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郑澄宇 杨冬梓 +3 位作者 谢梅青 谢宇芬 蔡雪影 邝健全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8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 ,在术后的第 3周、第 5周、第 7周和第 12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和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 ,取健侧子宫角中段的在位内...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8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 ,在术后的第 3周、第 5周、第 7周和第 12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和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 ,取健侧子宫角中段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建模成功率为 6 5 % ;生长良好的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 ,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 ;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 (P <0 0 5 ) ,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肠系膜处病灶 (P <0 0 5 )。【结论】将实验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或肠系膜上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 ,是子宫内膜异位病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 ,此种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 ,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学 组织学 大鼠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沈洪沁 洪波 +3 位作者 张薇 邹移海 关慧云 魏龙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汤内服加活血散结栓塞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体液免疫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那唑阳性对照组及不同剂量补肾调经汤灌胃或加用和单独使用...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汤内服加活血散结栓塞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体液免疫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那唑阳性对照组及不同剂量补肾调经汤灌胃或加用和单独使用活血散结栓塞肛治疗7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复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然后分别给药,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IgG、IgM、IgA抗体和补体C_3、C_4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进行胸腺、卵巢、子宫、异位移植物及肝、肾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内异症模型手术4周后,异位的子宫内膜生长良好,IgG、C_3水平升高,IgM下降,子宫、卵巢增大;中药及丹那唑治疗后均可使异位的内膜萎缩,3倍人用剂量中药灌胃加塞肛或5倍量组IgG值下降,5倍量中药塞肛或加灌胃组C_3值下降,5倍量中药灌胃加塞肛组子宫和卵巢缩小;丹那唑对模型动物的性周期有抑制作用,而中药组均无此作用;各给药组均对大鼠的ALT无明显影响。【结论】补肾调经汤内服加活血散结栓塞肛可使内异症模型大鼠的子宫内膜萎缩,改善其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中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学 病理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色甘酸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丽波 林开清 +1 位作者 张信美 林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探讨色甘酸钠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36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周后根据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色甘酸钠将大鼠分为4组:大剂量组(... 目的:探讨色甘酸钠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36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周后根据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色甘酸钠将大鼠分为4组:大剂量组(色甘酸钠20 mg/kg )、小剂量组(色甘酸钠10 mg/kg )、阴性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模型不作任何处理)。两周后处死大鼠,并收集血液和病灶组织标本,测量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大小,并对病灶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及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鉴定造模是否成功。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病灶肥大细胞总数及其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大剂量组活化的肥大细胞数少于阴性对照组( P<0.05),脱颗粒肥大细胞数/肥大细胞总数比值大剂量组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同时,该组血清TNF-α水平、病灶类胰蛋白酶表达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但经色甘酸钠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色甘酸钠可能通过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减少TNF-α、类胰蛋白酶的释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肥大细胞/药物作用 色甘酸钠/药理学 色甘酸钠 /投药和剂量 细胞脱颗粒 肿瘤坏死因子α 类胰蛋白酶类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雌激素介导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开清 朱丽波 +1 位作者 张信美 林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7,共9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雌激素介导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24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按每天肌肉注射不同剂量雌激素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雌激素介导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24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按每天肌肉注射不同剂量雌激素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大剂量组(雌激素200μg/kg+双卵巢切除)、小剂量组(雌激素100μg/kg+双卵巢切除)、模型对照组(仅作子宫内膜移植)。分别于造模后2周及4周后处死各组4只大鼠,采集血液和病灶组织标本,测量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大小,并对病灶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及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鉴定造模是否成功。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病灶组织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组织类胰蛋白酶、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两雌激素组2周和4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大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4周时大剂量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大于模型对照组( P<0.05);两雌激素组2周和4周病灶体积均大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无论是2周还是4周,小剂量组甲苯胺蓝染色脱颗粒/肥大细胞总数比值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4周时大剂量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大于模型对照组( P<0.05)。结论: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肥大细胞脱颗粒相关,而后者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肥大细胞/病理学 雌激素类/药理学 雌激素类/投药和剂量 细胞脱颗粒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与标记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CD44v6及Ki-67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雯 杜洪 +1 位作者 梁颜笑 刘国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3534-3536,共3页
目的:探讨CD44v6及Ki-67在子宫腺肌病(AM)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AM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CD44v6的表达强度均高... 目的:探讨CD44v6及Ki-67在子宫腺肌病(AM)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AM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CD44v6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AM异位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Ki-67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3)CD44v6与Ki-67在AM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上调及Ki-67增殖活性的持续存在,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促使了AM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Ki-67抗原/分析 抗原 CD44/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宝华 谢伟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8期846-847,849,共3页
目的改进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方法 ,以使其可作为的体外实验模型之一。方法在原代分离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和细胞纯化等方面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了改进。结果 43例标本... 目的改进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方法 ,以使其可作为的体外实验模型之一。方法在原代分离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和细胞纯化等方面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了改进。结果 43例标本培养成功37例,仅1例污染,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证实细胞纯度达95%以上符合实验要求。结论改进后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法克服了污染问题,增加了可获得的细胞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实验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细胞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细胞培养技术
原文传递
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7
作者 江祥生 甘仕坚 钟小珍 《当代医学》 2008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EM)的G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对EEM的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EEM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全组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4例EEM,共发现病灶51个,其中实块型3个,囊实混合型4个,... 目的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EM)的G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对EEM的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EEM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全组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4例EEM,共发现病灶51个,其中实块型3个,囊实混合型4个,囊肿型44个。实块型EEM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其病理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夹杂微量的子宫内膜细胞、含铁血黄素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囊肿型EEM囊壁厚、毛糙,与周围结构粘连,囊液呈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囊液分层征。囊壁病理为纤维组织,内衬官内膜组织,囊液为新旧不一的异位内膜经血;囊实混合型具有囊肿型和实块型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论囊肿型、囊实混合型EEMCT表现具有特异性,实块型cT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与经期相关的临床表现,术前亦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8
8
作者 江魁明 董天发 李志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EEM)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评价CT对EEM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2 4例EEM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 ,全组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 4例EEM ,共发现病灶 5 1个 ,其中实块型 3个 ,囊... 目的 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EEM)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评价CT对EEM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2 4例EEM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 ,全组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 4例EEM ,共发现病灶 5 1个 ,其中实块型 3个 ,囊实混合型 4个 ,囊肿型 4 4个。实块型EEM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 ,其病理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夹杂微量的子宫内膜细胞、含铁血黄素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 ;囊肿型EEM囊壁厚、毛糙 ,与周围结构粘连 ,囊液呈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 ,囊液分层征。囊壁病理为纤维组织 ,内衬子宫内膜组织 ,囊液为新旧不一的异位内膜经血 ;囊实混合型具有囊肿型和实块型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论 囊肿型、囊实混合型EEMCT表现具有特异性 ,实块型CT表现缺乏特异性 ,但结合与经期相关的临床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冯静 王建六 +2 位作者 梁旭东 崔恒 魏丽惠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1年10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结果1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有增生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1年10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结果1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有增生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绝经期子宫内膜等多种类型;分布于不同年龄组、单/双侧卵巢受累、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中。内膜病变与患者的年龄、单/双侧卵巢受累、不规则阴道出血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等内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病理变化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玉玮 于祖茹 +5 位作者 章明放 孙洪范 白景文 杨海贤 杨睿 李宝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9-361,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作用及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II级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实验组给予10(A组 ) ,25(B组 ) ,50(C组 )mg/(kg·d)米非司酮灌胃 ,对照组只给等量水灌胃 ,4周后处死动物。取异位结节...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作用及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II级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实验组给予10(A组 ) ,25(B组 ) ,50(C组 )mg/(kg·d)米非司酮灌胃 ,对照组只给等量水灌胃 ,4周后处死动物。取异位结节、在位子宫进行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研究 ,取血测定雌激素、孕激素、皮质醇。结果:电镜下腺上皮微绒毛有处脱失而呈扁平状 ,整个细胞呈暗调 ,管腔内可见蛋白质分泌物 ,平滑肌细胞核淡染。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减低 ,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米司酮可明显抑制大鼠异位内膜上皮及腺体 ,间质透明变性 ;影响到异位内膜结构。米非司酮对雌孕激素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大鼠 超微结构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