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邯捷 赵惠亮 +2 位作者 渠景连 谭芸 王俊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757-2762,共6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05mg/(kg·d)]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435、12.87、25.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405mg/(kg·d)]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435、12.87、25.74g/(kg·d),以生药总质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以复制IPF模型。自造模后第2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水[10mL/(kg·d)],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28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tch4、DLL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中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间质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4、DLL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干预EndMT来减轻大鼠的IPF,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LL4/Notch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补阳还五汤 内皮间质转化 内皮细胞标志物 间质细胞标志物 DLL4/Notch4信号通路 机制 大鼠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与鉴定新方法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牛青霞 何韶衡 +1 位作者 陈卓毅 陈韩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7,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培养与鉴定新方法。方法 :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 ,含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 (12. 5mg/L)、肝素 (10 0mg/L)的体积分数 2 0 %胎牛血清_M199培养系统培养HUVEC。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endogl...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培养与鉴定新方法。方法 :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 ,含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 (12. 5mg/L)、肝素 (10 0mg/L)的体积分数 2 0 %胎牛血清_M199培养系统培养HUVEC。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endoglin(CD10 5 )、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_1(CD31)表达。结果 :HUVEC均表达CD10 5和CD31;HUVECCD10 5 + 百分率为 96 . 5 6 % ,CD31+ 90 . 4 2 %。结论 :该培养系统简便、可行 ,CD10 5和CD31有助于鉴定HUVEC的分离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VEC CD31 CD105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表达 鉴定 结论 百分率 目的
下载PDF
抗生素锁技术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敖薪 王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433-5435,共3页
目的揭示抗生素锁(ALT)技术在防治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过程中可否产生耐药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有无损伤,旨在指导ALT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将其植入动物的血管内,将动物随机分三组: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头... 目的揭示抗生素锁(ALT)技术在防治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过程中可否产生耐药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有无损伤,旨在指导ALT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将其植入动物的血管内,将动物随机分三组: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全身组,肌肉注射头孢他啶,导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肝素混合液;联合组,在肌肉注射头孢他啶的同时,向导管内注入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连续观察10天,每天在更换药液前取外周血,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vWF),第11天停用抗菌药物,带管5天观察vWF,然后拔出导管,拔管前取外周血,再测vWF,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实验。结果从置管第2天起至拔管,三组动物外周血vWF含量均升高,且全身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C损伤与CVC的置留和感染的程度有关,与ALT技术无关;与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比较,ALT技术更不易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锁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控制 血管内皮细胞 药敏实验 损伤标记物
原文传递
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春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0期75-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76例,将采用环磷酰胺(0.75~1.00 g/m2,每月静脉滴注1次)治疗3个月的患者作...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76例,将采用环磷酰胺(0.75~1.00 g/m2,每月静脉滴注1次)治疗3个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8),将采用霉酚酸酯(1.5~2.0 g/d,分2次口服)治疗3个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38),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主要包括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血管病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结果观察组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sTM、sEPCR、vWF明显低于采用环磷酰胺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显著,sTM、sEPCR、vWF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 损伤 标记物 变化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PGM5-AS1表达及调控人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欣 乔良伟 +3 位作者 孙东 李明 房军 曲青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1-745,共5页
背景:lnc RNA PGM5-AS1在肾移植急性免疫排斥患者外周血清中表达降低,其表达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存活和巨噬细胞趋化性的影响还有待研究。目的:探究lnc RNA PGM5-AS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和非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肾小... 背景:lnc RNA PGM5-AS1在肾移植急性免疫排斥患者外周血清中表达降低,其表达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存活和巨噬细胞趋化性的影响还有待研究。目的:探究lnc RNA PGM5-AS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和非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巨噬细胞趋化性的影响。方法:①肾移植患者46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否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17例)和非急性排斥反应组(29例),术前1 d及术后第1,2,3,4周各抽取外周血,qRT-PCR检测患者血清中PGM5-AS1表达;②将si-control和沉默PGM5-AS1(si-PGM5-AS1)转染至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细胞),以空白组为对照;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GM5-AS1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分泌,Transwell检测巨噬细胞趋化性。研究方案经郑州人民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与非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相比,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移植后1,2,3,4周血清中PGM5-AS1表达降低(P<0.05);②沉默PGM5-AS1后HRGEC细胞中PGM5-AS1表达低于抑制si-control组和空白组(F=379.658,P<0.05);③MTT结果显示,沉默PGM5-AS1可显著抑制HRGEC细胞增殖(P<0.05);④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沉默PGM5-AS1诱导HRGEC细胞阻滞在G0/G1期和增加细胞凋亡(P<0.05);⑤ELISA结果显示,沉默PGM5-AS1抑制白细胞介素13表达,增加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P<0.05);⑥Transwell检测显示,沉默PGM5-AS1的HRGEC细胞增加巨噬细胞的趋化性(P<0.05);⑦结果说明,PGM5-AS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低表达,抑制PGM5-AS1能够促进HRGEC细胞损伤,可作为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外周血诊断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长链非编码RNA 肾小球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靶点 标志物
下载PDF
NO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标志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春华 林水金 +1 位作者 杨映波 冯素珍 《急诊医学》 CSCD 1999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创伤失血性休克造成兔VEC损伤 ,检测创伤前、创伤后 6小时及 1、 3、 7天外周血内皮素 (ET)及NO含量 ,并观测VEC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伤后 6小时及第 1天 ,外周...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创伤失血性休克造成兔VEC损伤 ,检测创伤前、创伤后 6小时及 1、 3、 7天外周血内皮素 (ET)及NO含量 ,并观测VEC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伤后 6小时及第 1天 ,外周血ET、NO含量同步显著升高 ,而且NO含量高峰较ET提前出现。伤后第 3、 7天 ,外周血ET、NO含量同步显著下降。VEC超微结构于伤后 6小时无改变 ,伤后第 1天VEC超微结构损伤轻微 ,伤后第 3、 7天损伤严重。结论 :1.NO与ET早期同步升高 ,可拮抗ET升高引起的血管痉挛 ,改善组织血供。2 .NO作为VCE损伤标志物较ET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细胞 标志作用 损伤
原文传递
白血病感染患者细胞损伤及凝血标记物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福英 张春霞 +2 位作者 王舒莉 付彬 桑玉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炎症因子及凝血标记物水平及其与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37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未感染组58例... 目的探讨分析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炎症因子及凝血标记物水平及其与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37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未感染组58例、普通感染组37例以及脓毒症组42例,检测患者内皮损伤标记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分析各指标在不同感染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血清IL-6、PCT以及hs-CRP水平分别为(138.42±35.29)ng/L、(6.15±2.21)ng/ml、(153.28±41.02)mg/L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与未感染组(P<0.05),而普通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三组患者vW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01,P<0.001)。脓毒症组PT、APTT、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4.28±1.73)s、(40.33±5.42)s、(4.32±1.28)mg/L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与未感染组(P<0.05),普通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凝血标记物PT、APTT、D-二聚体和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vWF与炎症因子IL-6、PCT、h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感染患者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机体炎症反应、凝血激活以及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增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其中炎症因子血清PCT、IL-6以及hs-CRP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脓毒症发生具有着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感染 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 炎症因子 凝血标记物
原文传递
淋巴管生成在分化型甲状腺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捷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309-1313,共5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与滤泡性肿瘤(包括滤泡性癌和滤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目前仍基于形态学观察,尚缺乏可靠的非形态学指标。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的出现,肿瘤淋巴管形成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逐渐...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与滤泡性肿瘤(包括滤泡性癌和滤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目前仍基于形态学观察,尚缺乏可靠的非形态学指标。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的出现,肿瘤淋巴管形成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逐渐深入。作者对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生长因子及其在甲状腺分化型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标记物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一个肿瘤区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 被引量:3
9
作者 袁玫 李沛雨 +2 位作者 李力 夏红天 张笑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以肝癌细胞培养上清诱导增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1株单克隆抗体(mAb)BVE-1。该mAb具有与肿瘤区增生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而不与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的特点,其相应抗原的相对分子质... 以肝癌细胞培养上清诱导增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1株单克隆抗体(mAb)BVE-1。该mAb具有与肿瘤区增生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而不与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的特点,其相应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150000,为一种含唾液酸的糖脂蛋白。mAbBVE-1与内皮细胞结合后可抑制其生长、移动和血管样结构形成。这一抗原可能是血管新生时表达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其抗体可望成为靶向肿瘤区血管的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 标志物 单克隆抗体 免疫疗法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及其诱导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盈洁 王卢 +6 位作者 杨旭 杨波 章鑫 张静 张琦 成旭东 余能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CCH)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情况,比较CCH与AIS患者EPCs表达水平及其诱导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CCH)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情况,比较CCH与AIS患者EPCs表达水平及其诱导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CCH患者34例(CCH组),同期住院诊治的AIS患者31例(AIS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脉自选标记(ASL)检查证实CCH组存在脑血流低灌注区;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血液中EPCs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SDF-1、HIF-1的表达量。结果AIS组吸烟率高于CCH组(P<0.05),CCH组及AIS组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CCH患者脑缺血部位多见于额叶及半卵圆中心,且27例CCH患者为颅内多发脑组织缺血。26例AI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头颈部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改变。CCH组EPCs、VEGF、HIF-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SDF-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EPCs、VEGF、HIF-1表达高于对照组,SDF-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AIS组与CCH组比较,VEGF表达升高(P<0.05),EPCs、HIF-1、SDF-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H患者脑缺血部位多见于额叶及半卵圆中心,且大部分CCH患者为颅内多发脑组织缺血。CCH患者与早期AIS患者EPCs升高,可能与VEGF及HIF-1升高有关。CCH向AIS早期转化过程中,EPCs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但其诱导因子VEGF已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低氧诱导因子-1 动脉自选标记
下载PDF
HIF-1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11
作者 赵丽 刘林 马长路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中HIF-1α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其中SCC 25例,BCC 25例,正常皮肤20例)中HIF-1α的表达,并用CD34... 目的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中HIF-1α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其中SCC 25例,BCC 25例,正常皮肤20例)中HIF-1α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主要表达于瘤细胞胞浆中,在两种肿瘤组织中均呈弥漫性表达;CD34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分布于间质及癌巢。HIF-1α在SCC和BC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22/25)、56%(14/25),SCC与BC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在正常皮肤中阴性表达。MVD平均值在SCC和BCC中分别为42.55±5.02,23.47±6.2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阳性的肿瘤组织MVD高于其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HIF-1α在两种肿瘤组织尤其是SCC中过表达,HIF-1α可能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SCC和B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细胞标记(CD34)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干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世国 陈鹏 +4 位作者 郑红 严春潮 吴琼 龚菲 岑千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和对照组15例,用抗CD133和KDR的单克隆抗体标记外周血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循环内...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和对照组15例,用抗CD133和KDR的单克隆抗体标记外周血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应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133和KDR的mRNA表达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粘连蛋白包被培养板,在加有EGM-2-MV-SingleQuots的培养液中培养,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其中U EA-1和D iI-A c-LDL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中EPC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中CD34和KD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PCs明显增高,为今后将EPCs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检测的标志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S 非小细胞肺癌 标志物
下载PDF
侵入性胎盘组织中PECAM-1的表达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亚梅 孙佳 +4 位作者 宋学薇 纪江海 胡鑫 保秀翠 肖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揭示侵入性胎盘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PECAM-1)的表达以及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我院收治的20例健康产妇静脉血中PECAM-1的表达水平,根据PE... 目的揭示侵入性胎盘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PECAM-1)的表达以及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我院收治的20例健康产妇静脉血中PECAM-1的表达水平,根据PECAM-1的平均值将另外随机选取的200例产妇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计算两组侵入性胎盘发生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0例侵入性胎盘组织和40例正常胎盘组织中的PECAM-1、Notch1、DLL1和Jagged1表达。结果健康产妇静脉血中PECAM-1的平均表达水平为42.43±5.46 ng/mL。200例产妇中共有5例为侵入性胎盘,发生率为2.50%,高表达组的侵入性胎盘发生率(6.78%)显著高于低表达组(0.71%)(χ^2=6.288,P=0.012)。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侵入性胎盘组织中的PECA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胎盘组织(P<0.05)。PECAM-1蛋白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血管内皮,而在绒毛滋养细胞中无表达或低表达。侵入性胎盘组的PECAM-1阳性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2.50%)(Z=-5.251,P<0.001)。与对照组相比,侵入性胎盘组的Notch家族成员Notch1、DLL1和Jagged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PECAM-1在侵入性胎盘产妇血液和胎盘组织中均为高表达。PECAM-1的高表达部分依赖于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该信号通路的活化导致PECAM-1在胎盘绒毛血管内皮中高表达并引起胎盘血管异常形成,进而促进了侵入性胎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侵入性胎盘 NOTCH信号通路 血管形成 标志物
下载PDF
乳腺癌Hpa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
14
作者 王虎霞 赵静 +3 位作者 薛姗姗 盛薇 杨晓民 韩丕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2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4例导管内癌组织,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以及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外的正常乳腺组织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组织Hp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D2-40标记肿瘤淋巴管,探讨Hpa表达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0%、34.8%、52.9%、76.3%,呈逐渐升高趋势(χ^(2)=31.403,P<0.01)。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Hpa表达阳性组MLD值高于Hpa表达阴性组(9.961±4.329 vs 7.339±3.714,t=2.379,P<0.05)。Hpa表达与MLD值呈正相关关系(r=0.603,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Hpa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上调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乙酰肝素酶 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淋巴管生成
原文传递
Endocan在皮肤病诊断应用中的探讨
15
作者 蔡羽恬 郭远 +2 位作者 郭宁宁 刘莉萍 李遇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6-839,共4页
Endocan又称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是一种可溶性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DSPG),在正常人体内主要由肺、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受细胞因子、血管生长因子、转录因子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调控。初步... Endocan又称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是一种可溶性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DSPG),在正常人体内主要由肺、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受细胞因子、血管生长因子、转录因子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调控。初步研究表明,Endocan与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多种生物分子调控机制有关,其在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Endocan也参与了多种皮肤病的病理过程,其或可对皮肤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can/ESM-1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新型标志物 皮肤病
下载PDF
PD-L1、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周翼 吴林军 雷建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1(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病灶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作...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1(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病灶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作为观察组(n=102)与对照组(n=102)。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PD-L1、HBME-1表达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D-L1、HBME-1表达量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一般特征的关系。结果PD-L1在观察组中阳性率为69.61%(71/1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9%(1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25,P<0.001)。HBME-1在观察组中阳性率为73.53%(75/1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91,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及HBME-1表达阳性是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包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与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均处于高表达状态,且与患者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包膜密切相关,PD-L1与HBME-1可辅助诊断患者肿瘤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1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表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