病死率为0.034%。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3.04%;男女性别比为1.49∶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3.34%。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春夏高峰为4~7月,秋冬高峰为11月。重症病例多发于4~7月。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发病率和病例数均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1 116例,病原学构成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 A16)占25.95%,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占29.27%,其他肠道病毒占44.78%。结论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地理分布范围广、流行持续时间长,应坚持做好病原学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柯萨奇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A型
原文传递
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监测 被引量:65
12
作者 葛艳玲 郑雅旭 +6 位作者 潘浩 毛盛华 李月芳 夏爱梅 朱启镕 胡家瑜 曾玫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6-683,共8页
目的 了解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毒.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季节分布以及社区和住院病例的肠道病毒分型结果.结果 2010至2014... 目的 了解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毒.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季节分布以及社区和住院病例的肠道病毒分型结果.结果 2010至2014年上海地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为41 080、37 323、51 172、42 198和65 018,重症病例数(重症比率)分别为469(1.14%)、456(1.22%)、318(0.62%)、104(0.25%)和248(0.38%).以2010年底上海市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总体人群发病率为0.16%~0.28%.手足口病和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数在不同人群的构成比:男性分别为59.62%~61.48%和62.26%~73.08%,外来人群分别为51.86%~62.40%和72.01% ~ 80.38%.重症病例中1.0~1.9岁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32.08%~36.40%;其次是2.0~2.9岁儿童(17.31%~26.21%).上海地区手足口病高峰季节发生在4至7月份,同期肠道病毒71型(EV71)优势流行,秋冬季节出现小的流行高峰.所有危重症和死亡手足口病病例均系EV71感染所致;重症患儿的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检出率分别为73.08% ~88.09%和1.12% ~2.90%;无并发症住院患儿的EV71和CA16检出率分别为19.75% ~48.75%和2.02%~23.69%;社区轻症患儿的EV71和CA16检出率分别为16.78%~40.08%和8.36% ~33.39%,2014年社区轻症患儿的CA6和CA10检出率分别为18.39%和1.43%.结论 2010至2014年间手足口病在上海地区连年暴发流行.5岁以下儿童、外来流动人群和男性是主要易感人群.除2013年外,引起本市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的病原体是EV71和CA16,2014年CA6在社区儿童中优势流行.手足口病大流行高峰通常与EV71流行高峰重叠,重症病例绝大部分系EV71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肠道病毒属 柯萨奇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2007-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1
13
作者 邓洁 朱汝南 +7 位作者 钱渊 孙宇 李玉运 邓莉 黄荣妍 王芳 赵林清 张燕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 目的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儿童 北京
原文传递
2007年北京儿童中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53
14
作者 赵惠欣 张艳玲 +3 位作者 张奕 邓洁 朱汝南 钱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对北京地区2007年4-9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进行研究。方法对首诊手足口病者进行表格式记录并采集其中61例患儿的88份标本(咽拭子48例,疱疹液40例)进行病毒分离,并分别用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 目的对北京地区2007年4-9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进行研究。方法对首诊手足口病者进行表格式记录并采集其中61例患儿的88份标本(咽拭子48例,疱疹液40例)进行病毒分离,并分别用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结果其中44例患儿的62份标本中分离到病毒,阳性率70.45%。所分离的病毒经RT-PCR检测,42例为CA16,占95.45%;2例为EV71,占4.55%,两者之比为211∶。两种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流行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7年北京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主要病原是CA16和EV71;CA16与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上很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肠套叠与肠道病毒感染 被引量:54
15
作者 步星耀 金百祥 +1 位作者 沈兆忠 王淑萱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346-348,共3页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对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和健康小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糖核酸(RNA)检测,结果4岁以上年龄组两者肠道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岁以下年龄组原发性肠套叠肠道病毒阳性率37...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对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和健康小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糖核酸(RNA)检测,结果4岁以上年龄组两者肠道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岁以下年龄组原发性肠套叠肠道病毒阳性率37.04%,显著高于健康小儿阳性率11.11%(P<0.01),提示肠道病毒感染可能是部分原发性肠套叠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肠套叠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原文传递
2013至2014年北京手足口病流行季相关肠道病毒型别变化和分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宋秦伟 黄辉 +6 位作者 邓洁 赵林清 邓莉 孙宇 王芳 钱渊 朱汝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0-615,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2013至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肠道病毒的型别、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4至9月和2014年3至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门诊就诊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共977份,其中2013年初步... 目的分析北京2013至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肠道病毒的型别、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4至9月和2014年3至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门诊就诊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共977份,其中2013年初步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标本147份;2014年初步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标本343例,不典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201份,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标本83份,发热伴抽搐患儿标本25份,发热伴出疹患儿标本64份,皮疹待查患儿标本114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采用巢式PCR方法对EV通用型阳性而非EV71和CA16的标本核酸进行VP1片段的扩增和测序分析以鉴定型别。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年份间肠道病毒的检出情况,分析其在两个年份的流行趋势。结果977份标本总阳性率为80.1%(783/977),其中CA16为25.6%(250/977),EV71为18.9%(185/977),CA6为20.0%(195/977),CA10为5.0%(49/977),CA4为1.5%(15/977),其他EV为9.1%(89/977),阴性19.9%(194/977)。2013年和2014年检出的各型别地方株同型间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A6的同源性为94.3%~100%,CA10的同源性为93.8%~99.1%,CA4的同源性为92.7%~99.8%。≤1岁年龄患儿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71.1%(106/149),低于其他年龄组(P均〈0.05),但与〉5岁组相近(χ2=1.181,P=0.277)。2013年147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5.7%(126/147),CA6为优势型别占54.8%(69/126),其次是CA16和EV71,分别为20.6%(26/126)和11.9%(15/126)。2014年343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5.4%(293/343),CA16和EV71成为主要型别,分别占42.7%(125/293)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基因型 儿童
原文传递
常州市2008~2009年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徐辉 陈聪 +2 位作者 姚杏娟 张惠力 张建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分析常州市2008~2009年0~5岁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 目的分析常州市2008~2009年0~5岁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常州市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14.75/10万,0~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8376例,占病例总数的92.74%。全市7个辖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发病率高于县级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01,P<0.01)。全年均可发病,在6月和11月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共发生14起聚集性疫情,其中62.49%发生在幼托机构。临床表现以发热(63.24%)、全身皮疹(76.76%)和口腔疱疹(80.19%)为主,重症病例多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共检测0~5岁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18份,病原阳性率为63.51%,以EV71感染为主(63.53%)。结论常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大,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防控措施,临床上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病人的及时识别和诊疗、加强对重症病例的监测和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
下载PDF
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9
18
作者 郑媛 周步宇 +8 位作者 关路媛 魏菁 马萍 余鹏博 徐艺 李红蕾 朱妮 李鹂 王敬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型别。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9903例,重症3071...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型别。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9903例,重症3071例,死亡108例。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1.44%,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87%。发病高峰在4~7月,西安、渭南、咸阳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全省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6603例,其中普通病例4872例,重症1673例,死亡5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原构成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44.81%,18.87%和36.31%。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不同(χ2=622.46,P〈0.001)。结论 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病原学构成以EV7l、CoxA16为主,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型 柯萨奇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轻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47
19
作者 刘映霞 谢靖婧 +13 位作者 何颜霞 刘威龙 张明霞 乐晓华 付丹 陈心春 杨桂林 操德智 张红梅 徐六妹 朱秀云 谭艳 杨倩婷 周伯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研究2008年深圳市轻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将深圳市东湖医院和儿童医院共145例手足口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124例,重型21例。收集患者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急性期与恢复期连续粪便和血标本,通... 目的研究2008年深圳市轻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将深圳市东湖医院和儿童医院共145例手足口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124例,重型21例。收集患者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急性期与恢复期连续粪便和血标本,通过RT-PCR检测EV71病毒核酸,分离和培养EV71肠道病毒,其中2例死亡患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与轻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糖显著升高,但年龄显著降低,粪便中轻型和重型患者EV7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5%与67%,重型患者EV71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从9例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出肠道病毒,其中1例为死亡患者粪便标本。2例患者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脑干脑炎。结论EV71是重型患者和死亡患者的最主要病原体,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脑于脑炎是EV71型手足口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对年龄小于4岁,高热、皮疹稀疏和高血糖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者应警惕向重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病理学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及其预后 被引量:46
20
作者 毛月燕 姚建华 +3 位作者 曹兰芳 王奇俐 陈利华 斯明强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进行积极干预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9例重症患儿的起病、进展,血液及脑脊液,心、脑电图监测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统计学处理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进行积极干预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9例重症患儿的起病、进展,血液及脑脊液,心、脑电图监测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统计学处理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9例重症患儿均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脑膜刺激征和(或)病理征阳性9例,伴嗜睡7例,肢体抖动乏力6例,排尿障碍3例,感觉过敏3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2例,共济失调1例,左下肢轻瘫1例,早期肺水肿1例。在尚未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前进行积极救治,给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甘露醇以及限制液体摄入量等。结果无一例患儿病死,1例脑脊髓炎患儿左下肢跛行,至6周恢复,1例脑干脑炎患儿随访至8周,脑电图仍持续异常但无临床症状。结论肠道病毒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在尚未发展至神经源性肺水肿时积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肺水肿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