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英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熊前莉 孟志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9-82,100,共5页
传统的被动句研究通常局限于句法平面,而忽视了其语篇层面。试以语用为视角,在语篇层面上探讨被动句的语篇功能。被动句属于有标志句,并可分为强制性被动和非强制性被动。作为信息重组的一种语用手段,非强制性被动在语篇建构中具有如下... 传统的被动句研究通常局限于句法平面,而忽视了其语篇层面。试以语用为视角,在语篇层面上探讨被动句的语篇功能。被动句属于有标志句,并可分为强制性被动和非强制性被动。作为信息重组的一种语用手段,非强制性被动在语篇建构中具有如下语篇功能:促使信息均匀分布、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保持句式结构平衡、信息焦点凸显、信息焦点对比、话题导入、语势层进。这些语篇功能共同作用于语篇建构,从而确保语篇上下衔接、前后连贯,成为统一连贯的语义整体,以便恰当地传达交际者的语用意图。因而,对句式进行符合语用意图的安排可以被看成是形成句子、选择句式的重要语用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强制性被动句/非强制性被动句 有标志句/无标志句 语篇功能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的英语被动句认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广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2-53,60,共3页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被动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了阐释,认为英语被动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人们对同一认知场景的各个部分存在不同的认知凸显程度。在无施事被动句中,常式句中的施事图形由于各种原...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被动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了阐释,认为英语被动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人们对同一认知场景的各个部分存在不同的认知凸显程度。在无施事被动句中,常式句中的施事图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现,使原本充当背景的受事移至句首而变为句子图形,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在有施事被动句中,受事置于句首,作为背景而成为认知参照点,而原施事图形被移到了句末,成为句末的信息焦点即图形,从而获得了最佳突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被动句 凸显 信息焦点
下载PDF
英语中无标记被动结构的语义模糊及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明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英语中无by-phrase标记的被动句存在语义模糊.就语义研究而言,被动与否的区分在于表被动意味着施事者的隐性存在,表状态则没有施事者的隐性存在.Quirk从形式主义语言学出发,将被动句式分为全被动、半被动和假被动三种情况.以此为基础,... 英语中无by-phrase标记的被动句存在语义模糊.就语义研究而言,被动与否的区分在于表被动意味着施事者的隐性存在,表状态则没有施事者的隐性存在.Quirk从形式主义语言学出发,将被动句式分为全被动、半被动和假被动三种情况.以此为基础,本文从被动句式的结构线索出发,对英语中无标记被动结构语义模糊的识别方法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被动句 语义模糊 结构线索
下载PDF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纵观
4
作者 张月洁 《琼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8-129,共2页
本文对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英语被动句 汉语被动句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最简方案下基于最大投射移位的英语被动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志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7-13,共7页
英语被动句生成机制的标准化分析、附加语分析、右向操作分析和题元—传递等方案都不能满足强势最简命题对合并、一致、移位等句法操作的要求,而基于最大投射移位的偷渡分析方案可以跨越阻断句法关系的语障,进而使得长距离一致操作成为... 英语被动句生成机制的标准化分析、附加语分析、右向操作分析和题元—传递等方案都不能满足强势最简命题对合并、一致、移位等句法操作的要求,而基于最大投射移位的偷渡分析方案可以跨越阻断句法关系的语障,进而使得长距离一致操作成为可能。考虑到题元指派的结构性限制,右向标示语分析和右向外置分析都不及移位操作更为优化,因此基于移位分析的偷渡分析法可以实现最简理念:将目标置于更大句法单位中,然后将外层句法单位移位到距离探针更近的结构位置上,从而使得内含的目标近距离实现格位指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移位 目标 合并 偷渡分析法 英语被动句 语段
下载PDF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钟守满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研究成果表明,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词汇类别以及句法语义认知结构差异不大,但它们在句法表达结构上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探讨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在被动(字)句中的表达形式异同,文章从词汇意义、句子的形态结构和语言在民族文... 研究成果表明,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词汇类别以及句法语义认知结构差异不大,但它们在句法表达结构上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探讨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在被动(字)句中的表达形式异同,文章从词汇意义、句子的形态结构和语言在民族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方面,分别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特点、词汇类别、主句和从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动词 英汉被动(字)句 语义认知分析
下载PDF
象似性对英汉被动句及其标记语法化的解读
7
作者 邱细平 石毓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7-149,共3页
利用象似性理论中的相关象似性原则对英汉被动态句子结构差异、英汉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等进行解读,能剖析英汉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进程。象似性原则对话语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对英汉被动态句子结构差异以及被动标记... 利用象似性理论中的相关象似性原则对英汉被动态句子结构差异、英汉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等进行解读,能剖析英汉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进程。象似性原则对话语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对英汉被动态句子结构差异以及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等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性 英汉被动句 被动标记 语法化
下载PDF
论英汉被动句式的衍生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志军 韦汉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50,共7页
形式主义语言学研究认为被动句式产生于动词被动化,名词词组提升这一生成机制。这一造句规则被用来分析汉语被动句的生成时,很难解释汉语无词项标记被动句。Croft从认知的角度对语态经过考察得出结论:被动态产生于把过程性的事件表达成... 形式主义语言学研究认为被动句式产生于动词被动化,名词词组提升这一生成机制。这一造句规则被用来分析汉语被动句的生成时,很难解释汉语无词项标记被动句。Croft从认知的角度对语态经过考察得出结论:被动态产生于把过程性的事件表达成状态性的事件这一过程。以此原则为基础,我们对英汉被动句式的生成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该原则对英汉被动句式的生成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功能主义语言学 形式主义语言学 英语 汉语 语法
原文传递
以语料为基础的英汉被动句对比及其认知阐释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志军 杨小茜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5期27-28,37,共3页
英汉被动句表达形式迥异,从句法上很难对两者进行系统的比较.通过对两者在不同类型语篇中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试找出两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结合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我们对这些共同规律进行解释,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英汉被动句... 英汉被动句表达形式迥异,从句法上很难对两者进行系统的比较.通过对两者在不同类型语篇中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试找出两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结合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我们对这些共同规律进行解释,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英汉被动句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语料 英语 汉语 表达形式 包法 语篇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形式聚焦教学中口头纠正性反馈对中国高中生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陈敏哲 孟莹 张意灵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在形式聚焦教学中,显性口头纠正性反馈和隐性口头纠正性反馈(OCF)对外语语法教学的效果问题历来颇受争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元语言反馈(MOCF)和重铸反馈(ROCF)对中国高中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影响。研究发现:MOCF和... 在形式聚焦教学中,显性口头纠正性反馈和隐性口头纠正性反馈(OCF)对外语语法教学的效果问题历来颇受争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元语言反馈(MOCF)和重铸反馈(ROCF)对中国高中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影响。研究发现:MOCF和ROCF对中国高中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都有促进作用,但对英语被动语态中不同难度规则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习得的促进效果不尽相同。MOCF和ROCF对促进习得英语被动语态中简单语法规则所产生的功效基本相似,但对习得其中的复杂语法规则,MOCF的效果则更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语言口头纠正性反馈 重铸口头纠正性反馈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英语被动语态 形式聚焦教学
原文传递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昕媛 颜爱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从比较语法的角度分析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异同,并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形式、应用场合等方面对二者的异同做出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汉语被动句 英语被动句 标记
下载PDF
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翻译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乔英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2-85,共4页
从语用学的角度,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应通过语用推理,对具体的语篇恰当解读,用恰当的译入语语言形式体现原作者的真实意图。重点论述译出语的语用翻译和译入语的选择策略。
关键词 英语被动语态 语用翻译 译入语选择策略
下载PDF
英语被动句及其汉译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淑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被动句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对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英语被动句汉译时的一般策略。
关键词 英语被动句 翻译 策略
下载PDF
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翻译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70-72,共3页
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中使用频繁.本文就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及翻译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科技英语 被动语态 翻译
下载PDF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Unmarkednes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dness Theory
15
作者 李雨霏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9期233-237,共5页
Markedness refers to the asymmetric phenomenon in a linguistic category. Unmarked item, compared with marked item,is more natural, more neutral, more fundamental, and has higher using frequency and wider distribution.... Markedness refers to the asymmetric phenomenon in a linguistic category. Unmarked item, compared with marked item,is more natural, more neutral, more fundamental, and has higher using frequency and wider distrib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dness theory, the study, collecting 86 English passives and 85 Chinese passives(including 35 notional passives and 50 Beisentences), contrastively analyzes the unmarkednes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from the aspects of patient animacy, emotional color, and tense through example-illustration and descrip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nmarkednes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has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 the three aspects. Inanimate patient has stronger unmarkednes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for it is more frequently-used than animate patient. According to people's cognition and language using habits, the emotional color of English passives and Chinese notional passives is neutral in most cases, so the neutral emotional color is unmarked.But in Chinese Bei-sentences, negative emotional color has stronger unmarkedness. As for the tense expression, English passives have wider distributions in time span and simpler structure than Chinese passives. Thus, English passives possess stronger unmarkedness in the light of tens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study proposes feasible advice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EDNESS THEORY unmarkedness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CONTRASTIVE analysis
下载PDF
英语被动语态的人际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霄 沈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43-144,共2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中人际功能的角度出发,结合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和用法,研究了英语被动语态可能体现的人际意义:通过使用by短语使动作者在句末出现,强调动作者,使其得到关注;不使用by短语,突出小句目标;使动作者被有意...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中人际功能的角度出发,结合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和用法,研究了英语被动语态可能体现的人际意义:通过使用by短语使动作者在句末出现,强调动作者,使其得到关注;不使用by短语,突出小句目标;使动作者被有意忽略,从而使动作者摆脱责任,使话语更客观;对小句目标表示礼貌和尊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被动语态 人际意义
下载PDF
英语被动语态与介词的搭配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天宇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3-56,共4页
英语被动语态可以分为行为被动语态和状态被动语态。由于两种被动语态的性质特征不同,与之搭配的介词也就不尽相同。有的介词既可以与行为被动语态搭配使用,也可以与状态被动语态搭配使用;有的介词却只能与状态被动语态搭配使用。
关键词 英语被动语态 介词 搭配关系
下载PDF
形式聚焦教学与全形式教学对初中生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敏哲 侯芳 李颖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94-100,共7页
通过在交际课堂环境中采用形式聚焦教学与全形式教学方式,探讨二者对初中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的接受性知识、产出能力和时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形式聚焦教学和全形式教学都能促进被试习得接受性知识,但前者优于后者;就被试产出能力... 通过在交际课堂环境中采用形式聚焦教学与全形式教学方式,探讨二者对初中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的接受性知识、产出能力和时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形式聚焦教学和全形式教学都能促进被试习得接受性知识,但前者优于后者;就被试产出能力的影响而言,前者略优于后者。前后测得的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对被试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的整体效果均有积极影响,但二者的时效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被动语态 形式聚焦教学 全形式教学 二语习得
下载PDF
基于任务复杂度的英语被动语态习得发展研究
19
作者 马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87-495,共9页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或中介语系统是否会因所开展的任务而发生改变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Robinson的认知假说为任务分类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标准。为了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开展不同任务时使用被动语态的能力是否会发...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或中介语系统是否会因所开展的任务而发生改变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Robinson的认知假说为任务分类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标准。为了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开展不同任务时使用被动语态的能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使用了认知假说中提到的任务复杂度这一概念。根据“±少量要素”和“±构想时间”两组任务复杂度变量,设计了三个描述图片的口语任务,并对来自国内某高校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96名参与者的语法准确度和句法结构使用情况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使用被动语态的能力不会因任务复杂度而改变,但是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口语表现会受到影响,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表现则相对稳定,与任务复杂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复杂度 英语被动语态 语言能力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探究
20
作者 程思冰 《现代英语》 2023年第1期87-90,共4页
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和语言形态,因此二者在句法上差异悬殊。被动句是在包括英汉两种语言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句子结构,所以在翻译实践和相关翻译研究中,如何翻译被动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目的论要求所有的翻... 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和语言形态,因此二者在句法上差异悬殊。被动句是在包括英汉两种语言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句子结构,所以在翻译实践和相关翻译研究中,如何翻译被动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目的论要求所有的翻译活动都应遵循“目的原则”,翻译应该在译入语的语境和文化中,按照译入语的受众所期待的方式来发生作用。[1]很多类型的文章中都经常出现英语被动句的用法,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被动句,文章基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根据被动句的不同表达类型,在目的论的视域下,以考古文献中的被动句为主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英语被动句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