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转向”视域下袁可嘉“十七年”(1949—1966)英诗汉译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2-65,75,共5页
"十七年"(1949—1966)是袁可嘉诗歌翻译的高峰期,他以深厚的英语文学与汉语写作的功底,将翻译作为展示自己诗艺的舞台,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处以"文化转向"为视角,将关注点投注于袁可嘉在这一阶段的... "十七年"(1949—1966)是袁可嘉诗歌翻译的高峰期,他以深厚的英语文学与汉语写作的功底,将翻译作为展示自己诗艺的舞台,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处以"文化转向"为视角,将关注点投注于袁可嘉在这一阶段的译源选择与翻译策略,通过梳理发现他的译介活动是在当时政治语境、主流诗学及翻译政策等多因素规约和作用下发生的。而作为一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在这一特殊时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诗才,在相对逼仄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行诗歌译介,力求达到"限制中寻求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袁可嘉 “十七年” 英诗汉译
下载PDF
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诗教学新法试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寨耕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3期81-83,共3页
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诗教学一般采用诗歌讲解和带读的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尝试让学生将所学英诗翻译成中文,并给一定分数奖励。试验表明:利用分数的指挥棒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选择趣味性强的英诗,... 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诗教学一般采用诗歌讲解和带读的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尝试让学生将所学英诗翻译成中文,并给一定分数奖励。试验表明:利用分数的指挥棒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选择趣味性强的英诗,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教学 新方法 翻译 主动参与 能动性
下载PDF
功能语法视角下英诗汉译的动静对比——以Pippa's Song及其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维民 秦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从原诗与译本的过程、参与者、环境等功能成分来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的Pippa's Song及其两个汉译本中的及物性,可以呈现英诗及其对应汉译的动静... 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从原诗与译本的过程、参与者、环境等功能成分来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的Pippa's Song及其两个汉译本中的及物性,可以呈现英诗及其对应汉译的动静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及物系统视角下刘正译本比宗白译本更忠实于原诗,更能够体现原诗的静态之美,因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分析可以作为英诗汉译的一种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法 及物性 英诗汉译 Pippa's SONG
下载PDF
规范理论视域下胡适清末至五四时期英诗汉译研究
4
作者 孔绍飞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对胡适在清末至五四时期的英语诗歌翻译进行描述型研究。选择胡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中国白话新诗的首创者,打破了对外国诗歌进行文言古体翻译的传统规范,确立了新的用白话新诗形式进行译诗的诗歌翻译规范。由于胡适本人的诗歌翻译... 对胡适在清末至五四时期的英语诗歌翻译进行描述型研究。选择胡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中国白话新诗的首创者,打破了对外国诗歌进行文言古体翻译的传统规范,确立了新的用白话新诗形式进行译诗的诗歌翻译规范。由于胡适本人的诗歌翻译也经历了从传统规范到新规范的过渡,对其变化过程进行探索则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如此,诗歌翻译还影响到了当时民族文学的发展,即创立了白话新诗这一文学形式,推动了民族诗歌由旧体诗向白话新诗的转变过程。运用规范理论的内容对胡适的翻译现象进行研究,能够很好地解释胡适先而遵从传统翻译规范继而偏离传统创立新规范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理论 胡适 英诗汉译 民族诗歌
下载PDF
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逼真——从看不懂的译诗谈起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杲炘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80,共4页
实践证明,现代汉语译诗中的顿数同其英语原作中的音步数非常接近,甚至译诗诗行的字数与原作诗行的音节数也往往有着某种比例关系。因此,在英诗汉译中,译文有可能既做到在内容上忠实于原作,又比较明确地反映出原作的格律形式。
关键词 英语格律诗 翻译 忠实
原文传递
英汉诗歌翻译中语言美学功能的运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璐 《外国语言文学》 2003年第1期33-35,40,共4页
文学翻译 ,尤其是诗歌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其美学风格特征 ,所以就离不开对语言美学功能的运用。本文主要从组成语言美学功能的三方面 :语音系统 。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英译汉 语言美学功能 语音系统 结构系统 语义系统
原文传递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郭沫若“风韵译”翻译思想
7
作者 薛菲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2X期39-40,共2页
"风韵译"是郭沫若先生提出并在翻译过程中广泛运用的翻译思想。这一翻译思想的运用使得郭沫若的英诗汉译作品在文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本文试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对"风韵译"翻译思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 翻译美学 “风韵译” 郭沫若 英诗汉译 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