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72
1
作者 赵学英 郎景和 +4 位作者 冷金花 刘珠凤 李华军 孙大为 朱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3~ 2 0 0 2年收治的 5 7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腹壁内异症占同期内异症的 1 0 4 % (5 7/5 4 78) ,我院剖...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3~ 2 0 0 2年收治的 5 7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腹壁内异症占同期内异症的 1 0 4 % (5 7/5 4 78) ,我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内异症发生率为 0 0 4 6 %。 5 7例腹壁内异症患者中 ,1例为原发脐部内异症 ,5 6例有下腹部手术史 ,其中 5 5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发病潜伏期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 (P <0 0 0 1)。 5 7例腹壁内异症患者中 ,5 5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2例采用药物姑息治疗。术后随诊 1 1~ 2 35个月 ,5例复发 ,其中 1例恶变。复发者的初发病灶往往较大、较深。结论 腹壁内异症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常可正确诊断 ;对无典型症状者 ,超声诊断可辅助排除腹腔内病变。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较大、较深的病灶 ,适当扩大切除范围 ,达到切缘干净 ,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特点 复发 治疗
原文传递
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疗效 被引量:201
2
作者 林金芳 孙翠翔 +2 位作者 华克勤 薛晓红 李央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及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对 314例经腹腔镜诊断为盆腔内异症的患者 ,按 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 AFS)进行分期 ,其中Ⅰ期 5 8例 ,Ⅱ期 173例 ,Ⅲ期 6 8例 ... 目的 观察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及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对 314例经腹腔镜诊断为盆腔内异症的患者 ,按 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 AFS)进行分期 ,其中Ⅰ期 5 8例 ,Ⅱ期 173例 ,Ⅲ期 6 8例 ,Ⅳ期 15例 ;并于腹腔镜下进行卵巢异位内膜病灶切除和粘连分解、盆腔腹膜异位内膜病灶内凝固术及清除腹腔液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36周 ,对妊娠者随访到妊娠 2 0周。比较不同r AFS分期患者术后累计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  314例患者术后 36周内妊娠共 2 5 4例 ,分别为Ⅰ期 5 0例 (86 2 % ,5 0 / 5 8) ,Ⅱ期 14 1例 (81 5 % ,14 1/ 173) ,Ⅲ期 5 2例 (76 5 % ,5 2 / 6 8)和Ⅳ期 11例 (73 3% ,11/ 15 )。经统计学检验 ,各期患者累计妊娠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 2 4周内的妊娠率 (93 7% ,2 38/ 2 5 4 )高于术后 2 5~ 36周 (6 3% ,16 / 2 5 4 ;P <0 0 1)。 2 5 4例妊娠患者中 ,流产 12例 ,流产率与分期无关 (P >0 0 5 ) ;妊娠 12周内流产率 (83 3% ,10 / 12 )高于妊娠 12周后 (16 7% ,2 / 12 ;P <0 0 5 )。结论 应用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内异症及其引起不孕症的盆腔因素 ;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内异症患者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腹腔液 内凝固术
原文传递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认识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81
3
作者 郎景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早在100年以前,伟大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就曾经指出:你懂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懂得了妇科学。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认识深刻之至,振聋发聩!内异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10%~15%的育龄女性一生中会遭遇,近年发... 早在100年以前,伟大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就曾经指出:你懂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懂得了妇科学。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认识深刻之至,振聋发聩!内异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10%~15%的育龄女性一生中会遭遇,近年发病率上升,被称为"现代病";内异症引起盆腔痛和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被称为"良性癌";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性,是难治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不孕 复发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对离体异位与在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4
4
作者 江静 吴瑞芳 +2 位作者 王振海 孙辉臣 李彬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8-221,T002,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 (ER、PR)含量 ,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 ,分析 2 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 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 ,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 (ER、PR)含量 ,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 ,分析 2 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 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 ,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 (1× 10 -6mol/L和 1× 10 -4mol/L)作用后的变化 ,并以 13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ER、PR含量呈明显周期性变化 ,分泌早期腺体P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组织化学评分 (下同 )为 2 77± 0 32与2 2 0± 0 2 6 ,P <0 0 5 ]。内异症的异位内膜 ,增殖期ER(腺体 0 6 5~ 2 17,间质 0 45~ 1 0 3)、PR含量(腺体 0 5 5~ 1 77,间质 0 40~ 1 2 7)显著低于在位内膜 (ER :腺体 1 5 0~ 3 2 3,间质 0 80~ 1 96 ;PR :腺体 1 5 5~ 3 34 ,间质 0 98~ 2 5 0 ,P <0 0 5~ 0 0 1) ;分泌早期无差异 ;分泌晚期腺体ER含量 (3 2 7±0 31)、PR含量 (3 33± 0 2 3)与间质ER含量 (1 87± 0 31)显著高于在位内膜 (分别为 0 2 8± 0 11、0 36± 0 2 3和 0 2 6± 0 15 ,P <0 0 1) ,而间质PR含量无差异。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 (P <0 0 1) ,且米非司酮浓度越高 ,ER、PR含量降低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细胞培养 雌激素受体 孕酮受体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6
5
作者 李华军 冷金花 +5 位作者 郎景和 王惠兰 刘珠凤 孙大为 朱兰 丁小曼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确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保守性手术后病变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2 85例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内异症患者观察并随访 36个月 ,观察患者年龄、发病年龄、术前孕次、术前产次、后穹窿痛性结节、子宫活动度、血清CA1... 目的 确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保守性手术后病变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2 85例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内异症患者观察并随访 36个月 ,观察患者年龄、发病年龄、术前孕次、术前产次、后穹窿痛性结节、子宫活动度、血清CA12 5、既往内异症手术史、腹腔镜手术史、内异症病变侧别、术中和术后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 (r AFS ,1985 )评分、术后孕激素治疗 6个月、术后枸橼酸氯米芬 (其他名称 :克罗米酚 )促排卵治疗、术后孕次、术后产次等 31项指标 ,随访中记录病变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应用SPSS软件行COX回归风险分析筛查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 83例 (2 9 1% ,83/2 85 )患者复发 ,每年复发例数、复发率和累积复发率为 ,第 1年 4 1例 ,14 4 % (41/2 85 )和 14 4 % (41/2 85 ) ;第 2年 30例 ,10 5 % (30 /2 85 )和 2 4 9% (71/2 85 ) ;第 3年 12例 ,4 2 % (12 /2 85 )和 2 9 1% (83/2 85 )。经单变量分析 ,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 (OR值为 13 6 30 ,P <0 0 1)、后穹窿有痛性结节 (OR值 6 133,P <0 0 1)、术后应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疗 (OR值 5 173,P <0 0 1)、左侧盆腔病变 (OR值 4 5 0 3,P <0 0 1)、双侧盆腔病变 (OR值 3 70 9,P <0 0 5 )和术后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保守性手术 复发 术后 枸橼酸氯米芬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9
6
作者 陈春林 刘萍 +4 位作者 吕军 余莉萍 马奔 王锦江 刘佩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79,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3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 ,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 4~ 5F脾管或肝管或Cobra管或 3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 ,以混...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3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 ,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 4~ 5F脾管或肝管或Cobra管或 3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 ,以混有抗生素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 (直径1~ 3mm)栓塞。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平均观察 (16± 3)个月经周期 ,临床症状缓解率 92 %。其中 ,月经量减至术前的 (5 0± 18) % ,月经周期、经期无变化 ;19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 ,2例明显缓解 ,2例复发 ;术后疼痛评分及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 (P<0 0 1)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37% ;彩色超声检查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 ,患者接受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性栓塞 吸收性明胶海绵 子宫腺肌瘤
原文传递
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5
7
作者 朱兰 郎景和 +5 位作者 辛峰 刘海元 刘珠凤 孙大为 冷金花 黄荣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 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 1983~ 2 0 0 0年收治的 11例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后随诊 0 5~ 7 0年。结果 会阴内异症占我院同期内异症的 0 37% ,我院会阴内异症发生率为 0 87... 目的 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 1983~ 2 0 0 0年收治的 11例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后随诊 0 5~ 7 0年。结果 会阴内异症占我院同期内异症的 0 37% ,我院会阴内异症发生率为 0 87/万。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 ,11例均诊断正确。除 1例外 ,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 ;发病潜伏期 ,30岁以前多在 1年以内 ,30岁以上多在 1年以上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会阴内异症病灶完整切除 10例 ,随诊 6个月至 7年 ,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的病史和身体检查 ,可以对会阴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 ;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123
8
作者 郎景和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健康及生育的常见病、多发病。课题组在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病因学观点。即认为,内异症是由异常的子宫在位内膜组织随经血逆流至盆腹腔,在异地完成粘附、侵袭、血管形成之病理过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健康及生育的常见病、多发病。课题组在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病因学观点。即认为,内异症是由异常的子宫在位内膜组织随经血逆流至盆腹腔,在异地完成粘附、侵袭、血管形成之病理过程,而形成病灶。致病的关键系子宫在位内膜本身,而在位内膜干/祖细胞或其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根本原因。此外,内异症还表现出类肿瘤特质。上述病因学研究结果推进了临床诊疗技术和水平。近年来在位内膜标志物的检测和局部治疗更反映了"源头"诊疗的新观念。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再认识和新观念,直接影响了临床问题解决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19
9
作者 李焱 张震宇 刘崇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30例EM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方差分析EMT术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30例EM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方差分析EMT术前r-AFS分期(Ⅰ~Ⅳ期)与术后是否行药物治疗(孕三烯酮组、GnRHa组与未用药组)对各种妊娠结局及不同性质的妊娠结局(良好结局与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1术后妊娠135例,妊娠率为58.7%。230例患者中术前4种r-AFS分期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例妊娠患者术前4种r-AFS分期间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结局的126例患者术前4种r-AFS分期在良好或不良妊娠结局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30例患者中,GnRHa组与孕三烯酮组、未用药组相比,其发生的不同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结局的患者中GnRHa组与未用药组相比,良好结局与不良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三烯酮组与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r-AFS分期对于腹腔镜术后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无影响。术后使用GnRHa对于导致不同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对良好妊娠结局的影响有作用,而孕三烯酮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腹腔镜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5
10
作者 何淑明 韦明秀 +1 位作者 韩燕华 何立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MRI检查、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变化。结...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MRI检查、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3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治疗3个月时的月经量降低为治疗前的(27±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子宫体积为(143±33)cm3,治疗3个月时子宫体积为(115±22)cm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痛经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20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从治疗前的(86±14)g/L恢复至治疗后的(124±8)g/L。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病 系统治疗 临床观察 LNG-IUS 治疗前后 血红蛋白水平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113
11
作者 李雅男 王丹波 +1 位作者 陈英汉 李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腹膜型、卵巢型及混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统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46例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膜型组137... 目的:分析腹膜型、卵巢型及混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统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46例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膜型组137例(30.7%)、卵巢型组48例(10.8%)、混合型组261例(58.5%)3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腹膜型和混合型以双侧多见(62.8%,62.1%),卵巢型以单侧多见(81.3%)(P<0.05);腹膜型易于其他手术时同时发现(94.9%),卵巢型和混合型多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指征行手术(95.8%,100.0%)(P<0.05);腹膜型多无症状(93.4%),卵巢型及混合型更易引起痛经(75.0%及67.0%)(P<0.05);腹膜型及卵巢型多存在于早期(100.0%及85.4%),混合型多存在于晚期(65.5%)(P<0.05)。结论:经血逆流导致的内膜种植学说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基础学说,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先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型 腹膜型
下载PDF
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2
12
作者 邓姗 郎景和 +3 位作者 冷金花 刘珠凤 孙大为 朱兰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9-592,601,共5页
目的:从增殖与凋亡的角度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集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放置曼月乐前后的在位内膜,以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 目的:从增殖与凋亡的角度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集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放置曼月乐前后的在位内膜,以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放置曼月乐后,在位内膜腺体细胞Ki-67表达为阴性,凋亡率由24.4±35.0%升高至51.0±37.8%(P=0.027);间质细胞Ki-67的免疫组化HSCROE评分由2.0±1.2降至1.5±0.9(P=0.001),凋亡率由35.3±30.2%升高至76.4±11.2%(P=0.008)。结论:曼月乐能显著抑制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从而减少通过经血逆流进入腹腔的活性细胞数量,达到防止异位种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位内膜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6
13
作者 黄卓敏 古衍 +2 位作者 江曼茹 汤德民 姚吉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T合并不孕、随访资料完整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EFI评分,随访术后妊娠情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T合并不孕、随访资料完整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EFI评分,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18例患者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为46.6%;术后第1、2、3年的妊娠率分别为28.8%、14.4%和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I评分9~10分、5~8分、≤4分者的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分别为76.2%、47.4%、10.5%,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与EFI评分、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呈正相关(tau-b=0.367,0.439;P<0.01);与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EMT分期(r-AFS)标准及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无相关性(tau-b=0.006,0.076;P>0.05)。不同临床类型的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EFI评分用于评估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根据EFI评分,综合评估患者的生育状况,选择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EMT合并不孕患者不建议长期期待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 腹腔镜
下载PDF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分布特点及其腹腔镜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被引量:97
14
作者 冷金花 郎景和 +3 位作者 赵学英 李华军 郭丽娜 崔全才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的分布特点以及腹腔镜用于诊断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内异症病灶的准确率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62例腹腔镜诊断的内异症病灶行切除术,对肉眼正常的腹膜随机进行活检,并均送病理检查。以病...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的分布特点以及腹腔镜用于诊断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内异症病灶的准确率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62例腹腔镜诊断的内异症病灶行切除术,对肉眼正常的腹膜随机进行活检,并均送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腹腔镜诊断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以及不同颜色内异症病灶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特异度。结果62例患者中,55例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取得219份内异症腹膜病灶组织、54份肉眼正常腹膜组织以及71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后半部腹膜内异症病灶占80.8%(177/219),左侧(58.0%,127/219)多于右侧(42.0%,92/219)。盆腔腹膜内异症病灶中蓝色病灶最常见,占39.3%(86/219)。腹腔镜诊断腹膜内异症与病理诊断比较,阳性预测值为67.6%,敏感度为93.7%,阴性预测值为81.4%,特异度为38.3%。其中以蓝色病灶和左侧宫骶韧带处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4.2%及84.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左侧占43.6%(24/55),右侧占27.3%(15/55),双侧占29.1%(16/55),其中80.3%(57/71)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被病理诊断证实。肉眼正常腹膜活检54份标本中,10例(18.5%)病理检查阳性。结论盆腔内异症病灶的分布呈非对称性,盆腔后部多于前部,左侧多于右侧;腹腔镜下所见的蓝色病灶及宫骶韧带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腹腔镜检查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1
15
作者 于玲 田永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和34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个体因素、月经状况和生殖...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和34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个体因素、月经状况和生殖活动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年龄高峰为25~50岁。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干部和技术人员,大学以上学历;A型和O型血;初潮年龄≤13岁;月经周期<27 d,经期≥8 d;痛经;足月产1次;人工流产次数≥2次;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经期长、人工流产次数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孕次增多、产次增多使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性减少,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与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经期长、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治疗对女性生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6
作者 李雷 冷金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396,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是引起疼痛和不育的主要原因。保守估计育龄女性中内异症的流行率达15%,而50%的不育女性和50%-6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是引起疼痛和不育的主要原因。保守估计育龄女性中内异症的流行率达15%,而50%的不育女性和50%-60%各种形式盆腔痛的育龄女性和青春期女性均合并内异症。大量的文献关注内异症相关不育的治疗,但很少讨论内异症病灶及其治疗对女性生育功能和生育结局的影响。本文就内异症疾病,以及手术和药物治疗对生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和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育 辅助生育技术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75
17
作者 谭先杰 刘东远 +6 位作者 郎景和 沈铿 冷金花 孙大为 朱兰 刘珠凤 许秀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索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 :通过酶解、系列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等技术 ,分离、纯化及培养 15份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其基质细胞 ,并拟传代。结... 目的 :探索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 :通过酶解、系列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等技术 ,分离、纯化及培养 15份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其基质细胞 ,并拟传代。结果 :11份标本获得成功 ;每 1g新鲜子宫内膜组织可得到 (8~ 12 )× 10 6个原代基质细胞及 (4~ 8)× 10 6个原代腺上皮细胞 ;基质细胞纯度率可达 95 %以上 ,腺上皮细胞的纯度率约为90 %。基质细胞可以有限的传代 ,腺上皮细胞不能传代。通过改良步骤 ,可提高基质细胞的产量。结论 :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其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作为EMs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上皮细胞 基质细胞 体外细胞模型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79
18
作者 冷金花 郎景和 +2 位作者 戴毅 李华军 李晓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疼痛症状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特点的关系。方法详细记录130例内异症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及排便痛的发生情况。以腹腔镜检查为诊断标准。评价疼痛症状包括痛经、CPP、性交痛及排便痛与...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疼痛症状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特点的关系。方法详细记录130例内异症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及排便痛的发生情况。以腹腔镜检查为诊断标准。评价疼痛症状包括痛经、CPP、性交痛及排便痛与盆腔内不同部位内异症病灶的关系。结果 130例内异症患者中,痛经100例(76.9%),无痛经30例(23.1%)。轻、中度和重度痛经者分别为27例(20.8%)、41例(31.5%)、32例(24.6%),性交痛46例(35.4%),CPP 45例(34.6%),排便痛67例(51.5%)。痛经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发生率分别为45.0%、16.0%,无痛经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发生率为13.3%、0,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痛经者与无痛经者比较,子宫直肠窝封闭的比例增加(分别为41.0%、10.0%,P=0.00),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比例增加(分别为51.0%、16.7%,P=0.00)。痛经程度与宫骶韧带结节的数目(P=0.005,r=0.302)、宫骶韧带结节浸润深度(P=0.017,r=0.227)呈线性相关。痛经伴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中,发生中、重度盆腔粘连的比例增加(分别为29.1%、8.3%,P=0.029)。与无 CPP 的患者比较,CPP 患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分别为51.1%、30.6%,P=0.018)以及 DIE(分别为57.8%、35.3%,P=0.011)比例明显升高。与无排便痛的患者比较,排便痛患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分别为46.3%、28.6%,P=0.028)、阴道直肠隔结节(分别为19.4%、4.8%,P=0.01)、子宫直肠窝封闭(分别为44.8%、22.2%,P=0.005)以及 DIE(分别为53.7%、31.7%,P=0.01)的比例升高。阴道直肠隔结节是性交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结论痛经、CPP、性交痛以及排便痛与盆腔内异症病灶的部位和浸润深度有关,位于盆腔后部的深部浸润病灶以及子宫直肠窝封闭与疼痛症状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骨盆痛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3
19
作者 盛洁 卢丹 +1 位作者 张建萍 崔桂芬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的患者48例,于月经期的第5~7天放置LNG-IUS,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口述评分...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的患者48例,于月经期的第5~7天放置LNG-IUS,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口述评分(VRS)法,比较放置前与放置后12个月,痛经和深部性交痛的疼痛评分;并于放置LNG-IUS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时,B超测量子宫大小,同时分别测定血清CA_(125)、血脂4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月经第3天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放置LNG-IUS后12个月,44例痛经患者的VAS和VRS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75±13)和(2.3±0.4)分下降为治疗后的(11±11)和(0.4±0.3)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深部性交痛患者的VAS和VRS评分,分别由放置前的(54±19)和(1.6±0.8)分下降为放置后的(4±4)和(0.2±0.2)分,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前血清CA_(125)、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3±47) kU/L和(231±212)pmol/L,放置后3、6、12个月时,分别为(56±44)kU/L和(277±255)pmol/L,(45+40)kU/L和(441±416)pmol/L,(34±27)kU/L和(458±406)pmol/L,放置后6、12个月时,血清CA_(125)、雌二醇水平分别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2个月时,29例(66%,29/44)患者对治疗的综合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原文传递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8
20
作者 韩燕华 周应芳 郑淑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9-541,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组织的表达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患者 62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组织的表达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患者 62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腺肌病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或肌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MPIAS 5 0 0彩色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腺肌病组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组织学评分 ,增殖期 ( 9 6± 1 4)分 ,分泌期( 11 7± 1 6)分 ;肌瘤组增殖期 ( 8 3± 1 7)分 ,分泌期 ( 10 2± 1 5 )分。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组织学评分均于分泌期显著增加 (P <0 0 5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上皮VEGF组织学评分 ,增殖期 ( 11 9± 1 8)分 ,分泌期 ( 13 0± 1 7)分 ,较在位内膜明显增加 (P<0 0 5 ) ,但无周期性变化。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周围子宫肌层VEGF组织学评分 ,增殖期 ( 9 5± 1 3 )分 ,分泌期 ( 8 7± 1 3 )分 ,较正常子宫肌层的增殖期 [( 4 8± 1 9)分 ]、分泌期 [( 4 5± 1 4)分 ]明显增加(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周围肌层VEGF表达显著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肌瘤 淋巴因子 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