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古诗的英译看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浅评许渊冲先生的《天净沙·秋思》 被引量:7
1
作者 樊艳萍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本文对许渊冲先生英译的《秋思》从选词、句式和音韵方面进行试探性的分析,探讨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和洞悉,对我们成功地对汉诗进行英译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翻译工作者应自觉地从译入语读者的视角来思考文... 本文对许渊冲先生英译的《秋思》从选词、句式和音韵方面进行试探性的分析,探讨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和洞悉,对我们成功地对汉诗进行英译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翻译工作者应自觉地从译入语读者的视角来思考文化内涵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文化差异的敏感 译入语读者
下载PDF
杜甫《石壕吏》翟译本的翻译转换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文军 李盈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12,共6页
国内对翻译转换理论的研究不多,已有的少量研究也只是用之分析它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文章选取翟理斯翻译的杜甫的《石壕吏》为研究个案,运用翻译转换理论对之进行分析,以说明这一理论在汉英诗歌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该理论... 国内对翻译转换理论的研究不多,已有的少量研究也只是用之分析它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文章选取翟理斯翻译的杜甫的《石壕吏》为研究个案,运用翻译转换理论对之进行分析,以说明这一理论在汉英诗歌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该理论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壕吏》 翟译本 翻译转换 汉英诗歌翻译 应用
下载PDF
及物性理论下《将进酒》英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成芳霞 徐雯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0-88,共9页
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主要由及物性和语态体现,及物性是表达概念功能的语义系统。文章从及物性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译者过程类型选择的异同,总结及物性角度下中... 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主要由及物性和语态体现,及物性是表达概念功能的语义系统。文章从及物性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译者过程类型选择的异同,总结及物性角度下中外译者翻译共性及差异,结果显示:国外译者更倾向于忠实原文,造成原诗内涵缺失,国内译者则更注重在翻译过程中传递原诗内涵,但中外译者都可通过对原诗及物性的分析加深对原诗的理解,从而翻译出既忠实于原文又很好传递原诗内涵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诗词英译 将进酒
下载PDF
主述位理论下《虞美人》及其英译本的语篇纯理功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段晓芳 郭增卫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主述位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理论对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主述位理论的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的三种英译文本以及原语文本的主述位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通过对该诗歌的语言学角度...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主述位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理论对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主述位理论的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的三种英译文本以及原语文本的主述位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通过对该诗歌的语言学角度语篇纯理功能分析,证实主述位理论可以成为诗歌英译和赏析的一个视角与维度,重新审视一些翻译对等问题,检验主述位理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与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使语言学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服务于诗词英译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诗词英译 《虞关人》 主述位理论 主述位结构
下载PDF
从唐诗英译看汉诗英译的动静转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韵韵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9-72,共4页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静态与动态 转换
下载PDF
关联论视域下汉诗英译中人称指示语的显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刚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0,共4页
关联论提出明示—推理模式,区分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翻译可视为语际间的明示—推理活动,在源语和目的语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在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指示语使用广泛,对于语篇构成和信息传达都有重要作用。在汉诗中,人称指示语或明示、... 关联论提出明示—推理模式,区分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翻译可视为语际间的明示—推理活动,在源语和目的语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在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指示语使用广泛,对于语篇构成和信息传达都有重要作用。在汉诗中,人称指示语或明示、或隐含、或缺省,但在英语译诗中,则通常都以人称指示语译出。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在汉诗英译中呈显化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即为关联性。从关联论的视角对汉诗英译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探讨,既有助于了解汉英语言的差异,也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论 汉诗英译 人称指示语 显化
下载PDF
论汉诗英译与模糊词语 被引量:1
7
作者 顾晓庄 顾延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3-47,共5页
汉诗英译的一大障碍是如何重现原诗中的模糊词语。这种障碍源于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即汉语重模糊,英语重明晰。汉语的表达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美的语言,而英语则讲究逻辑,重在形合,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列举汉诗英译实例以探讨在翻译中... 汉诗英译的一大障碍是如何重现原诗中的模糊词语。这种障碍源于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即汉语重模糊,英语重明晰。汉语的表达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美的语言,而英语则讲究逻辑,重在形合,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列举汉诗英译实例以探讨在翻译中应如何反映原诗的模糊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词语 汉诗英译 模糊美 含蓄美
下载PDF
从“语言公差”谈汉诗英译的效度——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
8
作者 李巧丽 《惠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从“语言公差”的概念来研究汉诗英译的效度问题,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认为“以诗译诗”翻译出诗歌的决定性结构,是汉诗英译本可以接受的最大公差,而在此基础上呈现的各种文本的审美差异则是诗歌翻译的再创造,且只能在最大程度上... 从“语言公差”的概念来研究汉诗英译的效度问题,以“夜雨寄北”的英译为例,认为“以诗译诗”翻译出诗歌的决定性结构,是汉诗英译本可以接受的最大公差,而在此基础上呈现的各种文本的审美差异则是诗歌翻译的再创造,且只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小公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语言公差 以诗译诗 效度
下载PDF
认知翻译观照下诗歌英译的“两个世界”——以《江雪》三译本为例
9
作者 刘浩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9-93,共5页
认知语言学关注译者认知活动的过程,强调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文章基于认知翻译观,从诗歌英译的"两个世界"出发,聚焦《江雪》作者、译者与读者的多元互动,尝试刻画译文中认知主体的现实世界及认知世界。作者、译者与读者作... 认知语言学关注译者认知活动的过程,强调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文章基于认知翻译观,从诗歌英译的"两个世界"出发,聚焦《江雪》作者、译者与读者的多元互动,尝试刻画译文中认知主体的现实世界及认知世界。作者、译者与读者作为认知主体,具有各自的现实世界及认知世界。翻译活动中,译者需充分考虑体验认知对认知主体的制约作用,还应兼顾翻译中众多要素的多重性互动,追求和谐翻译,以求尽力为不同读者再现原文本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及认知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 诗歌英译 两个世界 江雪
下载PDF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英译文视象美比较
10
作者 何明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2-84,共3页
在简要介绍视象美的基础上,从语意视象和语形视象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三种英译文。研究发现,尽管个别地方略有不足,但是总体而言,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其描写顺序,三种译文都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语意视象之美。不过,... 在简要介绍视象美的基础上,从语意视象和语形视象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三种英译文。研究发现,尽管个别地方略有不足,但是总体而言,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其描写顺序,三种译文都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语意视象之美。不过,就诗歌的建行形式而言,许渊冲译文比Fletcher和Hale译文更好地传达了原诗的语形视象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视象美 译文比较
下载PDF
马丁·路德·金英译诗歌中的东方主义倾向探析
11
作者 袁彩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61-63,共3页
马丁·路德·金的中国诗歌的英译作品及其描写中国的作品均体现出东方主义倾向——以真实的中国古代美好形象改变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并通过西方人的教化将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这种东方主义倾向恰好可以解释其独特... 马丁·路德·金的中国诗歌的英译作品及其描写中国的作品均体现出东方主义倾向——以真实的中国古代美好形象改变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并通过西方人的教化将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这种东方主义倾向恰好可以解释其独特的翻译行为。在此过程中,“自我”通过对“他者”形象的想象,操控“他者”,占有“他者”,并把“他者”纳入“自我”,从而使“自我”的身份得以构建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他者” “自我” 英译诗歌
下载PDF
汉诗英译双重比较的及物性视角研究——以唐诗《春晓》的多译本分析为例
12
作者 李静 柴秀娟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1期55-57,共3页
国内外少数学者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汉诗英译的不同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既对汉诗及译本进行英汉对比,又对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的双重比较并不多见。以唐诗《春晓》的原文与译文及不同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为例,尝试从系统功能的... 国内外少数学者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汉诗英译的不同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既对汉诗及译本进行英汉对比,又对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的双重比较并不多见。以唐诗《春晓》的原文与译文及不同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为例,尝试从系统功能的及物性角度进行汉诗原文与译文以及不同译本之间的双重比较,来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汉诗英译中进行双重比较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汉诗英译 《春晓》
下载PDF
最佳关联与诗词英译
13
作者 杨静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132-134,共3页
根据关联理论,原作和译作的核心关系是一种解释性相似的关系,而这种解释性相似其实是明说和暗含的共享。译者通常要将暗含意凸现出来并提供跟译语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但在诗词翻译中,中国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决定了原语中的许多... 根据关联理论,原作和译作的核心关系是一种解释性相似的关系,而这种解释性相似其实是明说和暗含的共享。译者通常要将暗含意凸现出来并提供跟译语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但在诗词翻译中,中国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决定了原语中的许多暗含意和空白不需明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效果也正体现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关联 诗词英译 暗含 明说
下载PDF
古诗词曲中的茶文化英译之我见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玮品 顾正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3-127,共5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茶文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中的概括翻译法描写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锦晖 马士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针对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是具有层级关系的关联系统,本文选取其中简化策略下的概括翻译法,以10本汉语古诗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概括翻译法的应用对象以及该方法的功能进行归纳,发现概括翻译法针对汉语古诗中的文化专有项词汇具有增加... 针对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是具有层级关系的关联系统,本文选取其中简化策略下的概括翻译法,以10本汉语古诗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概括翻译法的应用对象以及该方法的功能进行归纳,发现概括翻译法针对汉语古诗中的文化专有项词汇具有增加诗歌可译性、保持原诗信息完整和配合译者整体策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概括翻译法 描写研究
下载PDF
如诗入诗,自成一家——许渊冲先生古典诗词英译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智中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3-37,共5页
优秀的译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翻译。作为一名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显示了其译诗的个性化。本文从字词、短语、句法等方面对许渊冲先生古诗英译的语言特征进行比较详细的归类与例释。
关键词 许渊冲 古诗英译 个性化翻译 语言风格
下载PDF
翻译之后:美国现代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点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章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成为影响美国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美国现代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仿。在各种模仿形式中,化取现有中国古诗译文的某些句子、词语或意象入诗颇引人注目。本文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q...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成为影响美国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美国现代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仿。在各种模仿形式中,化取现有中国古诗译文的某些句子、词语或意象入诗颇引人注目。本文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点化说"运用到美国诗人对中国古诗的模仿中,以卡洛琳·凯瑟和雷克思罗斯的作品为例进行文本分析,并讨论了"语际点化"的理论依据。"语际点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古诗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传播方式,也能从文化交流角度加深理解中西诗歌的兼容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美国现代诗歌 点化
原文传递
古诗英译人称信息再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刚 李正栓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古诗中人称信息的表达方式有三:人称指示、社交指示和意隐于文;其作用有三:明确吟咏对象、完善句法结构和塑造诗歌意境。在古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信息由原文到译文的再现路径有三:对应、转换和缺省;其理据有三:句法、文体和文化。对古诗... 古诗中人称信息的表达方式有三:人称指示、社交指示和意隐于文;其作用有三:明确吟咏对象、完善句法结构和塑造诗歌意境。在古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信息由原文到译文的再现路径有三:对应、转换和缺省;其理据有三:句法、文体和文化。对古诗人称信息的表达与翻译情况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对古诗英译过程的理解,并对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提示与借鉴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人称信息 再现路径
原文传递
左右逢源,炉火纯青——许渊冲先生古诗英译关键技法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智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0,80,共4页
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英译实现了他所提出的"三美"目标,他的翻译艺术精湛老到,炉火纯青,远非其"三化"之方法所能概括。文章拟对许先生在古诗英译方面的独特技法和策略进行小结和分析。
关键词 许渊冲 古诗英译 翻译技法和策略
下载PDF
玄言、禅趣和佛理:汉诗英译中的表意焦虑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华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8,112,共6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玄言诗、禅趣诗和佛理诗相互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在跨语翻译中表征为越界和错位,体现了译者的跨语表意焦虑。这些越界和错位可以从三类诗歌对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语言策略中找到解说的依据。在本文中,... 在中国诗歌史上,玄言诗、禅趣诗和佛理诗相互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在跨语翻译中表征为越界和错位,体现了译者的跨语表意焦虑。这些越界和错位可以从三类诗歌对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语言策略中找到解说的依据。在本文中,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英译被用来说明诗歌的三种翻译取向:玄化、禅化和佛化。由此,凭籍玄学、禅宗和佛学各自的语言策略可以对诗歌翻译者的跨语表意焦虑进行如下解释:之所以在诗歌跨语表述中出现越界和错位的现象是因为三种哲学中表意策略的相互置换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表意焦虑 玄化 禅化 佛化 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